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馮雲山(1815年6月-1852年6月),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禾樂村人,於1815年出生於一個比較富有的家庭,與洪秀全的老家官祿埠為鄰村,相距不過三裡遠。因與洪秀全年齡相近,自小在一起誦讀經史,博覽百家,意氣相投,又同做蒙館塾師,二人關係十分密切。道光年間洪秀全曾參加省舉三試未中,氣恨官場黑暗,又嘆民間疾苦無人憐,即與馮雲山創立上帝教,以傳教為名,發動群眾,謀圖革命。因多種原因,後轉至廣西紫荊山一帶發動群眾數千人,並於1851年元月爆發了金田起義,同年12月在永安封王:洪秀全自封天王、楊秀清為東王、馮雲山為南王、肖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同時頒佈南王創立的天曆及司律軍令,設立官職,制定禮作,建號太平天國。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馮雲山是太平天國的最早發起人之一,是天王最得力的臂膀,他德才兼備,是義軍隊伍中“謀略器度第一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三教九流,學識之淵博,在義軍中後無來者。據《醒世文》載雲:“南翼軍師為輔佐,前軍開國扶聖君,克取省郡如反掌,開疆拓土功勞深。”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永安突圍後一路往北,圍攻桂林40余天未果後,於5月21日撤圍北上,22日先鋒羅大綱率五千人馬佔領興安, 5月23日,太平軍五、六萬人馬抵達全州,據清方《粵寇紀略》載“時賊眾已五六萬人”因當時桂林、貴州、廣州集結而來的大量清兵、團練鄉勇等在與太平軍作戰多次吃虧後再也不敢與之開戰,只是一路尾隨太平軍。到全州境內始分為水陸兩路大軍,陸路從官道經唐家司、瓦子鋪、界首進入,水路順湘江經建安司坐自扎的大竹杉排和木船過鳳凰寨(現在的鳳凰嘴)、大坪,一直順流而下。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當時北上作戰方案是羅大綱領五千人作先鋒。東王楊秀清率主力隊伍掩護著諸王家屬及輜重作中軍。由南王馮雲山率精兵在後作掩護,以阻擊尾追的清兵和鄉勇。南王在與清兵大小十餘次作戰中做到“進退分合有步”,總是取得作戰的主動權,深得天王器重,所以擔負著殿後的重任。因為太平軍的背後跟著大隊的清軍,據時任廣州都統烏蘭泰在上折中說,南王是“凶悍詭詐,久歷戎行中不獨未見並所未聞也”。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當太平軍經過全州時,城上守軍怵怵自危,嚴陣以待,執戈觀望。當南王的黃轎正轉過柳山麓,黃轎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顯眼,這時鳳凰山炮臺上一個守兵一時心癢,認為坐黃轎者必是首領,又加上中午喝了酒,未領軍令便自行取火信,對準黃轎引燃大炮,“轟”的一聲巨響,炮彈正中黃轎,轎子被打翻,四個轎伕倒下兩個,南王右臂被炸開一條三寸多長的口子,血染戰袍,中炮受傷。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5月初,湖南省新寧團練頭目江忠源受曾國藩之命,在桂林被圍困之時,曾集合湖南相鄰數縣的鄉勇團練約二千餘人增援桂林,當隊伍行軍到大溶江時,探得太平軍已撤圍北上,便帶隊伍星夜趕回全州。江忠源熟知全州地形,預計太平軍一旦過了全州,主力部隊必走水路入湘,蓑衣渡是天然的設伏陣地,便將這二千餘鄉勇團練埋伏在水塘灣沙丘及土地堂一帶。在太平軍圍攻全州城期間,江忠源又將從湖南陸續趕來的二千多援軍埋伏在蓑衣渡對岸的六梅塘後山一帶。太平軍攻打全州時,他為了避免與義軍正面作戰,並未增援,而是加緊時間修築工事在此伏擊太平軍。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在蓑衣渡戰鬥中,天王洪秀全將太平軍作戰指揮部臨時設在田偉的雷家莊,與諸王商議如何儘快將木堰打開,使水軍乘船入湘,直指長沙。傍晚時分,義軍又組織了三支敢死隊口含葦管潛入水中,游到木堰處扒木堰下的暗樁都未成功。晚飯後,南王在親兵的保護下乘著月光過河到西岸沙丘察看敵情,不料突然飛來三發炮彈,其中一發炮彈在南王的左前方炸開,一塊二指長的犁頭鐵彈片扎進左胸,南王隨即倒地口吐鮮血,暈死過去;幾個親兵忙抱起南王乘舟劃回東岸,急抬至雷家莊的天王大帳。天王忙傳御醫李俊良給南王療傷,李神醫一看,彈片已穿透胸腔,根本不能手術醫療,待諸王陸續趕到時,南王已鮮血吐盡,上見天父去了。1852年6月6日亥時,蓑衣渡夜空上隕落下一顆閃亮的流星,一代奇才魂留湘水,諸王放聲大哭(據清史錄本《馮雲山》記載,天王洪秀全大哭曰“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奪我良輔之速也”)。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隨後,天王與諸王密議,一切按南王遺言行事,天王洪秀全在雷家莊的一處空屋內,用太平天國的國旗將南王裹體,懷裡放上南王的信物、印章等,斂入一巨形木匣裡,並再三交待大家,南王殉難一事暫時不要聲張,知道此事者只有五王、國醫李俊良及四眼先生張遂謀,另加幾十名心腹親兵,其它將士們一概不知。之後,又簡單地為南王開了一個追悼會,並臨場作悼詩一首,天王一邊流涕一邊對著南王遺體念完悼詞後,悲徹之間隨手將此詩撕作兩半,折成一團扔在牆角,由於夜晚天黑親兵在離去打掃時未被發現銷燬,多日後村人歸莊時發現了悼詩並爭相傳閱。一位黃姓鄉紳見詩寫得好,便抄錄了下來欲留作教育後輩詩文寫作之範文以傳至今。悼詩曰:“嗚呼!我悼馮雲山,以諫慰忠魂,水翻江紅陣雲昏,渡口靈濤激怒奔;巨炮連珠曾挫敵,徵袍血濺尚留痕;三年創制嚴軍令,路徑敵炮報聖恩。嘆息南王威常在,俞埋戰地全州魂”。經讀書人解讀此詩後。村人才知此地曾戰死一位王爺。百餘年來,當地有人認為埋葬王爺處必定有寶物陪葬,一代代不乏其人苦求不果,只有從碼頭及江灘中撈出過大量金銀、銅錢等物(近幾年江中大挖河沙,挖沙船還經常在衰衣渡村至水塘灣的江灘中挖到過當年木堰的木樁及成袋的銅錢和生鏽的矛頭鐵匣殘刀等物)。

