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中國近代史 清朝 日本 鄧世昌 珠源茶座 2017-06-19

甲午戰爭,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道分水嶺。至少從三個方面影響了今後中國百年國運。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其一,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清王朝腐朽軟弱本質盡顯,列強隨之更加肆無忌憚,瓜分中國之狂潮接踵而至。其二,1894年甲午戰爭的失敗,為清王朝挖好了墳墓,民主革命風起雲湧,10多年後,清朝退出歷史舞臺。其三,中日兩國百年國運走向。日本一躍而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入列世界列強行列。而中國一步步淪陷,至到新中國成立格局才徹底改變。

甲午之戰的影響,至今依舊可見。《馬關條約》一紙條約,影響中華海權幾百年,中國海軍至今受島鏈困擾,向釣魚島、沖繩方向進入大洋阻擾重重。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甲午戰爭之敗,根源有多種,原因也有多種,但當時中國最大之不幸在於中國僅以一支艦隊對抗日本一個國家。中國必敗之結局在戰前就已經註定。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不思進取,不圖變革,一味守舊,錯失一次次變革機會,與世界強國差距越來越大。雖然清王朝也試圖自強、求富,但步伐還是太慢,力度還是不夠。僅僅是小修小補,哪兒病痛醫哪。腐朽依舊,思想依舊,數十年依舊。“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除零散成就外,無任何大的建樹。清王朝如同一個即將進棺材的老人,思想遲鈍、步伐蹣跚、體力虛弱,對世界大勢懵懂無知。暫時的迴光返照,已經救不了這個奄奄一息的老者了。

而反觀日本,自1865年明治維新後,社會、思想、教育、軍事進行全面徹底變革,經過幾十年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甲午戰爭前,已經不可小視。近代化的完成,日本其實已經超越清國。狼子野心已起,大陸政策已定,十年海陸擴軍備戰計劃完成,對華諜報工作準備就緒,武士軍刀已經擦亮,只差一個開戰理由而已。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清王朝建設海軍,僅僅是為保衛京津地區,而無長遠規劃,更無海權意識。而日本,海軍學習英國,系統吸收海軍建設思想。中日兩國同派留學生到英國學習海軍,日本畢業生回國成為海軍司令、將軍,而中國畢業生回國後充其量只是管帶級別,一艦之長,空有救國之志,而無任何餘力。黃海海戰中,或許鄧世昌也曾想把軍艦帶回,保存實力,以備再戰,但作為一名優秀的軍官,他或許更深知國情,深知朝廷之無能與腐敗,自己唯有以死報國,與艦同沉,才不負個人之氣節。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諸多細節,我們再熟悉不過

清王朝內耗不斷,翁同龢以一己之私不給海軍撥款;

老佛爺為自己六十大壽,主張義和;

李鴻章視北洋艦隊為自己私有,下令不準出擊;

舉國上下,傲慢自大,依舊視日本為彈丸小國;

光緒下令調集南洋艦隊北上,南洋艦隊拒絕!

甲午戰敗後,南洋艦隊竟然向日本索要被俘軍艦,令日本詫異!

……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而反觀日本

為緊急訂購新軍艦,天皇及上下官員可以一天只吃一餐;

日本婦女為籌軍費,可以到南洋賣身;

連三歲的小孩,在玩遊戲時,都在打定遠、致遠艦;

……

兩相對比,戰爭結局早已註定。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放當時背景下,假設你是鄧世昌,或丁汝昌,縱然有一支艦隊,你又有什麼更好的法子呢?

或許,唯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後之選擇了。作為軍人,朝廷可負我,但我不能負國家。

北洋艦隊,一艦隊VS一國,焉能不敗?

艦運即國運,唯有強大的國家才能擁有強大的艦隊!回首甲午,知恥而後勇,我們唯有自強、自省,方能不重演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