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性格差異

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 李鴻章 中國歷史 本蘿歷史講堂 2017-06-07

晚清時期,大清國內憂外患,局勢動盪,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一些朝中先進官員開始尋找救國良方,以至於已經看似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彷彿又注入了一絲絲的活力。其中,最為耀眼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縱觀晚清政壇最為強勁的政治老手,非曾國藩和李鴻章莫屬。大家仔細對比這兩位的事蹟,可以發現,雖說兩人是師徒關係,但兩人骨子中的性格卻截然不同。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性格差異

曾國藩為人沉穩,低調。用“以退為進”這個詞形容他的一生最為恰當不過了。曾國藩受其老師穆彰阿的舉薦而被道光皇帝器重,做起官來更是盡守本分,以至於在朝一直官運亨通,後來在咸豐時期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更是脫穎而出。當太平天國已經佔取大清的半壁江山時,急得咸豐皇帝當場承諾大臣們:“誰要是能徹底鎮壓了叛匪,無論滿人漢人,直接封王。”後來,咸豐皇帝起用曾國藩,讓他組織訓練部隊進行剿匪,曾國藩在自己老家當地組織募兵,訓練軍隊,在曾國藩的嚴格訓練下,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湘軍誕生了,人稱“湘勇。”這隻軍隊靠著鐵一般的紀律,和魔鬼一般的訓練,湘軍勢力越來越大,成為清軍中勢力最大,戰鬥力最強的一支,後來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可謂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後在太平天國滅亡前夕,高興之餘的咸豐皇帝也開始唉聲嘆氣,因為湘軍勢力越來越大,咸豐皇帝怕曾國藩產生惻隱之心,不禁仰天長嘆:“走了個洪秀全,又來了個曾國藩”,咸豐帝開始對曾國藩心聲芥蒂,早已將當初承諾大臣們的誓言拋在腦後。曾國藩一生謹小慎微,更何況自己如此功高蓋主,自然知道咸豐帝的想法,曾國藩知道,如果自己不主動上交兵權,很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更別提皇上承諾的“封王”了,於是,曾國藩在鎮壓了太平天國之後,主動交上兵權。從此,在朝中成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學士。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性格差異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李鴻章,李鴻章由於簽訂《馬關條約》遭到人們詬病,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李鴻章簽訂條約是慈禧的命令,李鴻章可以說是一個背了歷史黑鍋的愛國者。李鴻章的性格可以用勇往直前,憂國憂民來形容,李鴻章最初是在曾國藩手下做幕僚,幫曾國藩書寫奏摺,出謀劃策,但具有抱負的李鴻章並不滿足這樣的現狀,正如他詩句中所言“八千里外覓封侯”,就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李鴻章發現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當時很曾國藩請求,說自己想去為大清訓練一支強大的海軍,曾國藩同意了他的請求。李鴻章之後創建的海軍,就是晚清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淮軍” ,李鴻章從此進入了他的練兵生涯。以及後來中國第一支現代化海軍、領跑世界前列的海上軍隊——北洋艦隊,就是李鴻章一手操練的。李鴻章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著重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眼光獨到。他還以外交能手自負,通過自己“以夷制夷”的手段,成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口中所說的“中國唯一一位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也成為德國首相脾斯麥和美國總統格蘭特口中所說的“十九世紀世界偉人之一”。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性格差異

這兩人雖然性格不同,但其性格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歷史不應該只是我們茶前飯後的談資,更應是我們用以學習和借鑑前人智慧和經驗的智囊,讀史可以明得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