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鄭永年 文化 經濟 算術 歷史 IPP評論 2019-08-29
"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圖源自:互聯網)

◆ ◆ ◆ ◆ ◆

今天,人類無疑面臨著無窮的危機,危機之多使得人們對未來充滿著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感。不過,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這種危機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分佈很不平衡。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處於深度甚至是極度危機之中,並且呈現出不可扭轉的大趨勢。對這些國家和地區來說,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生育危機,討論其他危機或者未來就變得毫無意義。

繁衍後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不難理解,經驗地看,各種文明都有各種保障和有利於繁衍後代的文化和機制。一些基於宗教之上的文明都有這樣的明文規定,例如不可離婚、不可流產、不可絕育等。對他們來說,人類本身並沒有終結上帝所賦予的生命的權利。中國是世俗文明,但也具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文化意識,數千年來深深植根於人們的觀念裡面;不僅如此,和其他文明一樣,中國也發展出了各種社會的和文化的制度安排(甚至是從今天看來非人道的安排),來保障生育和家族再生產的繼續。

也可以說,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是人類各種文明的核心。或者說,在漫長的歷史裡,如果說人類沒有保障其他方面發展的機制,但各種文明都具有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的機制。也正因為如此,也導致了人們對人口的繁衍和增長的擔憂,最顯著的是表現在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理論上。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認為,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幾何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算術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因此,除了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戰爭、瘟疫及各類饑荒),道德限制和罪惡(包括殺嬰、謀殺、節育和同性戀)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之外,別無他法。

個體權利的產生

不過,近代以來的現實則和馬爾薩斯所預測的剛好相反,至少就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是這樣。近代以來的諸多變化,有效和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育和再生產。至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以人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人本主義的核心是人權觀念,人權觀念最終導致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在漫長的歷史上,生育是群體權利,並不是個體權利。儘管生育是個體所為,但個體不能做主,群體以各種方式為生育的個體做主。如果個體不能生育,那就會有被排擠出群體的風險。但隨著個人權利觀念的發展,不生育很快成為個人的核心權利,生育不再是群體選擇,而僅僅是個體選擇,群體無法干預

第二,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高度人口流動,把個人和大家庭、個人和群體分離開來,在生育方面,個體不再承載很大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也就是說,上述個人權利的產生和發展是具有客觀社會經濟背景的。生育因此並不僅僅是一種權利觀念的變化,更是客觀現實變化的反映。當客觀現實變化之後,舊的生育觀念便變得不相關了。在出現新的有利於生育的觀念之前,生育狀況就難以改變。

利用科技干預

第三,科學技術(節育和絕育等)的發展賦權人類,人們把傳統上屬於“上帝造人”的權利奪回,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技術對人類生育有著里程碑式的影響。在沒有這類技術之前,生育始終處於一種“自然”狀態,即毫無干預狀態,與理性計算毫不相關。但技術的出現和改進,個體就可以自主地干預生育,生育可以以一種“計劃”的方式出現和進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技術甚至可以促成生育的“群體計劃”,例如一些國家(如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第四,現代化導致生育成本過高。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人口流動不僅僅導致傳統大家庭的消失,而且大大導致了生育成本的過高。傳統大家庭在生育、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有效減低生命的成本。隨著大家庭的消失,各方面的生命成本急劇提高。在過高的成本面前,即使仍然具有生育觀念的人們,對生育也具有了理性計算,有了“計劃”

人是理性的,理性是受年齡限制的。考慮到生育是年輕人的事情,當年輕人為生育決策時,很少有人會考慮到生育的長期重要性。不會為了長遠的未來而犧牲眼前的利益,是很多年輕人生育決策的思考規則。

提高社會福利適得其反

第五,福利社會保障了個人生活,生命的載體從家庭過渡到國家,家本身的意義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就生育來說,福利社會有一個悖論。一方面,正是因為當代社會生育成本過高,因此在一些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的生育,國家就想方設法通過提高社會福利來提高人們生育的動機,從而改善國家整體的生育狀況。

但另一方面,在實際層面,效果要麼不好,要麼剛好走向了反面。隨著福利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依靠國家而生存,家庭變得可有可無。儘管也可以對生育設置特殊的“生育福利”,但在整體福利提高的情況下,這種特殊福利很難改變生育者的動機。

