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如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據黑格爾標準,不是典型哲學;據中國哲學傳統,《道德經》是哲學,是高深莫測之哲學。

與黑格爾邏輯推論不同,《道德經》語言表述不成系統,不合亞里斯多德式三段論:定義、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道德經》是詩文體式,句、段、章跨度大,無語言邏輯連接,無推論過程。從此意義上看,《道德經》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小邏輯》等西人哲學。

然《道德經》義理豐富,蘊含宇宙、人生哲理,像道、德、有、無、虛、靜等。

《道德經》術語定義不明,不是西方式理性範疇,老子通過多種方式,盡力暗示此類術語的含義。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如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據黑格爾標準,不是典型哲學;據中國哲學傳統,《道德經》是哲學,是高深莫測之哲學。

與黑格爾邏輯推論不同,《道德經》語言表述不成系統,不合亞里斯多德式三段論:定義、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道德經》是詩文體式,句、段、章跨度大,無語言邏輯連接,無推論過程。從此意義上看,《道德經》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小邏輯》等西人哲學。

然《道德經》義理豐富,蘊含宇宙、人生哲理,像道、德、有、無、虛、靜等。

《道德經》術語定義不明,不是西方式理性範疇,老子通過多種方式,盡力暗示此類術語的含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萬物之始,無名,天地之母。這些話語晦澀、含蓄,究竟有何意義,其中有哲學、邏輯嗎?

當然有。

老子的表達不是語言推論,非概念演繹,是中國式“言外之意”型哲學,其中義理極為曲折,非語言邏輯所能表達,唯有藉助啟示性話語。

西方推論邏輯以理性語言為基礎,中國文化則歷來輕視語言。孔子說,辭,達而已矣。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易傳》言,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莊子言,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語言的類型可分兩種,一是理性邏輯語言,二是文學詩意語言。

邏輯語言即西方推論式語言,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是會死的。這是依靠理性概念實現的邏輯推理過程。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如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據黑格爾標準,不是典型哲學;據中國哲學傳統,《道德經》是哲學,是高深莫測之哲學。

與黑格爾邏輯推論不同,《道德經》語言表述不成系統,不合亞里斯多德式三段論:定義、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道德經》是詩文體式,句、段、章跨度大,無語言邏輯連接,無推論過程。從此意義上看,《道德經》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小邏輯》等西人哲學。

然《道德經》義理豐富,蘊含宇宙、人生哲理,像道、德、有、無、虛、靜等。

《道德經》術語定義不明,不是西方式理性範疇,老子通過多種方式,盡力暗示此類術語的含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萬物之始,無名,天地之母。這些話語晦澀、含蓄,究竟有何意義,其中有哲學、邏輯嗎?

當然有。

老子的表達不是語言推論,非概念演繹,是中國式“言外之意”型哲學,其中義理極為曲折,非語言邏輯所能表達,唯有藉助啟示性話語。

西方推論邏輯以理性語言為基礎,中國文化則歷來輕視語言。孔子說,辭,達而已矣。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易傳》言,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莊子言,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語言的類型可分兩種,一是理性邏輯語言,二是文學詩意語言。

邏輯語言即西方推論式語言,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是會死的。這是依靠理性概念實現的邏輯推理過程。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道德經》和《論語》一樣,不看重概念定義和邏輯細節,重經驗描述、感性體驗。

如道、有、無、虛、靜等術語,皆含義曲折,難以言說,唯有藉助身心領悟,一如禪宗頓悟,才能入味;一旦豁然開朗,即為悟道。

在老子眼中,宇宙之道,非語言邏輯對象,神祕、玄妙,需要自己領悟。

邏輯語言為何無法把握老子的道?《道德經》沒有解釋,其中原因如下:

道是天地混成,無區別、無界限,難以憑概念解釋。只要藉助於概念,必然包含肯定,只要有肯定,必然有否定,這也是黑格爾的意思——肯定即否定。

道家思維,有些類似於西方結構主義哲學思維:二元對立,此處不再展開。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如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據黑格爾標準,不是典型哲學;據中國哲學傳統,《道德經》是哲學,是高深莫測之哲學。

