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講者 | 史 軍

大家好,我是史軍。

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水果,人類命運的導演。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水果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公眾對水果的認知是片面的,事實上,大家對我們植物學工作者的認知也是片面的。

比如,前兩天我在一所高校做講座,有一位同學禮貌地站起來問,“如果你在野外看見了一個你從來沒見過的果子,你怎麼知道它能吃還是不能吃?”

這是人們最喜歡問植物學工作者的問題之一,似乎吃野果就是我們的本行。我怎麼回答他的?讓別人先吃。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植物學家不等於吃野果的+認植物種類的

除了這個問題,我還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在生活中、網絡中時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這是什麼植物”。

其實我很願意幫大家的忙,但是有時候實在不知道從哪幫起。

比如,這一張還算是比較完整的。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這好歹還有一片葉子。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但這一張,你都要泡水喝了,還問我它是什麼,還有意義嗎?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這種情況。“史軍老師,請幫我認一下,這叫什麼?”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我覺得這種事情,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植物學跟公眾之間的隔閡。

其實植物學是一門很廣泛的學科,當然不僅僅是認知植物叫什麼。更多的,我們關心植物是怎麼生長出來的,它們怎麼存活,它們對人類有什麼影響,他們跟自然界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便是:水果是如何“導演”人類和社會命運的?

人類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植物早就給我們設定好了

如果有兩杯可樂,一杯是藍色的,一杯是正常色的。讓大家選擇喝其中一杯,相信很多人會選藍色那杯。

但,如果加上一個期限,比如,需要你每頓都喝,連續喝上一年,估計選擇藍色可樂的人數就會立馬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餐桌上沒有太多藍色的食物?難道說藍色的食物就代表有毒嗎?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有時候,我也會發散想一些問題:如果白雪公主的後媽給她的蘋果是藍色的,白雪公主是不是就不會吃下那顆蘋果呢?為什麼那麼多宮鬥劇裡,都沒有出現用藍色果子把對手害死的情況呢?

其實道理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因為在自然界,壓根就沒有幾種藍色的果子。

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植物園裡的600多種果子,只有6種是藍色的,其它都不是藍色。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這個現象很有意思,為什麼自然界很少有藍色的果子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藍色看不見。

就像交通燈是紅的,黃的和綠的,沒有藍燈,因為藍光波長小,行人和汽車看不見,就撞上了。

自然界也是一樣,鳥獸看不見藍色的果子,意味著這個果子沒有被傳播的機會,或者說機會很少。

那麼,自然界的果子最多的顏色是什麼?也是紅的、黃的、綠的…和交通燈的顏色一樣,這就很有意思了。

記得我剛才說那個段子嗎,“讓別人吃”其實不是段子,是一個真實可靠的回答。因為人類都會選擇吃最最保險的食物,最最保險的食物通常就是這些顏色,紅黃綠等,藍色不在範圍內。

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我們覺得墨魚汁拌麵和黝黑的臭豆腐是可以吃的,並不抗拒。在食物顏色上,黑色這一似乎象徵著恐怖和沒有安全感的顏色,比藍色友善多了。這是為什麼?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因為自然界果實顏色佔比最高的就是黑色,比例高達40%。

所以,人類愛吃哪個,不愛吃哪個,哪個好吃,哪個安全……植物早就給我們設定好了,是植物決定了這一切,而不是我們自己。

不要再把“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當作營養聖經了

這是植物對人類餐桌的設定,接下去說一個流傳很廣的有關植物的設定,就是: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它是一句經典的廣告語,我們絕對不要把它當作營養聖經。因為,當初這句話就是果園老闆為了賣蘋果想出來的。

故事要從蘋果的祖先說起,新疆野蘋果,它生長在新疆和臨近中亞的區域。很早以前,人類祖先就開始利用野生植物播撒種子,培育果子。既然它長在新疆中亞一帶,就既可以往東發展,也可以往西發展。

進入中原的這一支,文藝一點的說法叫“林擒”,復古一點的叫“柰”,普通一點的叫“綿蘋果”,到今天還在種。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進入西方的這支,跟歐洲當地的“森林蘋果”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交融,產生了我們現代蘋果的祖先。但是最初的蘋果個頭不夠大,也不夠甜,就只能被當作派的原料。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是釀酒,但蘋果作為釀酒的原料,在歐洲不大吃的開。因為歐洲有大量的葡萄和大麥,可以釀啤酒、威士忌、葡萄酒。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那麼它的春天在哪呢?在美洲。當歐洲人來到美洲的時候,發現釀酒出現問題了,沒有原料!要知道,在美洲種葡萄並不容易,原因在於有一種小蟲子叫根瘤蚜,這種蟲子很厲害,差點把歐亞大陸帶過去的葡萄全都滅掉。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於是,在解決歐亞葡萄和美洲葡萄的嫁接之前,他們把蘋果作為釀酒原料,喝的都是蘋果酒。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而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段禁酒令時期,製售和販賣酒精飲料是違法的,誰都不準喝酒。這對酒廠是致命的打擊,併產生了連鎖反應,蘋果園也遭殃。酒廠很久不來收蘋果了,蘋果就賣不出去。

