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談怎樣學習毛澤東:始終沒有把毛澤東神化

《學習毛澤東》,是周恩來1949年5月7日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所作報告《全國青年團結起來,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的第三部分,於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報》發表,後經過重新整理收入《周恩來選集》上卷。今天重溫這篇講話,仍然感到,周恩來提出的“學習毛澤東”這個命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有極其豐富的內容”。

一、學習毛澤東,必須“從他的歷史發展來學習”,“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祕的、無法學習的領袖”。

周恩來作這篇講話時,中國革命正在走向全國勝利,新中國的建設即將開始,毛澤東已成為“大家共同承認的領袖”和“旗幟”。周恩來在講話中指出:“毛主席在中國革命的四個階段都是正確的,都是代表中國人民的正確方向的。”“大革命時期毛主席的主張是對的,但是沒有被當時的領導上接受。十年內戰時期他是對的,當時也有一些同志搞錯了,沒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見。抗戰時期,全黨承認毛澤東同志的領導,抗戰成功了。到這次解放戰爭,更加證明其正確。”事實確如周恩來所指出的那樣,在領導民主革命的進程中,毛澤東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正確方向。

回顧黨的歷史,並不是所有的領導人都能像毛澤東那樣堅持正確的方向:大革命後期陳獨秀犯了右傾錯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先後犯了“左”傾錯誤,特別是王明路線佔統治地位的四年給中國革命帶來極大危害;抗日戰爭初期,王明又犯了右傾錯誤。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為什麼同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的人能夠堅持正確的方向,有的人卻會犯錯誤呢?

陳雲曾經就這個問題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的回答是:犯錯誤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對頭”,具體地說“是由於馬列主義沒有和實際聯繫起來”。而毛澤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較早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正如周恩來在這篇講話中所總結的:“毛主席把世界革命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運用到中國,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成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是這樣指出真理的人,堅持真理的人,發揮真理的人。”

那麼,毛澤東作為全國人民景仰的領袖,作為中國人民正確方向的代表,是可以學習的嗎?周恩來的回答是肯定的。關鍵是要知道毛澤東為什麼能堅持正確的方向,為什麼能這樣高明。他誠懇地對青年們說:“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祕的、無法學習的領袖”,因為,“如果這樣,我們承認我們的領袖就成了空談。既然是誰也不能學習,那麼毛澤東不就被大家孤立起來了嗎?我們不就把毛澤東當成一個孤立的神了嗎?那是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社會所宣傳的領袖”。而毛澤東之所以高明,就在於他“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連的,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是從中國近百年來和‘五四’以來的革命運動、多少年革命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產生的人民領袖”。

因此,周恩來認為:“學習毛澤東必須全面地學習,從他的歷史發展來學習,不要只看今天的成就偉大而不看歷史的發展。”周恩來特別強調:毛澤東的高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歷史發展來看,他的成長也有一個過程。比如,他出身於封建社會的農民家庭,小時候曾經迷信過,喜歡讀舊書、古書,研究問題時開始也只注重一個方面。毛澤東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能夠從迷信中覺悟出來,否定舊的東西”;“更在於他敢於承認舊的過去”。從毛澤東的成長曆程可以看出,人是可以變化的:落後可以變為先進;舊觀念可以變為新觀念;片面認識可以變為全面認識。關鍵是要像毛澤東那樣重視從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正如毛澤東本人所講的:“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對於犯了錯誤和沒有犯錯誤的人都是一種教育。”要變得像毛澤東那樣高明,就要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和中國人民,在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中成長。

從這裡可以看出,周恩來談怎樣學習毛澤東,雖然以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領袖和旗幟為前提,但始終沒有把毛澤東神化,相反卻在打破普通人對偉人容易有的迷信和神祕感,以親切誠懇的語言,向青年們展現了毛澤東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成長為一位偉人的歷史過程,也說明了對待影響歷史進程的偉人所應採取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偉人可學,這是周恩來以學習毛澤東為例向我們揭示的深刻道理,到今天也仍然適用。

二、學習毛澤東,“不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則、真理,還要研究他的具體的政策、策略”,因為“他是最能堅持原則又最能靈活運用的領袖”。

那麼,怎樣學習毛澤東呢?周恩來指出:毛澤東有兩點特別值得大家學習,一是堅持方向,一是實現方向。所謂方向就是真理,堅持方向就是堅持真理;實現方向,就是使原則具體化。也就是周恩來所說的:“他是最能堅持原則又最能靈活運用的領袖。”

從毛澤東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始終堅持了這一特點。比如大革命時期,毛澤東認識到農民是中國革命的同盟軍,必須開展農民運動、解決土地問題,這是方向問題;怎樣開展農民運動、解決土地問題,這就是如何把方向具體化的問題。再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堅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同時又針對蔣介石的兩面性提出“有團結有鬥爭”的策略,針對因蔣介石的干擾,統一戰線既無共同綱領又無組織形式作保障的情況,提出“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正是有了這些具體政策和策略,中國共產黨及其抗日武裝才能發展壯大,並取得最後勝利。同毛澤東一起經歷過那些歲月的周恩來對此深有體會,由衷地感慨:“毛主席不是空談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實踐相結合,使它具體化。這樣才能有今天的勝利。”正因為如此,他提出:“學習毛澤東,不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則、真理,還要研究他的具體的政策、策略,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深入實際。”

