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今天,生活在中國的年輕人,因為文化環境的混亂和倫理價值的衝突,具有各種各樣的精神困頓與煩惱,他們常常為自己的人生困境而焦慮。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今天中國社會的文化混亂與衝突讓他們失去了人生追求的明確目標,讓他們在迅速變化的社會生活中沒有精神依憑。當今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非常順利,並且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功,但這也掩蓋了社會文化的散亂與衝突,使得中國人常常忽視它們。

文化的三個層次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人類的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微觀文化

微觀文化主要包括家庭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消費文化、娛樂文化。微觀文化表達了個體的生活方式與活動方式。大部分文化學者所指的文化都是這種文化,但這些遠不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2.中觀文化

中觀文化是人類管理社會活動、構建與維護社會秩序的技術體系,包括科技文化、政治文化、藝術文化、經濟文化、法律文化。 其中的每一個文化內容都是一個龐大的觀念結構體系,都可以再分成許多專業知識領域。所有這些文化內容的功能總和,無非是人類控制與維護社會秩序的技術手段而已,還並非是建立社會制度的根本精神依據。但這些技術手段也足以維持一個既定社會秩序的穩定存在。

3.宏觀文化

宏觀文化是人類常常不容易感受到但又不可或缺的,也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形態。它包含了信仰文化、大倫理文化、宗教文化和哲學文化。宏觀文化常常遠離了具體技術文化與工具文化,但是它卻決定了人類的終極價值和終極追求,決定了人類的生存模式與社會形態,決定了人類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結構。例如,自然科學屬於中觀文化,但決定自然科學形態與方法的公理體系與公共價值預設,決定自然科學思考方式的科學範式數學結構,則屬於宏觀文化中的大倫理文化與哲學文化。自然科學文化雖然依據經驗事實與數學邏輯來建立,但很多前沿的自然科學家都常常是宗教的虔誠信徒,或者是透徹的哲學思考者。宏觀的宗教文化與哲學文化,常常是他們精神的終極依憑與創造能力的思維引導。

中國的主流文化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當前中國散亂衝突的主流文化,就表現為互相對立的文化體系間的“三足鼎立”。但它們又共同提供了今天中國主流文化的形態與結構,它們就是:

1.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為核心邏輯,以儒家文化的社會倫理與政治倫理為土壤根基,所構成了執政黨的價值觀與政治倫理體系。這個文化是現代中國的國家文化與政治文化的核心結構,是政治制度的依據,也是一般社會秩序的最終依據。但這個文化今天還不夠完善,還在發展中。中國的政治秩序、政治道路、政治自信都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這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個基本根基。

2.西方自由主義文化

當今中國的自由主義文化主要來自西方的現代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秩序,它以現代西方經濟學、現代金融理論和國際貿易理論為核心,以現代西方的存在主義哲學與人本主義價值觀為根基,並向現代西方政治理論與行政理論延伸。它來自中國的改革開放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包容與接納,來自這種秩序接納中的文化輸入,它受到現代市場經濟為制度的核心支撐。但這種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是對立的,在基礎邏輯中與基本哲學中它們是無法通約與互相包容的。

3.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發端於春秋時期的孔子思想,它倡導現世事功業與道德理性,其核心觀念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社會政治價值觀體系。儒家文化又是中華文明的精神依據與歷史淵源,它貫穿了歷史,蘊含著當代。它的基本倫理形態決定了可以與社會主義文化獲得基礎上的價值共識,但卻不能與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相通,它還沒有包容西方現代文化與自然科學。儒家文化是中華文明傳統社會的主流文化,它對中華文明的延續與中國社會秩序的維護與穩定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它仍然是今天中國文化的基底。

