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古代不熱衷於擴大疆土,原來擴大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

中國古代史 宋朝 唐朝 中國歷史 明朝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8-11-27

歷史上的中國,確實非常神奇,它是一個強大的國度,是從古至今從未斷過的文明。但是中國從來沒有大面積地擴張過土地。

世界歷史上,只要是強大的帝國,比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等,都會主動進行土地擴張,但中國基本上沒有。

為何中國古代不熱衷於擴大疆土,原來擴大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

(元朝版圖)

中國唯一的擴張,是蒙元帝國。但嚴格意義上說,蒙古並不屬於中國歷史。也就是說,蒙古擴張時期,根本跟中國沒關係。而蒙古人入主中國,建立元帝國以後,則基本上放棄了擴張。

除此外,稍微有一些擴張嫌疑的,則是大唐帝國和大漢帝國。但是這兩個帝國,嚴格意義上說,其實應該是一種“自衛反擊”。就是說,北方少數民族,比如說突厥、匈奴這些民族因為多次侵擾中原國家,中原國家對他們發起的反擊。

而且就算把那些地方收復了,其實也是讓他們高度自治。在那些地方設立都護府,或者封地方土司首領為王等等。和邊疆地域形成一種藩屬關係,其領土,其實並不屬於大唐大漢這些中原國家。

那麼,中國古代為什麼不熱衷於擴大疆域呢?

為何中國古代不熱衷於擴大疆土,原來擴大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

(武王伐紂)

第一,文化原因。

中國古代是以儒家為主的。釋家、道家、法家這些,雖然在古代某些時候,某些朝代彰顯了出來,但是儒家是最基本的根脈,從來沒有斷過。就算是異族入侵建立的朝代,其文化最後也被儒家給“矯正”過來了。

儒家講究“一極牲”“秩序性”“包容性”。

所謂“一極性”,有多個層面的理解。一是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皇帝是人類的中心,皇權是權力的中心。只要保證了這個中心,就天下太平了。

保證這個中心,與領土大不大沒有多大關係。反而是領土越大,越難於保證。領土越大,就越管理不過來。皇帝派別人去管理,又不放心。派自己的兒子去管理,兒子們又會重新爭奪天下,造成天下大亂。

所以“秩序性”,就是希望天下的人能夠安分守己,尊卑有序,父慈子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這樣一種文化下,就最破怕出亂子。你要是去侵略別的國家,自然就是一種出亂子的表現。

中國古代的君王,最講究靠什麼去征服別的國家了。

靠什麼呢?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德行。典型的例子是:商紂王去征服東夷,周武王征服商朝,同樣是征服。為什麼後人對周武王有那麼高的評價,對商紂王有那麼低的評價呢?就是歷史上認為,周武王征服,是靠德行來征服。商紂王征服,是靠武力來征服,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所謂“包容性”,就是“臥榻之側,容他人酣睡”。趙匡胤曾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那是因為酣睡的人,要和他爭奪皇權。如果不和他爭奪皇權,他就可以包容。比如,最有名的就是,趙匡胤對大理國,包括整個宋朝一直都沒有想到要去征服。那是因為這個大理國不會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只要不構成威脅,只要你承認了中央政權這個“一極”,就可以對你兼容幷蓄。

為何中國古代不熱衷於擴大疆土,原來擴大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

(唐太宗劇照)

第二,經濟原因。

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農耕經濟,農耕經濟就是自給自足。柴米油鹽醬醋茶,什麼都有,物質相對來說比較豐富。

而中國周邊的地區,則大多數是不毛之地。這種不毛之地,征服來有什麼用呢?最多能夠提供一些奇裝異服,奇珍異品。這些奇珍異品對皇帝有什麼好處了?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按照儒家的說法,就是“玩物喪志”。

唐太宗正在玩一隻鳥,看見魏徵來了,嚇得把鳥藏在袖子裡,不敢拿出來。而魏徵又沒完沒了地說,結果那隻鳥在袖子裡悶死了。唐太宗為什麼不敢拿出來呢?就是他想在青史上留下好名聲。既然要留下好名聲,“玩物喪志”肯定就是不對的。

不但中原國家,不能從周邊打下來的地盤中獲得更多的東西,反而還必須要向他們不斷支付。

中國古代從來都是做這種虧本生意的。如果中央財政比較豐足,這種虧本生意肯定是願意做的。如果中央財政不豐足的情況下,這種生意做起來就比較惱火。明朝為什麼和瓦剌打了一場“土木堡之戰”?就是作為藩屬國的瓦剌宰相也先,不斷嚮明朝索取,明朝實在承受不起了,拒絕支付,所以才打起仗來。

當然了,中國古代很少擴張,還有地域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各種方面,不過這兩點,是最主要的。

(參考資料:《舊唐書》《史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