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曾國藩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杜月笙被稱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曾國藩出身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後官至清朝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杜月笙則從一個浦東鄉下小混混,後成為產業橫跨娛樂業、金融業和工商業,被譽為“中國版教父”的民國最大黑幫頭目。

一個在官場獲譽無雙,一個將黑道做到極致。

兩個人,都在各自領域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原本看似毫無交集的他們,在做人做事上卻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尤其是下面四點,最能給人不盡的人生啟迪,讓人受用不盡。


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01

  • 欲成大事,先懂識人。


曾國藩認為,“用人必先知人”。

就是說,用人慎重須以知人至深為前提。那麼曾國藩的眼力如何呢?

在創立淮軍伊始,曾國藩指示李鴻章將應招來的各方豪傑安置在一起招待。

幾天後,曾國藩與李鴻章輕裝簡行,悄然進入宿館,暗中觀察。只見:

“淮軍諸名人,有賭酒猜拳者,有倚案看書者,有放聲高歌者,有默坐無言者。南窗一人,裸腹踞坐,左手執書,右手持酒,朗誦一篇,飲酒一盞,長嘯繞座,還讀我書,大有旁若無人之概;視其書,司馬遷《史記》也。”

巡視完畢後,甚至沒人知道曾國藩與李鴻章已悄然視察過。

曾國藩對李鴻章說:“將來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

被曾國藩斷定成就最大的這人,就是後來在臺灣保衛戰中聞名於世的淮軍將領劉銘傳,後任臺灣首任巡撫。

杜月笙的識人本領也很高超,他和戴笠的關係就很能說明杜月笙的“看人”之能。

在戴笠在上海還只是一個常年混跡於賭場裡的小混混的時候,有次他到杜月笙開的賭場裡擲骰子,由於技藝高明,賺了賭場很多錢。

杜月笙的手下懷疑戴笠出老千,想收拾他一頓,戴笠大笑說:“你們這樣對待我,杜先生恐怕不會答應。”

然後讓看場子的人通報杜月笙,就說“有位戴先生想見他”。

杜月笙見了戴笠後,發現完全不認識這個人,但也不惱火,讓戴笠表演下擲骰子。

一看之後,他對戴笠的絕技讚不絕口,認為此人手腕與心思這麼靈活,將來絕非等閒之輩,當場給了戴笠500大洋。

幾天後,杜月笙又將戴笠請至杜公館,並對他說:“我給黃埔軍校蔣介石校長寫了封推薦信,你去報考黃埔軍校吧。”

半年後,戴笠返回上海後馬上與杜月笙結拜為異姓兄弟。

戴笠後來成為軍統特務頭子,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杜月笙後來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戴笠的諸多幫助。

杜月笙認為,“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只有讀懂人,才能“任人唯賢”,發揮人才的最佳效益。用人如此,結交人、選擇合作伙伴等也是一樣。

識人的能力可以決定事業的水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何識人?

曾國藩教給我們的是“觀察”,暗中觀察一個人真正的品性和特質;

杜月笙教給我們的是“洞察”,由這個人的品性和特質,推導他臨事會怎樣,進而推測他日後的成就。

兩人的辦法合一,就是八九不離十的識人手段。

識人是門大學問,說起來複雜,其實也簡單,說白了就是“用心”二字。

只要真正用心,不受自己的 感官和對方的表面迷惑,就會大大提高準確度。

對此曾國藩和杜月笙,都為我們作了最好的榜樣。


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02

  • 不吃獨食,才有人脈。


曾國藩早期在抵抗太平軍時,認為有道義就能感召別人。

後發現,雖“應者雲集”,但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裡,於是便問趙烈文:“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趙曰:“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

曾曰:“當如何?”