與黑格爾邏輯推論不同,《道德經》語言表述不成系統,不合亞里斯多德式三段論:定義、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道德經》是詩文體式,句、段、章跨度大,無語言邏輯連接,無推論過程。從此意義上看,《道德經》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小邏輯》等西人哲學。

然《道德經》義理豐富,蘊含宇宙、人生哲理,像道、德、有、無、虛、靜等。

《道德經》術語定義不明,不是西方式理性範疇,老子通過多種方式,盡力暗示此類術語的含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萬物之始,無名,天地之母。這些話語晦澀、含蓄,究竟有何意義,其中有哲學、邏輯嗎?

當然有。

老子的表達不是語言推論,非概念演繹,是中國式“言外之意”型哲學,其中義理極為曲折,非語言邏輯所能表達,唯有藉助啟示性話語。

西方推論邏輯以理性語言為基礎,中國文化則歷來輕視語言。孔子說,辭,達而已矣。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易傳》言,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莊子言,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語言的類型可分兩種,一是理性邏輯語言,二是文學詩意語言。

邏輯語言即西方推論式語言,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是會死的。這是依靠理性概念實現的邏輯推理過程。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道德經》和《論語》一樣,不看重概念定義和邏輯細節,重經驗描述、感性體驗。

如道、有、無、虛、靜等術語,皆含義曲折,難以言說,唯有藉助身心領悟,一如禪宗頓悟,才能入味;一旦豁然開朗,即為悟道。

在老子眼中,宇宙之道,非語言邏輯對象,神祕、玄妙,需要自己領悟。

邏輯語言為何無法把握老子的道?《道德經》沒有解釋,其中原因如下:

道是天地混成,無區別、無界限,難以憑概念解釋。只要藉助於概念,必然包含肯定,只要有肯定,必然有否定,這也是黑格爾的意思——肯定即否定。

道家思維,有些類似於西方結構主義哲學思維:二元對立,此處不再展開。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者,只要藉助語言邏輯,必遵循不矛盾律或同一律:同一推論過程必須保持前後同一,不能自相矛盾,否則陷入邏輯悖論,別人無法理解。

但《道德經》卻說,道既是有,又是無;既有名,又無名。這屬於邏輯悖論,違反思維同一律。老子又說,這沒有辦法,道之本性天然如此。

老子提出的解決辦法已不屬於西方式語言邏輯,而屬於一種辨證思維:對立即互補,相反者相成,這也是《周易》文化的思維方法。

黑格爾之輩無法理解中國的悖論思維,不能領會言外之意的奧妙,故而感嘆道:《論語》不是哲學,中國沒有哲學。

黑格爾的看法皆因人類理性認識的有限性,康德認為,這是邏輯理性的侷限性,人類無法避免。

"

有個疑問一直在坊間流傳,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西方黑格爾認為,儒家的《論語》倫理不是哲學;中國有一些學者聲稱,中國文化缺少哲學。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文化不缺乏哲學,但不是黑格爾式哲學,不是西方類型哲學,而是中國式哲學。

一個最明顯證據是中國學家已寫出多種中國哲學史,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等等。

從專業學者角度看,中國文化有哲學和哲學史,但如何擴展開來,澄清世俗偏見,讓人們相信中國有自己的哲學呢?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個問題:中國不是缺失黑格爾式的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太典型。

哲學一概念,源於希臘,本義為熱愛智慧。哲學原本是個褒義詞,意謂追求知識和真理。

但在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和哲學家卻幾乎成了貶義詞。

古代希臘流行論辯術,雅典公民憑藉哲學提高演講水平,參加公共政治選舉。

在蘇格拉底時代,希臘有很多教哲學的老師,教年輕人論辯術、修辭術。這是哲學及哲學家在當時流行的緣故。

因為哲學家氾濫,所以在蘇格拉底時代,很多人認為,哲學家沒真本事,只是混吃混喝,是邏輯詭辯家,不掌握真理。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巨頭崛起,徹底扭轉了哲學家在希臘人心中的形象。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以追求智慧和真理為己任,靈魂高尚,有責任感,只有哲學家配得上真正的智者。

