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春秋戰國 考古 野叟雜談 2017-03-26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作者 吳濤

我是一個河南人,可是我第一次來洛陽居然是我準備到洛陽工作的2007年。第一次來洛陽坐的是火車,在火車快到白馬寺的時候,我看到鐵路的南方隱約有一道土隴向前延伸。後來知道那原來就是漢魏洛陽故城的西城牆!

漢魏洛陽故城的源頭要從西周初年開始說起。西周初年周公營洛的時候,在洛陽周圍建了兩座城,西邊的一個叫王城,東邊的一個叫成周。王城是周天子的所在,而成周則是“殷頑”的居所。所謂“殷頑”是殷商王朝的一些殘餘勢力,周公把他們強制遷移到洛陽附近就近加以控制,為了安頓他們而專門修建了成周城。王城在今天西工區王城廣場到王城公園一帶,而成周就在今天白馬寺的東邊。

犬戎之亂以後,宗周殘破,不得已周平王東遷洛邑。平王東遷後,整個春秋時期,周天子都在王城。春秋末年,周王室發生了持續十多年的戰亂,從周敬王開始直到戰國末年,周天子一直住在成周城。公元前249年,秦國徹底消滅了周人在洛陽地區的政權,最終在洛陽一帶設立了三川郡,並且把洛陽城作為了丞相呂不韋的封地。

楚漢相爭塵埃落定之後,劉邦來到了洛陽城。這個時候的洛陽城,就是在戰國時期成周城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因為此前有周天子的經營,後來又有呂不韋的擴建,洛陽城中有現成的宮殿。於是劉邦就打算在洛陽定都算了。後來因為考慮到當時天下的形勢,必須充分依靠關中,劉邦才遷都長安。但整個西漢一朝洛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漢後期已經了遷都洛陽的呼聲,而王莽更是明確下令以洛陽為東都。不過王莽在遷都之前就被滅掉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進入洛陽城,入住洛陽的南宮卻非殿,正式定都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漢魏洛陽城示意圖

東漢末年董卓擅亂朝政,天下各地諸侯組成討董聯盟,董卓為了躲避風頭決定遷都長安。在臨走之前,董卓一把大火燒了洛陽城。等到建安元年漢獻帝逃回洛陽的時候,連一間像樣的房子都找不到了。經過了幾十年的回覆,到建安末期洛陽城才逐漸恢復了生氣。曹操在洛陽去世之後,曹操的兒子曹丕於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在許昌城外受禪臺舉行了禪讓儀式,正式代漢稱帝。當年的十二月曹丕來到洛陽,並且定都於此。

曹魏還沒有來得及統一天下就被西晉王朝取代了,西晉統一之後,洛陽城一度又出現了繁盛的景象。王崇與石凱的鬥富,金谷園的輝煌,都在西晉末年隨著匈奴人劉曜的鐵騎而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公元311年,洛陽城被劉曜攻破,晉懷帝也做了俘虜。一直到公元493年,一百多年間洛陽一直處於各方勢力爭奪的中心。493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洛陽城又迎來了短暫的輝煌。不到四十年,洛陽城再度遭到劫難。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遷都鄴城,而且為了修建鄴城,高歡等人乾脆拆了洛陽城,把大量的建築構建運往鄴城。經歷了這次劫難之後的洛陽城,一蹶不振。後人也只能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中去感慨洛陽城曾經的繁盛。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故城鳥瞰

公元589年,動盪了近三百年後,天下終於又迎來了統一。時間來到了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煬帝來到洛陽,隋朝的正式首都在長安,可是隋煬帝就對長安不太感冒,來到洛陽之後就想在洛陽建都了。這時候洛陽城已經非常殘破,隋煬帝面臨著重建洛陽城的問題。從戰國初年開始,洛陽城都是在當年周公所建的成周城的基礎之上發展的。而周公所建的王城被廢棄。後來在今天王城公園附近也不過就是有一座河南縣城而已。當隋煬帝走在北邙山上向南望去,看到周公所建王城附近一馬平川,他問道:“前人為什麼不在此建一座都城?”大家誰也答不上來。這會兒有一個叫蘇威的大臣說道:“自古非不知,以候陛下!”隋煬帝大悅,就下令由將作大匠宇文愷在此興建新的洛陽城。這就是隋唐洛陽城。而原來的洛陽城就被徹底廢棄,久而久之就只剩下殘存的牆垣了。

我是以秦漢史為研究對象的,對漢魏洛陽城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後來坐在火車上看到,故城的閶闔門遺址已經開始發掘了。再後來聽說太極殿也被找到了。不禁使我產生了到故城去探訪一番的衝動。但是天生懶惰的我,把衝動轉化為行動卻拖了將近八年。2016年的秋天,我第一次走進故城。