趙曰:“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曾聞之甚然。他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反思道,“餘昔在軍營,不妄保舉,不亂用錢,是以人心不附。”

後來曾國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並針對不同的需求,採用“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政策。

曾國藩的湘軍餉銀比綠營高得多,士兵所得,除自用外還可贍養家室。將官餉銀不僅更高,還可“沾潤公費”。

他還明確制定賞銀規格,用重賞來“鼓好勝之心”。

此外,對於戰爭中的搶劫行為,他“概置不問”,採取寬容態度。

湘軍攻下南京後,城中財物被搶劫一空,竟無一銀交與朝廷。

曾國藩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後,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於是曾國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濟濟。

1910年,杜月笙在上海青幫裡還只是個小跟班。

有次杜月笙跟著老大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去賭場賭博,後來林桂生有事先離開,於是讓杜月笙替她接著玩幾把,並留下了100多大洋的籌碼。

沒想到杜月笙那天手氣出奇得好,竟然贏下了2400大洋。

回去後,杜月笙把所有的錢全部如數上交給林桂生。驚訝於他的大氣與誠實,林桂生決定把這筆錢全賞給杜月笙。

後來林桂生把這件事告訴了黃金榮。

黃金榮想知道,一個窮小子在突然之間手握鉅款時會怎麼處理。要知道兩千大洋,在當時足以買下上海的豪宅。

“如果是買房置地,那可靠但不可大用;如果是花天酒地吃喝嫖賭,那就既不可靠也不可用。”於是便派人去叫來杜月笙問詢。

杜月笙回答說,“2000大洋早已經花完了”。

原來他在還清了早年欠下的賭債後,將剩下的錢全部分給了一起混街頭的小兄弟們和自己乾媽。

黃金榮驚歎:“這杜月笙確實是個人物,是得好好栽培栽培,日後必定是我的左膀右臂。”

杜月笙常言:“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

正是因為杜月笙的仗義疏財,顧嘉棠、高鑫寶等人才死心塌地地跟著杜月笙打天下。

利益,人人皆愛之。但若獨佔利益,只顧吃獨食,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眾叛親離,正所謂“獨利則敗”。

劉邦曾問陳平:“我與項王有什麼區別?”

陳平回答說:“大王粗野傲慢,項王謙遜有禮。”

劉邦又問:“那你為什麼棄項王而歸我?”

陳平回答:“對於有功之人,大王你不吝惜恩賜,而項王則很少封賞,士亦以此不附。”

領導人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無瑕,但對普通群體而言,柴米油鹽可能才是發愁的事情。

道義可以號召人,卻不一定能籠絡住人。利用“人以利動”的屬性,採取恰當的激勵制度,才能“集眾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對於普通人而言,往往是錦上添花者多,而雪中送炭者少。很明顯,後者的做法顯然難得而又高明。

許多高情商的人,他們慷慨大方、仗義疏財,贏得了廣泛的人脈。

人脈並不是說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來喚去、有多少人為你鞠躬盡瘁,而是在於你幫了多少人。

記住一句古訓:“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03

  • 只管耕耘,莫問前程。


曾國藩不算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

對於他的智商,有不少評價認為,他應該是“中人之資”。

比較同時代名人: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更是11歲即中秀才。

曾國藩從16歲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

但曾國藩勝在不懂取巧,願下“困勉之功”。

曾國藩讀書用的是笨功夫: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考取進士後,曾國藩留在翰林院工作。

在30歲的時候,曾國藩覺得三十而立,不能像以前那麼混下去,要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學做聖人。

於是,他沒有像翰林院其他同事一樣善於經營,走取捷徑,而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對每項工作都全力以赴。

正是憑藉一絲不苟的辦事態度,曾國藩十年裡升遷七次,年僅37歲便成為二品大員——禮部侍郎,是整個清朝三百年間湖南最年輕的部級幹部。

所以曾國藩說:“拙看似慢,實則最快。

杜月笙早年還在擺水果攤的時候,時常受到小混混的欺負。

於是便通過門路,結識了青幫的陳世昌。

又通過陳世昌的引薦,加入了青幫,成為了黑社會中的一員。

一開始,青幫老大黃金榮把杜月笙當作一個普通小跟班,在自己上茶樓、進戲院、去浴室的時候,讓他跟在後邊拎皮包,倒茶水,點香菸,遞毛巾。

後來,黃金榮見這個小夥做事情毫無怨言,踏實肯幹,人又機靈,便讓杜月笙做了自己的隨從。

杜月笙是個善於學習的有心人,暗暗觀察並記住從黃金榮到其他手下人的生活習慣和脾氣秉性,並作為他應對接觸的準則。

打雜的幾年,也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早晚會被發現。

這背後的道理是,你的一切努力和積累,都會慢慢讓你變得和別人不一樣,最終完成脫胎換骨,那種超越眾人的為人姿態和處事方法,是很容易被人看出來和感覺到的,於是更容易被寄予厚望、賦予重任。