蘇格拉底說,哲學家遠離私慾和個人情感,靈魂高尚,以後靈魂升到神界,與真理為伍。這是柏拉圖“對話錄”表達的思想。

蘇格拉底高徒——柏拉圖同樣把哲學視為一種靈魂修煉的方法。

柏拉圖指出,蘇格拉底式的靈魂是哲學家靈魂,真誠、純潔、正直、無私,勇於追求真理,不畏懼死亡。普通人的靈魂為情慾所左右,已沾染煙火之氣,靈魂已不再高尚。

自蘇格拉底、柏拉圖始,西方人改變了對哲學家的看法,哲學家像數學家、幾何學家、科學家一樣,成為西方人心目中的偶像,一直到今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應該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思想一樣,有清晰、準確的概念定義,嚴謹細密的推理過程,結構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不是《論語》式道德格言。

例如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是西方式哲學的典型,是邏輯推理式哲學的代表,甚至比康德還要典型。

黑格爾哲學體系龐大,邏輯嚴密,從原初概念——理念開始,一步步推論下去,得出諸多邏輯結論。

黑格爾認為,上帝即是理念,理念即是理性,兩者合二為一,沒有界限。這即“理念是存在”、“存在即合理”哲學命題的含義。

黑格爾說,宇宙演變的本質是思維與存在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兩者互動,產生“理念—宇宙”史——絕對精神的辯證法。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從實證科學立場看,黑格爾野心大,目標高遠,試圖像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建構一整套宇宙哲學史。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落空。原因是:

邏輯推論獨立、自洽,有自身規則,不憑外物,像不矛盾律、同一律。宇宙、歷史由經驗現象構成,包含很多變數或偶然性,邏輯推論難以完全囊括。

換言之,語言邏輯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所有經驗現象。在這方面,康德的思想要辨證許多。

康德認為,審美現象是一種特殊經驗,普通語言邏輯無能為力,只能藉助另一種思維——悖論式思維(又叫二律背反)。

悖論式思維近於中國道家或《周易》之辯證法——對立互補、相反相生。這屬於矛盾思維,中國文化比較擅長,西方人較為陌生。

然後,我們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黑格爾式標準適合中國哲學嗎?綜合來看,答案分兩種情況。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第一,中國哲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但比較稀少,不是典型。

如莊子著述、孟子散文、魏晉玄學、佛教理論、宋明理學,這些中國文化元素,均包含邏輯推理,幾近於黑格爾思辨哲學。

如莊子的理論。

莊子愛講故事,通過講故事闡發哲理,所以是很有藝術細胞的思想家。

莊子的故事不算哲學;但文中也有許多長篇大論,憑議論說理,這就接近黑格爾式哲學了。

如莊子對人類知識論的批判。

莊子說,人類知識沒有絕對對錯,只有相對對錯,是非標準難以確定。原因為何?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標準和兩種觀點相同,這個標準沒有意義。假如此標準和兩種觀點皆不同,無法判斷兩方對錯。如果此標準和其中一個相同,和另一個不同,此標準沒有公正性。如此以來,莊子徹底否定人類知識的客觀性。

莊子著述中,類似邏輯推論還有很多,這些即屬於黑格爾式的語言邏輯推演。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比如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一大高峰,是漢唐經學、乾嘉樸學中介。

宋明理學強調義理思辨,重視邏輯推論,是比較典型的思辨哲學。

宋明理學包含黑格爾式哲學的諸多元素,如概念定義——理、氣、性、良知,此為邏輯推理的前提;還包含詳細、嚴謹之推理過程。

如朱熹對理、氣之區別的辨析;程頤、程顥對心、性關係的推理;王陽明對“致良知”內涵的分析等。這些理性分析都屬於黑格爾式邏輯思辨。

很遺憾,宋明理學不太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口味,所以到了清代,很快遭到清代大儒們的一致批評和反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清代乾、嘉樸學反對宋明理學的思辨方法,否定空談心性、良知,主張迴歸儒學正統,講究實證研究,一切落到實處。