資本影響力巨大

第六,資本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生育成本會如此之高?這裡資本的作用不可忽視。資本一方面對人起到了解放作用,把人從傳統的家庭、組織解放出來,成為個體,但同時另一方面又把人變成了資本的奴隸,任意奴役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說,今天人的生命的整個過程都被資本所瓜分,都是資本用來盈利的工具。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包括教育、工作和生活等環節都離不開資本。社會流行的“生不起、養不起、活不起、死不起”的說法,都是資本控制生命過程的真實反映。

第七,民主的需要。在民主社會,生育更和民主的運作相關。當代民主都表現為“一人一票”,這一制度保障了所有方面的個人權利,包括生育權利。同時,政府也需要資本來“購買選票”(例如通過社會福利),這個事實也限制了政府對資本的規制意向和能力。實際上,政府是可以對資本對人的奴役狀況加以規制的,減少甚至不容許資本在人的生命方面盈利,但考慮到政府對資本的依賴,作為公共權力載體的政府,基本上忽視甚至漠視資本這些方面的作為。結果,生育本來是最具有公共意義的,即保障群體的生存和發展,但現在演變成最為私人的領域,是純私人的決定,和政府毫不相關了。

第八,LGBTQ群體的產生和發展,也在影響人們的性觀念和生育觀念。LGBTQ即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和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今天一個奇特的局面是,數千年來被視為是正常的異性之間不想結婚,結婚之後又非常容易離婚,但同性戀者則高調爭取婚姻的權利。

儘管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也無可非議。不過,這些群體不僅影響生育(即他(她)本身不產生生育),而且也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性觀念。性觀念是生育的前提,一旦性觀念發生了變化,生育也就無從談起了。

人口老齡化

從很多年來的各國生育率統計數字很容易看出來,生育率首先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明確的關聯,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生育率就越高。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教育程度和流動性等,這些都直接影響生育觀念和實際的生育行為。

其次是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相關。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所有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但不同文化(尤其是宗教)對生育率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在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內,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比另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高。

生育危機正在促成諸多危機的發生。老齡化可以說是很多國家所面臨的即刻危機。年輕人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但因為醫療等生存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大大增加,這就輕易導向一個社會的老人化,使得這些社會成為老人國度。老人國會體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消費水平下降,養老(社會和家庭)維艱,經濟萎縮,社會生命能量不足。

在東亞,日本是老齡化社會的典範。中國緊隨其後。面臨老齡化,像新加坡那樣的較小社會,還可以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像中國這樣的大社會,很難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這些社會或許可以通過延長退休年齡、自動化技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來緩解勞動力危機,但仍然解決不了生育危機。

或導致衝突和戰爭

一個社會的內部衝突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即在低生育率的財富群體和高生育率的社會底層之間。傳統上,富裕家庭一般都會是大家庭,因為富裕家庭有條件養育更多的小孩。但今天,即使是富裕家庭也很難出現擁有很多小孩的大家庭。這是因為,如上所說,生育已經演變成單純的個人權利和選擇,而非家庭(群體)的權利和選擇。在富裕家庭,年輕人的權利觀念甚至比其他群體還要高。

而對社會底層來說,傳統社會所面臨的一些不利於生育和養育小孩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例如飢餓、疾病等,同時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對社會底層(尤其是具有廣大農村的社會)影響要比其他群體小,因此底層的生育率還是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在這些社會,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富分配能力,那麼生育率的確會影響社會衝突。如果對當代盛行的民粹主義做些深入的分析,也不難看到生育因素的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生育危機在各個國家、民族、種族的分佈是極端不平衡的。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的生育危機越來越深刻,甚至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式(至少到目前為止);而另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則不僅沒有危機,而且人口經歷著高增長,並且隨著人口的高增長,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空間也在擴張。無疑,移民(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會是從經濟落後社會流向經濟發達社會。這和生育率分佈相一致,經濟落後社會呈現高生育率,而經濟發達社會呈現低生育率。也就是說,移民從高生育率社會向低生育率社會流動。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加以改變,會不會最終導致衝突甚至戰爭?可以設想,那些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萎縮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恐懼於自己的消失;而另一些生育率高和具有人口優勢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則會變得蠢蠢欲動,開始爭奪和擴張生存空間。

如果這樣,兩者之間發生衝突和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出現。再者,歷史地看,帝國時代,國家間頻繁發生以爭奪土地和人口為目標的衝突和戰爭。但如果未來產生這樣的情況,還會出現爭奪人口的衝突和戰爭嗎?

