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四川簡稱“川”或“蜀”為中國西部重要省份之一,是古巴國、蜀國之境,歷史上的古蜀文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劉備曾在此建立著名的蜀漢政權,四川上古時曾為華夏九州之一的古益州(梁州)之地,曾憑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而富庶一方,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公元1001年即北宋的鹹平四年時曾於四川境內劃分為梓州、益州、利州、夔州因而被稱為“川峽四路”,四川省名由此而得,元朝時合併川峽四路而設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此為“四川省”的建省初始。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四川地域遼闊,如今下轄17個地級市(其中成都為副省級城市)和3個自治州及眾多的縣級市和縣區,在這些縣市當中有一座縣級市於1994年“撤縣設市”,名字筆畫不難寫字卻難認(相對而言,四川省內居民或者附近臨省市的百姓會認識,放眼到全國很多人或許會不認識這個名字),同時名氣也很大。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這就是歸屬於成都市轄管的縣級邛崍市(邛崍市中的“邛崍”讀作[qióng lái],兩字因平時用的少,本地人和四川省內及鄰省市人會認識,別的外省市人很容易搞錯這兩個字的讀音),邛崍位於位於成都平原的西部,素有“天府南來第一州”之說,古稱臨邛,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的故里,上古時曾轄管為華夏古九州之一的益州,秦惠文王時滅蜀而歸為秦國之地。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派張若在此修城,因邛地有邛民聚居而取名為臨邛,距今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同時也是四川境內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邛崍地納入到了蜀郡的範圍之下,兩漢時數次更改歸屬,新莽政權時,臨邛城破,後經公孫述修葺而被稱為公孫城。三國時,這裡曾為蜀國之地,曾為成都重要的戰略要地。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西晉滅蜀後將此納入到晉朝版圖,隨著短暫的大一統王朝西晉的滅亡,東晉後的臨邛地到西魏廢帝的公元553年間一直受到戰火紛擾,隨著隋唐大一統後,臨邛才算境內平息。唐末於公元829年起,臨邛先後為南詔、吐蕃等政權攻陷,一度荒廢。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至明朝時,公元1483年成化19年,邛城曾被官府用土壘造,後崩塌,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李廷詔曾主持築造邛城,修有護城河,明末時遭受戰亂而廢,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當地知州捐資修築城垣,後歷經百年而崩塌,解放後的古城輪廓依然可以看到,護城河亦如舊貌,此時的邛崍被稱為邛州一直至清末。

四川一縣級市人口破60萬,23年前“撤縣設市”,名字難認卻好寫

辛亥革命後,邛州直屬於四川省政府,後於1913年時改邛州為邛崍縣,歸轄上川南道。1936年時邛崍縣歸為第四行政督察區管轄,解放後,初期為川西行署區的眉山專區轄管。1952年時邛崍劃入到四川省溫江專區,1968年時撤銷溫江專區為溫江地區,邛崍由其管之。1983年撤銷溫江地區,而將邛崍縣劃為成都市轄管,1994年6月經過批准撤銷邛崍縣而設縣級邛崍市並由成都管轄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