所以,只問耕耘,莫問前程。

未來一定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一步一步幹出來的。

天道酬勤,也許你眼前正從事著默默無聞的工作,或許你還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但是你一定要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歷史上無數的天才都是早先一鳴驚人,而後迅速隕落,泯然眾人矣。

而那些看似庸才卻守拙前行的人,往往載入史冊,揚名千古。

但請切記,做個有心人,切勿低頭蠻幹。

在不斷地積累中通過自我反省,完善自己的缺點,才會臻至成功。


白道極致曾國藩,黑道極致杜月笙,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04

  • 事不做絕,留有餘地。


在曾國藩的幕僚中,有一四川中江人李鴻裔,由於才華橫溢,深受曾國藩的看重,甚至允許他出入自己的祕室。

有一天,曾國藩與李鴻裔於祕室坐談,恰逢有客來訪,於是曾國藩外出陪客,留李鴻裔獨坐祕室。

李鴻裔在曾國藩的文案上看到同為幕僚的某老儒所撰《不動心說》一首。

為了標榜自己的清高,老儒在文中,寫了這麼兩句:

“使置吾於妙曼娥眉之側,問吾動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動。又使置吾於紅藍大頂之旁,問吾動高爵厚祿之心否乎?曰不動。”

李鴻裔看到這裡,便援筆題其上說:“妙曼娥眉側,紅藍大頂旁,爾心都不動,祗想見中堂。”題罷,擲筆而出。

曾國藩送走來客後,返祕室,看到李鴻裔題字,遂令中軍官持令箭即刻去追李鴻裔。

李鴻裔追到之後,曾師厲聲告誡他:

“此輩皆虛聲純盜之流,言行必不能坦白如一,吾亦知之。但他們之所以還能夠有豐厚的待遇,憑藉的正是這些虛名。可是你一定要揭露他們,使他們失去了衣食的來源,那麼他們對你的仇恨,絕不是言語就可以化解的,這不是自取禍端麼?”

明白了曾國藩此舉的用意,李鴻裔悚然受教,自此遂深自斂抑。

杜月笙還在公興記賭檯“看場子”時,賭場因為“剝豬玀”事件的影響,生意一落千丈。

“剝豬玀”是指從賭場出來的賭客被潛伏在路邊的劫匪搶劫財物,單單搶劫財物倒也罷了,關鍵是劫匪搶得非常徹底,連賭客的衣物也全部扒光,使得賭客就像一隻被剝掉皮的光溜溜的豬,因此被稱作“剝豬玀”。

杜月笙決定帶著幾個小兄弟調查此事。他們打扮成賭客,出了賭場往僻靜小道走去。果不其然,一幫蒙面劫匪跳出來就要“剝豬玀”。

將這些劫匪制服後,杜月笙得知,原來“剝豬玀”的還不止這一個團伙。這些人大多是一無所有的小混混,很多都是蠻勇鬥狠的亡命之徒。

有手下建議杜月笙送這幫人個“三刀六洞”,可杜月笙沒有同意,他說:“來硬的不行,都是道上混飯吃的兄弟,你要斷了他們的財路,他們就會和你搏命。”

杜月笙回去跟賭場老闆講:“我想把這幾個頭目召集起來,勸說他們放棄這個營生。但是,他們也得吃飯,賭場得從盈利中抽出一成分給他們。”

老闆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接下來,杜月笙將這幾個團伙的頭目約到酒樓裡,告訴他們以後不要再做“剝豬玀”的營生,賭場老闆願意拿出一成的利潤分給他們。

這幫人都非常高興,以後既不用冒風險,還能按月拿到不錯的俸祿,不用再愁吃喝,於是紛紛答應杜月笙的要求。

自此之後,公興記賭場再沒有發生一起 “剝豬玀”的事件。

衝著這份安全保障,甚至別的賭場的常客也轉投到這邊,公興記的生意甚至比以前更興旺。

港產電影《風雲》中有句很有哲理的話:“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留餘地其實有兩層含義:

一是給自己留餘地,行不至絕,言不極端,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為下一步行動留出了充足的空間;二是給別人留餘地,將別人推向絕境,只會迫使對方做出極端的反抗與報復。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下場是,自己也將無路可退。

事不做絕、留有餘地,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良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