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資本市場促跨越式發展

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監管的透明,使中國建築在管理體制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建築重組了新疆建工集團、山東築港集團、中房財務公司,在A股實際控制西部建設等平臺;境外公司中海集團兼併重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團和遠東環球公司,從中海地產分拆出了中海物業公司。目前,中國建築擁有管理口徑二級子企業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公司內部10餘家專業公司相繼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裝飾、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已成為業內排頭兵。公司現有員工30萬人,其中海外員工2.6萬人,每年創造約12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

以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著極大的效能,中國建築成為了一家擁有50萬戶股東、市值規模超2300億元的社會公眾公司。公眾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和更加主動多元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中國建築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作為行業龍頭股,中國建築被納入上證50指數、明晟MSCI指數、富時指數等指數體系,成為“滬港通”首批交易標的公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選入“公司治理板塊”,並榮獲“最佳董事會”、“卓越投資者關係”、“最強盈利公司”、“最受投資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項資本市場大獎,樹立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中國建築的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業績指標增長了5倍以上,年新籤合同額從4000多億元增長至2.6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從260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57億元增長至380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2%、18.5%、23.5%。

也就是說,相當於用10年時間再造了至少4箇中國建築。上市以來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分紅累計超過437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5%左右的行業高位水平,為廣大股東創造了豐厚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從200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92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國500強位列第三,連續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的領先地位;位於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持續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築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資本市場促跨越式發展

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監管的透明,使中國建築在管理體制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建築重組了新疆建工集團、山東築港集團、中房財務公司,在A股實際控制西部建設等平臺;境外公司中海集團兼併重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團和遠東環球公司,從中海地產分拆出了中海物業公司。目前,中國建築擁有管理口徑二級子企業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公司內部10餘家專業公司相繼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裝飾、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已成為業內排頭兵。公司現有員工30萬人,其中海外員工2.6萬人,每年創造約12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

以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著極大的效能,中國建築成為了一家擁有50萬戶股東、市值規模超2300億元的社會公眾公司。公眾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和更加主動多元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中國建築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作為行業龍頭股,中國建築被納入上證50指數、明晟MSCI指數、富時指數等指數體系,成為“滬港通”首批交易標的公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選入“公司治理板塊”,並榮獲“最佳董事會”、“卓越投資者關係”、“最強盈利公司”、“最受投資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項資本市場大獎,樹立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中國建築的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業績指標增長了5倍以上,年新籤合同額從4000多億元增長至2.6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從260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57億元增長至380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2%、18.5%、23.5%。

也就是說,相當於用10年時間再造了至少4箇中國建築。上市以來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分紅累計超過437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5%左右的行業高位水平,為廣大股東創造了豐厚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從200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92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國500強位列第三,連續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的領先地位;位於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持續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築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2018年,中國建築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97家中央企業中分別名列第4位、第8位,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14次獲得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作為國資委授權首批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中央企業,自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已成功發行三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參與的骨幹員工超過4400人,充分提高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資本市場促跨越式發展

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監管的透明,使中國建築在管理體制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建築重組了新疆建工集團、山東築港集團、中房財務公司,在A股實際控制西部建設等平臺;境外公司中海集團兼併重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團和遠東環球公司,從中海地產分拆出了中海物業公司。目前,中國建築擁有管理口徑二級子企業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公司內部10餘家專業公司相繼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裝飾、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已成為業內排頭兵。公司現有員工30萬人,其中海外員工2.6萬人,每年創造約12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

以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著極大的效能,中國建築成為了一家擁有50萬戶股東、市值規模超2300億元的社會公眾公司。公眾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和更加主動多元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中國建築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作為行業龍頭股,中國建築被納入上證50指數、明晟MSCI指數、富時指數等指數體系,成為“滬港通”首批交易標的公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選入“公司治理板塊”,並榮獲“最佳董事會”、“卓越投資者關係”、“最強盈利公司”、“最受投資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項資本市場大獎,樹立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中國建築的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業績指標增長了5倍以上,年新籤合同額從4000多億元增長至2.6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從260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57億元增長至380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2%、18.5%、23.5%。

也就是說,相當於用10年時間再造了至少4箇中國建築。上市以來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分紅累計超過437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5%左右的行業高位水平,為廣大股東創造了豐厚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從200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92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國500強位列第三,連續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的領先地位;位於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持續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築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2018年,中國建築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97家中央企業中分別名列第4位、第8位,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14次獲得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作為國資委授權首批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中央企業,自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已成功發行三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參與的骨幹員工超過4400人,充分提高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海外業務彰顯企業責任

