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東岸與山西洪洞大移民的故事

老家東岸與山西洪洞大移民的故事

—— 劉太平

東岸又稱 藩東寨,因其位於原洄曲河(後名枯河)的東岸,所以後人就以“東岸”之名稱謂該地,以至於延續至今。

東岸鄉現有21個行政村,共轄68個自然村,其中13個行政村中的20個自然村,都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移來此建莊安家的。此事說來,好像令人震驚和難以置信。

“要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民間諺語,與我們也不會有多大關係。稍加考究,事實並非如此 簡單,其內涵故事卻是那麼的豐富和驚人。下面就具體談談當年大移民的狀況和傳說。

一、驚人的移民規模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時期,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一帶,的確向全國各地進行了大量的移民。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間,僅大規模的移民就達18次,歷時50年,移民人數近百萬。移民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清朝初年,地域遍及河南、河北、北京、山東、安徽等全國18個省(市)的500餘個縣。包括漢、蒙、回三大民族,涉及800多個姓氏。僅河南省的移民地域就多達106個縣(市)。我們駐馬店地區除遂平、平輿暫缺乏移民資料記載外,其餘的7縣1市均有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資料記載。上蔡縣當然包括其內。

為了探究洪洞大移民的真實性,本人查閱了不少上蔡史料,並實地考察了家鄉——上蔡縣東岸鄉的移民情況。東岸鄉68個自然村中的20個自然村,史料記載都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移民過來的。它們分別是:孫莊村、火神廟村、三裡莊、牌坊劉、高莊村、馬莊(屬關莊村)、汪莊村、何莊村、張茂英、牛窯村、路口村、白樓村、陸莊村、馬莊村、白莊(屬陸馬白村)、白堂村 、雙橋村、河灣村、胡莊村和魏莊村等。上述資料引自《洄曲河畔話東岸》一書。

據先人相傳得知,本人的祖先名諱六功,兄弟六人清朝初年從山西大槐樹移民過來後,兄弟六人揮淚離別。老三去了確山縣,老二去了汝南縣,其餘四人都流落在了上蔡。老大在上蔡縣洙湖鄉的大劉莊寨建村,老二在朱裡集東二里路的劉莊落戶 ,老三在韓寨鄉的張集村安家,老六紮根在了東岸鄉的牌坊劉村。五六十年代弟兄六人的後裔都還保持來往相互走動。在上蔡落戶的弟兄四人開始建的村都叫劉莊。我們村至清朝嘉慶皇帝御賜“蘇氏節孝坊”後,才把劉莊更名為牌坊劉,其餘的劉莊村名至今在延用。由此可見,當年移民規模之宏大,的確另人感到意外和震驚。時至今日,600年的歷史演變,物換星移,滄海桑田。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後裔,已經遍及全國及海外各地。可以說,全球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二、大移民的時代背景

元朝末年朝廷荒淫殘暴,官吏貪腐魚肉百姓,以至天下大亂義軍峰起,中原大地戰火連綿,人禍加上天災,致使遼闊中原村莊成為灰礫,百姓流離失所,田園基本荒蕪,河山滿目瘡痍。真可謂“ 白骨遍山野,千里無雞鳴”。義軍領袖朱元璋率部歷經數年征戰,趕跑了元朝統治,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權後,赦令天下,獎勵農耕,發展生產。他巡視中原大地後,見中原大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而山西一帶戰爭損擾較小,人口稠密。於是便傳下聖旨,開始從山西往河南、河北、北京、山東、安微等地遷民。

常言說得好,窮家難捨。一聽說要讓離開祖輩生息的故鄉,遠行千里到人地兩生的外地去安家生活,老百姓當然不願意去。當時人們便怨聲載道,怒聲四起,苦嚎震野。有不少人結隊到官府門前遊行請願。哪怕有一線留在老家的希望,他們也要去拼命爭取,這當然也是人之常情。不過聖命難違,求歸求、鬧歸鬧,胳膊怎擰過大腿。於是,便發生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有關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故事。

三、“先到大槐樹底下的不去”

