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在河北省張北縣城北五十公里處,有一處古城遺址,城牆雖然久經風雨侵蝕,仍然高大宏偉。附近的居民管這裡叫做“白城子”。白城子四周水草豐美,並非不毛之地,但卻並沒有居民在其中居住。傳說中,這裡夜間常聞馬蹄聲,白日也偶見海市蜃樓般的幻象,身處其中,讓人驚魂難定,視之為“鬼城”。於是該地被長久廢棄,落得個城牆與荒草同悲,宮闕與黃土一色。但這座城市究竟是什麼,數百年來卻無人知曉,甚至連年代都無法確定。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直到公元1997年,歷史專家們在綜合多次考古發掘的資料,經過多方考證,這座城市原本的名字才終於大白於天下——這裡是大元王朝曾經的都城,與元上都、元大都並列的“元中都”,是元朝第三任皇帝元武宗海山執意修建的都城,而如果不是因為他在位短暫,這裡甚至可能會取代大都和上都,成為元朝唯一的政治中心。

元代實行兩都巡幸制度,皇帝們在夏天到上都避暑,秋涼後再回到大都理政。若說要避暑遊玩,木蘭秋獮,上都是絕好的處所;若說居天下之中,掌控南北,大都更是絕佳之地。元武宗為什麼要捨棄這兩座都城,在它們之間重新修建一座都城呢?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歷史上不乏一意孤行,做事荒誕的皇帝,他們做事也確實既無因由,又無道理。但中都城的修建卻絕非“任性”、“瞎折騰”便可解釋,而是有著深刻的原因。從中都城的興廢則可摸索出元王朝第三、第四任皇帝在位期間的時代脈絡。一座中都城,映襯著大元王朝的“武(宗)、仁(宗)時代”。元武宗海山即位時,元朝已經有大都和上都,漠北還有和林,為什麼還要建中都?這要從海山爭得帝位說起。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二月,元朝的第二任皇帝成宗鐵穆爾病死。其皇太子德壽早夭,也沒有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現空缺。按照蒙古舊制,暫由正宮皇后卜魯罕攝政,由她召集宗親大臣舉行忽裡臺大會,另選新君。卜魯罕和左丞相阿忽臺擬擁立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為君,於是召其入京輔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孫則試圖擁立海山兄弟。於是哈剌哈孫和從懷州(今河南沁陽)先趕回北京的愛育黎拔力八達(後為元仁宗)發動政變,拘捕了皇后卜魯罕、左丞相阿忽臺阿難答(後來都被處死)。此時,懷寧王海山還在青海,哈剌哈孫和諸王闊闊出牙忽都等和答己想擁立海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帝,但迫於長兄海山強大的軍事壓力,愛育黎拔力八達沒有繼位,而只是以監國之名義執掌朝政,後擁立其長兄海山為帝。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愛育黎拔力八達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在上都登基,為了報答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擁立之功,封其為皇太子兼領中書令,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海山猝死,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在位9年,但死後並未按照約定傳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傳給了其子碩德八剌(元英宗,打破了叔侄相傳的誓約。這個做法導致後來元朝長達20年的殘酷而血腥的爭位鬥爭。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海山登基後,為了擺脫上都(今內蒙正藍旗東北)和大都(今北京)舊貴族的掣肘,儘快樹立自己的權威,方便聯繫漠北從徵時的蒙古諸王貴族,海山登基僅十天便下詔“建行宮於旺兀察都之地,立宮闕為中都”(《元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武宗一》)。但是,海山過於沉溺於酒色,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在位不足4年的海山出人意料地猝死在大都玉德殿,年僅31歲。武宗死後,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了皇位,是為元仁宗。仁宗繼位後很快宣佈罷建中都,但仍作行宮使用,後任多位皇帝也曾到此巡幸、議政。至正十八年(1358年),紅巾軍燒燬中都宮闕,使其成為廢址。曾經極度繁華的元中都僅存世50年,以大榮大辱走完了自己的歷史歷程。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元天曆二年(1329年)八月在元中都曾發生過兄弟相殘的“旺兀察都事件”(又稱“天曆之變”),繼位僅7個月年僅30歲的武宗長子元明宗和世瓎“暴卒”,疑為聲稱暫攝帝位、等哥哥歸來即歸帝位的弟弟元文宗圖帖睦爾用毒酒所害(有說趁和世瓎酒後熟睡時用鐵釘釘入頭頂致死),但《新元史》認為此非圖帖睦爾本意,而是少年曾在漠北做過元武宗海山的宿衛的中書右丞相太平王燕鐵木兒所為。

元中都——一座夭折的都城,卻見證了元朝皇室奪位的腥風血雨!

兄弟相殘令文宗此生再無膽量巡幸中都。中都,就這樣凋零湮沒。自此之後,歷朝歷代在草原地區都再沒建立過新的都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