李大釗與黃埔軍校的創辦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軍官學校”,因學校位於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人們習慣稱之為“黃埔軍校”。92年前的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到1930年轉至他地的6年間,共招收7期學生,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畢業生總計6349人,在中國現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據不完全統計,黃埔前五期學員,在抗戰中共陣亡2000人左右,也就是說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27%陣亡於抗日戰場。

李大釗與黃埔軍校的創辦

李大釗參與創辦黃埔軍校前後

1921年12月23日,李大釗通過林伯渠介紹,促成了馬林在桂林第一次會見孫中山。其後,雙方又進行了三次長談,討論有關中國革命和中蘇結盟等問題。馬林向孫中山建議,中國革命應有一個聯繫各階級,特別是聯繫工農群眾的黨,要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孫中山在給廖仲愷的電報中說:“見過馬林,心上十分高興。”

1922年6月16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革命,派軍隊圍攻總統府,炮聲驚醒睡夢中的孫中山、宋慶齡夫婦。陳炯明倒戈叛變,意在拆南方政府的臺,趕孫中山出廣東。情況危急,在眾人的勸說和協助下,孫中山與宋慶齡從總統府脫險,登上海軍的楚豫艦,後移往永豐艦。只可惜,懷孕的宋慶齡在奔跑中不幸流產。魯迅說:“孫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國還是如此者,最大原因還在於他沒有黨軍,因此,不能不遷就有武力的別人。”1922年8月25日,李大釗赴上海與孫中山晤面,討論重組國民黨以振興中國的問題。在上海,孫中山再次會見了馬林,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中國共產黨人蔘加國民黨以改組國民黨,以及建立黨領導的軍隊的意見。

1923年1月18日,李大釗陪同蘇俄駐華特命全權代表越飛到上海會見孫中山。23日,共產國際作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關係問題的決議》。26日,用英文在上海《大陸報》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聯合宣言的簽訂,標誌著孫中山聯俄政策確立、國共兩黨合作進程開始。此後,孫中山得到蘇聯派來顧問、支援武器、錢款的幫助。1923年4月,李大釗發表《普遍全國的國民黨》,指出中國革命要有一箇中心力量,這個中心力量當前要由國民黨來擔當,就要加強和改造它。李大釗在中共三大、西湖會議上,積極參與了共產黨統一戰線策略方針的制定,與孫中山親切會談,並和陳獨秀、張太雷、蔡和森等一起,促成了國共兩黨革命統一戰線的早日建立。

為謀劃建立軍事學校,1923年8月16日,孫中山與馬林、蔣介石、汪精衛、張繼、林業明等商談,決定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黨務和軍事。代表團由四人組成,蔣介石為負責人,張太雷(共產黨員,俄文翻譯)、沈定一(共產黨員)、王登雲(後為蔣介石的英文祕書)為成員。9月2日,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在蘇聯的兩個月零27天裡主要目的是考察軍校建設。蔣介石並不滿意蘇聯軍隊的一些做法,曾提出終止訪問。孫中山得知,立即發電報指出“蘇聯是惟一的朋友”,勸蔣介石慎重行事,抓緊考察軍校建設。這也成為後來蔣介石不願任軍校校長的前因。

在此期間,蘇共代表鮑羅廷到達廣州,孫中山聘鮑羅廷為國民黨特別顧問。1923年10月19日,孫中山電邀李大釗赴上海商討國民黨改組問題。11月25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11月29日,孫中山召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次會議,討論組織國民黨志願師和創建軍事學校等問題,並決定把中國傳統的講武堂改稱“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招生對象包括黨內外一切有志獻身國民革命事業、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青年。孫中山親任校長,委任廖仲愷和李大釗等5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組成核心領導組織,推動國民黨改組和軍校籌建工作的開展,特別責成廖仲愷和鮑羅廷負責軍校的具體籌建工作。1923年底,李大釗赴廣州,積極幫助孫中山完成國民黨改組事宜。李大釗認定:“中國的軍閥是帝國主義列強的代理人,革命是向前發展的,要發展,首先要把軍閥勢力剷除乾淨,這是最主要的。軍閥勢力剷除不了,革命無法向前推進”,要“靠革命的進步軍隊,同軍閥勢力對立、鬥爭”。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中央執行委員24人(共產黨員譚平山、李大釗、於樹德3人當選),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7人(共產黨員沈定一、韓麟符、毛澤東、張國燾、於方舟、瞿秋白等6 人當選),標誌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實現。國民黨中央決定在北京、上海、漢口三地設立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執行部,以貫徹中央任務。1924年4月,北京執行部成立,領導京、直、魯、豫、熱、察、綏、奉、吉、黑、內蒙古、晉、甘、新疆、哈爾濱等15個省市的工作。孫中山指定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常委徐謙任國民黨北京執行部主任,組織部部長李大釗、工人部部長丁惟汾、調查部部長王法勤、青年部部長於樹德、宣傳部部長馬敘倫、農民部部長譚熙鴻,切望國共兩黨成員相互尊重,團結共處,創出業績。

