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不治,大“中風”易至'

中風 精神病 手術兩百年 全科丘醫生 2019-09-04
"

“中風”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國佔首位,該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延長,中老年人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風”的患者也在增加。對“中風”的治療更加刻不容緩。眾所周知,“中風”意味著偏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喪失生命。“中風”病人,無論給家庭或是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生活負擔。一般“中風”的病人都有先兆,醫學上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但是即使發現了“小中風”,臨床上也只能通過內科的活血化淤來保守治療,最後大多數的患者還是走上了“中風”——死亡這條不歸路。是否一旦發生了“小中風”,就勢必等待“中風”的發作?為了能救治有“中風”先兆的患者,首先要更好的認識“中風”發病的原因,長期以來,解剖學者和臨床醫師對“中風”患者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中風”的主要原因是腦供血動脈的狹窄和閉塞。據統計,60%以上的腦缺血病人是由頸動脈及椎動脈狹窄引起。#健康真探社#

"

“中風”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國佔首位,該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延長,中老年人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風”的患者也在增加。對“中風”的治療更加刻不容緩。眾所周知,“中風”意味著偏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喪失生命。“中風”病人,無論給家庭或是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生活負擔。一般“中風”的病人都有先兆,醫學上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但是即使發現了“小中風”,臨床上也只能通過內科的活血化淤來保守治療,最後大多數的患者還是走上了“中風”——死亡這條不歸路。是否一旦發生了“小中風”,就勢必等待“中風”的發作?為了能救治有“中風”先兆的患者,首先要更好的認識“中風”發病的原因,長期以來,解剖學者和臨床醫師對“中風”患者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中風”的主要原因是腦供血動脈的狹窄和閉塞。據統計,60%以上的腦缺血病人是由頸動脈及椎動脈狹窄引起。#健康真探社#

小“中風”不治,大“中風”易至

這一重大發現,使臨床醫師為之振奮。如果“中風”的主要原因在大腦以外,那麼就有機會通過不進入大腦的手術來解決這些狹窄的問題。問題的解決就如同發現問題同樣振奮人心。病人在清醒的狀態,一個局部麻醉,一個不超過60分鐘的較小手術,徹底根治腦缺血的病因。那麼,如何來發現“中風”前兆的信號?通過何種手術來治療“中風”呢?我們應該先了解大腦的血供情況。

大腦的血供主要通過4條動脈來承擔,分別是兩條頸內動脈和兩條椎動脈。大腦的動脈之間還有許多交通支,主要的交通支形成了大腦基底動脈環(Wiliis 環),Wiliis 環起平衡血流的作用。Wiliis 環若先天性不完整或某處嚴重狹窄,那麼4條供血動脈中任何一條因狹窄供血不足,超過一定程度,就會有大腦某部位的缺血,從而出現一些症狀,這就是“小中風”。“小中風”發生突然,患者再數秒鐘內達到高峰,並可持續數分至數小時,往往再24小時內完全恢復正常,不留任何神經功能障礙。大多患者再一週發作數次或數月發作1次,發作越頻繁,症狀越重,“中風”的可能性越大。“小中風”有不同的表現,根據其表現可以判斷腦缺血發作出現的部位,並進一步明確是哪一條動脈缺血。

1. 頸內動脈系統的“小中風”

頸內動脈的分支主要有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前動脈。以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小中風”發作最為多見,其主要表現為以上肢和麵舌癱為主的對側肢體無力,有時伴有對側肢體感覺障礙、對側偏盲、記憶障礙、對側偏癱、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病變在主側半球者,還可伴有語言、運算、讀寫等障礙。大腦前動脈發生的“小中風”表現為精神障礙,人格障礙和情感障礙等。除以上表現外,最具特徵性表現為同側眼球失明及對側上下肢無力。

2. 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小中風”

椎動脈缺血在Wiliis環無法代償時使得小腦及腦幹的缺血,主要表現為複視、偏盲、眩暈、嘔吐、共濟失調、猝到發作、眼球震顫等。

無論是頸動脈還是椎動脈狹窄引起的“小中風”,手術恢復血供成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手術方法是頸動脈內膜剝除術,其方法是取頸部切口,顯露頸動脈,暫時阻斷血流,將狹窄部位的頸動脈內膜剝除,徹底解除腦供血不足的原因。由於剝除了動脈內膜,也使膽固醇等酯質無法附著,避免了再狹窄的發生。對於椎動脈的狹窄,常使用搭橋手術,同樣很好地恢復血供。術後,“小中風”病人的症狀完全消失。

及時發現“小中風”,及時手術治療,使大多數病人重新恢復健康。如果對上述“小中風”的表現仍不甚明瞭,請看下面生活中的例子。

病例一,朱先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擔子都壓在身上。由於競爭激烈,工作緊張,近半年來常感右半身沉重不適,似有千斤秤砣壓在右肩,有時右側手腳麻木無力。起初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最近,右半身麻木時有發作,並且越來越重,每次持續時間越來越長,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嚴重影響了工作,有時還差一點沒躲開飛馳的汽車,經過磁共振檢查,患了左側頸動脈狹窄,狹窄程度超過75%,大腦中動脈供血不足。隨後住院做了左側頸動脈內膜剝除術,術後右半身的症狀完全消失。朱先生又信心百倍的回到工作崗位。

病例二,顧先生,退休後休息在家,常和老朋友們搓麻將,最近夥伴們發現顧先生脾氣特別暴躁,動則罵人,摔牌,常和家人吵架。起初家人覺得可能是退休後綜合徵,但最近,出現了半身麻木,送到醫院一檢查。得了頸動脈狹窄,由於頸動脈狹窄,首先影響了大腦前動脈的血供,出現了情感障礙,人格異常,等影響到大腦中動脈,終於出現了半身的麻木。同樣,顧先生也做了頸動脈內膜剝除術,術後,顧先生又恢復了以往溫文爾雅的本性,又心平氣和的根老朋友們搓起了麻將。

病例三,陳先生,正直壯年,由於平時愛喝點酒,又喜食肥肉,長得心寬體胖。忽有一天早上起床,一睜開眼睛就覺得眩暈,看不清東西,面部麻木,並感到噁心,嘔吐不止,連坐都不行,只能閉上眼睛躺著,半小時後症狀消失。陳先生當既到醫院檢查,結果是一側椎動脈狹窄。醫生建議手術,陳先生考慮手術風險,猶豫不決,就在猶豫的時候,又發生了相同的情況,但這次持續了兩個小時。陳先生終於同意手術。術後到現在,陳先生再也沒有出現過頭暈的症狀了。

以上三例患者,都是由於頸動脈或椎動脈狹窄引起了“小中風”,由於發現後及時就診,手術及時,使患者避免了“中風”的發生。如果三位患者已經發生了“中風”,這時已經出現大腦不可逆的組織變性壞死,就無法手術治療了。

所以對中老年朋友,特別是有“小中風”發作的患者。及時就診,如果是頸動脈或椎動脈狹窄引起的,手術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健康真探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