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中國古代史 明朝 中國歷史 清朝 歷史片 影視劇中談天論地 2018-11-30

看完一部經典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以後,相信不少小夥伴們不由地佩服老戲骨們精湛的演技。當然,也有不少小夥伴被電視劇中的各種官職名稱也是一知半解,今天,小編就來帶你一起分析一下明朝的官員制度。

先看一張圖片,點擊圖片可以放大查看!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明朝官職表(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明朝官職可分為三類:京官(中樞),地方官,軍事官三類。

京官分類

1 內閣大學士(中堂):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大學士皆以殿閣名入銜,明有中極(舊名華蓋殿,嘉靖時改稱。後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順治十五年(1658)置,為諸殿閣大學士之首。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裁中和殿名,增體仁閣)、建極(舊名謹身殿,嘉靖時改稱。清朝稱保和殿大學士,清順治十五年(1658)始置,索額圖、張廷玉都曾任此職。清乾隆十三年(1748),以保和殿大學士居諸殿閣大學士之首,是年,授後弟傅恆保和殿大學士,暫管川陝總督,督師攻金川。後終清之世,不再授人。)、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無定員】,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往往以尚書、侍郎充任,並加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公三孤或太子三師三少頭銜。】,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內分首輔、次輔、群輔

2 首輔:首輔是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稱,設置於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後,大學士又成實際宰相,稱之為“輔臣”,稱首席大學士為“首輔”,或稱“首揆”、“元輔”。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首輔嚴嵩

3 部堂:六部尚書(天官禮部尚書“冢宰”、地官戶部尚書“大司徒”、春官禮部尚書“大宗伯”、夏官兵部尚書“大司馬”、秋官刑部尚書“大司寇”、冬官工部尚書“大司空”)

4 左、右堂:六部左右侍郎

5 憲臺:都察院左都御史為總憲,左副都御史為副憲

6 翰林院:主官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明代將翰林院定為五品衙門,翰林官品秩甚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

7 詹事府:詹事府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東宮)事務的機構.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府丞2人(正六品)。主簿廳主簿1人(從七品),錄事2人(正九品),通事舍人2人。左春坊:職官有大學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諭德(從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贊善(從六品)、左司直郎(從六品,後不常設)各2人,左清紀郎1人(從八品,不常設),左司諫2人(從九品,不常設)。右春坊的官員設置如左春坊。司經局:設有洗馬1人(從五品)、校書(正九品)、正字(從九品)各2人。明中期以後,詹事府成為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出閣的講讀之事都由其他官員充任,名實已不相符了。

8 銀臺 :通政使司,中國明代中央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的官署。簡稱通政司,俗稱銀臺。前身為察詞,洪武三年(1370)置,掌受四方章奏。十年(1377),始設通政使司,長官為通政使。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時匯進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徑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 ,有機密則不時入奏。通政使還參與國家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洪武十二年,進一步加強了該司的權力。建文時,改通政使司為通政寺,通政使為通政卿,永樂時復舊制。永樂遷都後,南京仍設通政司,稱南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 正三品 ,通政二人 正四品。

9 府尹:包括順天府、應天府、承天府(呵呵..清朝還有個奉天府尹) 府尹一人 正三品 府丞一人 正四品 治中一人 正五品 通判三人 正六品 推官一人 從六品 順天府

宣宗朱瞻基時,提升太監文化水平,授內廷十二監、二十四衙門之首的司禮監批紅之權。形成相權(內閣)、宦權(司禮監)、君權三權分立的局面;內閣負責對全國事務進行票擬(提出處理意見),司禮監負責對票擬批紅(批准意見,代行皇權),重大事務須呈皇帝御覽。司禮監下設掌印太監一人,秉筆太監若干,掌印太監統管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掌東廠、鎮撫司(錦衣衛)。

