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公元一二五九年,鐵木真的孫子蒙哥在釣魚臺與敵軍作戰的時候死去,消息來得太突然,而此時的汗位屬於誰還沒有確定。

汗位的空缺導致了國內的極不穩定。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公元一二六零年春,忽必烈召開蒙古貴族會議,在會上宣佈繼承汗位。同年4月,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在一眾人的支持下,在和林這個地方也宣佈自己為蒙古大汗。於是,蒙古在同一年間就出現了兩個最高領導人,在接下去的四年間,兩兄弟之間爆發了數次的汗位爭奪戰,最終,以忽必烈的勝利宣告結束。

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主動權其實掌握在弟弟阿里不哥的手中,大多數的漠北軍隊都歸屬於他的陣營。相比之下,忽必烈的軍隊僅有漠南的一支和一些的世侯部隊,力量對比上,忽必烈自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不僅在軍事力量方面,在政治合法性的對比上,兩人也有明顯的差距。雖然都是經過族內貴族會議推選出來的,但是,因為阿里不哥處在蒙古的中心地帶,中心地帶有著數量眾多的宗親王室。所以,在參加推選大會的時候,阿里不哥的這一方,有更多的皇室宗親參加,比如窩闊臺一族、蒙哥一族、察合臺一族等都是支持他的。

因此,從這兩個層面上來說,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阿里不哥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他的繼承更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但是,打贏戰爭並不是只靠佔據這兩個優勢就可以的。在其它方面,比如經濟、戰略、人心等,忽必烈做得比他的弟弟好得多的多。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所以,這也決定了忽必烈可以最終贏得這場兄弟之爭。

經濟層面上,阿里不哥的根據地在漠北的草原地帶,雖然軍隊數量大,但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這個地方常年乾旱無雨,土地貧瘠。這樣的土地上自然就無法生產軍隊所需的大量物資,因此,阿里不哥的軍隊難以實現自給自足。

相反,處在較南端的忽必烈依靠其所擁有的農耕地,獲得了大量的物資資源和財富,向在前線作戰的部隊輸送源源不斷的軍需,免去了前線戰士的後顧之憂,穩住了軍心。最終,阿里不哥的物資難以自給使得他在經濟層面上處於劣勢。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戰略方面,阿里不哥因為長時間駐紮在漠北,缺少作戰經驗,忽必烈則長期統治著漢地,在長年累月的作戰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軍事策略。俗話說,師出有名,在戰前,忽必烈就聲稱他的弟弟謀反,自己攻打弟弟是有合法性的。

在對待南宋的策略上,兩人也是大相徑庭。阿里不哥對南宋持不友好的政策態度,不斷的向下侵犯漢地,這就引起了南宋方面的不爽。相反,忽必烈重視修繕和南宋的關係,他主動重用了一批漢人,派使者前去南宋談判,努力改善和南宋的關係。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這樣一樣,忽必烈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對抗自己的弟弟,而不用擔心南宋方面的軍事力量。此外,他還注重拉攏蒙古貴族以獲得他們的支持。

人心方面,阿里不哥不懂得拉攏人心,他在部隊裡不顧軍風軍紀,整日沉迷酒色,還隨意的殘殺士兵和民眾。這樣一來,阿里不哥就逐漸失去了部分將士的支持,甚至,有士官帶領部隊投向了他的哥哥。相反的,忽必烈深知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他利用以漢治漢的策略穩固漢地。積極的採取底下人的建議,同時注重鼓舞將士,使得士兵們都源願意捨身追隨他。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甚至,在攻下阿里不哥的根據地後,他採用安撫的策略,很快阿里不哥的勢力土崩瓦解。為時四年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忽必烈在這次的兄弟之戰中獲得了勝利,一方面鞏固了自己在國內的位置,制止了蒙古一些貴族企圖用蒙古的制度來治理漢地的陰謀。另一方面上,這場來自於蒙古內部的兄弟相殘,使得蒙古國的內耗加劇,帝國的崩潰被加速了。

自此,強盛一時的蒙帝國不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了。

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早在蒙哥統治的時候,他的兩個兄弟的兩系就已經不是那麼團結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間的戰爭使得這種趨勢更加強烈,帝國表面上看起來還很強大,實際上核心早已面臨瓦解。在國內出現多股勢力,既有阿里不哥的勢力,也有忽必烈的,還有兩邊都不沾邊的勢力。

遙想當年,鐵木真的鐵蹄能夠踏平亞洲,橫掃歐洲,建立強盛一時的帝國,憑的不就是蒙古各族擰成一股繩的力量嗎?

但是,話又說回來,阿里不哥兵敗被囚禁,這不得不說是漢人的不幸,因為和信奉漢法的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頂多是多佔些土地,多荼毒一些百姓,但是,他絕對不可能滅了南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