中國建築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深入推進“海外優先”戰略,以跨越式發展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截至目前,已在境外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項目7000多個,一大批項目得到中外元首高度關注,成為當地標誌性、代表性工程。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建築實施“大海外”戰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調整優化海外佈局,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增強國際核心競爭力。

2018年,中國建築海外新籤合約額251.6億美元,營業收入136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合約額約128億美元,約佔年度境外新籤合同額的51%。目前,中國建築已經連續4年位列ENR全球承包商榜首,ENR國際承包商排名由2013年的第24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9位。

主要項目方面,中國建築建設了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阿聯酋伊提哈德鐵路網二期工程、新加坡岌巴地鐵站及隧道、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阿爾及爾新機場、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通了區域交通和物流設施瓶頸,有效助推東道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國建築還堅持統籌考慮中外產業分工和比較優勢,大量使用當地分包商、採購當地原材料。在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巴哈馬度假村等大型項目上,參與建設的本土合作伙伴達數百家,帶動東道國乃至周邊國家地區多個細分產業的發展。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資本市場促跨越式發展

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監管的透明,使中國建築在管理體制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建築重組了新疆建工集團、山東築港集團、中房財務公司,在A股實際控制西部建設等平臺;境外公司中海集團兼併重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團和遠東環球公司,從中海地產分拆出了中海物業公司。目前,中國建築擁有管理口徑二級子企業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公司內部10餘家專業公司相繼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裝飾、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已成為業內排頭兵。公司現有員工30萬人,其中海外員工2.6萬人,每年創造約12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

以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著極大的效能,中國建築成為了一家擁有50萬戶股東、市值規模超2300億元的社會公眾公司。公眾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和更加主動多元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中國建築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作為行業龍頭股,中國建築被納入上證50指數、明晟MSCI指數、富時指數等指數體系,成為“滬港通”首批交易標的公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選入“公司治理板塊”,並榮獲“最佳董事會”、“卓越投資者關係”、“最強盈利公司”、“最受投資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項資本市場大獎,樹立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中國建築的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業績指標增長了5倍以上,年新籤合同額從4000多億元增長至2.6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從260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57億元增長至380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2%、18.5%、23.5%。

也就是說,相當於用10年時間再造了至少4箇中國建築。上市以來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分紅累計超過437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5%左右的行業高位水平,為廣大股東創造了豐厚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從200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92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國500強位列第三,連續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的領先地位;位於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持續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築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2018年,中國建築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97家中央企業中分別名列第4位、第8位,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14次獲得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作為國資委授權首批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中央企業,自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已成功發行三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參與的骨幹員工超過4400人,充分提高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海外業務彰顯企業責任

中國建築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深入推進“海外優先”戰略,以跨越式發展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截至目前,已在境外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項目7000多個,一大批項目得到中外元首高度關注,成為當地標誌性、代表性工程。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建築實施“大海外”戰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調整優化海外佈局,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增強國際核心競爭力。

2018年,中國建築海外新籤合約額251.6億美元,營業收入136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合約額約128億美元,約佔年度境外新籤合同額的51%。目前,中國建築已經連續4年位列ENR全球承包商榜首,ENR國際承包商排名由2013年的第24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9位。

主要項目方面,中國建築建設了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阿聯酋伊提哈德鐵路網二期工程、新加坡岌巴地鐵站及隧道、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阿爾及爾新機場、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通了區域交通和物流設施瓶頸,有效助推東道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國建築還堅持統籌考慮中外產業分工和比較優勢,大量使用當地分包商、採購當地原材料。在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巴哈馬度假村等大型項目上,參與建設的本土合作伙伴達數百家,帶動東道國乃至周邊國家地區多個細分產業的發展。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建築承建的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

2030年的“1211”戰略

展望未來,中國建築制定了2030年的戰略發展目標,簡稱“1211”戰略,即到2030年,進入世界五百強前10強,年營業收入達到2萬億元,市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世界投資建設領域的第一品牌。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建築明確了公司的各業務板塊的發展戰略。

工程建設業務層面,積極提升在超高層、大跨度等高端房建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全面掌握房建施工領域的“高、大、精、尖”核心技術;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領域的施工業務,尤其是在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城市綜合管廊、橋樑、市政道路、公路、鐵路、石化、水工、水利等重點細分市場實現重點突破,提高公司對抗經濟週期性波動風險的能力。

