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2月17日,恆大公佈了2019賽季的一項新政策,在該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恆大一線隊固定24人,中超比賽每場比賽不得超過兩個外援等。

那麼,這些政策的制定,意味著什麼?會對恆大的2019賽季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為什麼一線隊註冊24人?

在恆大的新政策中,第一條是:一線隊球員固定編制24人。

根據中國足協最新出臺的中超報名隊員規定,包括U23球員在內,每支球隊的國內球員報名人數最多為27人,其中守門員人數不得少於3人,每支球隊外援最多為4人。根據足協去年末出臺的規定,至少1名U23球員首發,每場累計出場U23人數不少於3人,每支球隊報名的27人國內球員名單中,至少需要有2名自己俱樂部青訓出品、且至少在球隊培訓和比賽3年的U21球員。

再看恆大的規定:一線隊球員固定編制24人;每場比賽18人大名單必須輪換3人;一線隊實行末位下放制,每月綜合評定後兩位的球員下放至預備隊;預備隊實行首位晉升制,每月綜合評定前兩位的球員晉升至一線隊;2019賽季中超聯賽每場比賽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一線隊固定24人,這是恆大內部的規定,如果要想要讓這個末位下放和首位晉升制度輪轉起來,恆大必須在中國足協一隊註冊中註冊滿27個國內球員(包含2名U21),畢竟沒有在一線隊註冊的預備隊球員是沒有資格在一線隊參賽的。晉升到一隊也只能訓練不能比賽。只有用滿27人的註冊名額,一隊固定24人,再扣除兩個外援,就是22個國內球員,而多出來的5個球員,剛好用來在預備隊輪轉。

問題是,恆大“一線固定編制的24人”是否包括兩名U21球員呢?如果包括的話,那麼競爭將更激烈;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更大的可能性是24名隊員並不一定包括U21隊員,畢竟足協沒有對U21球員的出場要求。如果是這樣的話,等於一線隊可以“浮動”的名額又多了兩個,至於末位評選,從去年就開始了,郜林就被評過呢!這已經不是對球隊形成最大沖擊的問題。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每場中超外援不超過2人

文件規定得很明確:2019賽季中超聯賽每場比賽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

目前,恆大確定的外援只有兩個人,那就是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高拉特走了,阿蘭被租借到了天津天海,剩下兩個實力最強的,那是否就意味著恆大引進外援的工作已經結束了?

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是恆大在引進外援方面最糾結的一年。一個歸化球員的問題就已經讓恆大舉棋不定。譬如說,之前看中了韓國中衛樸志洙,但比賽一打,返現水平和金英權比相差甚遠,恆大準備引進的歸化球員布朗寧又是個中衛球員,所以這樁交易一下子又變得暗淡起來。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漫長的賽季,只能靠兩名外援,顯然是不現實的;同時,文件還留了個“活口”,那只是規定中超聯賽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那麼還有亞冠呢?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恆大為了鍛鍊年輕球員和更新換代做出的決策,雖然成績不是恆大2019的主要追求,但只註冊兩個外援存在的風險非常大,萬一兩人中有人受傷或者同時受傷,單外援甚至“全華班”參賽,在聯賽中很難有競爭力,成績太差的話,對球員和教練的信心都是影響。

所以,保險起見恆大應該還會繼續引援。只是,不會買保利尼奧這種級別的外援了。重要的是,恆大兩名歸化球員羅伯特·蕭和布朗寧的歸化手續到底何時完成?如果歸化不成,他們2019賽季以外援身份註冊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國家集訓隊”實錘

恆大的這幾項政策可以歸納為兩點:一,加快球隊更新換代的速度。輪換,下放,上調都是處於這個目的。恆大今年一口氣吃進了那麼多年輕國腳,,現在再用這樣的措施來“保駕護航”,用意如何,已經不言而喻。

二,只用兩個外援打中超。這是恆大自己的主動選擇。按照正常的思維,去年一無所獲的恆大,今年如果要捲土重來,無論是內援還是外援,引進工作都要加強,但在外援的問題上,恆大主動做了減法,而且幅度之大,超出了人們之前的預計。

恆大每場中超上兩名外援,既是為了全華班,也是為了國家隊

好的外援,是奪冠的基礎,恆大如此做法,顯然本賽季爭奪中超冠軍和亞冠冠軍已經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他們保留了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兩名能力最強,身價最高的外援,煞費苦心,如果沒有鎮山之寶和定海神針,雖然恆大已經羅致了一批24歲左右的青年才俊,但是沒人帶著他們踢,只怕他們會摸不著北呢!

正如之前說的那樣,本賽季恆大的思路就是“強援帶動國家隊”,此前從引援上證明了這一點,現在從政策上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還是那句話——效果好不好,留待未來幾年去檢驗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