這三種文化都是今天中國的主流文化,但它們之間的互不包容甚至互相沖突,就為中國人帶來了深層次的文化困擾與精神焦慮。在今天中國的網絡輿情中激烈對立的爭論中,大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衝突的影子。今天的中國人一旦進入對中國社會秩序發展範式與前景的深刻思考,必然會陷入這種文化衝突中而不得解脫。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那麼,我們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文化是哲學問題。哲學是文化溝通和文化重構的基礎依據與工具依據。看似無解的文化對立,大都可以在哲學根基中找到通約的公共基礎。哲學研究人類精神世界的存在方式和意識活動方式,研究人類意識的功能與成果。好的哲學對所有人都有感召力,好的哲學可以是任何人類文化的工具依據,好的哲學可以成為衝突文化的重構基礎,可以成為不同文化間的溝通橋樑。

探尋中西方哲學的祕密

人類的生存環境具有演化的週期,人類社會具有演化週期,人類文化具有演化週期,哲學也具有演化週期。哲學的演化週期就是在不斷深入理解經驗觀念與不斷深入理解超驗觀念的交替中前行的。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作為近代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康德給出了一個比較好的框架。他對超驗和經驗的綜合理解,就是承認知識的經驗來源,強調了經驗對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又認為要將經驗變成知識,必須要有一個超驗的先驗範疇的引導和安置,這就形成了一種二元論的陰影。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黑格爾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的邏輯結構,但這個結構又是偏重超驗而忽略經驗的,因此我們把他視作唯心主義大師。黑格爾把柏拉圖的絕對理念變成了宇宙精神。他認為整個精神世界是由宇宙中存在的一個絕對精神來主導的。這與上帝感召的觀念是相同的。黑格爾沒有辦法理解人類精神世界的來源,他只能認為精神世界是宇宙精神在經驗中的展開。這個邏輯聽起來雖然很滑稽,但是至今為止,沒有哪個哲學家真正打破了他的邏輯。

馬克思規避了他的邏輯,但也無法取代他的邏輯。馬克思仍然保留了類似宇宙精神的客觀規律的概念。在哲學史中,質疑與打破容易,能不能拿出更好的邏輯來代替它,這才是問題。此外,至今為止的哲學對理性與感性的不同強調,也形成了另一個維度的演化週期形態。

在哲學史中,強調理性排除感性,或者強調感性排斥理性,也就構成了不同的哲學派別運動。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中國哲學也具有自己的演化形態。中國的哲學跟中國的一般文化密切交融,但沒有專門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規範,這使得中國哲學沒有形成獨立的文化形態。所以中國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半個哲學家。也因此,西方人常常詬病中國沒有哲學。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輝煌不是假的。但是中國大多數人都不太懂這種歷史真實性的意義,今天我們自己的歷史教育也在這種文化氛圍中不太自信,文化的自信來自歷史的自信,不懂歷史與不相信歷史的人無法有文化自信,文化的根基在歷史中。

如何理解中西方哲學的區別?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哲學表達。“西方哲學講邏輯,東方哲學講頓悟”,這是一個簡單的表象。人類通過感性意識活動實現認識的頓悟與價值判斷的頓悟。人類構建精神環境秩序的認識活動的本質,就是頓悟的感性過程。邏輯是人類理解自己精神環境秩序的理性化超驗成果。邏輯是認識的感性成果的外在表達工具。沒有感性頓悟的成果,講邏輯的表達就是空洞的。能用邏輯把道理講得好的人,必須是具有強烈的感性頓悟能力的人。如果光學習邏輯方法,例如數學,什麼智慧也得不到。只有培養了強大的感性頓悟能力,再加上邏輯方法的表達支持,才會是具有深刻思維能力的人。

西方文化中的邏輯強大來自他們的文化傳統,來自他們的哲學對自然環境理解與社會環境理解的二元分化。西方哲學一開始就形成了自然哲學與社會哲學的明確區分。自然環境秩序的簡單與直接有助於深化邏輯的運用,西方數學因此很早就被自然哲學深入引入。這既強化了自然哲學的發展,也強化了邏輯工具的發展。