幾百年前的移民可不象現在,國家提前把住房蓋好,發給居民路費安家費、專車護送,各方面都給予優惠照顧。那時候什麼優惠也沒有,叫你走你就得走,自己的東西自己帶,擔擔挑挑,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哪怕狂風烈日、下雨下雪。 只要一踏上移民的路徑,也就不知千里百鄉 會流落到何處。在沒開始移民之前,誰不想起此景就提心吊膽,誰不害怕這樣的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當時的衙門官吏們第一次移民,就抓住了百姓們的這一心理搞了一個騙局。他們首先通知哪些村莊的人屬於移民之列,並宣佈先到洪洞大槐樹底下的可以不去。各村一敲鑼,人們都扶老攜幼往大槐樹底下跑。當官吏們估摸著第一批預定的移民人數基本已夠了,就命令事先早已佈置好的官兵,把人們四面一圍,把彙集在大槐樹底下的這些人,統統趕到洪洞縣城的廣濟寺大院裡,然後逐個登記清查造冊。隨後官員大聲宣佈到:“大明皇帝赦令,凡來大槐樹底下者,一律遷走。”即凡是在冊者統統是移民對象,誰敢逃跑禍滅九族。官吏然後命令每家派一個人回家拿東西,三天準備時間,處理臨別事宜。三天後移民隊伍出發,臨移民們上路那天,大槐樹底下人山人海。隔著官兵們的包圍圈,要移民的百姓們與親人們生離死別,哭爹喊娘、哀聲震野,情景慘不人睹。上路時,移民們每人都被繩子拴住一隻手,一隊隊,一溜溜被官兵們押著,生死難捨地走上了遙遙無期的移民不歸路。在臨別大槐樹的一瞬間,故土難別 ,不少人紛紛拽住大槐樹的樹枝死死不放 。官兵們棍打鞭抽,無法湊效,只好用大刀砍斷樹枝,驅趕移民們。長期的遠途跋涉,加上艱難的交通條件,有不少人死在了移民的路上。至此大槐樹在廣大移民心中就成了故鄉的象徵、祖先的象徵。

四、 “解手”一說的來歷

人們習慣於把大小便說成解手,大小便與解手有什麼關係呢?據說這種說法就是來自大槐樹移民故事。

因為移民不是自願是強迫,在移民被押解上路時,官員和押解他們的差人怕他們半路上逃跑,在編隊定員之後,便把他們用繩子捆綁起來,才肯讓上路。每人綁住一隻胳膊,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子上,誰也跑不了。不論白天行路或晚上休息,如果有人需要大便或小便,就要懇求差人:“大人,請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小便(或大便)。”後來就簡說為:“大人,請解手我要小(大)便”。 時間一長,這句話就直接簡化為要“解手”了。由於大家在路上經常是這樣個說法,後來就是到了移民新址,人們也很難把這種說法改變過來了。久而久之,“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詞,並被一直延續至今。如今“上洗手間”又代替了“解手”, 口語上的文明,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體現。就是這樣,不少的實用詞彙,也都是勞動人民在不同或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演繹或總結出來的。

五、小腳趾甲復形的 由來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荔小指驗甲形”這句民謠流傳很久,而且被人們作為辨認鄉親、識別故槐後裔子孫的證據。不論在汽車火車上、還是在賓館營房裡,甚至於在異國他鄉,人們凡聚在一起談論故鄉,追尋祖籍時,不凡有人脫鞋拉襪亮出腳丫,驗看小腳趾甲是否復形。如果誰的小腳趾甲上有一道通溝,那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後裔,即被互認為是洪洞老鄉。於是一種念先人、眷顧土的親情之感油然而生。當年大移民的史事和趣聞,就會不約而同的成為話題。

為什麼古大槐樹下的人,腳小趾指甲是復形呢?據說移民開始時,官兵們把要移民的人統統集中到大槐樹下,首先登記註冊,每登記一個,就讓被遷的人脫掉鞋襪,用刀子在每隻腳的小腳趾上劃一刀作為記號,以防逃跑了好辨認。當時被劃者疼痛的哭喊聲悲痛淒涼。從那時候起,凡是移民後裔的腳小指甲都是復形的,以至於延續至今,成了一個傳說。

六、鳥聚“尋根祭祖節”的傳說

據有關資料記載,1991年洪洞縣根據廣大移民後裔的意願,舉辦了“洪洞縣大槐樹尋根祭祖節”。活動是在4月1日舉行的,在節日的頭天晚上,成千上萬只小鳥從天而降,先飛往縣委縣政府院內,然後黑壓壓雲集在大槐樹祭祖園。白天飛翔在大槐樹的上空盤旋,黑夜棲居在祭祖園的樹叢中。為祭祀活動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在大槐樹祭祖園內,一時鳥聲鼎沸,熱鬧非凡,被洪洞人視為歷史奇觀。人們幾乎傾城出動前往大槐樹周圍觀看。鳥群時起時落,交徑偎依,彷彿是經年不見的老朋友久別重逢,在相互傾述昔日的離別深情。人們無不深深地為此情此景所感動。當地的民眾們都說,移民後裔們前來祭祖,這些鳥兒也有靈性,他們是代表移民的子孫,回老家來看望故鄉看望親人來啦。洪洞人們稱它為“思鄉鳥”。這一奇事景觀,從祭祖節前開始,一直持續十多天,到清明節後才結束。鳥兒來時鳴音洪亮、啾啾歡啼,走時叫聲淒涼、哀鳴不止。十分形象的體現了移民後裔們戀故土、念祖先的真情實感。這樣的祭祖鳥歸奇觀一直持續了11個年頭。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本文作者:劉太平(上蔡東岸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