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中國近代史 楊度 孫中山 李大釗 袁世凱 風大豬也能飛 2018-11-29
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楊度

楊度1874年生於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瓚,後改名度,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他先後投身幾個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一生頗具爭議。

一、投身袁世凱

楊度早年師從一代大儒王闓運,王將自己的“帝王之學”傾囊相授,這種找到“明主”,然後為他奠基立業,助他成王為帝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楊度一生。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楊度與夏壽田一起進京參加會試,其間恰逢公車上書,他親自參與其中,支持君主立憲,並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等人。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湖南地方當局決定選派一批青年去日本學習師範,楊度不顧恩師王闓運的勸阻,自費留學日本,並與後來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黃興成為同學。

這年年底楊度回到國內,並於次年參加了經濟特科進士考試,因為受到樑士詒牽連,被疑為革命黨而受到通緝。但楊度的才學卻受到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賞識。不久之後,楊度就逃出北京並從天津上船,再度赴日本留學。

在日本期間,楊度與汪精衛同學,並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劉揆一、楊篤生、蔡鍔等來往頻繁,其中與蔡鍔關係“最善”,蔡鍔每到休息日必到楊度家吃飯。

楊度在日本期間還曾與孫中山“聚議三日夜……暢言無隱。”他雖然不贊成孫的革命思想,但還是將黃興介紹給了孫中山,並促成了孫黃合作。

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他表示:“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載澤、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為了交差,熊希齡赴日請楊度寫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由此博得大名,被視為憲政專家。年底,楊度創辦了《中國新報》,並發表了《金鐵主義說》,極力宣傳君主立憲,主張召開國會,實行憲政。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楊度回國,次年春,在袁世凱、張之洞的聯合保薦下,楊度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候補四品,成為晚清朝廷“憲政專家”。不久,袁世凱又推薦楊度任講師,在頤和園向皇親國戚和朝廷大臣講解憲法。楊度感念袁世凱的知遇之恩,從此就認定袁世凱是自己要找的“非常之人”。而楊度與袁世凱的私交也確實非同一般,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論救;袁世凱則讓自己的兒子袁克定與楊度義結金蘭。1909年袁世凱罷官離京之時,一干親朋故舊絕少有人為袁世凱送行。而楊度在明知朝廷會派人監視的情況下,仍然趕到火車站與袁世凱依依話別,他因此還差點丟掉頭上的烏紗。

辛亥革命後,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以鎮壓起義,但袁世凱卻以“足疾未愈”為藉口謝絕出山。無奈之下,清廷決定派人去遊說袁世凱。幾番權衡之後,時任統計局局長的楊度被委以重任。

楊度對清廷的假立憲早已不滿,見到袁世凱後,他不但沒勸袁世凱出山,反而為袁世凱分析形勢,建議他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然後與朝廷討價還價。不久之後,無奈之下的清政府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令其進京組閣,併兼管前線軍事。

袁世凱出山後不久便逼迫清帝遜位,袁世凱則乘機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南北雙方和談期間,楊度利用自己與黃興、孫中山、汪精衛等人的關係,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斡旋作用。當革命黨要求袁世凱南下,到南京就任大總統時,又是楊度給袁世凱出主意,假意製造兵變,然後以北方政局混亂,袁世凱需要坐鎮北京以保平安的理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南京政府沒有辦法,只得同意。

袁世凱在任命內閣總理時,在唐紹儀和楊度兩個人選中左右不定,於是便徵求趙秉鈞和樑士詒的意見。樑士詒是唐紹儀的同學兼老鄉,並且是在唐紹儀舉薦下才謀得官職的,於是便向袁世凱極力推薦唐紹儀。袁世凱最終採納了樑士詒的意見,決定授給楊度教育總長的職位。但唐紹儀對楊度的才幹頗為嫉妒,便暗示袁世凱十個總長中只分配給南方司法、農林、工商三個無關痛癢的職位,恐怕會引起紛爭,可以從北方的七個總長中再拿出一個來給南方。袁世凱考慮來考慮去,陸軍、海軍、外交、財政、交通、內務都不能交給南方,只好再次委屈楊度,把教育總長的職位給了蔡元培。

