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史 晉元帝 宋武帝 晉愍帝 中國歷史 華夏人文歷史 2018-12-01

導語:晉元帝司馬睿和宋武帝劉裕分別是東晉和南朝宋的開國皇帝,一個是靠士族擁立,一個是靠軍功起家,兩人的稱帝基礎、對士族的態度、對北伐的態度等迥然不同——范文瀾

西晉政權末年,“永嘉之亂”悲劇上演,其遭受匈奴劉漢集團多次蹂躪。此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第一次“衣冠南渡”。這是一次改變中國歷史的大遷徙。在這次遷徙的隊伍中,有兩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是西晉琅邪王司馬睿,另外一個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領袖王導,正是由於他們的到來,改變了中國歷史。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317年,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318 年,晉愍帝司馬鄴死於匈奴漢國的訃告傳到建康。王導知道現在已經無家可回,於是他說服了堂兄王敦,與其他大臣共同勸進,四十三歲的司馬睿終於正式登基為帝,是為晉元帝,東晉歷史從此拉開帷幕。

柏楊評述:南遷的晉政府實質上是一個流亡政府,統治一個他們根本不瞭解的世界。對於初到江東的北方世家大族來說,最迫切的是要解決生計問題,而生計的關鍵就是土地。江南雖然沃野千里,但自東吳以來即為南方世家大族佔據。初渡江的司馬睿就曾說過:“寄人國土,心常懷慚。”

晉元帝掌握政權必須取得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支持,首先是名望最高的王、謝兩門大族的支持,而王導則運用他的才能和影響,盡力協調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矛盾,以維持東晉朝廷的統治。僑州郡縣的設置,就是專為安置北方流亡士族的措施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南遷不久,文官武將都希望能收復北方《世說新語》載: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書聖”王羲之與41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大家趁興吟詩,然後將這些詩彙編成冊,由王羲之作序並親筆書寫: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從“新亭對泣”到“曲水流觴”,南遷之士族第二、三代顯然已經適應南方的氣候和習俗北國倒成了陌生的異鄉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聞雞起舞

在北伐問題上,東晉上下態度極其消極晉元帝只想做個偏安皇帝,王導也只想建立一個王氏當權的小朝廷,他們的目光專注在江東內部的權利分配上,從來不作北伐的準備,而且還反對有人主張北伐

祖逖(266-321年)素有遠大抱負,“聞雞起舞”故事的主角就是他和好友劉琨。他跟晉元帝司馬睿毛遂自薦:“晉室敗落到今天這地步,並不是君主無道導致臣下叛亂,而由於宗室爭權奪利自相殘殺,使外敵趁機入侵,禍及中原。現在晉朝遺民都不甘,大王您如果下令,派我這樣的人統軍去收復中原,一定會有很多人望風響應!”

司馬睿看了這自薦書,左右為難,只好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給1000人的口糧,3000匹布,但不給武器,讓他自己去募集。祖逖滿腔熱血,不在乎司馬睿冷淡,帶著私家兵100多人北渡長江。在江中,他還敲打著船槳發誓:“我如果不能恢復中原而要再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這江水一樣流去!”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祖逖北伐, 中流擊楫

祖逖駐紮淮陰(今屬江蘇),製造兵器,召募2000多人,然向繼續前進。他屢次擊敗石勒軍,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當他準備收復河北時,晉元帝卻只給他鎮守的官職,而派根本不出徵的戴淵做徵西將軍,顯然表示對祖逖不信任,最後北伐後繼無力而失敗。

劉琨(271-318年),輕時曾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永嘉之亂後,劉琨據守晉陽近十年,抵禦前趙石勒。但劉琨承平時代並未得志,世亂才識忠貞,在豪族中是少數中的少數。劉琨最後終在獨力奮鬥環境中,反被撤退到江南的豪族主流派陷害而被犧牲。曾經的金谷園浪蕩子劉琨慷慨赴國難,留下千古絕唱“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晉元帝司馬睿深怕部下因北伐立下大功,建立起崇高的威望,而對自己的帝位不利,可見是一個庸人。不過,這對一個比較平庸的皇帝來說可能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後面桓溫、劉裕相繼利用北伐軍功積累的威望篡奪東晉政權驗證了這種擔憂。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名士桓溫


桓溫(312—373年),字元子,晉明帝的駙馬,兼具英雄本色和名士風流自信而睥睨當世,驕傲而指點山河。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還不能遺臭萬年嗎!”。野心猶如一粒種子,在權力和威望的催生下開始生根發芽,桓溫謀權篡位的野心不斷膨脹著。