隨後,天王與諸王密議,一切按南王遺言行事,天王洪秀全在雷家莊的一處空屋內,用太平天國的國旗將南王裹體,懷裡放上南王的信物、印章等,斂入一巨形木匣裡,並再三交待大家,南王殉難一事暫時不要聲張,知道此事者只有五王、國醫李俊良及四眼先生張遂謀,另加幾十名心腹親兵,其它將士們一概不知。之後,又簡單地為南王開了一個追悼會,並臨場作悼詩一首,天王一邊流涕一邊對著南王遺體念完悼詞後,悲徹之間隨手將此詩撕作兩半,折成一團扔在牆角,由於夜晚天黑親兵在離去打掃時未被發現銷燬,多日後村人歸莊時發現了悼詩並爭相傳閱。一位黃姓鄉紳見詩寫得好,便抄錄了下來欲留作教育後輩詩文寫作之範文以傳至今。悼詩曰:“嗚呼!我悼馮雲山,以諫慰忠魂,水翻江紅陣雲昏,渡口靈濤激怒奔;巨炮連珠曾挫敵,徵袍血濺尚留痕;三年創制嚴軍令,路徑敵炮報聖恩。嘆息南王威常在,俞埋戰地全州魂”。經讀書人解讀此詩後。村人才知此地曾戰死一位王爺。百餘年來,當地有人認為埋葬王爺處必定有寶物陪葬,一代代不乏其人苦求不果,只有從碼頭及江灘中撈出過大量金銀、銅錢等物(近幾年江中大挖河沙,挖沙船還經常在衰衣渡村至水塘灣的江灘中挖到過當年木堰的木樁及成袋的銅錢和生鏽的矛頭鐵匣殘刀等物)。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再說是夜四更時分,為了保密,張遂謀根據天王旨意,挑選了二十名壯漢,交待輪流將木匣抬上疾向東行,中途不得停放,致天明時分聽到第一聲鳥叫,便就地深埋,不留任何碑文遺記,更不得讓人發現,只記下座標記號,辦完後往零陵方向匯合,此二十名壯漢離去之後再也沒有歸隊。後來有人傳說:當時全州與湖南交界的雙牌縣一帶,有二百名團練與二十來個頭扎紅巾的太平軍發生過一場血戰,太平軍以殺死、殺傷八十餘名團練後全體陣亡;團練們從太平軍戰士身上只搜到一張牛皮紙。上寫有四句話:“三山朝陽,四水入江,千夫路過,萬人景仰”。眾人不知是何意思,交團總看了也不知所云,放入文檔後,日久不知所終。又有人傳說:南王其實就埋在衰衣渡江岸的山坡上,天王之所以叫精兵抬匣東行,是掩人耳目罷了。還有人傳說:南王就埋在全州境內的某個地方,隨葬財寶很多,有三擔加一堆那麼多。現在衰衣渡一帶流傳有這樣一句話“南王墓位,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諾找著了,富貴三五輩”。眾說紛紜,越傳越離奇。如今在湘江岸的蓑衣渡村建有南王馮雲山殉難墓,那是後人根據判斷建的,南王墳墓究競埋在何處,是一個久尋未果的歷史古迷,相信日後會昭白天下,因為陪葬信物中一定會有金印章、玉如意等不朽之物……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也有人說在衰衣渡戰役,大敗後的太平軍當天迅速退入永州,由雙牌進入道縣,在道縣休整了十天,南王馮雲山就在此時間段埋葬。

多年後,太平軍將領石鎮吉戰敗被俘後誆供說,南王是在長沙戰死的,所以當時清方並不知道南王在全州陣亡,就連江忠源在給其老師曾國藩的上折中,也未提到全州蓑衣渡之戰時曾打死南王馮雲山一事。

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如果馮雲山不死,他必定會協調好各王之間的微妙關係,從而避免日後的南京事變,以至太平天國起義大業能徹底成功,並輔佐天王洪秀全成就江山大業,從而改寫中國的歷史,但歷史就是歷史, 歷史從來就沒有假設如果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