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中國古代史 黃河 水經注 漢朝 秦巴美好江山 2017-06-26

原創 西行

潼關位於陝西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遊歷帝國大好河山,行至於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並於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裡,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清為潼關縣,民國時襲之。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潼關歷史源遠流長

據《唐書》載“古為桃林塞”。《左傳》也有“文公十三年,晉侯使詹嘉處瑕瑕,見山西猗氏縣,守桃林之塞。”的記載。古人杜氏記載:桃林,在弘農華陰縣東,潼關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雲表,幽谷祕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名雲潼關,亦曰衝關。河水自龍門衝激至華山東也。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東漢建安十六年(212),曹操與馬超、韓遂在潼關大戰,潼關之名,始見於史。潼關關城始設於漢,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楊家莊附近。

潼關故城

東漢末,潼關作為一處關隘,誕生了。據我們今天的推測,東漢創建的潼關,關址大概在今潼關縣港口鎮楊家莊城北村附近。漢潼關的建築情況,史書缺少記載,又由於考古工作尚未完成,所以只能推測大概在今天潼關故城以南的山原上。一般認為,潼關城三易其址。漢代在南邊的塬上,隋代到禁溝口,唐武則天時期,將城址挪到了黃河邊,從此直至明清、民國,關城位置一直沒變。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東漢設立的潼關,在隋大業七年(611年)時被廢除。大概是由於黃河不斷下切,黃土塬面不斷展寬的緣故,城址挪到了更靠近黃河的北邊。隋潼關關城建制情況不詳。有學者認為漢潼關和隋潼關的關防設施單一,大約主要是修築一條關城,“一”字形拉開,向兩邊延伸,截斷源頭通道,以阻擋敵軍進入,城牆上設立關門,以便行人進出。但由於史料和考古依據的缺乏,到目前為止,這些還都只是猜測而已。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唐天授二年(691年),隋朝設立的潼關又被廢除了,新址設在緊鄰黃河南岸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潼關縣港口鎮,城址大概佔據明清潼關城故址的東半部。據《潼關衛志》記載,唐潼關城建有關樓,城外開挖壕溝,關城西邊設有關西驛。唐代關城充分利用了潼關的自然地理形勢,關口南依高山,北瀕黃河,形勢極為險要。

