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中國近代史 張之洞 光緒 錢幣 廣東寶寶文化博物館 廣東寶寶文化博物館 2017-10-02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兩廣總督張之洞

光緒元寶的誕生是從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然後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開始的,所以在光緒元寶上我們不難發現西方錢幣文化與中國傳統錢幣文化相融合所留下的痕跡。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種類繁多的錢幣

清朝時期的交易貨幣以銀為標準,往往大筆交易用銀,小筆交易用錢(也就是銅錢)。由於清政府對於金銀的鑄造採用放任政策,沒有統一標準,各地所鑄造銀錠的成色和器形都不一樣,種類繁雜,換算不便,各自的適用範圍都不大,給相互流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也使清代的貨幣制度陷入混亂局面。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1805年卡洛斯像西班牙雙柱銀幣

清乾隆年間(18世紀中期),國外銀元開始大量流入我國,其中最為常見的有西班牙銀元、墨西哥鷹洋、英國和日本銀元等。具有統一價格標準的外國銀元進入中國市場後,給清代貨幣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而外國銀元外形一致,價格幾乎相當,使用方便,一進入中國市場就廣受歡迎,雖然清政府一再禁止外國銀元的流通,卻遏制不了外國銀元流通越來越廣的趨勢。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庫平三錢六分

鑑於自己貨幣的尷尬局面,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做出了鑄造銀元的嘗試。他在廣州設置廣東錢局,開制庫平七錢三分的銀元樣幣。面值分為五等。光緒十六年(1890年),張之洞又將銀元重量改為庫平七錢二分,此後,庫平七錢二分成為一元銀元的重量標準,面值也分五等,輔幣重量分別為: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吉林省光緒元寶

因為有了張之洞這樣一個榜樣後,各省也紛紛仿效起來,自己鑄造銀元,先後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雲南等省,總計十九個省局開設錢局製造了銀元,各版別也有區別,有長鬚龍、短鬚龍、曲須龍、大尾龍、單尾龍、雙龍等版本.此後依次開鑄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等干支紀年銀元。再之後鑄行“元緒重寶”和“光緒通寶”,通寶制錢鑄於公元1875-1908年之間,錢重從開始的一錢逐步減至八分,最後減至六分,該錢書法為楷書,此外寶福局也鑄過篆文錢,光緒通寶錢背文為滿文記局名,也有星月紋,字有寶河、寶真、寶津、寶雲、寶黔等,還有銘“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見 “千字文”中一字,為宇、宙、日、月、往來等字)。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北洋庫平七錢二分

光緒元寶的價值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所在,首先是從材質上是由貴重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作為我國第一個鑄造並使用流通的機制銀元,它有著獨特的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二來就是各個省份的鑄造能力和發行量了,存世比較稀少的錢幣會比較存在收藏價值和出手價值,還有就是簽字版的錢幣也是因為數量稀少,所以比較值錢。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光緒元寶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的由來

根據多年的古董藝術品經驗來說,首先價值的決定圍繞的第一個因數還是真偽的問題,只有當錢幣是真的,不是偽造的才有價值可言,不然一切的一切都是空談,所以尋找一個具有專業(137 10 93 08 67 蔡總)的人士鑑定諮詢,再由市場決定藏品的價值才是正確的道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