1月24日,孫中山以軍政府大元帥名義正式下令,籌建陸軍軍官學校,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並宣佈成立軍校籌備委員會,以蔣介石為委員長,王伯齡、李濟深(鄧演達代)、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7人為籌備委員。中國共產黨委派張申府參加籌備工作。由於蔣辭職赴滬,便由廖仲愷代理籌備工作,並負責招生事宜。孫中山親自題寫校名“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3月,廣州《民國日報》刊登了《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佈告》和《陸軍軍官學校考試委員會啟事》等文告。北京執行部為軍校第一期招生物色人選,經李大釗、譚熙鴻、丁惟汾、石瑛、譚克敏等共同負責遴選,最後推薦孫元良、陳以仁、曾擴情、王君培、韓紹文、石美麟、張忠頫、肖洪、周惠元、陸傑、胡遯、張鼎銘等12人報考黃埔軍校,最終全被錄取。中共北方區委在李大釗領導下成立了軍事運動工作小組,積極保薦優秀青年去軍校學習,還舉辦了投考黃埔軍校黨團員積極分子訓練班。

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黃埔軍校放榜,正取350人,備取120人,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中共黨組織從各地選派來的黨團員和革命青年。1924年5月5日,黃埔軍校新生陸續入校。

5月21日,張國燾及其妻楊子烈等4人在北京被捕後,供出李大釗、張昆弟等共產黨人。22日,李大釗剃掉鬍鬚,由長子李葆華陪同前往昌黎五峰山避險。6月上旬,於樹德專程到五峰山向李大釗傳達中共中央緊急通知,決定由李大釗為首席代表,率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五大。李大釗在遭受北洋政府內務部通緝的情況下,祕密往返昌黎、北京之間,積極謀劃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相關事宜。經過努力,6月17日中共代表團啟程經哈爾濱、滿洲里到達莫斯科。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軍校大門貼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下聯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革命者來”。孫中山選定6月16日這一天開學,是要牢記軍隊的重要、陳炯明叛變的教訓。孫中山親臨發表演說,提出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學宗旨,以學習蘇聯建軍經驗,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為辦學方針。

戴朝震的《採訪國民黨“一大”見聞》

“守常老師住在長堤的東亞酒店,我陪他同住一個房間。行裝甫卸,中山先生便打發侍衛來請守常老師去談話。以後,過不了幾天就約他前去,有時談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來,我曾問過他,中山先生找你談些什麼呀?他說,主要談大會宣言即改組黨和創辦軍校的事。”

“蔣介石也來看過守常老師。記得那天我正陪著守常老師在客廳吃橘子,蔣介石進來了,我略事周旋便退進了臥室。他完全是一副軍人神態,言談很拘謹。蔣介石走後,守常老師告訴我,是中山先生要他來商量辦黃埔軍校的事,他當時任中山先生大本營的參謀。”

這兩段文字,一是介紹了李大釗與孫中山確實曾經交談過創辦黃埔軍校的事情。二是介紹了蔣介石曾奉孫中山之命,與李大釗商量過辦黃埔軍校的事情。

這兩段文字摘自戴朝震的文章《採訪國民黨“一大”見聞》,發表在1984年1月28日的《團結報》上。作者戴朝震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的法科政治系後,擔任過北京學生聯合會所辦日刊的主編。同李大釗經常接觸,國民黨籌備一大時,李大釗讓他與自己同行,以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編輯主任名義隨同採訪。在廣州與李大釗同居一室,其見聞具有可信性。

孫中山的衛士範良回憶說:“李大釗到廣州後,住在孫中山先生的大元帥的官舍”,“我當時看到他們會晤頻繁,為國共合作,攜手革命而操心。”李大釗初到廣州下榻東亞酒店,當時就是孫中山大元帥的臨時官舍,所以,範良的回憶也沒有使用“大元帥府”這樣的稱呼,而是稱之“大元帥的官舍”。至於李大釗與戴朝震會同住一個房間,這正是李大釗一貫主張的簡易、樸實生活作風的具體展現。

