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場傷痛,來不及了。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多年前一段躁動的時節,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香港青春片《香港製造》,片中幾位身處社會邊緣的少男少女,通過不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就如煙花在最燦爛的一刻定格,化為灰燼,跌落塵埃,卻留給世間最美的記憶。

每當看到影片結尾處,中秋那一句“我們死得那麼年輕,所以我們永遠年輕”,我都心如刀絞,感受到一種跟自己的生活八竿子打不著,卻又如此真實而切膚的痛楚。

後來我明白,這是國產電影真的無法企及的高度。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樣一個感性的名稱,會很擔心一個四十多的已婚女性的處女作會走向小清新的路子,言之無物。

不過還好,《致青春》中的青春片段我們看得開懷大笑、隱隱心慟。對於觀眾來說,它是一次自我迷戀的觀影體驗。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憑藉在電影圈混跡多年積累起來的頗廣人脈,趙薇的導演處女作一經出手便不同凡響。關錦鵬監製,著名編劇李檣親自操刀改編劇本,還有一幫人氣明星的友情客串,集眾前輩的寵愛護身使得這部處女作更加顯示出一種底氣十足的自信姿態。

《致青春》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導演趙薇對於這一題材的熟悉。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76年出生的趙薇剛離開校園生活也不過十多年時間,並且去年剛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藝術碩士順利畢業,所以,還夾著青春尾巴的趙薇對於校園生活,或者是對於青春的留戀與回憶是保持著新鮮感的。青春的年少輕狂,愛情的懵懂渴望她都感同身受過。

在《致青春》中,導演趙薇將童話的夢幻與想象,青春的悸動與張揚,愛情的美好與感傷,現實的無奈與蒼涼,共同交織構成了一則青春殘酷物語。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影片的敘事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跨度:從校園生活一直到社會生活。

而這前後兩部分敘事卻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影片基調。

在前半部分的校園生活中,趙薇以較為輕鬆活潑的筆觸去描寫青春期男女的愛情、友情,充滿了童話般的美好幻想。影片在開始部分運用了一些童話故事的拍攝手法描寫女主角的美好想象,如同童話故事裡灰姑娘穿上了心愛的水晶鞋那般美好。

然而,在影片後半段,趙薇卻打破了這種“烏托邦”式的美麗幻想,改以一種更為理性冷峻的筆觸去摹寫現實的種種蒼涼與無奈。夢幻破碎的這種前後反差刺穿了現實的種種虛偽,更折射出了現實的殘酷與無奈,冰冷刺骨。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首先作為一個先看了辛夷塢的原著再去看電影的觀眾來說,我看著電影去尋找小說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這是有點痛苦的。

電影前半部分更多是在需要時用了小說的橋段如林靜出國,與陳孝正在男生宿舍狹路相逢,追求陳孝正攻略,與陳孝正的進一步發展,陳孝正出國等來推進電影故事的進展...其餘種種令我們發笑的元素有借鑑小說的更多的是考慮到觀眾的笑點而添加的。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電影並不能像小說一樣去鋪墊整個故事,電影追求的更輕鬆,讓觀眾更容易入戲.

而關於一部常規的青春懷舊電影來說,那些觀眾熟悉的場景、元素、畫面就已足夠,雖然這樣使得電影看起來有些零碎,畢竟青春中的點點滴滴就是這樣,越是零碎的小細節,越是能讓我們看得心酸。

到後來的部分電影已經完全擺脫掉小說開始給自己做結局了。

與林靜七年,陳孝正三年的分離,以及三年的職場生涯給鄭微留下了理智的愛情金句,“我們本就是少年老成、青年迷茫的人!”。主角們這樣自以為清醒的青春正中我們的下懷,當代年輕人不正是如此。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編劇李檣真的改編了不少,但是真的感覺他對男性有一定的偏見。從《孔雀》《立春》《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到《致青春》,他筆下的男性要不猥瑣狡猾,要不冷血現實,女性角色統統是敢愛敢恨又堅強,人物設置的都很極端。

尤其是在《致青春》裡,完全沒有一個“正常”的男性角色,倒是特點鮮明,衝突強烈了,但狗血和真實感減弱的弊端也隨之流露出來了,所以在畢業之後的後半段劇情裡明顯的不那麼接地氣了。