投資開發業務層面,採取縱向一體化策略,繼續穩固和擴大房地產開發業務的規模與效益,積極開展房地產業務的轉型,尤其要重點探索在人口結構變化、居民消費升級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房地產業務新領域,同時要積極推進房地產業務國際化;強化和深化基礎設施投資業務,以投資帶動施工業務,在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引導、落實基礎設施持有運營業務模式;遵循“四位一體”發展模式,進一步採取聚焦策略,以舊城改造、新城鎮建設、產業新區等為探索重點,實現城鎮綜合建設業務的突破。

勘察設計業務層面,將繼續擴大房建領域內的勘察設計業務,逐步加大向基礎設施領域,如市政、公路、水利、電力等的勘察設計業務拓展的力度,適時試點探索工業領域的勘察設計,並通過設計帶動工程總承包。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意味著產品和服務、技術和標準、管理和團隊、品牌和文化等綜合實力的全方位提升,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圖為中國建築工程項目

從北京國貿建築群到深圳平安建築群,從美國漢密爾頓大橋到莫斯科國貿,一個個“地標”擦亮著中國建築的“名片”。憑藉國內外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大型建設項目,“中國建築”成為了全球頂尖建設水平的代名詞。

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國內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樓,由中國建築參與投資建設。這家業務佈局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的投資建設集團擁有著耀眼的成績。上市10年來,中國建築以穩健的表現繼續擔當起大國重器的責任。

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

中國建築於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為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成員單位歷史可追溯至新中國誕生之初,長期以來是我國專業化發展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建設集團。

儘管如此,21世紀初期的中國建築作為一家傳統國有集團企業,仍面臨著機構臃腫、企業層級多、管理鏈條長、運營效率低、集團管控弱、虧損企業多的嚴峻挑戰。2006年,中國建築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規模不到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僅24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86位,營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權多元化推動央企治理現代化,中國建築擔負起這項重大的國資改革歷史使命。2006年7月,中國建築完成籌備上市方案;2006年8月,經過深入調研,中國建築作出《關於推進中建總公司整體改制上市的決定》;2007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正式向證監會上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關於整體重組上市的專項請示》,並最終獲得國家相關部委的核準;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境內A股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募資501.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A股的第四大IPO項目。

“中國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場化程度高”、“一體化優勢”……投資者為中國建築貼上了不少標籤,中國建築這10年的表現也未讓市場失望。

經營領域方面,中國建築的觸角遍佈國內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在我國,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據說每25箇中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資本市場促跨越式發展

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監管的透明,使中國建築在管理體制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建築重組了新疆建工集團、山東築港集團、中房財務公司,在A股實際控制西部建設等平臺;境外公司中海集團兼併重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團和遠東環球公司,從中海地產分拆出了中海物業公司。目前,中國建築擁有管理口徑二級子企業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6000億元。公司內部10餘家專業公司相繼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裝飾、中建鋼構、中建安裝等已成為業內排頭兵。公司現有員工30萬人,其中海外員工2.6萬人,每年創造約120萬個農民工就業崗位。

以獨立董事佔多數的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著極大的效能,中國建築成為了一家擁有50萬戶股東、市值規模超2300億元的社會公眾公司。公眾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和更加主動多元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中國建築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作為行業龍頭股,中國建築被納入上證50指數、明晟MSCI指數、富時指數等指數體系,成為“滬港通”首批交易標的公司,被上海證券交易所連續選入“公司治理板塊”,並榮獲“最佳董事會”、“卓越投資者關係”、“最強盈利公司”、“最受投資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項資本市場大獎,樹立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中國建築的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業績指標增長了5倍以上,年新籤合同額從4000多億元增長至2.6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從260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從57億元增長至380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2%、18.5%、23.5%。

也就是說,相當於用10年時間再造了至少4箇中國建築。上市以來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分紅累計超過437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5%左右的行業高位水平,為廣大股東創造了豐厚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建築從2009年世界500強排名第292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國500強位列第三,連續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的領先地位;位於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第44位;持續獲得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A級,為全球建築行業最高信用評級。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2018年,中國建築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97家中央企業中分別名列第4位、第8位,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14次獲得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作為國資委授權首批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中央企業,自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已成功發行三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參與的骨幹員工超過4400人,充分提高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海外業務彰顯企業責任

中國建築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2013年以來,中國建築深入推進“海外優先”戰略,以跨越式發展深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截至目前,已在境外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建項目7000多個,一大批項目得到中外元首高度關注,成為當地標誌性、代表性工程。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建築實施“大海外”戰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調整優化海外佈局,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增強國際核心競爭力。

2018年,中國建築海外新籤合約額251.6億美元,營業收入136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合約額約128億美元,約佔年度境外新籤合同額的51%。目前,中國建築已經連續4年位列ENR全球承包商榜首,ENR國際承包商排名由2013年的第24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9位。

