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曾國藩在諸多方面都為我國的復興大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無論是創立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大力推行洋務運動,主張向西方學習等,都是在為國家的進步強大操勞。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轟動的轉變,曾國藩在當年又究竟做了什麼,或者是什麼導致他的屠殺道路。


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1864年南京淪陷,湘軍進入南京後,所展現的的確是一副土匪的模樣,醜惡的嘴臉盡顯無遺,不知道此時的曾國藩是怎麼認為的,在看到自己用禮盒仁德教育出來的保家衛國的戰士,為什麼開始屠殺其自己守護的東西了。據說當時的湘軍進城後就和餓狼看到肉一般,看到人就殺,看到房子就放火燒,百姓的錢財被掠奪,城中女子也慘遭蹂躪。南京城血流成河,霎時間屍橫遍野。

這一次的屠城,是南京遭受的最大的創傷,災難過後,城中連一顆樹木也不剩。那一年,全中國人口驟減一億多,除了饑荒瘟疫害死的三千多萬,有五千萬普通百姓是死於湘軍的大屠殺。不禁讓人可悲的聯想到,將屠殺百姓視作功勞的,原來不止那東亞的小島國,我們似乎是開了個先例,人家只是照搬照抄罷了。然而關於這次慘無人道的屠殺,曾國藩卻沒有作過多解釋,他縱容這樣的屠戮行為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更是全南京城受難的五千萬百姓所不能接受的。為了延緩晚清腐敗政府的苟延殘喘,打著抵抗外國侵略者的光榮旗號,卻幹著屠殺自己子民的勾當。這樣的官能叫好官嗎。

曾國藩為了抗壓太平天國,在自己老家拉幫結派,辦了一支小分隊,湘軍。表面上看湘軍是在受訓練的正規軍,其實曾國藩暗地裡也幹著不好的事。有百姓來抗議,曾國藩抓到就是殺,連問也不問。“曾剃頭”這個外號就是當地人對曾國藩的稱呼,說是他殺人就像剃頭一樣快、狠。

1858年,湘軍攻下九江城,在江西省內屠殺太平軍將士和家屬兩萬多人,1862年,湘軍又攻下寧國府(在安徽省),進城以後馬上開始了大屠殺。過了兩個月,城內城外的屍體還沒有人收埋。

湘軍一進城就放火,衝到哪裡燒到哪裡,傍晚時分城中已是一片火海,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更有無數百姓死於屠刀之下。

曾國藩將湖南各地散亂的軍隊統一起來,並通過嚴格的執行軍法,制定軍規,將各路野戰軍訓練成為能保家衛國的正規軍,與起義軍對抗,相比之下,太平天國的部隊反而變得有些業餘了,滿清政府雖然不是很信任曾國藩的湘軍,但是沒有辦法,要是不支持曾國藩,清王朝的政權就要落到市井小人手中。曾國藩與很多湘軍將領相互認識,大家也都非常賞識曾的雄才大略,願意更隨曾國藩,將軍隊越做越大,共同抗擊不利於國家和平的勢力。

曾國藩用儒家的禮教,尊卑上下等的思想約束軍隊,讓每一位軍中的將領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為報效國家獻身。在曾國藩的領導下,軍隊取得了赫赫戰功,成功擊退了太平天國的囂張勢力,湘軍在執行任務時,都保持著遵守軍紀的良好品質,湘軍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在戰事開始之前,他們必先考察地形,分析進攻利弊,築好防禦工事,以備不時只需,湘軍極少主動出擊,每次都是敵不動,我不動,清朝的軍隊制度帶去了質的變化,從此,這種由平民自由加入軍隊,兵權在領導組織的將領手上的新形勢,在今後對抗入的戰役中侵者起到了指導作用。

曾國藩是個愛寫文章的人,每天都堅持練筆,當真是筆耕不輟。不過有時也有點過火,據清代李伯元的《南亭筆記》記載,曾國藩將寫輓聯也作為練筆手段。但因為死人不夠用,所以他居然偷偷給活人寫輓聯,這也算一朵奇葩了。

有一次,老曾的老友湯鵬發現了曾國藩寫的一大堆輓聯,其中既有寫給死人的,也有寫給活人的,可怕的是居然還包括寫給他湯鵬的。湯鵬大怒,拂袖而去,自此與曾國藩斷交。雖然曾國藩後來再三道歉,湯鵬還是不理他。


歲暮雜感十首

【原文】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天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院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等亭畔路三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

註釋

①儂:我。

②物華:自然景物。

③夭桃: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以“夭桃”稱豔麗的桃花。

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作品鑑賞】

《歲暮雜感十首》通過描寫故園萬物競綠,一派生機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年輕有為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

最富表現力的詞是“鬥”字。一個“鬥”字,不僅突出了故園萬物競綠,一派生機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詩中的故園是明麗的:聳立灑脫的高嵋山,精巧別緻的待鶯亭,不乏綠意的老柏,灼灼其華的夭桃。詩中的鄉人是勤樸的:或紅豆相思,或碧水浣紗,三叉路上,更是樵來耕往。詩歌不僅抒寫鄉思,而且也隱含著作者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


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作者介紹

曾國藩

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為什麼縱容湘軍屠殺?曾國藩喜歡寫輓聯練筆是真的嗎?


  • 中文名
  • 曾國藩
  • 外文名
  • Zeng Guofan
  • 別 名
  • 曾子誠、曾傳豫、曾伯涵、滌生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湖南長沙府湘鄉縣
  • 出生日期
  • 公元1811年11月26日(辛未年)
  • 逝世日期
  • 公元1872年3月12日
  • 職 業
  • 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 畢業院校
  • 湘鄉私塾
  • 信 仰
  • 理學
  • 主要成就
  • 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
  • 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 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 代表作品
  • 《治學論道之經》《持家教子之術》《冰鑑》《曾國藩家書》
  • 封爵官職
  • 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翰林庶吉士
  • 封 爵
  • 一等毅勇侯
  • 追 贈
  • 太傅
  • 諡 號
  • 文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