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來源:蕪湖共青團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是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張學良

和十七路總指揮楊虎城

於1936年12月12日,

在西安發動“兵諫”的歷史事件。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張學良和楊虎城)

西安事變,目的是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眾所周知,此次事變中有一位關鍵人物——張學良,那麼,他在整個事變的發生與和平解決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又帶來了那些影響?

背景

內憂外患,一致對外成定局

西安事變前期,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水深火熱之中,國內國際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

同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和中共中央名義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內容;

一年後,共產國際致電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指出中共“不能同時順利地既反對日本侵略者,又反對蔣介石的鬥爭”,並要求中共與蔣介石就共同抗日進行和談。

開端

共商大計,一見如故成知己

雖然國內外要求一致對外的呼聲很高,但最初張學良並無與共產黨合作的意願。他仍然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大肆打壓紅軍。此時,東北軍的抗日名將李杜向張學良提出,單靠東北軍自身的力量抗日,勢必萬分艱難。但若有了蘇聯的支持,就另當別論了。而要得到蘇聯幫助的前提,是要先和共產黨達成和解。

因此,張學良第一次考慮是否與共產黨聯合,並於1936年1月20日晚,洛川與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同年4月9日晚,周恩來、李克農、張學良、王以哲、劉鼎五人在於延安橋兒溝的一座天主教堂內進行會談,直至第二天凌晨5點。此次會談結束後,張學良曾多次表示:周恩來是一個伶俐機敏之人,話雖不多但常常一語中的。

同周恩來交談後,張學良認為未來充滿希望,確信抗日大計可繼續向前邁進,國家太平指日可待。此次會談,不僅使周恩來和張學良一見如故,成為知己,也為日後的西安事變,打下了思想基礎。

發展

再三遭拒,邀蔣入駐華清池

1936年10月22日,為督促西北剿總進剿紅軍,蔣介石親赴西安。張學良當面表示反對剿共,並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遭蔣拒絕,兩人發生激烈爭吵,蔣介石隨即離開西安前往洛陽。10月29日,張學良飛抵洛陽為蔣介石祝壽,再次勸蔣聯共抗日,又遭拒絕。蔣介石堅決拒絕其北上抗日的主張,強令其剿共。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蔣介石(右)到西安督戰(左:張學良 中:楊虎城))

12月2日,張學良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因其停止內戰的主張多次被拒,張學良向蔣介石面報,以局勢艱難、軍心不穩,勢難支撐為由,請求蔣委員長赴西安訓話,入駐華清池。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前往西安,強令張學良、楊虎城執行“剿共”命令。圖為蔣介石到達西安時,張學良、楊虎城前往迎接。(左起:蔣介石、楊虎城、邵力子(陝西省政府主席)、張學良))

12月7日,張學良赴華清池面見蔣介石。此時,他依舊再三苦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仍被拒絕。

最終,在12月11日的晚上,由於數次勸諫無果,張學良最終決定與楊虎城發動兵諫,並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佈12月12日清晨進行兵諫。

高潮

槍林彈雨,國共同赴談判臺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西安事變正式爆發。

“西安事變第一槍就是在當年的華清池的大門口打響的。”華清宮文化研究員李華介紹說。12月12日,凌晨5時左右,華清池突然槍聲四起,張學良的衛隊營長孫銘九、王玉瓚帶著百餘精銳士兵直闖“行轅”,將欲活捉蔣介石。門衛攔車、開槍,王協一指揮士兵下車還擊,雙方進行激烈槍戰。在混戰中,孫銘九率部衝進了大門。蔣介石的侍衛組長蔣孝先被擊傷,警衛大隊士兵多被擊斃,五間廳前的院子裡、荷花池畔到處都是橫陳的屍體。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今天,在臨潼華清池被稱為五間廳的一排清末建築前,一道道彈痕清晰可見)

後來據蔣介石的隨員回憶,當時蔣介石聽見槍聲,又聽說東北軍叛變,見屋前槍彈飛梭,便從房間後窗跳出,攀上後方的院牆,往屋後的驪山上逃避。因看不清路,他掉進了圍牆外的亂草溝中,跌傷了脊椎,最後由幾個侍衛揹著上山。

在半山腰,二營八連的班長陳思孝抓住了蔣介石的貼身侍衛、侄兒蔣孝鎮。孫銘九逼問他蔣委員長的藏身之處,蔣孝鎮不肯講,卻無意間朝山上看了一眼。孫銘九敏銳地察覺到,就指揮士兵朝他視線所至的方向搜索。沒多久,便見到蔣介石從一山洞中出來,扶著洞口的岩石站著,顫巍巍地立於朔風之中。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沿著五間廳後的山路一路上山,一座石亭凸立在山崖邊,上書“兵諫亭”三個字。石亭旁邊的兩塊巨石之間有兩三尺寬的窄縫,那便是當年蔣介石的藏身之處)

當日上午9時許,蔣介石被押送到西安。

據載,時任國民黨洛陽空軍分校校長的王勳得知蔣介石被扣,急派飛行組長蔡錫昌駕駛“北平”號,直飛臨潼,降落在臨潼城外公路上,企圖救下蔣介石。但飛機剛剛著陸,便被十七路軍裝甲團扣留。

同天,張學良和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

1936年12月23日,雙方在張學良公館西樓二層開始正式談判,由宋子文代表國民政府、由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代表西安方面出席談判會。 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條主張

1停戰撤兵至潼關外

2改組南京政府,排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3釋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利

4、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

5召開各黨派各界各軍救國會議

6與同情抗日國家合作

結局

和平解決,戰線同一共抗日

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西安事變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12月26日,蔣介石獲釋回到南京。

至此,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國共兩黨最終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張學良決定負荊請罪,親自護送蔣介石飛回南京。

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得知此事,周恩來立即趕往機場欲勸阻張學良,卻仍舊遲了半步。張學良抵達南京後,立刻被蔣介石軟禁,直到1990年才恢復自由楊虎城則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

為了雙十二,張學良都做了什麼事?

(1946年,被幽禁在臺灣新竹井上泉溫泉的張學良)

歷史上,但凡稱得上“事變的,都是扭轉時局、影響甚至決定歷史走向的大事件。而在近現代史上,這場由張學良作為線索人物的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無疑是足以被載入史冊的。

它不僅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

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和平解決,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啟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進入了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休整、壯大的機會,為將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這其中,張學良和楊虎城功不可沒。

今年是西安事變82週年

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無論是事件本身給我們帶來的思想啟發,

還是歷史人物愛國的赤子之心,

都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