宋、金、元三朝仍在唐潼關故址修復關城,依險設防。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明代,潼關為軍事治所,設潼關衛,城池空前擴大。明代十分重視潼關城的建設和駐防,從明初開始,便不斷地完善關城建設。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唐宋潼關城的基礎上重修關城。洪武九年(1376年),潼關衛官員對潼關城進行了擴建,這次擴建使得潼關城後來的大小、形制基本確定了下來。城牆依山勢曲折蜿蜒,東南包括了麒麟山、硯臺(又稱印臺山)和筆架山,西南囊括鳳凰山和蠍子山(又稱象山),並將潼河入黃河段囊括進關城之內,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黃河的潼河穿越潼關城而過。由此,潼關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強。依靠河流而建,在北方的城池中很少見,潼河水其實就是城中的灌溉用水、飲用水。潼關裡還有一千多畝地,吃住都可以長期在此,易守難攻。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據史料記載,經過擴建的潼關城城池南高北低,北臨黃河,東、西、北三面城牆高五丈,而南邊的城牆,最高處竟有十丈。整個城池周長近6公里。共建有6個城門,東城門為關門,名曰“金陡”,西城門名“懷遠”,又有上南門、下南門(即後來的南門)、大北門(即後來的北門)和小北門。其中,東、西、北三門有門樓。後來,又陸續修建了南水關、北水關。明隆慶四年(1570年),興建東、西甕城,並在甕城上建起門樓,至此,氣勢宏大的明清潼關城便已經完全成形。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明朝時,潼關極受重視。政府除了修建規模龐大的關城外,還在這裡設立了潼關衛,鎮守一方平安,那時的潼關,盛極一時,城內街道縱橫交錯,關內關外,山上山下,也修建了不少的名勝景緻,這些景點逐漸流傳,在當地負有盛名,成了民間盛讚的潼關八景:雄關虎踞、禁溝龍湫、譙樓晚照、道觀神鍾、中條雪案、秦嶺雲屏、風陵曉渡、黃河春漲。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明朝對潼關城的貢獻,不僅僅是形制完備的城池和潼關八景,潼關特有的民風民俗也烙下了這個時期的印記。明代中期以前,潼關城裡基本沒有普通居民,全是駐守關城的士兵。這些士兵退役後,就分給他們關城附近的土地,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由此形成了潼關與別處不同的彪悍民風,和特殊的風俗人情。在潼關生活了十幾年的李勇文說:“現在的潼關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土著很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當年駐守的兵士、將領後代,所以潼關人都很直爽、豪氣,很少拐彎抹角。現在潼關姓顧、張、郭的人,大多是潼關守將的後代。”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清代的潼關故城仍然沿襲了明朝潼關城的規模和建制,並在其基礎之上對明潼關城的宏大建築進行了重修、增建或重建,同時,北、東、西三面城牆外均砌上了青磚,潼關城從此更加堅固、雄偉、美觀。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在下臨黃河的北面,長約2400米的土城牆上,貼砌了方石條和磚,並興建了南、北水關樓,復修了各大建築物。南北水關的閘樓規模宏大,潼水從中穿過,中間橫跨東西的石橋,宛如長虹,河水波濤起伏,城外的黃河上渡船往來如織,景緻引人入勝。除了景緻優美,緊鄰黃河的北城牆,還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既是城牆,又是防止黃河水漫淹關城的堤壩。後來,東、西兩面的土城牆也全部被貼上青磚,潼關城從此更加堅固、雄偉。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除城牆上的宏大建築而外,明清潼關城的城內城外、山上山下,還建有許多觀廟寺堂,以及木石牌坊,這些古建築物,雕樑畫棟、構築精美。到了清代,潼關城內的街道主要有育賢街、帥府街、四牌坊街、牌樓南街、牌樓北街、府部街、縣門通街、南門街和西關大街等,縱橫排列,50多條巷道,起伏密佈。潼關城雖不大,但城內竟然有如此多的街、巷和古代建築,其繁華程度可想而知。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古代,作為一處重要的關隘,潼關城的通行制度非常嚴格,進出關中,潼關是必經之處。在古代,行人要通過潼關,就必須經過關城的東、西兩門。每天早上太陽出來時,城門打開。等到太陽一落山,就要關城門,禁止通行。所以,許多途經這裡的人都要在潼關城裡住一晚上。這便使城中的商貿更加繁華起來。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從清末直到到解放前,戰略地位險要的潼關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火,關城也在歷次的戰爭,尤其是日本的狂轟濫炸下慘遭損毀。到解放前夕,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築中,倖存者已經屈指可數了,而這些都沒有對潼關故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上世紀60年代,因為過高地估計了三門峽水庫的蓄水水位,潼關縣城不得不另外選址搬遷,據估計,故城所在地太靠近黃河,於是被划進了淹沒區。人去城空,城內許多建築被拆毀,其建築材料被人們用作建造新的家園。故城遺址遭到嚴重毀壞,僅留其殘存城垣,但是仍可窺其基本輪廓。待到“文革”以後,潼關故城城牆的主要遺存便所剩不多了。再經歷由於環境惡化而導致的水土流失等自然侵蝕,潼關千年關城如今只剩黃土殘垣。