於是,就有果園老闆想出了一個廣告語,“An apple a day,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這句廣告語的影響,到現在還在延續。每年12月底的某一天,大街小巷上會有人提著一筐這樣果子過來說,“來,給你旁邊的女朋友來一個平安吧。”平安果或許會成為一種世界風潮,就好像中國所有的節日都要吃餃子一樣。

雖然聽起來毫無聯繫,但是植物學推動了汽車業的發展

說完蘋果,我們再來講講榴蓮。中國人對於榴蓮最早的記述來自馬歡,他是鄭和下西洋船隊裡的一名海員。

當時馬歡的敘述是“甚甜美”,絕對沒有說“臭”。那為什麼鄭和沒有在那個時候把榴蓮給我們帶回來呢?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喜歡種。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中國人不喜歡種果子,而喜歡種菜,痴迷種菜。中國人種菜的技能實在是太強大了。前陣子,我們在月球上也種了些菜。可以說,是中國人種菜的強烈慾望,驅使我們登上月球,種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科學的發展。

這是開玩笑,但是植物的確對推動人類科學發展作出過實實在在的貢獻。舉個例子,有個人在植物學界很有名,叫約瑟夫·班克斯,是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創始人,很厲害。這個植物園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那時,恰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帝國擴張進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們在世界各地蒐集了各種奇珍花卉、作物、植物回來。

當時有一個說法,誰能把生長在東南亞的山竹果子活著帶回來,就能加官晉爵。

但是山竹種子很不耐活,剝出來很短時間就會死掉。大家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在船上做一個小溫室。不過當時沒有蘇伊士運河,從東南亞回到英國得繞過非洲,得繞一大圈。

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西方人瞭解到了很多植物學的栽培、運送的基礎知識。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除了山竹,還有一種特別的植物,王蓮。王蓮的葉子上可以站住一個成年人。當時,發現王蓮的探險家想把它運回英國,獻給女王,讓女王給他封一個爵位。因此王蓮還有一個拉丁學名叫 Victoria,維多利亞。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但是探險家帶了很多次都沒成功,帶一包乾種子回去,死了;刨一根帶回去,路上死了;整棵放在大水缸裡拿回去,又死了。

研究了很多年後,他們忽然發現把這個種子泡在水裡,可以讓王蓮種子活著回到英國。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在那個時期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進步和推動。人類對植物的研究和發現,其實促成了後來世界的巨大變化。

在歐洲,園藝學很發達,植物的嫁接技術等很多都緣起於歐洲,也通過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讓很多植物有了更廣泛的分佈。

像是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父母,都是園藝師,孟德爾也是在豌豆雜交的實驗裡發現了遺傳學定律,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人類自以為改變了植物,其實一直被植物牽著鼻子走!

再舉個例子,我們周圍有很多的東西都是基於橡膠做成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橡膠在南美洲是被當地人用來當皮球玩的,是玩具。

而橡膠是如何從它的原產地南美洲來到熱帶產區的?這裡有法國探險家法國探險家拉·孔達明(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的功勞,他將天然橡膠從巴西帶回了法國,引發了歐洲人的研究興趣。還有英國人魏克漢( H . Wickhan )費了很多勁兒把亞馬遜雨林的橡膠種子運到了邱園進行培育,還把橡膠苗送到了東南亞,才讓這個物種得以在東南亞生長。

如果沒有這些對橡膠的研究,也就沒有後來,它被廣泛用於工業化生產,由此推動了汽車以及相關載具的發展。而汽車以及相關載具的發展,也推動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進程。

盧梭就曾表示過,植物學是最符合他研究興趣的領域。很多人曾問我,研究植物學給你帶來的究竟是什麼?我覺得是人生觀的改變,看待世界態度的變化。

研究植物學帶給了我很多希望,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植物,就好比有從事千千萬萬種職業的人,每一種植物各自有各自生存的方式和位置,我們把它叫做生態位和適應。

不要以為那些在地磚縫裡面生存的苔蘚就低等,也不要覺得那些可以長到一百多米高的海岸紅杉就高等。誰跟誰互換位置,都不會有好的生長(生活)。

也許,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位置,就是生命的終極奧義。

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本文原發表於《海綿演講》,《知識分子》獲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史軍,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博士,今日頭條科學創作者。自稱“植物人”的他,每天的正經工作就是研究各種植物。從古至今,人類自以為偉大地改造了很多植物,讓他們變得更好吃,更高產,更便於運輸,但史軍博士在研究了五花八門的蔬菜水果發展史後,告訴我們一個扎心的事實:我們以為自己改變了植物,但一直以來,其實都是植物牽著人類的鼻子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