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領域合作將促中德關係邁向更高質量'

"

中新社北京9月8日電 (記者 李曉喻)日前舉行的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就“彼此眼中的你我”、氣候變化、數字化教育、職業培訓、中德科研合作、老齡化等六大領域提出了合作建議,受到兩國領導人支持。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願為雙方開展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說,這些合作建議“十分重要”。

北京學者指出,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表明雙方希望打造更可靠互惠的關係,有助於中德關係行穩致遠,邁向更高質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彼此眼中的你我”實質上是一個相互認知的問題,即雙方怎麼看待彼此發展現狀與未來。

當前,中德兩國利益高度關聯。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則是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據官方數據,今年1-7月中德雙邊貿易額達1069.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德國對華新增投資11.7億美元,同比增長62.7%。“雙方經貿往來越頻繁,如何看待彼此就越重要。”崔洪建說。

與此同時,在世界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國家實力增強背景下,德國民間層面對華不無誤解和疑慮。前幾年,德國一度傳出“中國‘買空’德國”“中國盜走德國工作”等論調。

“對他國的認知是影響一國對該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崔洪建稱,如果不能通過良性互動,使兩國各個層面特別是民間層面形成對彼此的客觀、理性認知,將給中德關係長期健康發展帶來壓力和阻礙。因此,要推動中德關係走向高質量發展,把“彼此眼中的你我”放在六大領域之首,進一步加強務實溝通交流,增進雙方瞭解、理解和互信尤有必要。

如果說“彼此眼中的你我”是事關中德雙邊關係長遠發展的大問題,那麼雙方在數字化教育、職業培訓、老齡化等領域加強合作,將能為兩國民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例如在職業培訓方面,中國有強烈的發展需要。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中國高層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做好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要求加快培養更多技能人才,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而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和製造業強國,德國以高級技工眾多聞名於世,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方面優勢明顯。

近年來,中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合作已經邁出步伐,兩國於2018年7月簽署了關於深化兩國高校和職業教育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崔洪建稱,今後雙方可進一步擴大合作規模。對中國而言,應充分借鑑德國開展職業培訓的有益經驗,提高自身職業教育水平。

數字化教育領域中德兩國也大有可為。德國日前推出更新版數字化戰略,其中包括建立雙元制職業教育數字資源交換平臺,建設“數字德國”項目瞭解不同人群的數字化能力等。而中國也正在大力推進“智慧教育”,計劃在2020年底前啟動建設10個以上“智慧教育示範區”。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雙方可以互學互鑑,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發展。

至於老齡化問題,作為發達國家,德國人口老齡化出現較早,因此在探索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上起步也較早。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可借鑑和吸取德國的成功經驗和教訓,以更好應對國內老齡化。雙方在這些民生領域加強合作,不僅將增進民眾福祉,也有助於促進中德關係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