地名特點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潼關是古代軍屯駐地,地名上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譬如代子營、寺角營之類,我們去看那古時的戰場,有李自成南原大戰的地方。潼關居民大部也是古代軍屯後代,只是已經卸甲歸田,老老實實的當起了農民。有個叫趙家村的,那地方民風刁蠻,與四周村落完全不同,趙家村的人,眼睛細長,臉盤平寬,面相陰鷙,頗似塞外蒙古人,因從事搶劫,80年代以來被崩了好幾個。還有個叫賀家嶺的,都是陝北武將世家賀家的後人。據祖輩們講是中亞來的粟特後裔,雖非武將,可能是古太白破河外時流落東土。到目前這一代,完全淹沒在東土,只保留了一些口口相傳的回憶。

文化悠長

早在盛唐貞觀之治之際,雄才大略的一代天驕李世民就曾以“襟帶壯兩京”之譽讚歎潼關之雄渾壯魄;當歷史的車輪步入了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一朝兩帝又多次親臨潼關,分別以“天下第一城”與橫額御書“第一關”對此盛讚相稱。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水經注》:河在關內,南流,衝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晉所謂桃林之塞,秦所謂楊華也。又西有潼水,東北注於河。河自潼關東北流,水側有長阪,謂之黃卷阪見河南閿鄉縣。傍絕澗,陟此阪以升潼關。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潘岳《西征賦》:溯黃卷以濟潼也。歷此出東崤,通謂之函谷關。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

民俗風情

潼關在黃河中游,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著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後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謂女方已答應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麵,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麵條,取百年合好,長遠永久之意。在現代風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說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證。所謂看家,即由男方擇吉日,讓女方來家看屋,設宴相待,並買衣物,俗稱掰衣裳,這天以女方為主,席面要求豐盛。認門是女方擇吉日,讓男方來家認門,並邀請親戚陪席敬酒,由親戚各贈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娶親:由男方家先一日,將辦好的財禮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這叫行禮。簡化多了,俗稱“催箱”,進村前放炮,吃飯前放炮。娶親這天,過去有坐轎的,有騎馬的,如今都用車迎親,通常女婿去親迎,去時伴有抬箱子的,搬嫁妝的,放炮的。女家親戚送親,舉行結婚儀式,這叫“過事情”。第二天,新郎新糧,上岳父家拜認親族鄰里,岳父家亦設席相待,這叫認門,謂新郎先來認識岳父家的門戶,又叫回門,謂新媳婦昨天出門,今天又回來了,下午與女婿同歸。媳婦進門七八天後,再回孃家,這叫處十,一般的在孃家住七八天。人常說:“去七來八,兩頭都發。媳婦上轎(車)要換另一雙鞋,表示不踏孃家土,原先是媳婦在孃家走時,一下炕,先踩到臉盆上,再立到氈上,再個氈輪換到轎(車)上,已沒有這些講究了,這一套也簡化了。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樑喜娃肉夾饃,黃河鯰魚湯,潼關醬菜,鴨片湯,牛肉煮饃都算是潼關的特色飲食。潼關醬菜在慈禧太后避難西安時受到褒讚;黃河鯰魚湯清鮮味美,所用之料都是黃河水中的野生鯰魚;樑喜娃肉夾饃好在他的白吉餅,脆而不焦,不似河南的肉夾饃還要上汁,趁熱食用香脆可口。

潼關醬菜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由潼關縣醬菜食品廠生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鹹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譽。

滷燒雞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潼關馳名小吃—滷燒雞,是製作能手賁禿娃的產品。禿娃又名賁忠勝,年輕時無職業,舊社會染上了吸食鴉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貧困,家貧如洗。後有友人蘇跛子(醫生)為他傳授滷蒸燒雞製作方法。該人立志好學,並熱心從事這一行業,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開始與其妻精心製作經營這一小吃,在潼關享有50年之聲譽。

砂子饃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裡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麵餅平放在鍋裡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麵餅上。約四、五分鐘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潼關詩句

潼關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賈

唐 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侯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過潼關