周恩來還總結了毛澤東如何將正確的方向、原則、真理轉換成實際力量的辦法,就是做深入的說服工作,使人們能接受這個真理。他說:“毛主席使普遍的真理具體化,實現在中國土壤上的時候,並不是說,定出辦法來就算了,不管大家懂不懂,接受不接受,說做就由幾個人孤立地去做。不是這樣的。毛主席總是再三再四地舌敝脣焦地講,反覆地講,使這個真理為大家所接受,變成了力量。”

周恩來本人就十分重視理論同實際結合,同時還特別善於做說服工作。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後,關於國家應採取什麼樣的民族政策,是實行“民族自決”還是“民族自治”的問題,黨內經過充分醞釀和討論,絕大多數都認同李維漢首先提出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主張。而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而詳盡的理論闡述的正是周恩來。他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決權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但是,今天帝國主義者又想分裂我們的西藏、臺灣甚至新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各民族不要聽帝國主義者的挑撥。”“我們雖然不是聯邦,但卻主張民族區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權力。”這些闡釋得到新政協代表的認同,寫進了《共同綱領》。他多次向人們說明,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歷史上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一個民族完全聚居在一個地方的比較少。歷史發展沒有給我們造成建立當時蘇聯那樣的民族共和國的條件,而給我們造成了適宜於民族合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條件。一個民族不僅可以在一個地區實行自治,成立自治區,而且可以分別在很多地方實行自治,成立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這種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的正確結合,是經濟因素與政治因素的結合,不僅使聚居的民族能夠享受到自治權利,而且使雜居的民族也能夠享受到自治權利。從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從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幾乎都成了相當的自治單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權利。”因此他總結說:“我們是根據中國民族歷史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和革命的發展,採取了最適當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而不採取民族共和國的制度。”

周恩來這些思想,既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又充分結合中國實際,在當時就很有說服力,幾十年歷史檢驗也證明是正確的,有預見性的。周恩來既正確地掌握原則,又靈活地運用於實際,同時還深入地向人們作理論闡釋和說服工作的領導藝術,表明他同毛澤東一樣,也是一個重視並善於堅持方向和實現方向的人。他在學習毛澤東這個領導特點方面堪稱典範。

三、學習毛澤東,就要學習他“爭取大多數”,“而不是把自己縮小到最小的圈子裡來空談革命”的精神。

毛澤東在堅持方向、實現方向的過程中,十分重視爭取大多數的問題。以民主革命時期為例,為什麼要爭取大多數?因為敵人的力量太強大,我們的力量太弱小。具體來說,中國共產黨代表著無產階級,而中國的無產階級數量只有幾百萬,不到全中國人口的百分之一,代表這樣一個階級的共產黨怎樣才能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只有爭取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所以周恩來說:“毛主席懂得,為把最反動的敵人消滅,就需要集合一切可能集合的力量。”為此,毛澤東的“根本著眼點就是把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用到中國,爭取最廣大的人民大眾團結在無產階級周圍來取得革命的勝利,而不是把自己縮小到最小的圈子裡來空談革命”。

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始終堅持了這個方針。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作了透徹的分析,看到農民是最廣大的同盟軍,認為不依靠農民革命就不能勝利。後來到了農村,毛澤東又看到革命不但要依靠農民,還要爭取中小資產階級。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毛澤東堅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全民族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大資產階級共同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及時糾正了土改中的錯誤,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支持,用三年時間贏得勝利,建立起一個新中國。周恩來為此指出:“在毛主席領導下,爭取大多數,為著共同事業奮鬥,消滅反動統治,這一政策的運用,是我們最大的成就。這一點,我們青年要學習。要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在中國勝利實現,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做許多艱苦的具體工作,不屈不撓地前進,長期地奮鬥,努力爭取大多數的人民,爭取大多數的青年群眾跟著我們走,而不是靠著我們這個小隊伍。”

對毛澤東“爭取大多數”的思想,周恩來不僅體會深,在實踐中也做得十分出色。抗日戰爭時期,他長期戰鬥在國統區,做得最多的就是“爭取大多數”的工作。他不僅爭取了國民黨愛國將領、民族資本家、知識分子、華僑領袖等各界愛國人士擁護抗戰,還廣泛開展了國際統一戰線工作。很多人就是從周恩來身上看到中國的希望、中國的前途,從而下決心跟著共產黨走,走向新中國的。