故城的考古工作人員不僅為我們介紹了故城的考古進展情況,並且帶領我們來到了閶闔門和太極殿的考古工地現場。以前在讀書時無數次神遊過的地方,第一次真切地出現在我的面前,腦子裡幾乎是沒有什麼感覺的。而且坦率地說,根本沒來得及讓我去自由地感受這座古城,因為一直在聽著工作人員非常專業的介紹,大量的信息不斷地被傳遞進大腦,大腦在高速運轉,試圖將它轉化為我的知識結構的一部分。

2017年的春天,我再次來到故城。這次是我一個人去的,也沒有驚動他們考古工作人員。而且這次也沒有選擇考古工地,而是想在故城裡隨便走一走。我就想近距離地感受一下兩千年前的洛陽城。

整個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有十多平方公里,這麼大的面積人們肯定不會任由其荒廢。再故城被廢棄之後不久,百姓們已經開始在昔日的皇家禁地開荒種地了。今天的故城遺址範圍內,還分佈著好幾個村莊,生活著數萬百姓。近年來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在漢魏洛陽故城的北部展開,於是我決定選擇到故城的南邊去轉轉看。

沿著新修好的中州東路延長線一路向西慢慢接近故城,在空曠的麥田裡,古老的城垣非常顯眼,老遠就看到一條時斷時續的土隴從南向北延伸。中國古代的城牆一開始都是堆土夯築而城,後周世宗柴榮為了建開封城甚至從鄭州周圍取土。修建洛陽城雖然不至於要從百里之外取土,但是也並非易事。從文獻中,我們找不到故城城牆高度的記載。經歷了兩千年來歲月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如今故城的城牆已經變得非常低矮,有些地方只能看出淺淺的一道痕跡。假如沒有專業人士告訴你的話,你很可能就把它當成一道土壟,而不會想到它竟然是古代都城的城牆。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故城的東城牆

故城的南城牆已經被洛河沖毀了,地面上也只有東西北三面的城牆痕跡比較明顯。漢魏洛陽城一共有十二座城門。在漢代洛陽城的城門由二千石級別的城門校尉來負責守衛,城門校尉的職位事關洛陽城的安全,所以地位非常重要,一般都由皇帝非常信任的權貴來擔任。而每一座城門,也有一位六百石的城門侯來負責。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有一次外出打獵回來晚了,城門已經關閉。一位叫郅惲的城門侯堅決不給皇帝開門。第二天還上書對光武帝進行了一番義正言辭的批評。

東城牆南邊第一座城門在漢代被叫做旄門,又叫望京門,北魏時期叫青陽門。遠遠望去東城牆上有一段非常明顯的缺口,那就是青陽門的所在。漢魏時期洛陽城的正門是南門平城門,但是由於洛陽城的交通主要是東西向的,所以青陽門的使用頻率遠高於平城門。有多少達官顯貴、販夫走卒曾經從這裡經過,又有多少人為了博取富貴從此門進入洛陽,又有多少人帶著人生的落寞從這裡離開了帝國的中心。

走進青陽門,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堂上老師也曾經詳細解釋過什麼叫“黍離麥秀之悲”,後來開始進入歷史學的專業領域之後也曾讀過:“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也曾經背過:“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但是始終覺著“黍離麥秀之悲”不過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字眼,而當我走進了漢魏洛陽故城,面對著這片麥田的時候,發覺“黍離麥秀之悲”已經不足以表達我此時的感慨之情了。

從文獻記載看,這片麥田的位置應該是東漢三公府邸的所在。有趣的是,據洛陽當地百姓們說,這些遺址之上的麥田反而非常肥沃。麥田裡看到兩位老農在鋤草的間隙,拄著鋤頭悠閒地聊著天。不禁使我想到了孟郊描寫鄴城的以首詩:“微月東南明,雙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當年置此城,豈料今日耕。蔓草已離坡,狐兔何縱橫!”兩位老人家大概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擁有的榮耀。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三公府邸的所在

繼續往前走則是看到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從外表看起來和我們河南其他地區的村子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它卻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名稱:龍虎灘。它的所在地更是不同尋常,它就在漢代的南宮之上!