生育危機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世界會屬於那些有利於生育的文明,而不屬於那些不利於生育的文明,前者能夠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而後者則會以各種方式逐漸消失。

對充滿慾望的人類社會來說,生育危機也算是人類的自我黑色幽默吧。

"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圖源自:互聯網)

◆ ◆ ◆ ◆ ◆

今天,人類無疑面臨著無窮的危機,危機之多使得人們對未來充滿著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感。不過,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這種危機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分佈很不平衡。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處於深度甚至是極度危機之中,並且呈現出不可扭轉的大趨勢。對這些國家和地區來說,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生育危機,討論其他危機或者未來就變得毫無意義。

繁衍後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不難理解,經驗地看,各種文明都有各種保障和有利於繁衍後代的文化和機制。一些基於宗教之上的文明都有這樣的明文規定,例如不可離婚、不可流產、不可絕育等。對他們來說,人類本身並沒有終結上帝所賦予的生命的權利。中國是世俗文明,但也具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文化意識,數千年來深深植根於人們的觀念裡面;不僅如此,和其他文明一樣,中國也發展出了各種社會的和文化的制度安排(甚至是從今天看來非人道的安排),來保障生育和家族再生產的繼續。

也可以說,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是人類各種文明的核心。或者說,在漫長的歷史裡,如果說人類沒有保障其他方面發展的機制,但各種文明都具有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的機制。也正因為如此,也導致了人們對人口的繁衍和增長的擔憂,最顯著的是表現在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理論上。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認為,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幾何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算術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因此,除了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戰爭、瘟疫及各類饑荒),道德限制和罪惡(包括殺嬰、謀殺、節育和同性戀)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之外,別無他法。

個體權利的產生

不過,近代以來的現實則和馬爾薩斯所預測的剛好相反,至少就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是這樣。近代以來的諸多變化,有效和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育和再生產。至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以人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人本主義的核心是人權觀念,人權觀念最終導致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在漫長的歷史上,生育是群體權利,並不是個體權利。儘管生育是個體所為,但個體不能做主,群體以各種方式為生育的個體做主。如果個體不能生育,那就會有被排擠出群體的風險。但隨著個人權利觀念的發展,不生育很快成為個人的核心權利,生育不再是群體選擇,而僅僅是個體選擇,群體無法干預

第二,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高度人口流動,把個人和大家庭、個人和群體分離開來,在生育方面,個體不再承載很大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也就是說,上述個人權利的產生和發展是具有客觀社會經濟背景的。生育因此並不僅僅是一種權利觀念的變化,更是客觀現實變化的反映。當客觀現實變化之後,舊的生育觀念便變得不相關了。在出現新的有利於生育的觀念之前,生育狀況就難以改變。

利用科技干預

第三,科學技術(節育和絕育等)的發展賦權人類,人們把傳統上屬於“上帝造人”的權利奪回,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技術對人類生育有著里程碑式的影響。在沒有這類技術之前,生育始終處於一種“自然”狀態,即毫無干預狀態,與理性計算毫不相關。但技術的出現和改進,個體就可以自主地干預生育,生育可以以一種“計劃”的方式出現和進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技術甚至可以促成生育的“群體計劃”,例如一些國家(如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第四,現代化導致生育成本過高。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人口流動不僅僅導致傳統大家庭的消失,而且大大導致了生育成本的過高。傳統大家庭在生育、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有效減低生命的成本。隨著大家庭的消失,各方面的生命成本急劇提高。在過高的成本面前,即使仍然具有生育觀念的人們,對生育也具有了理性計算,有了“計劃”

人是理性的,理性是受年齡限制的。考慮到生育是年輕人的事情,當年輕人為生育決策時,很少有人會考慮到生育的長期重要性。不會為了長遠的未來而犧牲眼前的利益,是很多年輕人生育決策的思考規則。

提高社會福利適得其反

第五,福利社會保障了個人生活,生命的載體從家庭過渡到國家,家本身的意義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就生育來說,福利社會有一個悖論。一方面,正是因為當代社會生育成本過高,因此在一些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的生育,國家就想方設法通過提高社會福利來提高人們生育的動機,從而改善國家整體的生育狀況。

但另一方面,在實際層面,效果要麼不好,要麼剛好走向了反面。隨著福利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依靠國家而生存,家庭變得可有可無。儘管也可以對生育設置特殊的“生育福利”,但在整體福利提高的情況下,這種特殊福利很難改變生育者的動機。