我一開始的的劇情猜想其實是沒有包含這麼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的,我單純的以為只是一部緬懷青春,淡淡憂傷的清新小品,沒想到看到的都是有些“重口味”的負能量,這看部愛情片倒是有些反愛情的情緒在裡面了。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致青春》的原著小說屬於網絡文學的產物,跟《失戀33天》一樣,都是內地年輕女性所熱衷的言情讀物,一般來說,網絡小說總是因為缺少文學性、藝術感染力和嚴肅的思想內涵而遭到詬病。

其敘事架構決定了前半段就是一個卿卿我我的校園愛戀故事,後半段雖進入了職場,但萬變不離其宗,骨子裡濃烈的電視劇趣味揮之不卻。

單從原著的篇幅來看,這種題材改編成電視劇無疑更合適。這在電視劇版的《匆匆那年》和《最好的我們》身上都得到了驗證。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影片中前半部分的青春和大學幾乎是同義詞,這段的好在於這場青春我們並不只是一個旁觀者。溫婉的女神,時刻亢奮的假小子,縣城出來的妹子,默默守護愛情的屌絲男,有錢而不得愛情的富二代,心儀窮小子的白富美,和主人公們沒有落幕的愛情,以及這些飲食男女們背後的故事,墮胎,打工,傍大款,富二代,出國等等。

加上做舊了的道具、場景,這些所有的元素幫觀眾做好了懷想青春的準備。

至於大觀眾想怎麼懷舊,什麼也沒有精心包裝好的電影告訴你的有力,再多的詞彙都會陷入空泛。就“青春”這一主題而言,這部電影所承載的包袱並不多,一個“青春”並不只是“愛情”一詞就可以概括的全的。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90年代初的大學校園,熾熱的陽光透過密佈的樹葉揮灑在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青春臉龐上,一股青春氣息如同一縷清風迎面撲來。

學長在新生開學時對漂亮學妹大獻殷勤,學生社團活動的如火如荼,學生在文藝晚會上高唱激情澎湃的《紅日》,學生宿舍內張貼的電影海報《阮玲玉》等等,無論是服裝、髮型還是道具,影片都盡力還原了那個年代的時代氛圍,充滿著懷舊氣息。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暖暖的卻帶著初戀的酸澀,帶著青春的悸動。

趙薇的《致青春》玩的毫不含糊,把暗戀、青春、勵志、感動、小清新等元素進行了藍天白雲紅牆綠樹的校園包裝後,讓70、80、90後幾乎人人都能產生共鳴,換句話說,90%的人都有過同樣經歷。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這部電影也讓每個經歷過大學的人都開始懷念那些青春的歲月。

我們也曾傻過、累過、瘋過、恨過、痛過,但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過。當大學的散夥飯的場景再度出現,回憶起那一夜的敞開心扉,亦或最終的告白與分別,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感慨良久;當我們看見大學寢室裡出現的張國榮、王菲的專輯海報、張曼玉、王祖賢的老電影海報,亦或男生寢室一片狼藉的景象,那些青蔥的歲月立馬浮現腦海。

當鄭微唱起《紅日》對抗學院領導的《北國之春》時,不禁想問,我們有沒有如此的年少輕狂過?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這場青春的結局是,阮莞意外死去。張開還在默默的送著滿天星,總有一天他會忘記來送花;朱小北選擇忘記那段青春;黎維娟做上了闊太太並且早忘記了自己的高中老鄉。

許開陽和曾毓也平平淡淡,這也同樣是我們的青春。

愛情麼,只要是當初沒有追隨自己心目中的羅密歐或者朱麗葉而去的“崇拜愛情”的一類人外,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發現門外青山依舊的。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結局充滿遺憾,但卻是經歷了大風巨浪似的累人,縱有遺憾我們也懶得去填補。

而青春故事不一樣,我們的青春是一紙草稿,而它可以塗塗改改直至圓滿,《致青春》的主線即鄭微與陳孝正、林靜的情感糾葛呈現的是曾經滄海,它糾結於青春留下的遺憾,一定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結尾處陳孝正跟海豚馴養師說今天要向鄭微求婚,這圓了一代人的青春夢。

陳孝正在美國功成歸來後繼續追求愛情,好像情侶倆只是吵了一架這麼簡單,都市與愛情,它們能相容麼?