怎樣才能團結大多數?周恩來也進行過不少值得重視的總結。他本人在同各方面人士的交往中,就一貫待人以誠,常說:“只有把對方當做朋友,人家才會把你當做朋友。”他還說過,“總是照顧大多數,為著大多數人民的利益”,這是毛澤東的一條重要經驗。這也是他本人的重要經驗。周恩來不光善於團結上層人士,對如何團結普通老百姓也有豐富的經驗。他指出,在做許多具體工作的時候,“黨的指導絕不要忽略群眾日常生活上許多未解決的問題。應該細心去了解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為迎接國慶10週年,周恩來領導天安門擴建工作,周圍的一些民宅需要拆遷,周恩來特別囑咐有關工作人員:“對老百姓要安置好”;“要注意解決人民的居住問題,不能像舊社會那樣只追求表面上的風光,而不顧人民的實際困難。”正是因為有周恩來的這些重要指示,拆遷工作做得十分周到、細緻,在老百姓的支持配合下,這項巨大工程順利完成。

今天,中國仍然走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還會碰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只有堅持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總結的“爭取大多數”的經驗,防止把自己縮小到狹小的圈子裡去,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真正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才能不斷地向前推進。

四、學習毛澤東,就要學習他“日夜不息地學習”,“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地學習的精神。

周恩來還提醒青年們,毛澤東還有一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學習,這就是好學的精神。周恩來指出:“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學習,他從來也沒有感到滿足過,他常常說這方面不會還要學習,那方面不會還要學習。我們要做他的學生,就要學習他這個精神。”

那麼毛澤東是怎樣學習的呢?周恩來指出,第一,毛澤東自己就曾提出一個關於學習的口號,即“實事求是”。周恩來說:“他是最老實的,是則是,非則非。”第二,“他是最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運動中,他就是在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鬥爭中成熟起來的。他的作風也是謙虛而又謹慎的”。一言以蔽之:“正如斯大林的《論列寧主義基礎》所說,既有著革命的膽略,又有著求實的精神。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態度、作風上,也就應該老實,不要沾染浮泛與驕傲急躁的習氣。我們應該排除急躁、驕傲、氣餒、灰心、喪氣,學習毛澤東的學習作風和工作作風,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步而又勇敢地前進。”

作為新中國各項重大決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周恩來像毛澤東一樣牢記“實事求是”,時刻重視老老實實、謙虛謹慎地學習。這是他能夠全面準確地認識、妥善地處理好許多複雜事情的一條重要經驗。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主持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為例。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的現實問題。為了做好這件工作,周恩來花了大量時間學習中國和世界的法律知識、關於中緬邊界的歷史知識,可以說對中緬邊界的歷史和現狀做到了“瞭如指掌”。曾任中國駐印度和緬甸大使的程瑞生回憶說:“周總理非常認真,閱讀了大量的材料。1961年中緬簽訂協定書後,中緬邊界問題全部解決。後來總理辦公室給外交部送來一箱書籍和資料,請我們歸檔。我們打開一看,是大量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歷史記載和專家學者的文章,上面還有周總理的批語。這些材料從漢朝開始算起,包括歷代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記載,還有中國管轄的情況。”毛澤東也曾對緬甸總理吳努說:“為了這件事,周總理讀了幾本書,我們把過去的書和文件研究了又研究,才得出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

除了向書本學習,周恩來還要求自己“躬行實踐”,向實踐學習,通過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認識符合實際。要向實踐學習,關鍵的環節就是要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毛澤東是我們黨的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的開創者和一貫倡導者,周恩來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在調查研究方面都為全黨樹立了率先垂範的榜樣。周恩來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關於調查工作應切實去做。這個工作做得好,對於瞭解中國農村實際生活及幫助土地革命策略之決定有重大意義。”他還說,制定合乎實際的計劃和指示,“必須經過最實際的調查研究,並使這些實際材料與黨的原理原則聯繫起來”。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26年總理,每年都有相當的時間深入實際、深入基層,瞭解情況,在此基礎上再作決策。在他看來,調查研究越少,實事求是就越差;只有下去調查研究,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到河北視察時,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為中央正確制定農村政策,特別是解決食堂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

而周恩來所強調的毛澤東在學習中“謙虛”和“老實”的態度,在他這篇講話中也體現得很充分。他在詳細闡述了為什麼要學習毛澤東,怎樣學習毛澤東之後,又強調:“學習毛澤東,我們不是用壓迫的方法。”“共產黨不能冒昧地把他的主張壓在成千成萬的青年頭上”,不能“人家不能接受硬叫人家接受,把帽子在人家頭上一戴,像觀音菩薩的緊箍咒一下子箍在孫悟空頭上”。他真誠地向青年們表示:之所以提出這個口號,是考慮到“這個口號和目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不僅是進步的青年能接受,其他青年也能接受”。周恩來的這些話十分誠懇,不但使人毫無強迫感,而且感到溫暖而振奮,極富感染力。這表明他在這方面也是“學習毛澤東”的一個典範。

周恩來這篇講話,講的是如何向毛澤東學習,實際上也是對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其實質和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學習毛澤東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用以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範。在周恩來充分而熱情的闡述中,我們可以深深領略到,他本人的思想和實踐、精神和作風,與他所號召學習的毛澤東風範也有著高度的契合。他的這篇講話對於我們做好今天和未來的工作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