內閣名單公佈後,楊度大失所望,決意辭職歸隱青島。袁世凱也覺得心中有愧,便給了楊度一大筆錢、一幢別墅,然後允了他半年假。

1913年,楊度的好友熊希齡組閣時,擬任命楊度為交通總長,但樑士詒這個剋星又出來把事情攪黃了,他的一句“楊度對交通是門外漢”的話,馬上讓熊希齡改變了主意,親自出面勸楊度“幫個忙”,改任教育總長一職。楊度扔下一句“我幫忙不幫閒”後,把這個教育總長痛痛快快地給拒絕了。

袁世凱解散國會後,由政治會議代行國會職責,並內定了楊度任政治會議議長,楊度得到這個消息後喜出望外,認為自己多年的抱負終於有機會實現了。不料,此時曾任清廷雲貴總督的重臣李經羲來到了北京,袁世凱又有重視清廷名流的習慣,於是,馬上任命李經羲為政治會議議長,送到楊度嘴邊的肥鴨子又一次飛走了。

袁世凱雖然一次次讓楊度失望,但楊度內心一直還是支持君主立憲的,所以,當袁世凱決定恢復帝制時,楊度又開始為袁世凱不遺餘力地出謀劃策。1915年4月,楊度僅用三天時間就寫出了一篇《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為表示對楊度的感謝,袁世凱親自賜匾題字,稱他為“曠代逸才”。這份恩寵一時之間,讓楊度成了北京城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同年8月,楊度又在袁世凱的授意下,與孫毓筠、胡瑛、嚴復、李燮和、劉師培等“洪憲六君子”,組成籌安會,為袁世凱的帝制事業鳴鑼開道。

為了製造帝制輿論,籌安會發起了各種各樣的請願活動,要求以君主立憲制取代共和制。一時之間,帝制言論塵囂其上,甚至連乞丐和妓女都組成了請願團。

1915年,袁世凱召開國民代表大會,代表們“一致”同意廢除共和,實行君主立憲,並擁戴袁世凱出任中華大帝國皇帝。

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袁世凱

帝制出臺後,引起全國罵聲一片,楊度也被罵為漢奸,先前的好友梁啟超稱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1915年底,蔡鍔首樹反袁在旗後,雲南、貴州等省紛紛宣佈獨產。四面楚歌聲中,袁世凱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撤銷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一片罵聲中去世,據說其死前曾大呼“楊度誤我!”

袁世凱死後,楊度寫下一幅輓聯:

共和誤中國,中國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原可作,三復斯言。

楊度認為君主立憲的主張和活動並沒有錯,帝制失敗的責任並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因為袁世凱太不爭氣了。

二、轉向共和

1915年度,蔡鍔起兵反袁,把楊度列為應該誅除的袁世凱的十三太保之首。次年,黎元洪繼任總統,發佈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楊度仍然位列第一名。楊度看到名單後,心灰意冷,踲入空門,在天津、青島外國租界閉門學佛,並取法號虎禪師。這段時間,楊度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並反省了過去的所為。連袁世凱稱帝都失敗了,中國還有誰能做得了一國之君呢?看來帝制可能真的不適合中國了。

1917年,張勳搞起了復辟醜劇。張勳入京前曾多次與楊度探討君主立憲,復辟後,又力邀楊度入京。但這次,楊度拒絕了張勳,並發表了“反對張勳復辟公電”,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並通電孫中山和上海《時報》,指出此次復辟的荒謬,同時警告張勳和康有為“及早收束,迅自取消。”

1918年,北京政府發佈特赦令,不再追究楊度作為帝制禍首的責任,楊度回到北京,跟著老鄉兼師弟齊白石學畫,並在此期間結識了梅蘭芳。這段時間,楊度還結識了他的紅顏知己花雲仙。