資本影響力巨大

第六,資本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生育成本會如此之高?這裡資本的作用不可忽視。資本一方面對人起到了解放作用,把人從傳統的家庭、組織解放出來,成為個體,但同時另一方面又把人變成了資本的奴隸,任意奴役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說,今天人的生命的整個過程都被資本所瓜分,都是資本用來盈利的工具。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包括教育、工作和生活等環節都離不開資本。社會流行的“生不起、養不起、活不起、死不起”的說法,都是資本控制生命過程的真實反映。

第七,民主的需要。在民主社會,生育更和民主的運作相關。當代民主都表現為“一人一票”,這一制度保障了所有方面的個人權利,包括生育權利。同時,政府也需要資本來“購買選票”(例如通過社會福利),這個事實也限制了政府對資本的規制意向和能力。實際上,政府是可以對資本對人的奴役狀況加以規制的,減少甚至不容許資本在人的生命方面盈利,但考慮到政府對資本的依賴,作為公共權力載體的政府,基本上忽視甚至漠視資本這些方面的作為。結果,生育本來是最具有公共意義的,即保障群體的生存和發展,但現在演變成最為私人的領域,是純私人的決定,和政府毫不相關了。

第八,LGBTQ群體的產生和發展,也在影響人們的性觀念和生育觀念。LGBTQ即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和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今天一個奇特的局面是,數千年來被視為是正常的異性之間不想結婚,結婚之後又非常容易離婚,但同性戀者則高調爭取婚姻的權利。

儘管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也無可非議。不過,這些群體不僅影響生育(即他(她)本身不產生生育),而且也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性觀念。性觀念是生育的前提,一旦性觀念發生了變化,生育也就無從談起了。

人口老齡化

從很多年來的各國生育率統計數字很容易看出來,生育率首先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明確的關聯,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生育率就越高。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教育程度和流動性等,這些都直接影響生育觀念和實際的生育行為。

其次是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相關。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所有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但不同文化(尤其是宗教)對生育率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在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內,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比另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高。

生育危機正在促成諸多危機的發生。老齡化可以說是很多國家所面臨的即刻危機。年輕人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但因為醫療等生存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大大增加,這就輕易導向一個社會的老人化,使得這些社會成為老人國度。老人國會體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消費水平下降,養老(社會和家庭)維艱,經濟萎縮,社會生命能量不足。

在東亞,日本是老齡化社會的典範。中國緊隨其後。面臨老齡化,像新加坡那樣的較小社會,還可以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像中國這樣的大社會,很難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這些社會或許可以通過延長退休年齡、自動化技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來緩解勞動力危機,但仍然解決不了生育危機。

或導致衝突和戰爭

一個社會的內部衝突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即在低生育率的財富群體和高生育率的社會底層之間。傳統上,富裕家庭一般都會是大家庭,因為富裕家庭有條件養育更多的小孩。但今天,即使是富裕家庭也很難出現擁有很多小孩的大家庭。這是因為,如上所說,生育已經演變成單純的個人權利和選擇,而非家庭(群體)的權利和選擇。在富裕家庭,年輕人的權利觀念甚至比其他群體還要高。

而對社會底層來說,傳統社會所面臨的一些不利於生育和養育小孩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例如飢餓、疾病等,同時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對社會底層(尤其是具有廣大農村的社會)影響要比其他群體小,因此底層的生育率還是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在這些社會,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富分配能力,那麼生育率的確會影響社會衝突。如果對當代盛行的民粹主義做些深入的分析,也不難看到生育因素的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生育危機在各個國家、民族、種族的分佈是極端不平衡的。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的生育危機越來越深刻,甚至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式(至少到目前為止);而另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則不僅沒有危機,而且人口經歷著高增長,並且隨著人口的高增長,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空間也在擴張。無疑,移民(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會是從經濟落後社會流向經濟發達社會。這和生育率分佈相一致,經濟落後社會呈現高生育率,而經濟發達社會呈現低生育率。也就是說,移民從高生育率社會向低生育率社會流動。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加以改變,會不會最終導致衝突甚至戰爭?可以設想,那些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萎縮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恐懼於自己的消失;而另一些生育率高和具有人口優勢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則會變得蠢蠢欲動,開始爭奪和擴張生存空間。

如果這樣,兩者之間發生衝突和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出現。再者,歷史地看,帝國時代,國家間頻繁發生以爭奪土地和人口為目標的衝突和戰爭。但如果未來產生這樣的情況,還會出現爭奪人口的衝突和戰爭嗎?