漢代洛陽的皇宮由南宮和北宮組成,南宮興建較早,而北宮則是漢明帝開始興建的。魏晉以後的皇宮,都是在北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今的考古工作也主要是在原來北宮的範圍內進行的。之所以沒有對南宮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除了它廢棄較早以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叫龍虎灘的村子就坐落於南宮之上。

南宮到底什麼時候興建的,史無明文。至少西漢初年劉邦之所以想定都於洛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洛陽城裡有現成的宮殿。在這裡劉邦曾經大宴群臣,劉邦在宴會上對群臣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都說說朕是如何奪取天下的?群臣你一言我一語說了半天,劉邦並不滿意,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也是居住在南宮之中。光武帝劉秀就是在洛陽南宮的宣德殿接見了作為割據軍閥隗囂使者的馬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徹底征服了馬援,馬援不禁說道:“天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符同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東漢的第二個皇帝漢明帝劉莊又在南宮的北偏西方向修建了北宮。不過,在北宮修建之後,南宮的重要性並沒有降低。東漢所有的帝王之中,除了漢桓帝,都是在南宮之中壽終正寢的。除了帝王的寢宮,政府處理日常政務的尚書省以及各種文化機構,也都在南宮之中。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宮殿復原圖

中國古代的宮殿都是磚木結構的,防火始終都是一個大問題,典籍之中經常可以看到宮殿失火的記載。其中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南宮失火,從雲臺的屋椽頭開始燒起,陸續蔓延到其他宮殿,一直燒了半個月才熄滅,南宮幾乎被焚為灰燼。包括尚書省,保管皇帝印璽的符節令署,保管政府檔案和藏書的蘭臺,都被付之一炬。

為了修復南宮,漢靈帝先是下令天下所有的土地每畝多收十個錢的田租,來幫助天子修復皇宮。隨後又下令所有的官員在任職之前必須向皇帝交納“助軍修宮錢”,其實就是以修皇宮為藉口來賣官,漢靈帝賣官是非常認真的,明碼標價,三公一千萬,九卿五百萬。不久以後,漢靈帝開始修復南宮,“遂使鉤盾令宋典繕修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蒼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臺殿前。又鑄天祿、蝦蟇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大概修復南宮真的花了點錢,漢靈帝又覺得錢少了,又打起了賣官鬻爵的主意。不過這次的名目是“禮錢”,也就是臣下主動向皇帝獻禮,而非皇帝賣官。

就在南宮修復之後不久,漢靈帝就去世了。在他的身後,爆發了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的火併,這兩股黑惡的勢力在火併之中同歸於盡。而就在火併之中,洛陽的南宮徹底化為灰燼,此後再也沒有能夠修復。見證了無所歷史悲喜劇的洛陽南宮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化為了歷史的煙塵,以至於兩千年之後,此地只有座座民居,而看不懂一絲一毫皇宮的痕跡了。

過了龍虎灘村繼續往前走,又看到一道城牆。漢魏洛陽故城其實並不算太大,過去被稱為“九五城”意思是說東西向五里寬,南北向十里長。假如沒有人提醒你,行駛在寬敞的馬路上感覺一腳油門就從東穿到了西。早在漢代的時候,人們已經感覺到了帝都的狹隘。但是,倡導偃武興文的東漢王朝又不可能動用民力直接突破舊有規模的限制大規模擴建洛陽城,以至於許多重要的機構都被建在了城外。至於城外那麼多建築,有沒有一道外郭城來保護,文獻中沒有記載,考古也沒有非常明確的結果,以至於今天漢魏洛陽故城的西邊界,就是這道低矮的西城牆了。

漢魏洛陽故城訪古

故城解析圖

說低矮,其實是相對於平時我們所看到的雄偉的城牆而言的。要是對比東城牆,西城區還是要明顯高一些的。由於修中州路的緣故,西城牆被平掉了小段。在緊貼著公路邊上,我們可以近距離看到城牆的斷面,當年的夯層也清晰可辨。城牆上長著一些灌木,把根頑強地扎向了城牆的深處。

如今的西城牆已經被納入到保護的範圍,政府還修建了圍欄阻止無關人員靠近城牆。而就在不遠處,明顯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已經在準備對西城牆最南邊的城門進行考古發掘了。相信隨著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更多關於漢魏洛陽故城的信息會被揭示出來。

尤其是,聽說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已經把漢魏洛陽故城納入其中。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想起來我近年來所看到過的種種被“保護”之後的遺址,我在想將來對漢魏洛陽故城進行保護的時候,能不能儘量原滋原味地保留今天漢魏洛陽故城的風貌呢?能不能不去破壞今天漢魏洛陽故城的滄桑感呢?由衷地希望我的擔憂是杞人憂天!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野叟雜談》

野叟者,不誤正業的大學歷史老師,雖僻居荒野,但所講並非野史。

這裡沒有高頭講章,也沒有高深的論著。有的只是對歷史的點滴採擷,對文化的一點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總會有趣,總是力圖呈現出歷史豐富的本來面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