花雲仙是京城名妓,本來是和梁啟超住在一起的,但由於兩人之間性格上的差異,關係已經較為冷淡。楊度見到花雲仙后,驚為天人,花雲仙也對楊度一見鍾情。梁啟超本來就為花雲仙的事煩悶不已,此時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就把花雲仙讓給了楊度。楊度母親得知楊度在外狎妓時,勒令兩人斷絕關係,但楊度寧可揹負不孝的罵名,也不肯和花雲仙分手。花雲仙是一個過慣了一擲千金生活的人,一次楊度在錢財上稍微表示了一點小氣,花雲仙就負氣出走上海,嫁給了一個車站站長。後來,楊度才知道花雲仙出走是假,其實是不想讓楊度因為自己而揹負罵名,這讓楊度感激不己。後來,儘管兩人不能公開在一起,但關係卻是細水長流,涓涓不斷。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建立革命軍政府,第二年6月揮軍北上,試圖一統中國。但被孫中山一手提拔起來的陳炯明中途叛變,炮轟總統府,並妄圖聯合吳佩孚兩面夾擊,消滅北伐軍。一個陳炯明已夠撓頭的了,如果再添上一個吳佩孚,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了。危急之時,孫中山想起了楊度,於是便派劉成禺連絡楊度,請其設法阻止吳佩孚南下。

楊度接受了孫中山的委託,次日便與好友薛大可兩人直奔保定,通過舊友夏壽田見到了直係軍閥的第一號人物曹錕。曹錕曾是袁世凱的手下,袁世凱是他最佩服的人,而楊度又是袁世凱非常器重的人,因此,楊度受到了曹錕的盛情款待。楊度對曹錕說:“此時南有孫中山,北有段祺瑞、張作霖,你雖然佔據著北京政府,但旁邊虎視眈眈的人多著呢。依我看孫中山本不足慮,如果你出兵攻打孫中山,段、張趁機而入,你有把握阻止嗎?況且陳炯明以下犯上,你要是公開支持,那不是如同禽獸麼?如此,你如何約束部下?目前玉帥(吳佩孚)擁兵洛陽,其在軍中威望不在大帥之下,你如何確保他平定南方後不會別有所圖,效法陳炯明呢?”一番話說得曹錕臉色越來越凝重,半晌不語。

原來曹錕是當時直係軍閥的第一人,而吳佩孚是僅次於曹錕的第二人,曹錕十分器重吳佩孚,吳佩孚卻仗著自己是秀才出身,對曹錕不怎麼當回事。楊度的話正好擊中了曹錕的心事,第二天的軍事會議上,曹錕、王承斌、熊秉琦等人都極力反對吳佩孚出兵支持陳炯明,吳佩孚只能無奈地看著陳炯明被孫中山擊敗。

由於楊度的斡旋,使北伐軍免除了滅頂之災,感激之餘,孫中山於當年8月邀請楊度在上海見面。見面後,楊度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了反省與檢討,表示願意跟隨孫中山加入共和行列。孫中山歡迎楊度加入革命一派,但同時希望楊度發表一個公開聲明,對過去的政治錯誤做個檢討,以便使黨內其他人心服口服,他也好安排楊度擔任合適的職務。但自尊心很重的楊度考慮一番後,拒絕了此事。孫中山也不便勉強,楊度加入國民黨一事只得暫時放下。

1924年10月,劉成禺又一次來到楊度家中,告訴他孫中山打算在南方政府為楊度安排一個重要職位,孫中山不久就會到北京,到時會與楊度具體商談這件事。但次年3月12日孫中山就去世了,楊度聽聞後,痛哭失聲。由於兩人還未會面,孫中山答應給楊度的這個重要職位是什麼竟然無人知曉,好運氣再一次遠離了可憐的楊度。孫中山去世後,楊度想追隨中山先生有所作為的理想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三、投身革命

楊度因不願寫檢討而拒絕加入孫中山陣營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於是,孫中山就把楊度介紹給了李大釗。楊度見到李大釗後,傾訴了自己對中國前途的迷惘,李大釗對他分析了國內的形勢,並指出中國的前途在於喚起民眾、發動民眾,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讓民眾參與到革命中來,自己解放自己,推翻舊社會,走向新生活。在李大釗的引導下,楊度開始接觸《嚮導》、《每週評論》等進步書刊,這些書刊讓楊度如同一個在暗夜裡行走的人,終於看到了地平線上的星辰,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

遵照李大釗的指示,楊度憑藉自己的特殊身份打入了軍閥內部,暗中為黨收集情報,製造對革命有利的形勢。他在擔任山東軍閥張宗昌的總參議時,曾策劃讓張宗昌支持北伐,與北伐軍夾擊孫傳芳,又鼓動曹錕除掉吳佩孚,可惜這些行動都沒有取得最後成功。1927年,楊度又被張作霖聘為政治討論委員會專門委員,頻頻出入高官名流之間,接觸到了很多重要人物,為我黨解決了很多棘手問題。