生育危機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世界會屬於那些有利於生育的文明,而不屬於那些不利於生育的文明,前者能夠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而後者則會以各種方式逐漸消失。

對充滿慾望的人類社會來說,生育危機也算是人類的自我黑色幽默吧。

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IPP評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圖源自:互聯網)

◆ ◆ ◆ ◆ ◆

今天,人類無疑面臨著無窮的危機,危機之多使得人們對未來充滿著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感。不過,在各種危機之中,最嚴峻的莫過於人類本身的再生產危機,也就是生育危機。這種危機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分佈很不平衡。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處於深度甚至是極度危機之中,並且呈現出不可扭轉的大趨勢。對這些國家和地區來說,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生育危機,討論其他危機或者未來就變得毫無意義。

繁衍後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不難理解,經驗地看,各種文明都有各種保障和有利於繁衍後代的文化和機制。一些基於宗教之上的文明都有這樣的明文規定,例如不可離婚、不可流產、不可絕育等。對他們來說,人類本身並沒有終結上帝所賦予的生命的權利。中國是世俗文明,但也具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文化意識,數千年來深深植根於人們的觀念裡面;不僅如此,和其他文明一樣,中國也發展出了各種社會的和文化的制度安排(甚至是從今天看來非人道的安排),來保障生育和家族再生產的繼續。

也可以說,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是人類各種文明的核心。或者說,在漫長的歷史裡,如果說人類沒有保障其他方面發展的機制,但各種文明都具有保障生育和人類再生產的機制。也正因為如此,也導致了人們對人口的繁衍和增長的擔憂,最顯著的是表現在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理論上。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認為,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幾何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算術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因此,除了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戰爭、瘟疫及各類饑荒),道德限制和罪惡(包括殺嬰、謀殺、節育和同性戀)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之外,別無他法。

個體權利的產生

不過,近代以來的現實則和馬爾薩斯所預測的剛好相反,至少就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是這樣。近代以來的諸多變化,有效和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生育和再生產。至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以人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人本主義的核心是人權觀念,人權觀念最終導致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在漫長的歷史上,生育是群體權利,並不是個體權利。儘管生育是個體所為,但個體不能做主,群體以各種方式為生育的個體做主。如果個體不能生育,那就會有被排擠出群體的風險。但隨著個人權利觀念的發展,不生育很快成為個人的核心權利,生育不再是群體選擇,而僅僅是個體選擇,群體無法干預

第二,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高度人口流動,把個人和大家庭、個人和群體分離開來,在生育方面,個體不再承載很大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也就是說,上述個人權利的產生和發展是具有客觀社會經濟背景的。生育因此並不僅僅是一種權利觀念的變化,更是客觀現實變化的反映。當客觀現實變化之後,舊的生育觀念便變得不相關了。在出現新的有利於生育的觀念之前,生育狀況就難以改變。

利用科技干預

第三,科學技術(節育和絕育等)的發展賦權人類,人們把傳統上屬於“上帝造人”的權利奪回,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技術對人類生育有著里程碑式的影響。在沒有這類技術之前,生育始終處於一種“自然”狀態,即毫無干預狀態,與理性計算毫不相關。但技術的出現和改進,個體就可以自主地干預生育,生育可以以一種“計劃”的方式出現和進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技術甚至可以促成生育的“群體計劃”,例如一些國家(如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第四,現代化導致生育成本過高。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導致的人口流動不僅僅導致傳統大家庭的消失,而且大大導致了生育成本的過高。傳統大家庭在生育、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有效減低生命的成本。隨著大家庭的消失,各方面的生命成本急劇提高。在過高的成本面前,即使仍然具有生育觀念的人們,對生育也具有了理性計算,有了“計劃”

人是理性的,理性是受年齡限制的。考慮到生育是年輕人的事情,當年輕人為生育決策時,很少有人會考慮到生育的長期重要性。不會為了長遠的未來而犧牲眼前的利益,是很多年輕人生育決策的思考規則。

提高社會福利適得其反

第五,福利社會保障了個人生活,生命的載體從家庭過渡到國家,家本身的意義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就生育來說,福利社會有一個悖論。一方面,正是因為當代社會生育成本過高,因此在一些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的生育,國家就想方設法通過提高社會福利來提高人們生育的動機,從而改善國家整體的生育狀況。

但另一方面,在實際層面,效果要麼不好,要麼剛好走向了反面。隨著福利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依靠國家而生存,家庭變得可有可無。儘管也可以對生育設置特殊的“生育福利”,但在整體福利提高的情況下,這種特殊福利很難改變生育者的動機。