李大釗參與黃埔軍校組織建設

關於李大釗參與黃埔軍校的組織建設,主要有兩件大事,一是李大釗參與推薦政治部副主任;二是決定周恩來接任政治部主任。

李大釗參與推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黃埔第一人張申府是李大釗參與推薦的。1920年10月,張申府與李大釗共同發起創建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張申府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是“南陳北李”之間的唯一聯絡者,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1920年底,張申府以蔡元培祕書的名義到法國留學。1924年2月,經李大釗和陳獨秀推薦,張申府從歐洲回到廣州參加黃埔軍校籌備工作,受到廖仲愷等人的歡迎。籌辦黃埔軍校過程中,孫中山邀請了政治顧問鮑羅廷、軍事總顧問加倫、首席軍事顧問切列潘諾夫、步兵顧問白禮別列夫、炮兵顧問加列裡、工兵顧問互林、政治顧問喀拉覺夫等40多位蘇俄專家幫助自己創辦軍校。張申府通曉英語、德語,在莫斯科時已和蔣介石相識,就成了蔣介石的翻譯。但是張申府拒絕加入國民黨。考慮到張申府與李大釗的親密關係、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影響,以及其在法國里昂大學任教授的資歷,1924年5月,孫中山任命張申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成為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領導層中的第一人。

建校之初,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張申府為副主任;教練部主任李濟深,鄧演達為副主任兼總隊長;教授部主任王伯齡,葉劍英為副主任;管理部主任林振雄;軍需部主任周駿彥,俞飛鵬為副主任;軍醫部主任宋榮昌,李其芳為副主任;戰術總教官何應欽。教育長先後由胡謙、王伯齡、何應欽、鄧演達等擔任。後增設參謀處,錢大鈞為處長。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離開時,張申府任政治部代主任。

決定周恩來接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開學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和黨代表廖仲愷讓張申府推薦人才,張申府列出15人的名單,其中有周恩來、周佛海、惲代英、趙世炎、高語罕、沈雁冰等。後來,張申府因難於與蔣介石共事,於1924年7月決定辭去政治部副主任職務,他向廖仲愷建議由周恩來接任自己的職務。

周恩來1917年6月南開學校畢業,東渡日本求學,1919年春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後考入南開大學(僅讀了一年)。9月16日,周恩來在草廠庵召集郭隆真、鄧穎超、馬駿、劉清揚等20名青年參加覺悟社成立大會。9月21日,李大釗到天津講演,並與覺悟社成員座談,和周恩來親切交談。1920年8月16日,周恩來在北京與李大釗一起出席少年中國學會、覺悟社等五團體茶話會,提出“改造聯合”的主張,得到李大釗的全力支持。11月,離開天津赴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二三月間,共產黨員張申府和劉清揚對周恩來考察,決定介紹周恩來加入共產黨,然後報告國內的陳獨秀。陳獨秀同意後,周恩來成為正式共產黨員。

1924年,張申府寫信給周恩來,告知希望回國到黃埔軍校工作。周恩來在巴黎接到張申府的信,當即覆信自己的行動“須俟CP 中央決定”。張申府告訴廖仲愷,廖仲愷同意並給周恩來等海外留學人員寄去歸國路費。實際上如張申府所說:“這一年八九月間,廣東大學暑假過後開學時,我從天津回到廣州,見到周恩來問起給他寄款之事,周說沒有收到。原來錢款剛匯出,周已經搭乘一條郵船動身回國了。”周恩來是在1924年7月中旬辭去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工作,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劉伯莊、周子君、羅振聲一起於7月下旬從法國啟程回國,9月初抵達廣州,正當廖仲愷接受黃埔軍校師生的強烈要求,決定撤換政治部主任邵元衝,經與蔣介石校長、蘇聯軍事顧問加倫會商,請中共推薦一位適當人選接任政治部主任。面對廖仲愷的請求,1924年9月,中共中央考慮到黃埔軍校政治部代主任邵元衝尚未免職,決定周恩來先去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講授政治經濟學。1924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重建廣東區委,擬定周恩來任委員長兼宣傳部部長。當時廣東區委的工作範圍,包括廣東、廣西、廈門、香港等地。1924年11月,邵元衝隨孫中山北上,中共廣東區委正式決定派周恩來接受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這一職務,同時兼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部長。

1924 年9月間,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講授政治經濟學受到學員的好評。11月,被正式任命為政治部主任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推行紅軍經驗,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機構,設立各級黨代表;開設政治課,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開闢了黃埔軍校乃至以後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周恩來出色的工作,使近乎於空殼的政治部,在很短的時間內工作得有聲有色,對黃埔軍校第一、二期學員思想影響很大。周恩來正式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時間是1924年11月到1925年1月,只有3個月。1925年1月,周恩來任東征軍(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前身)政治部主任。1926年“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搞清黨,周恩來便退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去了上海。

   責任編輯 李衛康

   郵箱 [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