地方官分類

1 巡撫(撫臺):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總督官銜略高於巡撫,前期督權遠過於撫。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浙江巡撫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設巡撫 。永樂十九年(1421),蹇義等26人分巡各省,產生巡撫制度。宣德五年(1430) ,于謙 、周忱等6人分撫南北直隸等處 ,從此各省常設巡撫官漸成制度。巡撫初設,僅為督理稅糧 ,總理河道,撫治流民,整飭邊關,後遂偏重軍事。明代巡撫多進士出身。其初,內地巡撫由吏部會同戶部推舉,邊地巡撫由吏部會同兵部推舉;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內地、邊地,由九卿廷推。也有總督兼巡撫者,合稱為督撫。明代,巡撫雖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但因出撫地方,節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實際掌握著地方軍政大權。同時,巡撫每年要赴京師議事,也體現了朝廷對地方統轄權的加強。明後期巡撫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門戶左右,而最後點定之權又重歸權閹。清因明制,在各省設置巡撫。清代巡撫是一省最高軍政長官具有處理全省民政 、司法、監察及指揮軍事大權。明代巡撫的設置,有其明顯的階段性,總的趨勢則是逐步地方化和制度化,即由中央的派出大員向地方的軍政長官轉化,由臨時性的差遣向永久性的機構轉化。明朝又稱巡撫為“中丞”,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職位相當於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撫的加銜,故有此稱。或又稱“撫軍”“撫院”“部院”(清 代各省巡撫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故稱巡撫為部院。)

2 承宣佈政使(藩臺):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 從二品,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別稱“藩臺”、“藩司”。屬官左右參政 從三品,左右參議 從四品,皆無定員。

3 提刑按察使(臬臺):有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監察職能。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下設僉事,正五品,員數無定。副使、僉事,分道巡察。其兵備、提學、巡海、清軍,驛傳、屯田等事,各設專職人員,亦用僉事等名義。別稱“臬臺”“臬司”

4 道員(道臺):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參政及左、右參議,分管各承宣佈政司轄區內部份地區、錢穀等事,無定員,因事添設,各省不等,稱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僉事,無定員,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轄區內部分地區、刑名等事,稱分巡道。又稱“觀察”

5 提督學政(學臺):簡稱“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臺”“學使”。與巡撫、巡按屬同級別正三品。清雍正年間始設,每省一人。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三年一任,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提督學政”均是中央派各省主持鄉試之官,即學政的別任職期間,均保持提學任職以前的品級,但與布政使、按察使等同,與督撫平行,不問本人官階大小,在此期間皆按欽差待遇,1906年改提學使。辛亥**後廢。【注:明朝無此官】

6 巡按御史(按臺):唐天寶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風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樂元年(1403)後,以一省為一道。派監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視,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稱巡按御史,又稱按臺。巡按御史品級雖低(監察御史為正七品官),但號稱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大事奏請皇帝裁決,小事即時處理,事權頗重。 明朝時期,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從他們中選派巡按御史。從十三道監察御史中選派巡按御史十分嚴格,每名巡按御史的產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選出兩名候選人,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一名。十三道監察御史平時歸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巡按御史職責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專門負責監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務,權力極大。他們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能夠“以小監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規,先後制定有《出巡相見禮儀》、《奏請差點》、《巡歷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規,劃定了監察範圍。這些做法既是對出巡官員職責的明確也是對出巡官員的約束。另外,職掌巡察的監察機構通常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只對皇帝一人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便於獨立行使職權。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誌銘》:“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輪,貴戚斂手。會有一璫殺人,公(袁可立)廉其狀,捕而繩之,法不少借。” 清初亦有巡按御史,順治十七年(1660)廢。

7 知府(府臺):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唐朝時已有相近的權變做法,宋朝時正式設立州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朝時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知府又尊稱太守、府尊、太尊,亦稱黃堂。明朝為正五品,屬官同知 、通判 正六品,推官 正七品

8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為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 明以知州為一州之長,轄縣;明清有直隸州、散州之別,前者直隸於省,可以轄縣,後者隸屬於府、道,不轄縣,長官均稱知州。知州一般是從五品文職官員。同知 從六品,判官 從七品