如清代儒學最重音韻、訓詁、名物、典章制度;目的是迴歸古禮、古制,重視實習,迴避宋儒義理空談。這是宋明理學一大反動。

據此,中國文化不是沒有黑格爾式思辨哲學,而是較為稀少、不典型。如此說來,黑格爾以及某些說學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中國哲學究竟屬於哪種類型的哲學呢?

此為第二個問題:中國式哲學,別出心裁,獨具一格,不重視邏輯枝節,看重言外之意,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儒家孔子。

孔子是哲學家嗎?黑格爾說不是,因《論語》沒有完整的邏輯系統,無具體概念推理,全是格言式語錄。按此標準,《論語》不是黑格爾式哲學。

《論語》有哲學思想嗎?當然有,不僅有哲學思想,而且相當深刻。

希臘人說,哲學指熱愛智慧,探求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之終極真理。

請注意,終極真理不同於經驗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不同於數量科學如數學、幾何學;終極真理是對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掌握。

如天地之道、文化之道、社會之道、人性之道等。這也是希臘哲學主題,如德性、正義、公正、善、美、友誼等。

孔子《論語》所探求的正是這些宇宙人生之道,如天命、人性、仁義、禮信等。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比如仁道。

孔子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人。吾欲仁,斯仁至矣。

何謂仁?,孔子看來,仁是人性之本,仁者有仁心;剋制自己的私慾,全部歸於禮制,便可以成仁,所以叫吾欲仁,仁便可以實現。

其內在思想過程是,君子應以我為主,盡心盡力,積極作為,最終實現人性昇華,這是仁道的“義理”邏輯。

孔子喜歡點到即止,沒有把仁愛之道從語言層面一一展開,沒有語言推理過程,但不能說孔子思想不含哲理。

再如一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知命,不為君子。知命,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話跨度大,含蓄、抽象,沒有推理過程。這些話是哲學嗎,裡面有思想邏輯嗎?當然有,但需要慢慢體會。

據錢穆先生解讀,'與“是認可之意,"與命”,是認可、順從命運之意。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孔子認為,人生有樣東西個人無法掌控——天命。天命和外部環境有關,個體無法預測。中國人常說“聽天由命”,類似此意。

孔子說,天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要安天命,學會理解、接受天命,這叫知命。

與此同時,人生還有一樣東西可以自己掌握——仁。

仁者愛人,復禮為仁,仁愛之道非常簡單,只需心念一轉,即可成仁。故君子應知仁、盡仁,直至道德完滿。這叫“與仁”。

在孔子眼中,真正君子不執著於天命,而是專注仁心,懂得掌控自我,能修身成聖。這叫不知命,不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換用民間俗語說,叫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話語雖表面不連貫,沒有推理過程,但內涵豐富,思想嚴密,環環相扣。這是孔子哲學之精髓,與黑格爾式語言邏輯判然有別。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所以,孔子不看重語言邏輯,喜歡直接講道理給別人,讓別人慢慢領會,這是中國式哲學最大特色,和西方推論式哲學不同。

如果給中國式哲學起個名字,應該叫“意在言外”型哲學、個人“體會”型哲學。

孔子以後,中國思想家大都不喜語言推論,喜歡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讓別人切身領悟,一旦頓悟,即為悟道,至於表面邏輯枝節,純屬多餘,無需留心。

可以概括為:中國哲學不重語言,重義理;言外之意,含蓄蘊藉;看似無語言邏輯,實則裡面有思想邏輯、理性邏輯。

中國式哲學路徑和神韻,恐怕非黑格爾之輩所能親身領悟!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如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據黑格爾標準,不是典型哲學;據中國哲學傳統,《道德經》是哲學,是高深莫測之哲學。

