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宋朝 中國歷史 北宋 銘記史刻 2018-12-08

眾所周知,宋代以後出現了一種流通貨幣,名叫銀票。在影視劇中,看著那些有錢人出門的時候懷裡都會揣著大把大把的銀票,消費的時候,眼都不眨的就遞出一疊,很是豪邁。收銀票的人更是樂呵呵的,笑的見牙不見眼,瞄一眼數目就趕緊往懷裡塞藏起來。就不禁疑惑他們都不怕那是假的嗎,畢竟無論古今,各行各業從不缺乏一些造假之人。古人給出答案:除了不怕死,還得要會這項高級技能。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自北宋交子誕生以來,人們發現了它的輕便快捷之後,就開始大力推廣,逐漸演變為銀票。像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機會,那些靠著旁門左道發財的人怎會放過,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市面上的假幣可謂是氾濫成災。為了打擊假幣,朝廷頒佈律令,凡造假者被抓住一律死罪,還在銀票上印著“偽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錠五銀”,鼓勵民眾自主監督。但這並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總有一些人喜歡劍走偏鋒,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紙幣經過長時間發展,人們也逐漸探索出越來越多的防偽標誌,使它更加完善。到了明清時期,大規模的造假已不復存在,是怎麼做到的呢?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首先是製作材料。製作銀票的紙只提供給官家,禁止民用採辦,只做這一種用途。宋代時用的是“楮皮”川紙,製作工藝複雜,紙質光亮潔白,經久耐用。在造紙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數量,不能超過,也不能私藏。而外面的人一般也做不出來。清朝的時候,銀票的材質分為兩種,京城範圍內用的是白色臺箋紙,其他省用的則是高麗紙。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其次是銀票上的圖案與套印。古代的銀票上都會複印著非常精美的圖案,多采用名家字畫,畫工精深,線條優美,構成複雜,不易模仿。上書圖案以花鳥、房屋、人物為主,清朝的則大多都是龍形圖案與花紋邊欄相結合。為了可以更進一步的防偽,銀票上還會用到雙色套印甚至是多色套印,也就是說把字體用不同的顏色,按照順序一步步的往上疊加,知道描出自己想要的顏色,多用紅、藍、黑三色,如果不知道順序,很難做出與銀票上一模一樣的顏色。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還有就是多重印押。銀票的印製和使用必須經過官府的同意與認可。商家收到錢要先把它拿到官府,然後官府才會發放相應的銀票,上面有朝廷給各級官府發放時留下的畫押與蓋印,錢莊最後也會在上面留下印記,各種印記下來,手續繁複,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造假。清朝時期,晉商還專門設置了密押技術,據記載最早開辦的日升昌票號在1826年到1921年的95年間就換了300套密押,從沒有發生過被冒領的現象。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最後是防偽印章。在10釐米左右的印章上刻一篇文章,例如350多個字的《蘭亭集序》,也就是微雕,這普天之下可沒幾人做得到,就是大師級別的,一般也做不出第二個一模一樣的,而且在刻得時候,還會故意刻錯幾個字,讓造假者摸不著頭腦,更是難上加難,光這一步就可以擊敗許多造假者。在銀票製作好發行之後,為了以防萬一,各地官府還會在錢莊設立專門的辨鈔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為人們辨別銀票的真假,順便教人基礎的辨別知識,就像現在的鑑寶專家一樣。

古代銀票為何沒人造假?造假者:這項工藝你做的出來?

結合以上種種,想要偽造銀票的難度堪比登天,製作過程複雜,還有丟命的可能,這讓那些造假者望而生畏,止步於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