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成吉思汗塑像

因為是密葬,所以不為人所知,而密葬也便成了一個歷史祕密。千百年來,為探尋這一歷史祕密,人們對此一直熱衷不減,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孰不知這是對成吉思汗本人以及蒙古民族葬俗的不尊重。

蒙古人很早就實行土葬。據《黑韃事略》載:“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如平地。”這就是說,蒙古族人在早期實行土葬是不出現墳地的。而蒙古統治者和諾顏等死後,同樣也深埋某地,並“對墳墓所在,嚴守祕密,不使人知”。但不留墳地並不代表蒙古族人對此不重視。

據載,早期蒙古人認為死亡是由此世渡到彼世,因此不論貧富都要盡力為死者穿戴好,好讓死者到彼世有好的生活。尤其是貴族的土葬非常隆重。而元朝皇帝死後“殮用貂皮襖、皮帽、其靴襪、繫腰、盒缽、俱有白粉皮為之”。所葬用的棺,一木為二,“鑿空期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還將死者所需要的東西一同下葬,還“宰殺駝、馬殉葬,以為盤費”。埋葬他們時,同時也埋進大量的金子銀子。

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蒙古草原

這就是不留墳地的埋葬方式,是莊嚴而神聖的,是固有的風俗。直到清朝蒙古王公貴族埋葬後才為之建陵,並設守陵戶住陵園。而與蒙古族人葬俗相伴相隨還有火葬與野葬。這都是蒙古民族特有的葬俗,應該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但近些年來,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在對待尋找成吉思汗陵寢這一問題上確失嚴謹,甚至欠妥。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

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

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有這麼多說法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不正常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有一些人依照漢人的禮儀,衡量成吉思汗這位蒙古民族的偉大人物,認為他死後必定要建規模龐大的帝陵,既要讓死去的皇帝過上與活著的時候同樣闊綽的生活,又要向後人顯示皇家的威嚴。說白了,這種心態除了人類對祕密事物的好奇探索天性之外,剩下的恐怕只有盜墓者心態或者心理了,其“研究依據”大約都是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

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蒙古漢子

第一種說法源於一個傳說,即是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這種說法不但有中國人支持,也有外國人支持。

《蒙古黃金史綱》中記載說:成吉思汗死後,“運往汗山大地,在那裡營造了萬世的陵寢,作了大宰相們的佑護,成了全體人民奉祀之神,建築了永世堅固的八白室”。“而其真身,有人講葬於不兒罕哈里敦。有人說葬在阿爾泰山陰、肯特山之陽,名為大鄂托克的地方”。南宋葉子奇《草木子》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裡。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蒙古黃金史綱》對明代蒙古韃靼、瓦剌兩部的歷史敘述頗詳,雖說系統地勾劃了當時蒙古的社會政治貌,但也收錄不少傳說故事,只能說是對相關的研究者有啟迪作用。而《草木子》更是文言筆記小說集。把這兩者作為“研究”的依據,顯然是有些在傳說中相信傳說的意思,不可取。

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馬可波羅

外國人方面主要是拉施特丁和馬可波羅。

拉施特丁《史集》中說成吉思汗死後,大臣們祕不發喪,在抵達達斡耳之前,將一路上遇到的人畜全部殺死。隨後引用了我們前面說到的成吉思汗“自選墓地”的那個傳說,並稱,諸王和大臣就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選擇了那個地方,而如今那裡森林茂密,那棵樹和他的埋葬地已經辨認不出了。由此該書確定,成吉思汗葬地確在合勒敦山的一處谷地裡。

《馬可波羅遊記》為人們描述的簡直就是一幅瘋狂而血腥的畫面:“一切韃靼人的大汗和成吉思汗——他們的第一個主人——死後,按例應該葬在一座名叫阿爾泰的山上,無論他們死在什麼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靈柩運送到阿爾泰去。這已經成為韃靼皇族一種不可更易的傳統風俗。還有另一種風俗,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爾泰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沿途遇到的一切人均作為殉葬者。他們對這些人說:‘請你離開凡間到陰間去吧,去服侍你們已經駕崩的領主吧!’他們完全相信這些被殺的人,在陰間真正會變成他們君主的奴僕。他們又將最好的馬殺死,供給領主在陰間享用。當蒙哥罕駕崩後,遺體運往阿爾泰山的途中,護送的騎兵一路上把遇到的人,至少殺了將近兩千人。”

《史集》的說法來自於中國的傳說,馬可波羅到沒到過中國至今還被人們懷疑著,而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這些東西呢?

據記載,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裡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地點相當於今阿爾泰山和肯特山一帶的蒙古高原上。《蒙古源流》中說,為了便於祭祀,人們還在葬地附近的高地上建起了八白室,即八座白色的氈帳。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鄂爾多斯守陵部眾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來。清初在鄂爾多斯高原設立伊克昭盟,八白室就移到伊克昭附近,後來又移至今伊金霍洛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

為此,有人說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是“假的”,這種說法沒錯,但同樣是有失嚴謹的。正是這所謂“假的”陵寢完成了人們心中的紀念意義,而陵寢最高目的即在於紀念。《元史》:“國制不起墳壟。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彌望平衍,人莫知也。”人莫知也,也可以說是人人都可以知道的——今天的蒙古草原依然一望無際,青草樹木綠茵無邊——那裡是成吉思汗的故鄉,他的墓地也一定在那裡。那些為尋找成吉思汗陵寢道聽途說甚至大肆渲染的人們也該靜一靜了,英雄的身影就在草原的青草樹木間,乃至草原人民的心裡。(文/路生)

馬可波羅說鐵木真被葬阿爾泰山,沿途遇到的人均為殉葬者,可信?

成吉思汗陵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