9 知縣,秦漢以來縣令為一縣的主官。唐稱佐官代理縣令為知縣事。宋常派遣朝官為縣的長官,管理一縣行政,稱“知縣事”,簡稱知縣,如當地駐有戍兵,併兼兵馬都監或監押,兼管軍事。元代縣的主官改稱縣尹,明、清以知縣為一縣的正式長官,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知縣的助手有縣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等。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理全縣的糧稅、戶籍等。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知縣海瑞

軍事官分類

1 經略: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於總督。明時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職位在總督之上,非為常設職位。

2 總督(制臺):中國明清地方軍政大員,又稱總制。正統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雲南隴川西南),南京兵部尚書王驥主其事,首次以總督軍務入銜。正統末至景泰初,除于謙、王驥先後以兵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總督京師、南京軍務外,地方亦多派總督,這些總督因事而設,事畢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兩廣再設總督後,其職始專,近於定製。正德十四年,武宗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遂改總督為總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複名總督,但習慣上仍尊總督為制臺。在明朝政治中,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巡撫、總兵官俱聽節制,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尊稱為“督憲”、“制軍”“制憲”“憲臺”“大帥”

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但總督權力較巡撫大,多數地區巡撫位於總督之下,亦有總督兼巡撫者;總督轄區較巡撫廣,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時有管轄五省、七省者;總督級別較巡撫高,地方總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選,以尚書、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職銜。專務總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書、侍郎制。

明朝比較重要的總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一員,簡稱“三邊總督”

弘治十年(1497)置,總督四川、陝西、河南、湖廣等處軍務一員,

正德八年(1510)置: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簡稱“宣大總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簡稱“薊遼總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一員,簡稱“浙直總督”,等等。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浙直總督胡宗憲

3 都指揮使:都指揮使司,稱都司。正二品 是中國明設立於地方的軍事指揮機關,掌一方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屬五軍都督府而聽從兵部調令。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分掌地方軍政、民政、刑獄。都指揮同知二人 從二品 都指揮僉事四人 正三品 經歷一人 正六品

4 提督(提臺):其制始於明,但當時並非固定之職官名稱,不設員額,亦不常置。至萬曆時(1573~1620)始為專設之官。 明時有提督京營戎政諸職,多以勳戚大臣及太監充任。明嘉靖間京營有提督總兵官,旋改為總督京營戎政。隆慶初,仍以總督為提督,後又增至六提督,旋改稱總督戎政。各省巡撫、鎮守總兵官常加提督軍務、提督等銜。明提督多見而非正式官名。清大體上每省置提督軍務總兵官一員(福建設兩員,陸路、水師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長江水師二提督),簡稱提督,為一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秩從一品,而仍受總督或巡撫節制。所屬有鎮、協、黃、汛各級,其直轄部隊稱提標。清學政以提督某省這政為全銜,此提督與明代同,非正式官名。別稱“軍門”

5 總兵(鎮臺):明初,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事畢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別稱“總鎮”

6 副將(協臺):南宋武職有副將,位在統制,統領,正將下。 清代綠營武官名。清沿明制之副總兵而改稱副將,秩從二品,位次於總兵。統理一協軍務,又稱協鎮,別稱協臺。總督、駐防將軍、河道總督及漕運總督下亦設副將,掌總理營務、催護糧艘等事,是為中軍副將下轄的兵力稱為“一協”,(約幾千人)

別稱“協鎮”

7衛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衛所。衛所遍佈於京師和地方,約五千六百人為一衛,其長官為衛指揮使。衛下轄五個千戶所,每千戶為一千一百二十人,設千戶負責統領。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約一百一十二人,設百戶負責統領,其下還有總旗及小旗等單位。衛所大部分軍隊在各地屯田耕種,稱為屯軍,少部分駐守操練,稱為旗軍,定期輪換。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紹以後是否對明朝官員分類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呢?《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難得的好電視劇!非常值得一看,大家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推薦,歡迎在評論中留言哦!

內閣首輔什麼職位?看完《大明王朝1566》帶你瞭解明朝官員分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