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身後的幽靈——眾說紛紜的CC派

原創: 張學繼

眾所周知,蔣介石是玩弄以派制派、分而治之權術的大師。1946年7月9日,周恩來在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裴斐的談話中曾指出:“國民黨的最後決定權是操在蔣介石的手中,但蔣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受他下面各集團影響的。每一個集團都在他之下,都非操有全部的權力。這權力是分割的,如黨務操在C.C.的手中,財務操在宋、孔的手中,軍事操在黃埔系的手中,行政方面政學系的勢力較大。這樣各集團都是隻有一部分權力,而在他們的全體之上則是蔣,造成蔣的政權。”

那麼,究竟何為C.C.?

國民黨身後的幽靈——眾說紛紜的CC派

1926年擔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科科長的陳立夫

1927年,以陳果夫、陳立夫為核心,首先成立了“中央俱樂部”,這個組織的英文Central Club和“二陳”英文的縮寫都是C.C.,所以被人們稱為C.C.。凡是“中央俱樂部”的成員都是陳氏兄弟的親信,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C.C.分子。1932年初,陳氏兄弟又在“中央俱樂部”的基礎上組織了一個更具法西斯色彩的青天白日團(簡稱“青白團”)。

“青白團”只有縱的組織關係而無橫的聯絡。所謂“我們自己人”,只限於入團者那個地方內,別的地方就不能知,也不得問,問了就是違反紀律。“青白團”分子經陳氏兄弟批准,可以在所在地組織各種祕密團體,如張厲生領導的“誠社”,劉世英領導的“東北青年學社”,徐恩曾、蕭錚、洪陸東領導的“青年社”,吳醒亞、潘公展、吳開先領導的“幹社”,陳泮嶺領導的“武德社”,陳泮嶺、劉不同領導的“三民主義忠實同志會”等。從“青白團”到各級外圍組織組成一個個圈子,結成了一個等級森嚴的黨務網,而陳果夫、陳立夫則高居這個權力金字塔的頂尖,成為這個組織的教父,在他們的圈子裡,一般稱呼陳果夫為“果老”,稱呼40歲剛出頭的陳立夫為“立公”。其實,這位“立公”生於1901年,比他們圈子裡的許多人年紀都要小。

陳果夫、陳立夫的這種組織方式,沿襲自他們的叔父,蔣介石的拜把兄弟,陳其美。

國民黨身後的幽靈——眾說紛紜的CC派

1915年9月25日,孫中山(前排左五)與中華革命黨總務部長陳其美(左四)、政治部長鬍漢民(左六)、軍務部長許崇智、財務部長廖仲愷(左八)等人在日本東京集會

陳其美固然是辛亥革命時期風雲一時的革命黨人,但他同時也是上海青幫大頭目,上海各酒樓、茶社、戲園、澡堂等遊樂聲色場所多有陳其美的黨羽。上海光復後,陳其美的上海都督寶座還是上海青洪幫用起鬨方式奪來的。革命黨與幫會分子合作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普遍現象,孫中山、黃興都利用過幫會,但陳其美與幫會的關係最深,幫會習氣和作風在陳其美身上體現得最明顯。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從小追隨陳其美,從乃叔那裡學來了宗派主義和江湖幫會的一整套規矩,用來辦理國民黨黨務,將幫會組織和活動方式移植到國民黨中來,這就形成了C.C.的特色。稍有人格的人是不願接受這種帶有人身侮辱性質的儀式而加入C.C.的;再則,陳果夫、陳立夫兄弟資歷太淺,資歷深的人也多看不起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這也是C.C.在國民黨內被人看不起、人人側目的重要原因。

陳氏兄弟是C.C.的兩大首領。具體講,1926—1933年以陳果夫為主,陳立夫為輔;1933年以後陳果夫退到後臺,陳立夫走到前臺,以陳立夫為主。

也許有人會認為,陳氏兄弟擁有了如此龐大的C.C.勢力,在國民黨政權中應該是所向無敵,威風無比了?其實不然。

蔣介石的嫡系分成黃埔系、C.C.、政學系等三個大的派系,到了20世紀40年代以後又有了蔣經國的太子系等派系。在黃埔系內部,又有陳誠的“土木系”、何應欽系等。所有這些派系都以擁蔣為出發點,但在擁蔣的前提下,各派系之間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矛盾十分尖銳,常常勢同水火,相互陷害、仇殺。蔣介石則高高站在他們之上,操縱駕馭他們。

以著名地質學家身份從政,官至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的翁文灝說:“我見到蔣率導的國民黨各派,如宋、孔、C.C.派、政學系、復興社等,都爭私利而妨公務,其情形與中國古代的朋黨相同,我深為厭惡……蔣介石也為這種無休止的爭鬥感到不耐煩,曾經氣急敗壞地訓斥道:‘現在有些人一天到黑互相吵鬧,我看鬧垮了,還鬧什麼?’”

