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學讀書53」借三篇古文,道人事心曲

「向毛主席學讀書53」借三篇古文,道人事心曲

毛澤東喜歡“講古”,常借歷史含蓄表達對現實問題的看法,或暫時不便明說的一些心曲。比如,1966年1月12日,在武漢同陶鑄、王任重等人談到當前的政治問題時說:去年10月,我在北京講過,如果北京搞修正主義,你們地方怎麼辦?是不是學蔡鍔起義,打倒袁世凱?我總感到要出問題。我講了以後,一路上從天津到南昌,經過許多地區都沒有聽到反應。袁世凱想做皇帝,連他最親信的兩員大將段祺瑞、馮國璋都反對,只有他最親信的陳宦(音yi上聲)極力勸進,說袁如不答應做皇帝,他就跪著不起來。袁很高興,派他到四川當督軍。可是蔡鍔一起義,他首先響應。

估計,陶鑄、王任重當時聽了這些,只會隱約感到毛澤東對中央可能出現修正主義的憂慮;很難明白,他講袁世凱稱帝和出現修正主義到底有什麼邏輯聯繫;更不清楚,點到的那些贊成或反對“稱帝”的北洋軍閥人物,和中央領導層的現實情況有何關聯。

“文革”發動起來以後,毛澤東借古代文史,道今日心曲,相對要明朗多了。其中,他運用發揮李固《遺黃瓊書》《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後漢書·劉盆子傳》三篇古文,所道心曲,均涉人事,有深意存焉,且不難體會。

關於李固《遺黃瓊書》。1966年7月8日在武漢寫給江青那封著名的信,林彪事件後曾經作為文件傳達,如今已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全文披露。該信寫得文采飛揚,氣韻生動,更以其分析自己的個性,使人耐讀。全信用典不少,其中幾句,給人印象深刻:

我曾舉了後漢人李固寫給黃瓊信中的幾句話:嶢嶢者易折,皦皦者易汙。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後兩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會上讀過這幾句。人貴有自知之明。今年四月杭州會議,我表示了對於朋友們那樣提法的不同意見。可是有什麼用呢?他到北京五月會議上還是那樣講,報刊上更加講得很凶,簡直吹得神乎其神。這樣,我就只好上梁山了。我猜他們的本意,為了打鬼,藉助鍾馗。我就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了共產黨的鐘馗了。

在這封信中,毛澤東表達了對大搞個人崇拜的忐忑和憂慮,以及面對林彪等“朋友們”的吹捧,所體現出來的無奈和勉強接受的心情。信中所云“為了打鬼,藉助鍾馗”,多少道出他在“文革”發動時期,在重大政治問題上難以言狀的複雜心理。特別是引用李固《遺黃瓊書》中,“嶢嶢者易折,皦皦者易汙。陽春白雪,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幾句話,比較恰當地反映了他的真實心境。這封信還透露,毛澤東曾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講過李固《遺黃瓊書》這幾句話,表達“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意思。

毛澤東不僅借李固《遺黃瓊書》,透露自我心曲,也用它來告誡別人。1974年11月,江青給他寫信抱怨,說自己從九大後基本上是閒人,“沒有分配我什麼工作,目前更甚。”毛澤東回信批評:“你的職務就是研究國內外動態,這已經是大任務了”,隨即要求江青,“可讀李固給黃瓊書。就思想文章而論,都是一篇好文章。”意思很明顯,是要江青小心謹慎,“人貴有自知之明”。江青只好在來信中承認,“缺自知之明,自我欣賞,頭腦昏昏,對客觀現實不能唯物的正確對待,對自己也就不能恰當的一分為二的分析。”

關於《觸讋說趙太后》。毛澤東多次在會議上不無深意地對高級幹部們講起《戰國策》中的這篇文章,也給自己的孩子們講過。原文說的是:秦國進攻趙國,趙國請齊國派兵解圍,齊國提出,要把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才肯出兵,趙太后因溺愛長安君不願意。大臣觸讋勸她:各諸侯國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三世之後就沒有繼嗣的了,原因不是子孫們“不善”,而是不經世事,從小“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如今,你給長安君那麼高的位置,那麼肥沃的土地,不及時叫他為國家立功,您去世後,長安君能在趙國立足嗎?不讓他去齊國做人質,不是真正的愛他。趙太后覺得有道理,即刻把長安君送到了齊國,齊國也就派兵解了趙國的圍。

1967年4月,“文革”高潮中,毛澤東在一個材料上又加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這篇文章(即《觸讋說趙太后》——引者注)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初期,地主階級內部財產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是不斷地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復辟,無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利就會被資產階級奪回去。

把教育和鍛鍊下一代同國家的未來聯繫在一起,不使他們“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既是毛澤東的一貫想法,也是他在“文革”中號召年輕人到大風大浪中去鍛鍊的初衷。

關於《劉盆子傳》。毛澤東晚年,從經歷農民、戰士和工人三種角色的年輕人中,看中了一個苗子,但不久就失望了。這個人就是王洪文。1973年,王洪文到中央工作後,毛澤東對他的表現不滿意,要他讀《後漢書》裡的《劉盆子傳》。劉盆子是景王劉章(劉邦的孫子)之後,新莽末年,參加赤眉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為能夠號令天下,要找一個劉氏宗室來做皇帝。起義軍中有70多個劉邦後人,於是就採取抽籤的方式來選,結果讓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抽中。但當上皇帝的劉盆子卻依然故我,不務正業,經常和一班放牛娃嬉戲,終於沒有出息。讓王洪文讀此傳,無非是提醒他,憑資歷、能力,你還不夠格,你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學劉盆子,要注意學習、長進。對王洪文的隱憂,盡在其中矣!

(作者:陳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