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娛樂吞噬大眾的時代,浮躁成了唯一的代名詞,而當所有人沉浸在快餐文化中無法自拔時,殊不知,這已經造成了一種集體的墮落與時代的倒退

反看當下,我們此時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完完整整的看一部電視劇,這裡面,浮躁的社會環境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影視劇創作者本身就早已丟掉初心,用敷衍取代認真,以此換取市場的利益最大化。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於是,當下影視劇,再也沒有經典劇目誕生,而觀眾也再也沒有為一部劇而沉思良久,這種讓感官和心靈雙重受益的劇目似乎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中,同時,也造成了諸如爛劇、神劇的泛濫,影視劇市場就此進入了黑暗休眠期

不是我們難進步,而是市場變狹隘,如果細算,時間往後倒退幾年甚至十幾年,經典國產劇比比皆是,一邊回味著過去的經典,一邊鄙視著當下的爛劇,各種滋味,如同嚼蠟。

在眾多國產經典劇目中,有一部電視劇,霸據國產劇榜首倒不敢說,但是,迄今為止,國產劇前五的交椅中,始終會為它留一個位置,它就是《大明王朝1566》。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當初,我看《走向共和》的時候,《大明王朝1566》總是會和《走向共和》一同出現在推薦欄上,兩者評分一樣,都是9.7分,這個分數目前來說,在國產劇中是並列第一的,於是,看完《走向共和》之後,我便開始去看《大明王朝1566》。

看完這部劇後的第一感受,已經不能單單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了,而反覆重溫後的那種深思,早已超出電視劇本身的範疇,這種深刻的影響以及對於心靈的震撼,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1

《大明王朝1566》的導演是張黎,而同樣作為《走向共和》的導演,四年之後,也就是2007年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中,過硬的劇本和紮實的演技倒是其次,而從這部劇中體現出的現代人對於歷史,對於歷史人物以及歷史發展軌跡的揣測,卻是頗具新意的。

這部電視劇的重點不是簡單的歷史闡述,而是如何在歷史中發掘出更具有戲劇衝突的故事,然後,根據歷史發展軌跡,進行深入的分析。

這部劇,沒有純粹的為勝利者執筆,也沒有陷入帶著目的批判的怪圈,更多的是一種在劇情推動下,各色人物紛紛現出原形後的正常反應。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大明王朝1566》的開篇是從一場雪開始的,而結束也是從一場雪結束的,這裡是個很有趣的設計,白雪本是純潔之物,可是,它有一個最為致命的壞處,就是可以覆蓋一切的醜陋於自己的身下,除非有陽光普照,否則,醜陋永遠都會用純潔作為偽善的面具,來隱藏諸多的罪惡。

首尾呼應的場景設計,似乎也在預示著整部劇中,每個人面具之下,都是難以揣測的內心活動。

作為官場權謀的電視劇,爭鬥是在所難免的,而劇中每一個人物的一言一行的背後,都是一種對於觀眾腦力的考驗,因為,整部劇沒有一個人是愚蠢的,這就是《大明王朝1566》比美劇《紙牌屋》高明的地方,那就是,一群聰明人的神仙打架,總比兩個聰明人玩弄其他人要有看頭。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或許,《大明王朝1566》並不是最還原歷史的電視劇,但是,卻是最有深度與歷史厚度的電視劇。

從第一場朝堂群戲開始,各方勢力便紛紛登場,而作為隱居幕後且沉迷道家的嘉靖帝來說,雖然身子不在朝堂,可是,群臣的一舉一動他都是心知肚明的,而帝王之術最佳的表現便是,維持朝堂平衡,中庸之道一以貫之。

因為國庫空虛而引發論戰,因為改稻為桑而牽出貪腐,因為貪腐而讓海瑞登場,因為海瑞而讓所有的官員開始絞盡腦汁的求生機。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一環套一環的劇情發展中,卻在始終透露著“民為主,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旨,這個主旨忽明忽暗,但一次次的在爭鋒相對中得到了最後的昇華。

家天下是封建社會最為典型的表現,比起03年的《走向共和》來說,《大明王朝1566》似乎在拍攝上顯得小心翼翼,因為,它的格局雖然是放置在整個大明朝的權力集團中,可是,與《走向共和》中尋找出路,探尋發展關注點不同,《大明王朝1566》更加關注的是君臣相處之道以及權謀爭鬥背後的制度思考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哪怕大明朝的經濟暫且是稍稍繁榮的,軍事國力也是稍稍強盛的,但是,由於其本身在制度設計上的侷限性,無論是海瑞、胡宗憲,張居正、高拱和徐階等的臣子,還是嘉靖帝和裕王的帝王家族,也只是在外面修修補補這艘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

整部劇透露出的基調是略帶陰沉的,但是,劇情發展中總是透露出“民心”主題,卻在原本固有的社會矛盾中,根本就成了一場空談,當臨近結尾時,嘉靖、裕王和尚小的萬曆皇帝坐在一起時,有了那段經典的對話,而我對嘉靖說的那句話尤為深刻: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這一句話,直接戳破了中國封建的最根本,從秦朝一統開始,所要對抗的並不是奸臣,也不是腐敗,而是無可撼動的傳統根基,那就是,傳統的封建制度,只要這種制度存在,那便無法水清,清濁就得相依相伴。

2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整部劇其實是用兩個人串起整個朝堂,一個代表著權力的頂峰,一個代表著道德的頂峰,雖然,海瑞的出場時間稍稍有些晚,但並不妨礙對於這個人物個性的塑造。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總是講大明法律的海瑞,最後,被逼無奈下,用一篇千古第一奏疏——《治安疏》轟動朝野,而這種華麗麗的轉身,卻仍舊是一顆帝王手中的棋子而已。

用道德去與權力抗衡,從電視劇的走向來看,海瑞似乎是佔據主導的,可是,當嘉靖臨死前的那三份遺書一一出現時,我才發現,道德最終被權力給玩了,而海瑞,即使自始至終以民為本,可終究還是跳脫不出手腳上的枷鎖。

所以,在人性的刻畫上,這部電視劇是巧妙的,不直接呈現,而是把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中,然後,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一步一步讓人物在掙扎徘徊中,完全暴露出人性,人性暴露的同時,也就達到了暴露封建本質的目的,王終究是王,而民依舊是民。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沒有對於帝王權力的美化,也沒有對於權謀爭鬥的批判,即使像被釘到所謂歷史學家恥辱柱上的嚴嵩,也沒有被狠狠踩踏,人物是那麼個人物,放在歷史中,那就順著歷史來隨他發揮,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才算是飽滿的。

《紙牌屋》算什麼,在這部國產歷史劇面前,它就是小兒科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總在重複,可是,歷史中的那些個人物在相同的封建制度中,表現出的人性本質卻無比的相像,可是,為什麼眾多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獨獨只有《大明王朝1566》突出來呢?

因為,不流於表面,卻深入靈魂,不礙於歷史,卻尊重規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