1927年4月,在一次聚會中,楊度得知張作霖要搜查蘇聯大使館,抓捕李大釗的消息後,急忙派人通知了蘇聯使館。楊度送來的消息讓李大釗等人疑惑不定,左右為難。因為一國使館在別國是享有特殊權利的,到使館抓人是公然違反國際公約的。如果信了楊度的消息,說不定是張作霖的調虎離山之計;如果不信,張作霖真來抓人,國際譴責對獨裁軍閥也沒什麼作用。為穩妥起見,最終李大釗決定走中間路線,姑且相信這個消息,但不是大家一起撤離,而是借用使館有特權的專用車一車一車往外送人。轎車一次只能帶幾個人出去,李大釗又堅持最後一個離開,結果還沒來得及撤離,張作霖就來了,李大釗不幸被捕。

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李大釗

李大釗在押期間,社會各界許多人都想將李大釗救出來。為了營救李大釗,楊度花了無盡心血,他耗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並且把房子都賣掉了,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4月28日,李大釗被張作霖處以絞刑。

李大釗犧牲後,楊度決意入黨,因為如果自己是黨員,李大釗就不會對自己的消息將信將疑了,從而浪費逃生的機會。但自己只認識李大釗一個黨員,此事只能暫緩再說。

李大釗之死讓楊度對張作霖非常痛恨,於是便辭職去了上海,以賣畫為生。楊度把自己的作品價格定的非常高,但奇怪的是每次都會被人搶走,從來沒人講價。楊度有一次問一個顧客為什麼價格如此之高的書畫還來搶購,那人答道:“杜先生說了,誰買楊先生一幅字畫,五年後他願意以十倍價格收購,若有虛言,就不姓杜。”楊度這才知道,原來有人在暗中幫助自己。這個杜先生,就是上海青幫大亨杜月笙,他因為自己沒什麼文化,所以特別喜歡結交名流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因此才以此向楊度示好。不久兩人正式見面,杜月笙送給楊度一套豪華別墅,並且每月奉上五百銀元的月敬,楊度的生活就這樣安定了下來。

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楊度字畫

不久,楊度在上海結識了一個叫王老九的湖南老鄉,這個王老九其實就是陳賡。通過陳賡,楊度又結識了潘漢年、夏衍等人,1929年,楊度又見到了周恩來。通過與這些人的接觸,楊度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昇華,他對黨的性質、宗旨和主張等都有了祥盡了胞妹,他決心追隨党進行革命。1929年1月,在周恩來和潘漢年的介紹下,楊度成為了黨的一名祕密黨員。當時正值白色恐怖時期,楊度以自己五十四歲的高齡邁出這一步,可以說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憑著杜月笙的關係,楊度在上海的上流社會中如魚得水,蒐集情報十分方便,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29年,任弼時被捕(真實身份沒有暴露),楊度請來上海最有名的潘震亞律師,使任弼時無罪釋放。1930年,一名從中央蘇區來上海的紅軍高級將領被捕後投敵,我黨特工首次行動將其擊傷,該叛徒住院後,敵人派了重兵把守,很難找到機會下手。又是楊度在其好友董健吾牧師的幫助下,使我黨特工潛入了醫院,將該叛徒殺死。

1931年6月,杜月笙在上海舉行了杜氏宗祠落成典禮。為了這次典禮,楊度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撰寫了兩副賀聯:“大江以南推為望族;明德之後必有達人”、“敘天倫之樂事;貽祖考以令名”,此外,他還做了《杜氏宗祠落成頌》和《杜氏宗祠記》兩篇文章。這次慶典把已是56歲的楊度拖到了崩潰的邊緣。

1931年9月17日,楊度停止了呼吸,死前還囑咐好友董健吾替他交最後一次黨費。此前的9月10日,他曾撐著病體為自己寫了一副自輓聯:“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楊度死後,葬在上海外國公墓,伍豪(周恩來)、潘漢年等人都前往弔唁。

中國近代史上有個人反覆無常,但卻不是小人

楊度之墓

1975年10月7日,久病的周恩來總理清醒過來,派祕書給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帶話說,重新修訂《辭海》時,對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公正,他特別提到了被認為是袁世凱稱帝幫凶、一直被定性反面人物的楊度:“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