中西方哲學可能重新融合嗎?今天看來並不容易。首先是今天還沒有形成融合兩種哲學的文化運動,甚至還沒有哲學家敢於提出這樣的學術目標。但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如果可以實現融合,也應該出於中國哲學家之手。因為只有中國人才能既理解中國哲學又理解西方哲學,而西方人則只能理解西方哲學無法理解中國哲學。因為只有今天的中國文化重構才具有融合中西哲學的動因,西方人沒有這種文化慾望,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只是來自一種自戀西方文化的優越感。很多看似尊重中國文化的西方學者,一旦面對今天的世界性文化競爭,就噤若寒蟬現了原形。

科學觀念的創造者一定是半個哲學家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自然科學是現代主流文化中的主導結構,因為它是現代工業貿易文明社會賴以建立的核心工具依據。自然科學文化是實證化的特定邏輯觀念體系。科學文化依據科學事實經驗化地確立,依據現代數學邏輯構成完美的超驗觀念體系。自然科學的基本依據在科學觀測事實中。所謂事實,就是人類高度公共化的經驗觀念,事實並非是外在環境的秩序形態。但科學事實並非一般事實。

例如,溫度高的水燙手是事實,每天早上太陽都從東方升起是事實,人類由母體娩出但又在生存中走向衰老與死亡也是事實,股市期市中的價格波動還是事實。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事實豐富多彩,但只有很少的事實是科學觀測事實。科學方法選擇與規範了科學事實,法理文化選擇與規範了法律事實,社會倫理選擇與規範了道德事實,政治秩序選擇與規範了政治事實。

人類精神世界的唯一功能,就是映射與表達人類的生存環境秩序。人類因此而依據自己精神環境中的觀念結構選擇自己的環境實現方式。所謂真理,就是人類精神環境秩序中合理地表達了人類的生存方式的觀念體系。自然科學文化表達了人類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的公共觀念體系,因此自然科學具有真理性。在人類文化中還有廣泛的其它公共觀念也可以表達人類合理的生存方式,例如曾經的宗教和不朽的藝術,他們都相對地表達了宗教真理與藝術真理。

不科學不見得不是真理。但科學也不見得都是真理,科學觀念中仍然可能包含了謬誤。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科學不是在證實中發展,是在證偽中發展。假設就是精神環境中的猜想觀念。任何科學理論都由假設開始,然後再依據特定的事實經驗進行驗證。驗證的不同層次與深度的成果,形成了由假設向理論的演化。被經驗事實初步證實的假設,就變成了初始理論。把這個理論放到不同的科學文化場景中深入應用的成功,就將初步理論變成了明確的定律。把這個定律在廣泛的科學體系中安置與應用,如果仍然沒有邏輯衝突,就可以叫做原理。由有效的數學邏輯將一系列定律與原理組合起來,就構成了穩定的科學理論體系。

科學文化並非僅僅由經驗觀念構成,沒有超驗觀念,就不可能構成理論體系。邏輯工具就是典型的超驗觀念。由數學邏輯整合與表達的科學觀念體系,就是由超驗觀念對經驗觀念的組織化體系。哲學曾經是科學的母體,歐洲的自然哲學孕育了自然科學。科學獨立了以後,仍然要在母親的懷抱中成長。狹隘的科學主義者們因為不懂哲學,也就不懂科學形成的環境條件,他們常常漠視哲學。不懂哲學的人無法真正理解科學理論。他們的理解只能侷限於科學的技術層面中,他們只會追求科學的操作,他們永遠是科學的實驗員與工程師,而不會成為科學家。科學的創造者一定是半個哲學家。

