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中國人歷來就喜歡吃,即使在物資相對不足、對吃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古代也不乏關於美食的記載,比如因食指大動而發動政變的公子宋,到處吃喝玩樂、留下諸多美食故事的乾隆皇帝,吃遍大江南北的蘇東坡,以吃為名遠離官場的張翰,沉迷美食不能自拔、最後猝死的朱高熾等等。在這些人轟轟烈烈的一生中都留下了關於“吃”的故事,有時候這些“吃”的故事不僅僅只是歷史小插曲而已,更涉及保命、升官的手段。

本文要講的就是在亂世中依靠自己的獨門絕技——烹飪而獲得重用的將軍毛修之。

一、在南朝:因功獲劉裕重用

毛修之生於官宦世家,他爹毛瑾是梁州、秦州兩州刺史,他伯父毛璩是益州刺史,毛家從東晉之初的毛寶開始便一直都是官宦之家。東晉社會是一個看中出身門第的社會,因此毛修之的起點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先後在殷仲堪、桓玄手下幹活,正是在剿滅桓玄的事情上,毛修之嶄露頭角。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公元403年,桓玄篡晉稱帝。次年,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諸葛長民等人起兵,從京口猛撲建康,連斬桓玄手下數名大將。桓玄大驚,只好帶著妻子、親信以及晉安帝往西逃竄,後又在武昌被打得大敗虧輸,走投無路之際,他手下的屯騎校尉建議他入蜀避難,而這個屯騎校尉就是毛修之。

毛修之建議桓玄入蜀不是要救他,而是要害他。恰好此時毛璩的弟弟毛璠死了,毛祐之、費恬、馮遷等人剛好帶著他的棺槨去江陵安葬,毛修之可以藉助毛祐之的勢力消滅桓玄。桓玄逃出江陵城西的枚回洲的時候,碰上毛祐之,毛祐之下令放箭,射死桓玄親信,桓玄本人被益州都護馮遷斬殺,“馮遷斬玄於枚洄洲,修之力也”。

從桓玄稱帝到被殺不過短短半年時間,桓玄的失敗與其暴虐縱慾的統治以及劉裕、劉毅等人的起兵反抗有很大關係,毛修之不過是在桓玄強弩之末時落井下石,完成了推翻桓玄的桓楚政權的最後一道工序。而僅僅是這最後一道工序,加上毛修之的出身,足以使他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了。

事實也是這樣發展的,東晉的實際掌權者劉裕重用毛修之,封其為右衛將軍。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公元405年,譙縱殺死毛瑾、毛璩等人,在益州造反。一夜之間,毛修之失去了幾位至親。這之後,劉裕表毛修之為龍驤將軍,令他奔赴益州,攻打譙縱。

毛修之當然很氣憤,恨不得立即到達益州殺死譙縱,但是在半路上又遇兵變,毛修之也只好退守白帝城。在白帝城內,毛修之悲鬱交加,極度哀傷,向劉裕請求支援,增兵進討譙縱。

在書信中,毛修之是這樣寫的“臣之情地,生途已竭,所以未淪於泉壤,借命於朝露者,以日月貞照,有兼映之輝,庶憑天威,誅夷仇逆”,“要當躬先士卒,身馳賊庭,手斬凶醜,以攄莫大之釁”,“闔門靈爽,豈不謝先帝於玄宮”,極其悲切。

劉裕被毛修之的真情打動,派遣冠軍將軍劉敬宣率軍攻打譙縱。從結果上來說,這次征討是失敗的,因為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這次征討取得了兩個側面的成功,一個是劉敬宣“軍次黃虎,無功而退”,為日後朱齡石伐蜀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教訓;另一個是譙縱心懷畏懼,送回毛修之父親、伯父等人的屍首,“口累並得俱還”。

公元413年,朱齡石率軍伐蜀的時候,毛修之“固求行”,但是劉裕既怕這個與譙縱有血海深仇的人大開殺戒,又怕蜀民見了毛修之這個仇人不肯投降,便拒絕了他。直到朱齡石平定蜀地,譙縱自縊身亡,毛修之最終都沒能親手報仇。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作為劉裕手下的得力干將,毛修之一直都被劉裕看中,在抵抗盧循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劉裕手下眾多將領一樣,毛修之沒能躲過關中失守這一劫難。

公元417年,劉裕攻破長安,滅亡後秦,讓年僅12歲的劉義真鎮守長安。次年,留守大將沈田子殺害王鎮惡,另一大將王修殺死沈田子,王修後被奸佞小人所殺,劉義真手下發生嚴重內訌,夏國國主赫連勃勃趁機攻打長安,晉軍大敗虧輸。

在關中失守過程中,像朱齡石、朱超石、傅弘之等大將都沒能倖免,被赫連勃勃所殺,毛修之運氣還算好,被赫連勃勃生擒。

至此,毛修之離開南土,開始自己的北朝生涯。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二、在北朝:因羊羹獲重用

公元428年,夏國國主赫連昌被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生擒,毛修之也被俘虜。好在毛修之在洛陽的時候與一個道士交好,這個道士剛好深得拓跋燾信用,便暗中救護毛修之,讓他免於一死。

作為一個俘虜,在這種情況下沒被敵人殺死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但是後面還有更幸運的事等著他,這個幸運要歸功於毛修之的一門手藝——烹飪。

毛修之是將軍,烹飪本來不是他的專長,但是他好歹是個南方人,做得羊肉湯色香味俱全,把那些北方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讚不絕口,“能為南人飲食,手自煎調,多所適意”。

這位南朝將領被敵人俘虜,卻因善於烹飪而死中得活,甚至平步青雲

最先品嚐到羊羹的是崔浩,崔浩將羊羹推薦給拓跋燾。拓跋燾大喜,封毛修之為太官令,掌管膳食,後又被封為步兵校尉、散騎常侍、冠軍將軍等職,步步高昇。但是不管做的是什麼官,毛修之一直都掌管著宮廷膳食,足見拓跋燾對他的厚寵。

在北魏生活多年後,毛修之習慣了北方生活,習慣了在拓跋燾手下做將軍、做烹飪,甚至無意南顧。

公元430年,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一次北伐失敗,拓跋燾俘虜了一個南朝將領,此人與毛修之同名不同姓,叫朱修之。與毛修之不同的是,朱修之是心懷故國的。

兩個南朝將領在北魏相遇,毛修之問起南朝政局,聽說南朝的掌權者是殷景仁、也就是毛修之第一任上司殷仲堪的侄子的時候,毛修之笑了笑,說道:“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歸罪之日,便應巾韝到門邪!”——我在南朝的時候,殷景仁還是個小屁孩呢,我一旦歸國,還要向他屈膝行禮不成。

從這點來看,即使朱修之極力邀請,毛修之也沒有歸國的意願。在南朝有妻子家眷,在北朝同樣也有妻子兒女,毛修之的北朝生活很幸福。直到公元446年,毛修之72歲病逝,死時“男女(兒子、女兒)甚多”。

作為一名將領,毛修之被俘虜過,沒有像傅弘之那樣不屈不撓,可以說是節氣有虧;作為一名廚師,毛修之的羊羹讓拓跋燾讚不絕口,相當成功。可以說,若不是憑藉他的烹飪技術,毛修之不可能在北朝混得風生水起,被拓跋燾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