主要項目方面,中國建築建設了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阿聯酋伊提哈德鐵路網二期工程、新加坡岌巴地鐵站及隧道、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阿爾及爾新機場、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通了區域交通和物流設施瓶頸,有效助推東道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國建築還堅持統籌考慮中外產業分工和比較優勢,大量使用當地分包商、採購當地原材料。在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巴哈馬度假村等大型項目上,參與建設的本土合作伙伴達數百家,帶動東道國乃至周邊國家地區多個細分產業的發展。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建築承建的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

2030年的“1211”戰略

展望未來,中國建築制定了2030年的戰略發展目標,簡稱“1211”戰略,即到2030年,進入世界五百強前10強,年營業收入達到2萬億元,市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世界投資建設領域的第一品牌。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建築明確了公司的各業務板塊的發展戰略。

工程建設業務層面,積極提升在超高層、大跨度等高端房建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全面掌握房建施工領域的“高、大、精、尖”核心技術;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領域的施工業務,尤其是在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城市綜合管廊、橋樑、市政道路、公路、鐵路、石化、水工、水利等重點細分市場實現重點突破,提高公司對抗經濟週期性波動風險的能力。

投資開發業務層面,採取縱向一體化策略,繼續穩固和擴大房地產開發業務的規模與效益,積極開展房地產業務的轉型,尤其要重點探索在人口結構變化、居民消費升級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房地產業務新領域,同時要積極推進房地產業務國際化;強化和深化基礎設施投資業務,以投資帶動施工業務,在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引導、落實基礎設施持有運營業務模式;遵循“四位一體”發展模式,進一步採取聚焦策略,以舊城改造、新城鎮建設、產業新區等為探索重點,實現城鎮綜合建設業務的突破。

勘察設計業務層面,將繼續擴大房建領域內的勘察設計業務,逐步加大向基礎設施領域,如市政、公路、水利、電力等的勘察設計業務拓展的力度,適時試點探索工業領域的勘察設計,並通過設計帶動工程總承包。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意味著產品和服務、技術和標準、管理和團隊、品牌和文化等綜合實力的全方位提升,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建築:為世界地標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建築研發投入排名不一般

當不少人認為建築業是鮮有設計感、科技含量低的傳統行業時,中國建築用數據告訴世人,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已經讓“基建狂魔”的科技感和含金量越來越高。

中國建築2018年的研發支出達到159.11億元,是滬深兩市研發投入前十名的企業,連續四年同比增加,且2018年的研發投入已是2014年時的近三倍。

持續的研發投入在關鍵領域結出成功之果,如“智能化超高層建築結構施工裝備集成平臺系統”,集成塔機、施工電梯、模板、混凝土布料機、安全監控等施工設備設施,以及集成辦公室、休息室等辦公、生活設施於一體,通過高度精密的設備集成,為超高層主體結構施工提供全方位服務,在300米以上的高空營造了一個功能齊全、綠色安全的“移動建造工廠”,對我國乃至世界超高層建造技術進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又如“青藏高原氣候適應性節能建築關鍵技術”,有效解決了高原建築熱工理論空白、化石能源與建築材料匱乏的難題,為改善高原人民供暖和邊防哨所、兵站的居住工作環境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超高層建築施工領域,中國建築是當仁不讓的行業領軍者。針對制約超高層建造的混凝土核心筒結構快速施工和垂直運輸兩大難題,公司首創“空中造樓機”,可將塔機、布料機、堆場等施工設備、設施直接集成在平臺上,為模板工程、鋼筋工程、鋼結構安裝等提供全方位服務,平臺承載力達1500噸,能抵禦14級大風作用,較傳統平臺承載力提高三倍以上。這一技術成果已相繼在武漢綠地中心(475米)、北京“中國尊”(528米)及瀋陽寶能中心(568米)等地標建築建設中成功應用。

為了解決超高層塔機集約化程度不高、爬升功效低、塔機配置經濟性差等問題,中國建築全球首創了廻轉式多吊機集成運行平臺。塔機依託平臺廻轉驅動系統可進行360度圓周移位,實現塔機吊裝範圍對建築平面的360度全覆蓋,並通過大小級配對塔機進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每臺塔機的工作性能,節省30%~40%的費用支出。這一技術成果已在成都綠地中心項目裡試驗成功,後續將進行推廣。

研發是個“苦”差事,想要短期見效幾無可能,甚至多年深耕一個領域也未必出成績。同時,創新是建築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不僅會帶動傳統建築領域的生產率提高和產品性能提升,還會提升我國建築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競爭力。中國建築看準這一點,堅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全力支持,堅決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步,也是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