個體的哲學修養與哲學能力並非可以完全用哲學理論知識來表達。哲學能力不是哲學的理論和哲學的邏輯,而是對精神世界與意識活動的真實深刻的理解。

如何區分科學與哲學?人類依據精神環境秩序映射與表達了全部生存環境的秩序,其中包括了自然環境秩序,精神環境秩序與社會環境秩序。哲學也就間接涉及了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自然科學的前身就是自然哲學。自然科學在實證方法上的高度客觀事實化,在邏輯工具的高度數學化以後,特別是又成為了人類現代社會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的主要文化依據以後,也就從哲學中獨立出來了。自然科學僅僅表達人類對自然環境秩序的特定公共化理解。哲學活動依據意識活動的全部感受,其方法是反思。科學活動則只能依據規範化的事實觀察。哲學可以運用一切邏輯工具,甚至也要借用藝術工具,但科學只能利用現代數學工具。

哲學對科學有什麼支持?科學需要依賴哲學嗎?科學的發現是精神活動的感性頓悟成果,而不是理性邏輯推演的結果。邏輯演繹只是為精神頓悟展開觀念空間,以便銜接經驗觀念。沒有感性內涵的數學演繹不會具有任何科學意義。所有的科學家都是靠感性頓悟和藝術審美來創造新的科學觀念的,邏輯只是他們創造成果的表達工具。想通這個觀念,他可能用了一個晚上,但要表達清楚,他卻用了十年。例如,愛因斯坦突破了牛頓的哲學觀念,把時間和空間相對化而創造了狹義相對論。

他是怎麼想到的?這種創造並非依據有邏輯推理。他說自己受到過某一個哲學流派的啟發,認為時間和空間就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內涵,就是人類活動的結果與需求。愛因斯坦並非數學家,他要表達廣義相對論的感性頓悟成果,要把空間彎曲化,要說明質量對空間場的影響,已有的幾何邏輯早就不夠用了。他突然發現黎曼的曲面幾何非常好,就專門去請教黎曼並訓練自己的數學能力,前前後後差不多用了十多年,才將自己的感性頓悟表達成數學形態。只有通過數學邏輯的表達,才能讓其他物理學家理解它的觀念與想法。

怎麼提高哲學能力?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哲學能力人人有,只是需要把它激發出來。

第一、要用心體察自己的內心。 如果連體察自己內心的興趣都沒有,就不可能獲得哲學能力。因為哲學是要關注人類精神世界的,這就需要首先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要反思自己。體察內心是獲得哲學能力的第一步。

第二,要理解人類文化與人類歷史。 哲學是關注人類公共化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公共化精神世界的依據就在理解文化中。理解人類文化的最好渠道不是去買書閱讀,而是要有歷史興趣。文化是哲學的問題,歷史是哲學的例題,例題是最好的入門工具。沒有歷史興趣的人不會關注人類的問題,也無法理解哲學。一旦對哲學有了興趣,也就會逐漸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興趣。

第三,要具備理性邏輯能力。哲學對人類精神世界的關注與表達是理性化的,哲學必須依據邏輯工具實現表達。哲學必須講概念,將邏輯,講道理。僅僅講故事就變成了宗教與文學。要具備哲學能力,學一點數學是有好處的。具有深刻的數學修養,但又不被數學中的科學化世界觀所誤導,就是進入哲學天堂的入場券。哲學需要強大的理性邏輯能力,缺乏理性邏輯能力的學者難以有深刻的哲學洞見。

科學活動的邏輯嚴謹有助於訓練哲學的能力,但哲學的能力不僅僅是來自邏輯,還要有深厚文化理解形成的感悟。感性感悟是一切人類思想的源泉。

(來源:筆記俠 原作者:孫利平)

(整理:劉詠駿)

精彩推薦

  • 關於日本製造的管理理論|創業小學堂

  • 優秀的人不一定合適,合適的人終將優秀|創業小學堂

  • “科技與人”時代下的薪酬系統|創業小學堂

  • 關於企業的人才觀|創業小學堂

  • 關於企業的本質|創業小學堂

電子商務促進中心

長按關注

哲學真的無用嗎?|創業小學堂

浙江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平臺

長按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