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龔自珍的兒子帶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為何要這麼做

中國近代史 龔自珍 威妥瑪 恭親王 英國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8-12-16

龔自珍出身於世宦大家,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先驅、文學家。

然而,由於清末官場腐敗,他雖滿腹才學,竟然考了6次才中進士。入仕為官後,他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官場極盡貪汙腐敗,老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列強又如豺狼虎豹對中國虎視眈眈。他為此痛心疾首,多次上疏請求改革政治弊端,特別是在科舉考試上更要“通經致用”,寫下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炙膾人口的詩句。

據說龔自珍的兒子帶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為何要這麼做

(龔自珍劇照)

然而,老子英雄兒好漢的事並沒有發生在龔自珍身上。據說他的兒子龔半倫竟引洋人火燒圓明園,成為當時國民唾棄的對象,那麼他為何要這樣做呢?

龔半倫原名龔橙,是龔自珍的長子。

據說龔自珍多年無子,於是攜夫人入寺求子。不曾想夫人剛入寺門,就隱約見一條龍直向她撲來,嚇得轉身就走,結果回去沒多久就有了身孕。由於這個原因,再加上龔自珍年近40才得子,所以龔半倫出身後,倍受寵愛。

龔半倫聰慧好讀,飽讀詩書。年少時已做得一手好文章,被家裡引以為傲,都認定他將來必是國之棟樑。沒想到龔半倫18歲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就再不肯走這條為官這條路了。

龔半倫的理由是,他才不想像他老爹龔自珍那樣考了又考,考了又考,考到一把年紀才好不容易考上。

龔半倫不肯再考,大家見勸也無用,便只能由他去。龔半倫仗著家境尚可,成天狎妓遊玩,好不快活。

卻是他還恃才傲物,瞧不起身邊的讀書人。他特別喜歡和留居在上海的洋人親近,沒過多久,他的英語就突飛猛進,連當時駐上海的英國大使和他說話,都震驚於他流利的英語。

據說龔自珍的兒子帶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為何要這麼做

(恃才傲物的龔半倫)

龔自珍病逝後,龔半倫更是放浪形骸,揮霍無度,還常與人說自己無君臣、無父子、無兄弟、無夫妻、無朋友之道,幸好還對一個小妾有幾分情誼,所以只能說有“半倫”。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他把名字改成了“龔半倫”。

龔半倫說的一點也沒有錯,比如他的妻子和他同在一城而居,但他從來不和妻子打照面;他的兩個兒子有時來看他,也總是被他打罵出去;他亦不和親弟弟往來,形如陌路。唯對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妾捨得花錢。

龔自珍生前是個清官,本來積蓄就不多,也經不住他這樣吃喝嫖賭。所以,龔半倫很快就窮困起來。

龔半倫雖說貧困,但他聰明。他想到上海公使威妥瑪曾經向他表達過想請他做翻譯的事,於是便去找他。

威妥瑪算是龔半倫的朋友,又欣賞他的才華,因此給他開了很高的薪水。有了錢,龔半倫又開始了揮霍無度的生活。

1860年9月,咸豐皇帝為外國來使,不向他磕頭的問題,和英法公使談得很不開心,強行把英法使團一共39人,全部扣押收監,關在圓明園。

直到英法公使交涉後,清政府才放人。不過,此時活著的只剩下18人,並且還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英國專使額爾金勃然大怒,於是引發了火燒圓明園事件。

事後,有人指責圓明園被焚,正是龔半倫給洋人帶的路,龔半倫是漢奸。

據說龔自珍的兒子帶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為何要這麼做

(火燒圓明園)

比如《孽海花》《圓明園殘毀考》這些筆記小說中,都說在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龔半倫隨英艦來到北京。他將辮子盤在頭上,戴禮帽著西裝,出入洋人軍營內。不久便帶洋人入圓明園,並且他還第一個騎馬進去,搶了一些皇家珍寶,隨後又與洋人一同縱火,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殘損考》中,對這件事記載的更是繪聲繪色。

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後,和清政府和談。龔半倫作為英國的代表,在和恭親王在談判時,多方刁難。恭親王怒道:“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龔半倫亦怒道:“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除了筆記小說外,似乎龔半倫也有幹這件事的動機。一方面,他與洋人親近,又在洋人手下做事;另一個方面,他在和朋友談時政時,對清政府怨氣極大,說過“與其這大好的江山給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滿清皇帝,還不如拱手送給洋人”這樣的話。

當然了,只是根據一些歷史筆記以及猜測,就說龔半倫為英法聯軍帶路,火燒圓明園,還是不能作為證據。畢竟英國早就想給咸豐帝一點顏色看看,此事預謀已久。再說,圓明園的所在並不隱祕,根本不用龔半倫帶路。

不過,能肯定的是,龔半倫當時確實也跟著進了圓明園,渾水摸魚,把一些古董字畫趁機佔為己有。不久,龔半倫便辭去了翻譯的職務,回到上海,靠賣字畫古董,過上了窮奢極欲的生活。

(參考史料:《圓明園殘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