國民黨身後的幽靈——眾說紛紜的CC派

1945年11月,時任國民黨組織部長的陳立夫在南京主持會議

總的來說,C.C.是一個有關門主義色彩的狹隘集團,早年為蔣介石擊敗所有反蔣派衝鋒陷陣,功勞不小。但蔣介石在其領袖地位確定後,採取以派制派的權術,刻意壓制C.C.,政權交政學系,黨權交C.C.,財政金融交宋子文、孔祥熙,經濟交錢昌照、翁文灝。C.C.掌握的黨務、文教、司法部門相對來說油水不大,C.C.分子不滿足,到處伸手,結果與所有派系均處於矛盾對立之中,四面樹敵。1935年以後,在國民黨政權的重大政策決定上,C.C.並沒有多少發言權;後期的C.C.主要扮演了一個搗亂者的角色。

吳國楨指出:陳果夫、陳立夫“他們兩人在蔣謀求掌權的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一旦蔣爬到最高位置時,陳氏兄弟的權力就多少被奪走了。雖然在北伐剛過後,中國有個流行的說法‘蔣家天下陳家黨’,它起始於這樣的看法即陳氏兄弟或C.C.的影響能夠左右蔣。但我認為這是名大於實。”

1928年,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創辦了中央組織部中央調查科這個特務組織,是中統的前身,並由陳立夫擔任中央調查科科長。陳立夫只擔任了第一任科長,為期僅數月,但中統特務組織的歷任頭目均為C.C.出身,還要聽命於陳立夫這個後臺老闆,他們以陳立夫為第一老闆,而以蔣介石為第二老闆,更讓蔣介石感覺中統不完全屬於自己,中間隔著陳立夫,故蔣介石扶軍統壓中統。到20世紀40年代,軍統的聲勢和活動能力完全蓋過了中統,以至於人們一說到國民黨特務,就會想到軍統,想到戴笠和毛人鳳,而遺忘了陳立夫這個中統的後臺大老闆。

國民黨身後的幽靈——眾說紛紜的CC派

1932年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的陳立夫

蔣介石給C.C.劃定的活動範圍,除各級黨務部門外,還有文化教育部門,C.C.分子不斷湧向文化、教育部門,陳立夫自然成為C.C.文化活動的總司令。1927—1937年,陳立夫指揮C.C.和中統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展開了長達十年的“圍剿”。1937—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陳立夫出任教育部長,將C.C.勢力進一步引向教育界,大搞“黨化教育”。到解放戰爭時期,陳立夫領導的文化“圍剿”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段,查封報館、書店,查禁進步書刊,捕人殺人繼續進行。著名的“文萃三烈士”就是中統的“傑作”。

1949年蔣介石集團退踞臺灣後,對大陸時期的班底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算。蔣介石認為,國民黨失去大陸政權,“完全是領導國民革命的本黨,組織瓦解,紀綱廢弛,精神衰落,藩籬盡撤之所招致”。蔣聲稱,為把臺灣建成“反共復國的基地”,“唯一可循的途徑,就是擺脫派系傾軋的漩渦,滌除人事糾紛的積習,以重新做起的決心,改造本黨”。蔣認為,國民黨失敗,陳果夫、陳立夫兄弟要負主要的責任。在臺灣改造國民黨,陳家兄弟成了“改造”對象。陳果夫已病入膏肓,蔣不忍再去驚動他,而年輕力壯的陳立夫則成了主要的整肅對象。1950年至1969年,陳立夫“流放”美國18年,C.C.派也影響不再。

本文摘編整理自《陳立夫全傳》

本文圖片來自本書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團結出版社天貓旗艦店,更多精彩好書等著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