為了奪取東晉帝位,桓溫希望藉助北伐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氣晉穆帝永和十年(354 年),桓溫初次北伐,率步騎四萬,從江陵出發,經襄陽、淅川進入關中,在嶢柳打敗前秦軍隊,一直打到長安東南的霸上。後因軍糧不繼撤兵。

晉穆帝永和十二年(356 年),桓溫二次北伐,在伊水之北打敗羌人酋長姚襄的軍隊,並收復了洛陽,使洛陽又控制在東晉手中將近十年。

桓溫北伐的成功,使他的地位迅速上升,此時他的職務已經升任到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兼徐、兗二州刺史。與此同時,他取代司馬氏稱帝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為了給自己登上帝位增加最後的砝碼,桓溫決定第三次北伐,攻打前燕,以便再次提高自己的威望。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369 年,桓溫率步騎五萬北伐,打到了離前燕都城鄴城(今河北臨漳一帶)只有二百里的枋頭,由於側翼配合的晉軍遇到了前燕軍的頑強抵抗,桓溫軍成了孤軍深入的態勢。此時晉軍的軍糧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桓溫只得下令撤退,在襄邑(今河南睢縣)又遭到前燕軍隊的伏擊,一下子損失三萬多人。

桓溫北伐失敗,威望大跌。為了加快取代司馬氏的步伐,他乾脆放棄了先增加威望後登帝位的打算。371年,桓溫廢掉了皇帝司馬奕,另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

372 年,司馬昱被立為皇帝僅一年就病死了。此時,桓溫也已經六十歲了。因為疾病纏身,桓溫加快了篡位的步伐,要求新即位的孝武帝司馬曜給他舉行加九錫禮

加九錫是權臣篡位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但是謝安、王坦之等人以九錫禮的策命之文寫得不合格為藉口,讓執筆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直修改了八九個月,直到桓溫一命嗚呼還沒有修改好。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東山攜妓圖 描繪謝安未出山時隱居東山,放情山水,以聲色自娛的情景


謝安(320—385年)在未出仕以前,隱居於浙江會稽東山,四十歲後應桓溫之請出任大將軍司馬。在此,不能不提謝安侄子謝玄(343—388年)創建的北府兵

377年,朝廷因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流民帥軍隊紛紛應募入伍謝玄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379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北府兵在四年後的淝水之戰東晉滅亡、南朝宋建立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404年,桓溫最小的兒子桓玄(369—404年)篡晉自立。出身北府軍的建武將軍劉裕,起兵反對桓玄,很快就攻入建康,大敗桓玄,重新迎回司馬德宗登上帝位。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劉裕(363—422年),小名寄奴,420—422年在位


劉裕擊敗桓玄後開始掌握東晉政權,並堅決實行北伐。 409年,劉裕攻南燕。 412年,攻破江陵城。413 年,劉裕遣將收復成都。415年,又遣將攻克襄陽。東晉境內在劉裕勢力下全部統一了。

416年,劉裕率軍分五路,水陸並進,攻後秦國。417年的冬天,劉裕率晉軍浩浩蕩蕩地抵達長安。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不料,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裕彙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表露出自己繼續西征的願望以及對後方的憂慮,當時大部分人也不贊成繼續北伐劉裕遂留其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統軍南歸。這次北伐,勝利是巨大的,關中雖然最後失去了,但自潼關東至青州,卻成為東晉的疆土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時不我待!此時劉裕已經快六十了!420年,劉裕終於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兩年後去世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想當年,(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范文瀾認為,晉元帝司馬睿向來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宗室中又是疏屬,他能夠取得帝位,主要依靠王導的支持。當然,東晉、南朝約三百年間,南方經濟上升,文化更遠超北方,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因此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

范文瀾進而對比說: “劉裕所創的宋朝,皇帝獨掌大權,主要輔佐,多選用寒門,原來的高門大族,只能做名大權小的官員,難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力量,實行皇帝專制的中央集權,宋朝國內的統一程度遠非強藩割據的東晉朝所能比擬,政權大大增強了。”

當時鮮卑拓跋部統一黃河流域,出現強大的魏國,如果沒有統一的漢族政權,鮮卑人幾次大舉南侵,很有可能併吞長江流域,摧殘發展中的經濟和文化。所以,劉裕消滅紀綱不立、豪強橫行的東晉朝,建立比較有力的宋朝,對漢族歷史是一個大貢獻。”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烏衣巷

劉宋的建立標誌著東晉門閥政治的正式結束。“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南京的烏衣巷,現代的人們再也見不到昔日的風流,只能在文獻上尋覓王、謝的舊時蹤跡。

為什麼偏安東南的皇帝反對北伐,比較一下司馬睿和劉裕就知道了

作者陳其泰受教於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