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清朝帝國的瓦解雖已百年,但是人們對那段歷史“窺探”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消失殆盡。於是便成就了大眾語境下的“清宮熱”。《延禧攻略》、《如懿傳》便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出現的,仰仗於IP改編粉絲的基礎,得益於受眾窺探的心理,立足於清宮往事的歷史背景,兩部劇一經播出便得到了眾多關注。由於滿族皇帝,受制於儒教“內言不出”的準則,在所有宮廷、官書的記錄中尋找不到任何圍繞后妃、子女與帝王在家庭生活中的隻言片語,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想象空間與謎題。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延禧攻略》裡一路打怪升級的魏瓔珞、《如懿傳》裡作惡多端的衛嬿婉,原型實際上就是令妃,也就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那麼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令妃?出生低微的令妃,死後才追封后位,是因為乾隆始終看不起她且並不愛她嗎?

血統,讓她一出生,便輸在了骨子裡。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詩經·大雅·卷阿》。本用來形容男子氣宇軒昂,儀表堂堂的讚美之言,用在了令妃的身上便化作了美好高雅的象徵

可見,令妃身上卻有乾隆喜歡的美好品質,而她既不是“囂張跋扈”的魏瓔珞,也不是心狠手辣的衛嬿婉。真正的令妃,有著女子該有的恪守與溫柔,也正是這一點,成就了宮海浮沉中的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千人千面,名號始終是名號,不過是寄託一個美好願景代名詞。皇帝嬪妃如雲 ,矛盾重重,嬪妃之間的爭寵奪愛,吃醋妒忌;嫡庶之間的勾心鬥角,煮豆燃萁,是一個剛剛入宮的閨閣少女難以應付的。既然如此,肩負逆轉乾坤的慾望,光靠一味的美好善良定是不夠,走上高位的令妃定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所以,魏瓔珞的聰明睿智,衛嬿婉的攻於心計,加起來可能才是一個真正的令妃。

“草猶逮春綠,鬆不是新栽,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一首御製詩,揭示了令妃一開始“充”入宮中,卻查無此人的原因。正黃旗包衣的魏氏,因為地位低下,其實並沒有資格參選妃嬪,而她的晉升之路則是從宮女開始的,這一點和兩部電視劇中的兩位很像。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少女秀美的外表,許是她得以青眼的原因,而後受恩於孝賢皇后的教養,更使她擁有了富察氏慧質如蘭的氣質,孝賢皇后離世後,她的美好,也給予了乾隆及時的慰藉。可以說,自身美好的品質加上後天培養薰陶,才是她得以長青後宮的緣由。

一個宮女,想引起皇上的注意,美貌是一方面,不漏聲色的為自己爭取機遇,更是一方面,如此,令妃若不有點智慧、有點心計如何做到?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朝朝拔萃不算,年年固寵更見聰穎。從乾隆十年的魏貴人,到三年後的令妃,再到令貴妃、皇貴妃。魏佳氏一步步靠近後位,最終因皇子永琰(嘉慶帝)祕密立儲,順利登基後,又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成為孝儀純皇后(諡號全稱: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如此榮寵,說乾隆不愛令妃難以解釋。母憑子貴,不論在速度上、數量上,孕有四子二女的令妃,也是堪稱之最。令妃的一生,可以說不是在懷孕,就是在懷孕的路上了,南巡中有孕在身也照樣隨駕,常伴君側。

兒女繞膝,夫君有情,那麼為何她在生時沒成為皇后呢?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卻道有情,卻無情

說起令妃一個繞不過的人就是孝賢皇后——富察氏,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對令妃是有著知遇之恩的。不論是乾隆所託還是巧合,在孝賢皇后身邊,耳濡目染後形成的氣質,是令妃最大的籌碼。而聰明的她也深知其中的奧妙,潛心刻畫、臨摹於心,最終成為乾隆心中,那抹白月光的縮影。

