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橋話畫:明戴進《春山積翠圖》抒憤懣不得志的士大夫情懷

中國古代史 戴進 宋朝 馬遠 藝術 藝術圈 2019-02-24


漢橋話畫:明戴進《春山積翠圖》抒憤懣不得志的士大夫情懷


畫家邱漢橋帶你走進百幅傳世名畫背後的故事

《春山積翠圖》,明代,戴進,紙本水墨,縱141釐米、橫53.4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名畫鑑賞

《春山積翠圖》的佈局與南宋院體水墨豪放一派緊密相承。用斜向切割式表現近,中、遠三個景物層次,十分簡潔明快。近景作一山腳,幾株勁鬆屈曲盤桓,枝葉茂盛。一老者曳杖緩行,一書僮抱琴跟隨,一前一後走在山間小徑上。前頭不遠處,山樑後面露出茅舍的屋頂,景物與人物活動相呼應。中景和遠景的片山皆從畫外切入,一左一右相互交叉,與近景結合形成S形曲線。這種構圖法是南宋院體的程式。近景處理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可以感覺出,作者所受院體影響是很深的,就連松樹的畫法也帶有“拖枝馬遠”的味道。


漢橋話畫:明戴進《春山積翠圖》抒憤懣不得志的士大夫情懷


在畫作的結構上,為了推進層次深度,作者採用了最常見的近濃遠淡手法,近景以濃郁的鬆冠為主體;中景山岩略凝重,濃墨點出樹林;遠景用淡墨稍示山形,施以苔點,三個大層次自然推出。在此大的程式中又有小的變化,近景山腳用很淡的墨筆少許皴擦,襯出濃重的樹色,又有土石的亮度,強烈的亮度反差也拉近了景物。中景和遠景的亮度反差依次減弱,三個大層次又進一步推出。表現層次的第三個手段是雲氣處理。此圖的雲氣全用浸化暈淡空白而成,隱無痕跡又迷漫流動。雲氣由畫底油然而生,迷濛升起,籠罩了近景的山徑坡石,至中景山腰環轉圍繞如一條紗縵,穿過兩山之間消失在山谷盡頭。它遮蓋了峽谷中的茅舍樹林,隱去了峰巒底層,使景緻愈遠愈逃。不僅加強了縱深層次感,而且使靜謐的畫面充滿了流動的生機。這裡的構圖手法集中概括了南宋院體風格,幾種程式的完美綜合運用使簡潔的畫面幾乎無懈可擊。

《春山積翠圖》是戴進中晚期畫風的典型之作。創作這幅畫時,這位“浙派”首領的生活已經困頓不堪,在京城他無立足之地,只能一路乞討回到江南。畫春山積翠、隱士攜琴的這種題材抒發了他憤懣不得志的抑鬱心情,重溫了往昔“遂名海宇”的舊夢,也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的戀戀不捨及高古清遠的士大夫情趣。


漢橋話畫:明戴進《春山積翠圖》抒憤懣不得志的士大夫情懷


畫趣拾珍

在明代的繪畫史上,戴進功勳卓著,被奉為浙派的始祖。他所作題材比較廣泛,筆墨功力深厚,尤以山水畫見長,成為明代前期畫壇的主流。戴進的山水師承馬遠、夏圭並取法郭熙、李唐,筆力遒勁蒼潤,且繪畫能自創新路,對後世影響很大。

戴進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早年曾經做過製作金銀首飾的工匠,技藝精湛。據說,因為不願看到自己精心製作的東西被達官貴人們玩厭了又拿去熔燬,於是改而學畫。由於戴進畫藝超群拔萃,在宣德年間被徵入畫院,很快成為同儕中的佼佼者。但也招來了同行的嫉妒與陷害。一次,戴進畫了一幅《秋江垂釣圖》進獻給明宣宗,畫中一個穿紅袍的人在江邊垂釣。明宜宗看後甚是喜愛,對其大加讚賞。之後,皇帝讓時任宮廷首席畫家的謝環對這一畫作加以點評。謝環早心懷嫉妒,怕戴進搶了自己的飯碗。於是在旁邊誹謗他說: “大紅袍是朝廷品服,釣魚人怎麼能穿呢!”認為這是對朝廷的侮辱。明宣宗聽後勃然大怒,將戴進逐出畫院。至此,戴進流落在外,靠賣畫謀生,生活十分困頓,最終貧病而死。


漢橋話畫:明戴進《春山積翠圖》抒憤懣不得志的士大夫情懷


戴進一生畫風面貌甚為複雜,傳世作品也較多,流散在國內外各地,其中真偽混淆。山水畫方面,以其62歲所作《春山積翠圖》最為傑出,被視為水墨寫意傳神之作。此圖是作者遺蹟中有年款可考的幾幅畫作之一,也是研究戴進畫風演變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名家小傳

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鬱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繪畫”開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 《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