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一個縣,唐朝皇帝欽賜年號為縣名,使用1200多年至今未變

中國古代史 唐朝 中國歷史 秦朝 南宋 漢風明骨 2018-12-04

江蘇省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是中國第二大經濟強省,省名取自1667年建省時江寧府、蘇州府兩府首字之合稱,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比如地級揚州市下轄的寶應縣,其建縣歷史超過2200年,唐朝時因一個尼姑在縣境內挖到八件寶物獻給了朝廷,由皇帝下旨欽賜縣名,傳為美談。

江蘇省一個縣,唐朝皇帝欽賜年號為縣名,使用1200多年至今未變

寶應縣境,夏商時期屬東夷分支之一的淮夷屬地,周滅商後逐步消滅了東夷各勢力,將其土地分封給功臣建立諸侯國以鞏固統治。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先屬吳國領地,越國滅了吳國後佔有了此地,後來楚國滅了越國後又佔有了此地,直至秦朝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六國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同年設東陽縣,這是寶應縣建縣歷史的開端。劉邦建立漢朝後,縣境分屬東陽縣、平安縣、射陽縣三個縣,東漢魏晉時沿用。南朝時縣境分屬山陽縣、安宜縣兩個縣,至隋朝初縣境全部屬安宜縣。

江蘇省一個縣,唐朝皇帝欽賜年號為縣名,使用1200多年至今未變

唐朝初年,安宜縣治所遷至今縣城所在地。公元762年即安史之亂平定的前一年,一個法號名為真如的尼姑在安宜縣境內挖到了八件寶物並獻給了當時內憂外患的朝廷,當時在位的肅宗皇帝認為這是國家安定的祥瑞之兆,於是頒下聖旨改年號為“寶應”,並把發現寶物的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這就是寶應縣之名的由來。因地處南方富庶之地,南宋時曾升置為寶應州、寶應軍,明清時為揚州府下轄寶應縣,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狀元王式丹就是寶應縣人。

江蘇省一個縣,唐朝皇帝欽賜年號為縣名,使用1200多年至今未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寶應縣的範圍包括今寶應、金湖兩縣的縣境。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劃出寶應縣寶應湖以西地區設置金湖縣,值得一提的是,“金湖”這個縣名是周恩來總理定名的。1983年全國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3月揚州撤地設市,寶應縣屬揚州市管轄至今。截至2017年末,寶應縣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全縣戶籍人口89.49萬人,常住人口75.96萬人。

“漢風明骨”原創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