彼時蜜糖,彼時砒霜。正是由於此中緣由,令妃終難成為在世後選。孝賢皇后的離世,對於乾隆的打擊是巨大的,除了百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詩,一副《親蠶圖》更能表明,孝賢皇后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從藝術欣賞角度來講,乾隆下令作此畫的時,並不是在首次舉辦的親蠶典禮後,而是時隔四年,即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突然離世後下令做的此畫。如此時間節點,紀念追思之心顯然。另外畫中男耕女織的傳統內涵,還有社會倫理層面的教化意義,《親蠶圖》中的主角孝賢皇后,便是婦德的象徵。孝賢皇后勤儉的德行在《乾隆御製詩》中也有記載,她送乾隆的燧囊也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軼事。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另外,烏拉那拉氏的“不廢而廢”也讓乾隆徹底失望,更讓他覺得孝賢才是心中理想的皇后。所以有人再提立後,他激烈反對。對於乾隆而言,“皇后”之位的空缺有三十年之長,而理想“皇后”之位的缺失,某種程度上來說,從孝賢皇后去世之後就開始了。無論乾隆對於孝賢皇后的追念是基於深厚的情感,還是帶有一定的政治考量,他都以各種形式的緬懷,令孝賢始終以完美的“皇后”形象影響著後宮,繼續傳播推動著“農桑並重”、“以身為先”的思想,並某種程度上延續了“皇后”所應承擔的榜樣與教化作用。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此種意義上,令妃就算有著再美好的德行也難以超越,這也是她生前止步於後位的一大原因。不過,最為致命的還是令妃的家世,滿族自清朝入關後,因長年征戰人丁稀少,為保證純正血統,曾經還有“滿漢不通婚”的祖制,順治帝更是限制了漢人選妃入宮的途徑,只能在八旗子弟中選擇。令妃,從血統上講屬於漢人,這是抬旗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她的身份太過低微,就算父親魏清泰是內務府的總領,也難以成為她榜身的大樹。

乾隆的立後、廢后也讓一些大臣產生了不滿,認為乾隆太過沉溺姿色,嫌棄烏拉那拉氏年老色衰才置之不理,為此,乾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自然也不能再立年輕的令妃為後,否則便是坐實罪名。有情,是一路雨露錦花不斷,無情,是一生追憶賢妻兮想。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

但是,如果就拿不立後,說令妃不是乾隆所愛也有失偏頗。《心寫治平》中令妃身著嬪位的香色吉服,符合《國朝宮史》相關條例,應是其被封為嬪位之時所繪,但右上角卻題詞“令妃”。而這個錯誤,在等級森嚴的規制下,完全是不符合禮法的應該得以避免或更正,錯誤的保留,更可能是乾隆的刻意為之。

在乾隆高標準的要求下,西洋畫師郎世寧高超的技藝下,能被選入入畫的十二位妃子,可以說是相當幸運了。乾隆64年的帝王生涯中,絕對不止12位嬪妃,葬入乾隆帝的裕陵妃園寢的人數應該是36人, 加上與乾隆合葬裕陵地宮的5位,在乾隆帝生前死後有正式名分的女 人是41人。而後妃選擇的標準,則主要是根據儒家賢德后妃的標準,先根據她們入宮時間的早晚分組,再依據她們地位的高低排序,形成了長幼有別,尊卑有序的排列方式。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如此嚴格的篩選下,令妃得以脫穎而出,並破格提位,足以見得乾隆對令妃是有愛慕之情的,也從側面看出了令妃盛寵非常。在一帝和十二后妃象徵一“日”和“十二月”中,令妃也成為了十二月中的一月,存在於乾隆心中日月運行順暢、乾坤並濟、天地和合、宇宙和諧的美好願景之中。

就算不是摯愛,令妃也是組成乾隆愛情和圓滿象徵的十二分之一。而這看似微薄的愛,在帝王心中的分量也不容漠視。令妃的一生,生前亦傳奇,死後亦傳奇。1928年裕陵地宮被盜,只有令妃一人屍骨俱存,容貌不改。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溥儀派去的善後小隊成員,寶熙留下這樣的記載:“午後於石床兩邊兩棺之間發現后妃的玉體一,幸未損傷脫失......,敬審其貌,頦多皺紋,未脫落齒,似五六十歲,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詭異事也。”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孝儀具有佛性,十分驚奇。因為屍骨完好,孝儀純皇后單獨放置一個棺槨裡,其他屍骨則一同放在了乾隆的棺槨裡。可以說,其他幾位皇貴妃真正和乾隆屍骨相隨了。

孝儀純皇后—不論《延禧》還是《如懿》的令妃,都輸在骨子裡

此後,孝儀純皇后屍身不腐的原因、真正的死亡原因,也一直未得出精準科學的回答。但,縱覽孝儀純皇后一生,冠以傳奇二字,不為虛妄之言。一步步登上巔峰的孝儀純皇后,留給我們的是史料上的隻言片語。真正的令妃,或許永遠都活在那段塵封的歷史之中,活在宮闈之中。

兒女少年甫畢姻,獨遺幼稚可憐真。蘭宮領袖令儀著,萱戶已勤懿孝純。了識生兮原屬幻,所慚化者近何頻? ——《令懿皇貴妃輓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