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國用三策。

上策以仁義,天下無能敵。

其次樹屏翰,相維如盤石。

最下恃險固,棄德任智力。

驅馬過潼關,覽古淚潛滴。

開元帝道明,百蠻奉周曆。

田野富農桑,邊隅無寇賊。

紫宸日視朝,潼關夜常闢。

天寶君政荒,宮闈養虺蠍。

恩愛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聞發漁陽,暮已卷河北。

鳴鼓渡潼關,矢及乘輿側。

重門徒爾設,關吏安所職。

始知資形勢,不如修道德。

潼關

宋、元 汪元量

蔽日烏雲撥不開,昏昏勒馬渡關來。

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沒上望鄉臺。

桃林塞外秋風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關

清 顧炎武

黃河東來日西沒,新華作城高突兀。

關中尚可一丸封,奉詔東征苦倉卒。

紫髯豈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澠間。

至今秦人到關哭,淚隨河水無時還。

拜楊伯起墓道

清 王士禎

悠悠關內路,驅馬桃林塞。

歸鳥嶽祠邊,長河遠天外。

大鳥下潼亭,落羽今猶在。

夕日薦蘋蘩,愁心逐征旆。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禎

使者河源復卻回,杖藜曾記到雲臺。

高秋華嶽三峰出,曉日潼關四扇開。

星宿海從天上落,崑崙槎自鬥邊來。

何時更訪茅龍去,東望滄溟水一杯。

潼關二首

清 沈用濟

重關踞天險,三輔重神京。

繡嶺遙尊嶽,黃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盜昔縱橫。

星隕何年事,徒傷父老情。

窺關如在井,立馬一峰高。

竟失山河險,徒誇汗血勞。

沙蟲迷白日,陵谷徙洪濤。

翻使黃巾笑,橫行遇汝曹。

滿庭芳·潼關

清 曹貞吉

太華垂旒,黃河噴雪,鹹秦百二重城;危樓千尺,刁斗靜無聲。落日紅旗半卷,秋風急,牧馬悲鳴。閒憑弔,興亡滿眼,衰草漢諸陵。泥丸封未得,漁陽鼙鼓,響入華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設險,終難恃,帶礪之形。何年月,剷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潼關

清 王昶

鶉首星芒照九垓,規模百二自秦開。

關山蒼莽爭天險,文武飛騰出將才。

日軟旌旗橫戍邏,雲連城碟抱烽臺。

登高立馬休憑弔,看取三峰翠色來。

潼關

清 洪亮吉

出險復入險,別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紅先射關。

壯哉龍門濤,至此始一折。

驚流無風舟尚失,大魚如龍欲迎日。

風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徑向中流過。

河聲漸遠波愈回,卻控馬首看全河。

君不見,哥舒拒祿山。

魏武破孟起,門開如雲列千騎。

喧聲動天箭灑地。時平雲氣亦卷舒。

孱卒立門司啟閉。關頭飯罷客亦閒。

早有太華開心顏。

望潼關

清 峻德

立馬風陵望漢關,山峰高出白雲間。

西來一曲崑崙水,劃斷中條太華山。

蝶戀花·登潼關城

清 張鴻績

濁酒難澆心上事,才說登臨,又觸新愁起。漠漠寒雪千萬裡,長河落日天垂地。醉後欄干慵更倚,冷月樓頭,誰會悲來意。莫聽烏烏橋下水,幾多未老英雄淚。

潼關

清 朱維魚

虎視龍興踞上游,洞開四扇俯神州。

西來翠疊三峰色,東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軹道,青騾底事出延秋。

唐陵漢闕俱黃土,獨剩秦時月照愁。

“潼關行”示楊廣文

清 魏源

久聞潼關名,今識潼關面。

此去華陽尚數程,天險誰言一當萬?

