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巨頭刺刀見紅的2017,成立10個月的暴風體育靠什麼突圍?

體育產業巨頭刺刀見紅的2017,成立10個月的暴風體育靠什麼突圍?

在愚人節動筆寫這樣一篇體育產業的稿子,或許會讓圈內人感覺,這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愚人節玩笑也許是:體育小年和資本寒冬。

就在昨天,盈方和CBA的合同正式到期,一場圍繞CBA的版權大戰即將拉開帷幕。在這個被稱為“體育小年”的2017,國內外的資本和傳媒巨頭頻頻出手,打響一場又一場戰役,刷新一次又一次三觀。風暴中心的體育產業,似乎只有狂奔到底這一條路可以走。

而名字和風暴很接近的暴風體育,卻似乎從來沒有處於過體育產業中心位置。雖然中超和CBA這兩大版權暴風各分得一杯羹,但賽事版權有限,沒有或許是上一階段標配的PC端入口,導致在媒體上,“今日頭條”、“APP”、“VR”,似乎成了這家公司這一階段頻頻出現的關鍵詞。

在如今站上舞臺中央的體育產業裡,曾經被稱為“妖股”的暴風會交出怎麼的答卷呢?帶著學習一個的心態,圈哥來到了暴風集團的投資人溝通會。

登上體育舞臺,暴風還需要解決不少問題

暴風CEO馮鑫的“生態版圖”總共分為三大部分:互聯網平臺,內容,商業模塊,其中馮鑫強調最多的是TV和魔鏡這兩個平臺。

事實上,在溝通會當天,記者們關於體育的提問絲毫不少於TV和魔鏡,他們關心暴風體育和MP Silva的合作,關心馮鑫一直推崇的“今日頭條”模式。前者是暴風體育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戰略投資,後者則可以代表暴風體育的運營方向。

但事實上,暴風至少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答:版權大戰中暴風體育的策略,暴風體育如何獲取用戶,除了常規方法外暴風還有什麼出奇制勝的手段。

和我們探討這些問題的是暴風體育的COO趙靜坤,擁有濃厚產品技術背景的她進入體育圈時間不長,風格簡練直接,與很多圈內人迥異。

成立10個月,目前成果滿意

暴風體育正式成立於2016年6月,2016年9月推出APP,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只有10個月的時間。作為體育行業的後起之秀,趙靜坤對團隊的工作給出了“速度快、效率高”這樣的評價。在她看來,暴風體育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用戶獲取,整個暴風集團的技術積累,還有團隊對內容模式的準確理解,是兩個重要原因。

在整個對話中,“產品”和“用戶”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我們強調最多的就是用戶價值,功能、內容和基礎都是用戶價值來做”,趙靜坤認為,她本人的技術背景使得團隊更加重視為用戶打造優質產品,這是暴風和其他公司的一大不同。

另一個顯著不同是團隊的擴張速度。暴風體育的員工不到200人,在各大公司爭搶行業人才的大潮中,他們顯得相當謹慎。“團隊剛成立的時候,我說我們不是招聘,而是找到真正一起創業的人。我們不需要吉祥物,我們的核心團隊成員都是這個行業裡真正想做事的人”。

紮實、穩健,這是暴風體育的節奏,也可能是他們的優勢之一。但與此同時,佈局相對較晚,行業聲量相對有限,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沒有創新性的辦法和拳頭產品,暴風體育想實現彎道超車絕非易事。

不搶獨家版權,深度服務用戶

談體育媒體而不提版權,在如今的環境下大概和“耍流氓”沒啥本質區別。但具體到如何拿版權,這大概是一門玄學。“獨家”是這兩年版權大戰中的常見策略。但在趙靜坤看來,這是暴風體育不會去走的一條路。她給出的判斷是,“獨家會越做越小,這不是賽事方希望看到的。”

暴風體育的版權策略,一方面關注中超、CBA這些主流賽事,比如今年中超,他們獲得了每週一場的直播權。另一方面,他們試圖用更為豐富的媒體形式來服務用戶。圖文、數據、專題以及中超的短視頻版權這是暴風拿出的武器,“從用戶可持續性上做切入”,趙靜坤在採訪中特別強調了這個概念。

這一策略比較符合暴風體育的實際情況。雖然暴風擁有中超、CBA、德甲這三大聯賽部分場次的權益,但與競爭對手相比,他們手中可打的大牌畢竟偏少。因此,趙靜坤錶示希望團隊可以“從用戶的真正需求出發,圍繞核心賽事開發有價值的內容產品”,把內容做深做透,這是暴風體育現階段獲取用戶的主要手段。

不照搬今日頭條,碎片化+結構化是主戰略

版權雖然重要,但版權絕不是內容運營的全部,這是我們在和趙靜坤交流較多的一點。暴風體育成立至今,在內容層面最受關注的事情,是馮鑫提出“要做體育界的今日頭條”。但今日頭條的模式是否適用於體育,暴風體育在運用這一模式時又做了哪些改良,才是實際操作階段更重要的問題。

“碎片化+結構化”是趙靜坤描述的基本操作思路。暴風體育認可頭條模式是“內容分發的核心方式”,特別是頭條這種“千人千面、沒完沒了”的個性化分發方式,符合他們對體育內容的想法。

但體育相對來說更為垂直,體育用戶的需求更為精確。所以趙靜坤和她的團隊也對頭條模式進行了反思,“體育需要更重度的產品展現,在頭條裡面用戶可以快速看、快速走,但是體育迷需要沉浸,所以我們精簡了個性化的分發思路。”

基於這樣的認識,暴風體育的觀點是:如果只做今日頭條的體育頻道,沒有解決用戶的服務問題。也就是說,單靠碎片化的方式達不到暴風服務用戶的目的。因此,他們提出了“結構化”的解決方案,突出內容整合專題的報道,加強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在趙靜坤看來,暴風體育產品的背後是“對體育內容更深度的結構整合”。

由於暴風體育不像傳統門戶網站和視頻網站那樣,擁有大量的PC端入口,這就促使他們必須在移動端發力,在這種情況下,頭條模式是他們獲取用戶的重要手段。

不過,這種模式在體育圈還缺乏實際戰例,暴風到底該怎麼去運營內容和沉澱用戶,這恐怕會是他們2017年面臨的一大挑戰。

VR戰略是未來重點,暴風體育下一步值得關注

其實,外界談論較多的是暴風集團的VR技術,尤其是暴風魔鏡這款產品。暴風體育成立之初,他們就專門強調了VR的重要地位。而這十個月以來,暴風作為CBA的VR體育內容服務商,在技術和用戶層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根據趙靜坤的判斷,VR用戶快速增長,對內容的訴求越來越多,這正是暴風體育的機會,“17、18年,我們會在VR上做更多的努力,可以重點關注”。

當然,由於整個VR行業在2016年經歷了資本從熱到冷的轉化,未來前景還需觀察,具體作用到體育領域會發揮多大的威力,現在看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這,也和暴風集團所面臨的大環境相似。

股價的大起大落、戰略佈局的全面鋪開、新領域的大膽嘗試,暴風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大風大浪。對於這樣的公司,特別是對於暴風體育這種行業新兵,不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在體育行業圍繞頭部IP展開激烈爭搶的今天,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暴風體育,其實代表了互聯網企業對體育行業的新探索,這種探索的價值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

39

6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