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秀:社會情感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切入點

政治 馬克思主義 季衛東 心理健康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07

【季衛東:以司法責任制和員額製為抓手加快推進司法改革進程】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季衛東指出,按照司法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實施部署,在“兩去”(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兩制”(流程管理制、一案三查制)、“留痕”(限制批條審判)、“智能”(限制粗放審判)等舉措的基礎上,2016年的中心任務是全面推廣司法改革試點省市的可複製性經驗,推動司法責任制、員額制等四項改革,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系統;2017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完成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系統的頂層設計必須把司法公正、司法權威、司法效率、司法便民四個元素作為基準,並通過它們之間關係的不同組合方式的探討來鎖定符合國情的司法體制改革目標,並確立其實施績效的評價標準。從這些年各地司法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來看,在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方面卻還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所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就是司法責任制和員額制。符合司法規律的責任制必須以審判為中心、以抗辯為抓手;判斷員額制改革成敗的主要標準是看能否穩定第一線審判隊伍,留住專業骨幹。

【王俊秀:社會情感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切入點】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俊秀認為,社會情緒是一種重要的社會信號,作為多數人共享的社會情緒來說,正向社會情緒和負向社會情緒是對社會群體共同心理的反映,也是對一定社會結構變化、社會運行狀況的反映。社會情緒也具有動力功能。負性能量的激活越強烈,所釋放出來的爆發力越強烈。個體心理健康範疇內可以藉助心理學的手段解決情感問題,但社會層面的情緒、情感的引導應該納入到社會治理下,多主體社會治理才是實現情緒、情感引導的有效路徑。社會治理在關注顯性情緒的同時,更要關注情緒氣氛,也就是要努力消解焦慮、怨恨、浮躁、鬱悶和冷漠等消極的社會情緒氛圍,營造積極的社會情緒氛圍;努力消除負向情緒,提高社會支持,增強各社會群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逐漸形成較為穩定的積極社會情感。社會治理也就是社會情感治理,即在社會治理中使得社會正向情感最大化,實現以社會情感為基礎的社會凝聚。

【趙慶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慶寺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增強學術活力,堅定學術自信,不當西方理論的搬運工。波瀾壯闊的中國發展進程蘊藏著學術創新的巨大動力,這個風雲際會的時代也為學術自信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一支充滿活力、深具潛力的研究隊伍,應該具有紮實的學術功底、深厚的理論素養和飽滿的政治激情。在這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在這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勇於學術創新,堅定學術自信。

【趙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構要注意“問題和主義”相結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勇認為,當前,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的傾向,具體表現為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個“三失”問題與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意識形態淡化論以及馬克思主義無用論等交織疊加,其目標是弱化乃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理論實質指向的就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問題。當前,在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構中,要把“問題和主義”結合起來,要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分析,把真正的道理講清楚說明白。事實上,只有清晰的理論分析才能在錯綜複雜的事實中指明正確的道路。

【張師偉: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的貫通性理解與整體性呈現】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師偉認為,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研究不應該是一種演繹性的推理路徑,而是從有效解釋活生生的中國歷史出發,經驗性地分析政治思想家的具體問題,立足於中國特殊的歷史現象,整體性地理解和解釋歷史中的政治與政治思想,關注中國特定政治理論的階段性與完整性。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編撰的核心在於一個“通”字,一是要以儘可能完整的政治知識,追求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編撰的理論上的“通”,在這方面,《中國政治思想通史》所體現的“王權主義學派”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二是要關注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思潮在概念、問題、思維方式及具體觀點等方面的連通性,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理解中國政治思想的宏觀整體發展;三是要關注同一個時代不同思想流派之間在概念、話語、問題、觀點等方面的相同、相通和互補,從時代的整體性來理解不同流派思想之間的根本共性。三方面的貫通性理解共同支撐起一個關於中國政治思想的理論上的整體性呈現。

(光明網記者 秦超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