雨止嶽岫秋容青,風來關塞河聲健。

坐覺蒼茫萬古心,猶逐風雪四時變。

客言:十二連環堞,古設禁溝之西北。

連山塹谷亙西南,鎖斷飛鳥無形跡。

灞滻惟防東寇來,汴京又杜西師出。

間道尚聞商縣攻,變局紛紛罕沿襲。

守秦不守關,守關不守溝。

守溝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謂客言意深苦,請更為君擴胸腑。

戰車變騎騎變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湯,步攻近世誰嵎虎。

書生史事空撐拄,不若濁醪戰尊俎。

華山漸去驪山來,明朝更賦湯泉哀。

長亭怨·由函谷至潼關作

清 江開

問誰把天根攻剖,萬古行人,地中盤走。月落聽雞,仰天如線但垂手。穀風排觸,山自作、邊聲吼。令尹此為誰?識紫氣、從東來否?翹首。又潼關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聲嶽色,聚眼底、讓誰銷受?且擱下,礪帶山河,好明日、新豐沽酒。笑虎視龍興,都付陽關煙柳。

出潼關渡河

清 譚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關險山爭勢,途危石墜窩。

崤函羅半壁,秦晉界長河。

為趁斜陽渡,高吟擊楫歌。

潼關有感

清 季振宜

興亡非一代,形勝覽層樓。

渭水千年濁,秦川萬里秋。

豺狼互吞噬,盜賊化王侯。

郵置無餘馬,皇華不肯休。

潼關道

清 卓爾堪

在昔泛舟役,輸粟救晉飢。

富強由來舊,今也忽流離。

上天禍咸陽,三年望雲霓。

犁鋤無所施,黃犢充晨炊。

貧者死家園,富者走天涯。

綺羅猶被體,銀箏手提攜。

高車駕無馬,足繭臥路啼。

遠行為就食,途荒力易疲。

傾囊出珠玉,難以易鋪糜。

銀箏碎道旁,此生無樂時。

飢餓知不免,首丘是所宜。

俯視兒與女,嬌小飽狐狸。

潼關有感

清 顧嗣協

百二雄關入望遙,流亡滿目嘆蕭條。

五年赤地難逢雨,近來疲民無可招。

雪擁秦山常靉靆,風回河岸自飄搖。

從今祀典崇西嶽,籌策無煩問採樵。

早過潼關呈屠參政

清 王太嶽

日上關門宿霧收,角聲悲壯肅高秋。

山連二華橫秦塞,水控三川下豫州。

行處牛羊歸聚落,幾家雞犬共林邱。

風流輸與屠夫子,深坐溪亭理釣鉤。

潼關遇雪

清 嚴長明

亂山缺左角,獻出城樓牙。

雙旗揚清風,蕭瑟不滿笳。

程途已牢落,況乃雪片加。

蓰空著人面,雜以塵與沙。

行行欲投止,土室不數家。

居人面黧黑,見客如驚霞。

此間詎堪宿,奈彼前途賒。

因思采薇歌,霏霏怨行車。

我今豈無感,辛苦將誰誇。

潼關望黃河

清 吳祿貞

走馬潼關四扇開,黃河萬里逼城來。

西連太華成天險,東望中原有劫灰。

夜燭淒涼數知己,秋風激烈感雄才。

傷心獨話興亡事,怕聽南飛塞雁哀。

出關作

民國 于右任

自斷此身休問天,餘生歲歲滯關前。

逐塵京路雙黃鵠,啼血乾坤一杜鵑。

眼底河山悲故國,馬頭風雪憶當年。

殷勤致謝關門柳,照見行人莫妄牽。

浪淘沙·潼關感賦

民國 于右任

形勢望中收,古國神遊。纖兒一逝潰齊州。如此雄關難坐守,豎子無謀。

驚鳥再來投,寤寐恩仇。明知不返也難留。天降繁霜人雪涕,白盡鳥頭。

潼關道中

民國 續範亭

七尺堂堂一丈夫,遊秦數載胡為乎?

淒涼夜雨潼關道,笑問田文得志無?

如果喜歡,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車部落,跟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西行夥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