類似美國學者恩格斯提到的一個觀點“婚姻就像是合法的賣淫”。所以,這個故事的結局圓了當年趕上了出國潮卻失去了愛情的痴男怨女們的愛情夢。左小祖咒唱到“殺了誠實吧,要麼殺了愛情吧”,也可以說成“殺了城市吧,要麼殺了愛情吧”。兩者似乎不能共存。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其實對於《致青春》的上映,實際上激怒了一批人,使得這部熱門電影迅速成為網絡口水戰的焦點,不過這場爭論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影片之於國內觀眾“走心”的成功。

舉個例子,對於《鋼鐵俠》這樣的爆米花電影,看過之後甭管喜歡不喜歡,也就一笑了之,但《致青春》真的會讓一群國內觀眾表現得非常憤怒。不過相比較其它國產青春片的“狗血套路”,《致青春》起碼還沒被上綱上線到那個地步。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代入感,是《致青春》與其他國產青春片相比最明顯的優勢。作為搭上九零後末班車的我,已然能從這130分鐘裡感受到很多當年的悸動,作為主流觀影群體的大部分三十歲上下的觀眾應該都能有類似體驗。即便沒有,那麼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時那種獵奇性質的好奇心,你同樣可以在本片找到,更何況在票房狂歡此起彼伏的當下,《致青春》的懷舊性必然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當看到片中曾毓指著畢業招聘現場那滿坑滿谷的人頭攢動對陳孝正說:

“看看他們,都是和你我一樣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即使你再有才華,沒有關係和背景,還不是要到工地上累的像狗。”

看到學校保衛處的幹部指著滿臉傷痕的朱小北,凶神惡煞地擺著官腔袒護自己人,只因為朱小北不漂亮也不是什麼官二代時,我會想起自己剛實習時的茫然,畢業找工作時那種無錢無背景無關係的無望恐慌和求告無門,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為了多掙點連續幾天熬夜趕節目,在回家的公交上酣然大睡坐過站的疲累,想起北京的雨季租住在簡陋平房中的我到處堵漏舀水的狼狽...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與青春擦身而過的人,在流戀過往之時,都急於給它做一個總結,就像《致青春》吶喊著 “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這樣的總結不無道理,但“懷念”不過是品味青春的一個引子。青春緣何讓我們糾纏不清。

不錯,它們曾經是我的痛苦與絕望,但今後一定會是我的勇氣與智慧之源。但在將它們完全轉化成我人生的財富之前,有一部《致青春》這樣的電影來供我回憶,激我前行,提醒我現實的殘酷與遺憾,我其實很感謝趙薇。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當然,說到底這只是一部融入了個人情感體驗的商業電影,其運作模式裡裡外外的商業化並未給電影本身更帶來更出色的成片素質。

片尾卻聰明地在一個感情轉折點戛然而止,其細緻的精加工給現代人乏味無趣的生活帶來了一次少有的回憶性體驗。這裡面同時包含了大量笑噴、淚奔的場景,其娛樂價值已經可以用記憶植入的方式來以體驗代替旁觀,甚至是對號入座。

當電影觸到了你的神經,那麼它的使命就算完成了,是否娛樂真的已經不再重要。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無論你是正在經歷青春,還是青春不再,《致青春》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緬懷青春的機會,青春就是用來回憶的,致我們已經逝去或終將逝去的青春

看完《致青春》,我一直在想多少男人心中會有這樣的回憶:天然真實的臉,晶瑩清澈的一對大眼睛,兩頰彷彿剛剛浴過,露出一點動人的緋紅,略帶彎曲的長髮,隨意綰了個髻,濃密秀美,纖細稚嫩的體態已經透露的些許少女的特徵,這寫美好一直烙在你心裡……

致我們陳詞濫調的青春,從《致青春》看國產青春片發展趨勢

最後用《致青春》小說的段落總結一下:

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