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參與機制《規劃》為國家發展注入“青年力量”

政治 創業 時政 中國青年網 2017-05-11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朱夢琪)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無疑是惠及億萬青年的“大禮包”,為追夢路上奮力奔跑的青年們指引了明確方向,為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擎畫了嶄新藍圖。

創新社會參與機制《規劃》為國家發展注入“青年力量”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為青年發展指引方向。

“作為我國青年發展事業的重要里程碑,《規劃》不僅是青年之需,也是時代之需。”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共青團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鄭長忠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規劃》不僅具有廣泛的覆蓋面,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規劃》從國家層面統籌社會各方力量有效推動青年發展,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在青年工作領域中的生動體現。”

擎畫青年成長髮展的嶄新藍圖

專門面向青年群體制定和出臺規劃,這在新中國歷史上是首次,它將成為未來十年黨和國家青年工作的行動綱領。“《規劃》的出臺,充分說明青年發展問題已經從各個分散的一般性工作中分離出來,將青年視為一個整體性群體,納入到國家建設和國家發展戰略之中。”鄭長忠表示,從國家發展層面來看,《規劃》的出臺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戀、青年就業創業、青年文化、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青年社會保障等十大發展領域,幾乎涵蓋了當代青年所面臨的全部問題,並統籌政府、社會、青年自身等各方力量予以落實,在鄭長忠看來,《規劃》是對青年整體發展做出的頂層設計,將極大推進我國青年發展的工作。

“實際上,《規劃》是共青團群團改革之後的重要舉措,也體現了群團改革的重要成果。”鄭長忠談到,共青團既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也是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樑紐帶,而共青團在此次推動青年問題從政策制度層面上予以重視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這正是共青團落實自己橋樑紐帶的身份,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的一項重要舉措。

另一方面,《規劃》將共青團以往活動性、項目性的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性規劃來推進,也為共青團推動青年工作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

創新社會參與機制《規劃》為國家發展注入“青年力量”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共青團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鄭長忠。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冬偉 攝

搭建青年社會融入的網絡橋樑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青年從依附於各個共同體之中,逐漸走向相對獨立的個體。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青年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增強。“青年群體通過網絡,更加深入地參與社會事務,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鄭長忠指出,這便是青年化社會的特點。網絡社會嵌入改變了青年的交往方式,大量青年可以在體制之外形成自我組織化。此外,網絡對現實社會運行邏輯的重構,導致社會權力向青年轉移。

“青年化社會的發展需要必須在黨與國家的決策之中得到相應的制度性、體制性和政策性的反映。”鄭長忠表示,《規劃》標誌著從國家層面與社會層面,為青年作用的發揮、青年自身利益的表達以及青年的成長髮展,提供了規範性的制度和法規作為強有力的保障。

國家欲發展,青年必當先。在《規劃》中,對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鄭長忠認為,這一目標是《規劃》中突出性、增量性的內容,且體現了強烈的社會性和政治性。

在黨領導下,以共青團為代表的組織體系正是將青年力量匯聚一處的關鍵所在。“要發揮青年群體和青年個體的作用,實現青年社會組織彼此之間的融入,參與國家建設和國際交往,需要一個組織平臺和組織網絡進行對接。”在鄭長忠看來,共青團自身的組織體系能夠提供有效的基礎性支持。

同時,為進一步形成青年社會融入的橋樑和網絡,鄭長忠提出,共青團必須在組織維度上與各種組織力量對接,構建靈活化、多樣性、複合型的新型機制,此外,需要拓展共青團活動的多維空間,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運用智慧眾籌找到創新性方法。

統籌協調推動“政策紅利”惠及青年

教育文化、身心健康、創業就業、權益維護、社會保障……《規劃》涵蓋了青年發展的方方面面,如何落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規劃》明確提出: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設立推動規劃落實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共青團中央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鄭長忠認為,這種聯席會議機制確保了《規劃》在具體落實和推動過程中形成各部門的有效整合。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共青團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鄭長忠。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冬偉 攝

搭建青年社會融入的網絡橋樑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青年從依附於各個共同體之中,逐漸走向相對獨立的個體。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青年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增強。“青年群體通過網絡,更加深入地參與社會事務,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鄭長忠指出,這便是青年化社會的特點。網絡社會嵌入改變了青年的交往方式,大量青年可以在體制之外形成自我組織化。此外,網絡對現實社會運行邏輯的重構,導致社會權力向青年轉移。

“青年化社會的發展需要必須在黨與國家的決策之中得到相應的制度性、體制性和政策性的反映。”鄭長忠表示,《規劃》標誌著從國家層面與社會層面,為青年作用的發揮、青年自身利益的表達以及青年的成長髮展,提供了規範性的制度和法規作為強有力的保障。

國家欲發展,青年必當先。在《規劃》中,對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鄭長忠認為,這一目標是《規劃》中突出性、增量性的內容,且體現了強烈的社會性和政治性。

在黨領導下,以共青團為代表的組織體系正是將青年力量匯聚一處的關鍵所在。“要發揮青年群體和青年個體的作用,實現青年社會組織彼此之間的融入,參與國家建設和國際交往,需要一個組織平臺和組織網絡進行對接。”在鄭長忠看來,共青團自身的組織體系能夠提供有效的基礎性支持。

同時,為進一步形成青年社會融入的橋樑和網絡,鄭長忠提出,共青團必須在組織維度上與各種組織力量對接,構建靈活化、多樣性、複合型的新型機制,此外,需要拓展共青團活動的多維空間,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運用智慧眾籌找到創新性方法。

統籌協調推動“政策紅利”惠及青年

教育文化、身心健康、創業就業、權益維護、社會保障……《規劃》涵蓋了青年發展的方方面面,如何落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規劃》明確提出: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設立推動規劃落實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共青團中央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鄭長忠認為,這種聯席會議機制確保了《規劃》在具體落實和推動過程中形成各部門的有效整合。

創新社會參與機制《規劃》為國家發展注入“青年力量”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一經發布,在“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上引起青年們紛紛點贊。網頁截圖

此外,鄭長忠強調,要將《規劃》的落實與群團改革和共青團創新發展有效融合起來。“《規劃》的出臺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果,《規劃》的落實也需要共青團運用創新的方式和形態把握,一定不能把《規劃》落實與群團改革做成‘兩張皮’。”

覆蓋範圍之廣,涉及領域之多,是《規劃》的一大突出特點。因此,在鄭長忠看來,有效調動社會組織的力量,與社會組織建立一種新型關係是共青團落實《規劃》的有力抓手。而在此過程中,必須善於運用互聯網思維,“‘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就是共青團適應網絡社會運作的規律,鼓勵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的有效手段。”

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鄭長忠認為,共青團先天具有橋樑、紐帶和通道的功能。“在推動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的過程中,共青團不僅要讓青年融入社會組織之中,還要推動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互動,以及青年的國際交往,並且要與政治制度和體系進行對接。”

生態性、平臺化、樞紐型的組織形態,是鄭長忠所設想的共青團所發揮的作用。“使多元的社會組織力量能通過共青團這個組織通道實現社會融入、政治參與、跨國互動的功能,這既是對青年組織的建議,也是對共青團的要求。”鄭長忠說。

歡迎撥打“青年之聲”新聞熱線010-57380782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qnzsbjz@163.com;關注“青年之聲”微信公眾號(ID:qnzs20150428)、“青年之聲”官方微博@青年之聲,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