與黑格爾邏輯推論不同,《道德經》語言表述不成系統,不合亞里斯多德式三段論:定義、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道德經》是詩文體式,句、段、章跨度大,無語言邏輯連接,無推論過程。從此意義上看,《道德經》不同於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小邏輯》等西人哲學。

然《道德經》義理豐富,蘊含宇宙、人生哲理,像道、德、有、無、虛、靜等。

《道德經》術語定義不明,不是西方式理性範疇,老子通過多種方式,盡力暗示此類術語的含義。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萬物之始,無名,天地之母。這些話語晦澀、含蓄,究竟有何意義,其中有哲學、邏輯嗎?

當然有。

老子的表達不是語言推論,非概念演繹,是中國式“言外之意”型哲學,其中義理極為曲折,非語言邏輯所能表達,唯有藉助啟示性話語。

西方推論邏輯以理性語言為基礎,中國文化則歷來輕視語言。孔子說,辭,達而已矣。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易傳》言,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莊子言,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語言的類型可分兩種,一是理性邏輯語言,二是文學詩意語言。

邏輯語言即西方推論式語言,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是會死的。這是依靠理性概念實現的邏輯推理過程。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道德經》和《論語》一樣,不看重概念定義和邏輯細節,重經驗描述、感性體驗。

如道、有、無、虛、靜等術語,皆含義曲折,難以言說,唯有藉助身心領悟,一如禪宗頓悟,才能入味;一旦豁然開朗,即為悟道。

在老子眼中,宇宙之道,非語言邏輯對象,神祕、玄妙,需要自己領悟。

邏輯語言為何無法把握老子的道?《道德經》沒有解釋,其中原因如下:

道是天地混成,無區別、無界限,難以憑概念解釋。只要藉助於概念,必然包含肯定,只要有肯定,必然有否定,這也是黑格爾的意思——肯定即否定。

道家思維,有些類似於西方結構主義哲學思維:二元對立,此處不再展開。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再者,只要藉助語言邏輯,必遵循不矛盾律或同一律:同一推論過程必須保持前後同一,不能自相矛盾,否則陷入邏輯悖論,別人無法理解。

但《道德經》卻說,道既是有,又是無;既有名,又無名。這屬於邏輯悖論,違反思維同一律。老子又說,這沒有辦法,道之本性天然如此。

老子提出的解決辦法已不屬於西方式語言邏輯,而屬於一種辨證思維:對立即互補,相反者相成,這也是《周易》文化的思維方法。

黑格爾之輩無法理解中國的悖論思維,不能領會言外之意的奧妙,故而感嘆道:《論語》不是哲學,中國沒有哲學。

黑格爾的看法皆因人類理性認識的有限性,康德認為,這是邏輯理性的侷限性,人類無法避免。

一個流傳至今的謎團:中國文化有哲學嗎?

根據後現代主義觀點,世上沒有絕對真理,人的認識有視角性、主觀性;這也是量子力學認識論,已被現代科學證明。即使像孔子、老子、莊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此等大思想家,恐怕亦難以超越。

順便一下,黑格爾式思辨哲學,侷限性很大,19世紀後,遭到後人猛烈攻擊,如尼采、叔本華、克爾凱郭爾、海德格爾等。

即使在中世紀,黑格爾式的思辨式神學始終遭人非議。如神學家德爾圖良、波那文特、聖.伯納爾認為,信仰和理性完全不同,不能用理性推論解釋信仰。

當然也有反對者,如聖.安瑟倫、阿伯拉爾、聖.托馬斯.阿奎那等神學家,他們主張用邏輯推理,解釋上帝信仰。此中問題繁雜,不再展開。

據此,我們認定,中國文化不僅有哲學,而且有屬於中國自己的特色哲學。中國哲學精神是:不重語言概念和推理,重內在義理、身心領悟,意在言外,點到為止,含蓄蘊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