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矢志不渝推進自主創新'

"
"
鄭州:矢志不渝推進自主創新


"
鄭州:矢志不渝推進自主創新


鄭州:矢志不渝推進自主創新


△《鄭州日報》報道版面

編者按

當前,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對鄭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本報今起推出“中部機遇”系列報道,展現鄭州搶抓機遇,擔當作為,全力以赴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在自主創新、裝備製造、生態文明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和亮點。

樹高葉茂,繫於根深。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鄭州,這座位於中原腹地歷史悠久而又生機勃勃的城市,近年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建設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引領,加快培育“四個一批”,不斷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匯聚創新資源,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力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好風憑藉力,創新助新高。

讓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鄭州,這座深處中原腹地的內陸城市,在全國經濟地理中的區位優勢突出,擁有的人力、市場、空間、交通、文化等綜合優勢,在長江以北城市中獨樹一幟。隨著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和航空運輸快速發展,拉近了世界空間距離,讓鄭州這樣不沿邊、不沿海、不沿江的內陸城市有了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歷史條件。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一條主線、雙力疊加、三大創新、四個一批”、“三提升六倍增”這是鄭州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亦是鄭州科技創新的發展藍圖。

一條主線,是指圍繞市委、市政府對創新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建設國家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為主線。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引進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匯聚創新要素,厚植創新文化,打造全要素、自組織、快成長的創新創業生態。

雙力疊加,以“科技+樞紐+區位”為基石,“科技+樞紐”的創新要素資源配置能力與“科技+區位”的開放創新協同能力疊加。發揮鄭州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和中西部對外開放門戶優勢,跨區域吸引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海內外創新要素資源,推動創新要素在鄭“聚集—聚合—聚變”,輻射帶動中原崛起。

三大創新,即以開放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三大創新為發展路徑。開放創新是促進創新要素資源跨體制、跨區域、跨國界流動與聚集,形成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產業創新是面向產業需求,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式技術創新,培育“四新經濟”;制度創新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突破關鍵瓶頸,強化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四個一批,是指以加快扶持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搭建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四個一批”為發展方向。針對區域創新資源不足的短板,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四個一批”的引進,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活力,打造創新經濟的動力源,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提升六倍增”,意味著:到2021年,全社會R&D(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2.3%左右,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於56%,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科技創新對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00家、技術交易額達到300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500家、能夠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頂尖創新創業人才達到150名、新型研發機構達到40家,比2018年翻一番。

鄭州交上自主創新亮麗答卷

在鄭州,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鄭州在交通綜合樞紐、開放口岸、鄭歐班列、跨境電商、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功能載體平臺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四條絲路”為標誌,在內陸地區形成一定的先發優勢,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可以說,鄭州開放的條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完備,開放的支撐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有力,開放的態勢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強勁,開放發展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鄭州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讓創新成為鄭州發展的不竭動力。

要搭建好創新平臺,發揮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航空港區“四樑八柱”作用,加快佈局創新創業載體,完善金融科技服務,大力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人才、平臺和機構,走好“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融合創新的路子,不斷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全市科技領導小組會議提出,2019年,鄭州市要向科技進軍。

2019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按照部署,今年,鄭州要以加快推進國家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建設為主線,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以培育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人才和機構為重點,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集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和產業結構,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具體目標是,2019年底,鄭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引進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

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謀劃推進“中原科創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項目,著力抓好浙江大學中原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等項目建設,推進國家超算中心落地,積極推進輻射區和輻射單元建設,輻射帶動全市創新發展。推進自創區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自創區核心區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及時總結自創區改革經驗,適時在其他開發區推廣複製,放大核心區“賦權”改革效應。

加快“四個一批”培育。加大創新引領型企業扶持力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加大創新引領型平臺搭建力度,支持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大學等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新建省市級創新平臺300家以上。加大創新引領型人才培育力度,深入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引育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其中頂尖人才團隊5個。加大創新引領型機構引進力度,加強與中國科學院系統、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對接,力爭全年引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10家。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研發投入支持相關政策,加大對研發投入力度突出單位的獎補,堅持以項目帶動研發投入,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2%。在我市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發展領域,現代食品等傳統優勢領域,組織實施50項以上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和協同創新項目,以關鍵技術突破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

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的相關法規政策落地,探索開展職務發明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加大技術轉移工作力度,加快推進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運營工作,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建設,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共享與發佈體系,促進創新資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打造“雙創”升級版。繼續推進創新創業綜合體和孵化器建設,引進一批知名創業平臺在鄭建立分支機構,推動高校院所、大企業搭建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眾創空間。舉辦有全國、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活動,打造好“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品牌。跟蹤新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創新,培育一批“四新”企業。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是,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

面向未來,矢志不渝,克難攻堅,中原必將出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