資本影響力巨大

第六,資本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生育成本會如此之高?這裡資本的作用不可忽視。資本一方面對人起到了解放作用,把人從傳統的家庭、組織解放出來,成為個體,但同時另一方面又把人變成了資本的奴隸,任意奴役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說,今天人的生命的整個過程都被資本所瓜分,都是資本用來盈利的工具。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包括教育、工作和生活等環節都離不開資本。社會流行的“生不起、養不起、活不起、死不起”的說法,都是資本控制生命過程的真實反映。

第七,民主的需要。在民主社會,生育更和民主的運作相關。當代民主都表現為“一人一票”,這一制度保障了所有方面的個人權利,包括生育權利。同時,政府也需要資本來“購買選票”(例如通過社會福利),這個事實也限制了政府對資本的規制意向和能力。實際上,政府是可以對資本對人的奴役狀況加以規制的,減少甚至不容許資本在人的生命方面盈利,但考慮到政府對資本的依賴,作為公共權力載體的政府,基本上忽視甚至漠視資本這些方面的作為。結果,生育本來是最具有公共意義的,即保障群體的生存和發展,但現在演變成最為私人的領域,是純私人的決定,和政府毫不相關了。

第八,LGBTQ群體的產生和發展,也在影響人們的性觀念和生育觀念。LGBTQ即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和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今天一個奇特的局面是,數千年來被視為是正常的異性之間不想結婚,結婚之後又非常容易離婚,但同性戀者則高調爭取婚姻的權利。

儘管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也無可非議。不過,這些群體不僅影響生育(即他(她)本身不產生生育),而且也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性觀念。性觀念是生育的前提,一旦性觀念發生了變化,生育也就無從談起了。

人口老齡化

從很多年來的各國生育率統計數字很容易看出來,生育率首先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明確的關聯,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生育率就越高。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教育程度和流動性等,這些都直接影響生育觀念和實際的生育行為。

其次是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相關。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所有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但不同文化(尤其是宗教)對生育率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在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內,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比另一些文化(宗教)下的生育率要高。

生育危機正在促成諸多危機的發生。老齡化可以說是很多國家所面臨的即刻危機。年輕人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但因為醫療等生存條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大大增加,這就輕易導向一個社會的老人化,使得這些社會成為老人國度。老人國會體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消費水平下降,養老(社會和家庭)維艱,經濟萎縮,社會生命能量不足。

在東亞,日本是老齡化社會的典範。中國緊隨其後。面臨老齡化,像新加坡那樣的較小社會,還可以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像中國這樣的大社會,很難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這些社會或許可以通過延長退休年齡、自動化技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來緩解勞動力危機,但仍然解決不了生育危機。

或導致衝突和戰爭

一個社會的內部衝突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即在低生育率的財富群體和高生育率的社會底層之間。傳統上,富裕家庭一般都會是大家庭,因為富裕家庭有條件養育更多的小孩。但今天,即使是富裕家庭也很難出現擁有很多小孩的大家庭。這是因為,如上所說,生育已經演變成單純的個人權利和選擇,而非家庭(群體)的權利和選擇。在富裕家庭,年輕人的權利觀念甚至比其他群體還要高。

而對社會底層來說,傳統社會所面臨的一些不利於生育和養育小孩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例如飢餓、疾病等,同時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對社會底層(尤其是具有廣大農村的社會)影響要比其他群體小,因此底層的生育率還是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在這些社會,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富分配能力,那麼生育率的確會影響社會衝突。如果對當代盛行的民粹主義做些深入的分析,也不難看到生育因素的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生育危機在各個國家、民族、種族的分佈是極端不平衡的。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的生育危機越來越深刻,甚至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式(至少到目前為止);而另一些國家、民族和種族則不僅沒有危機,而且人口經歷著高增長,並且隨著人口的高增長,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空間也在擴張。無疑,移民(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會是從經濟落後社會流向經濟發達社會。這和生育率分佈相一致,經濟落後社會呈現高生育率,而經濟發達社會呈現低生育率。也就是說,移民從高生育率社會向低生育率社會流動。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加以改變,會不會最終導致衝突甚至戰爭?可以設想,那些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萎縮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恐懼於自己的消失;而另一些生育率高和具有人口優勢的國家、民族和種族則會變得蠢蠢欲動,開始爭奪和擴張生存空間。

如果這樣,兩者之間發生衝突和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出現。再者,歷史地看,帝國時代,國家間頻繁發生以爭奪土地和人口為目標的衝突和戰爭。但如果未來產生這樣的情況,還會出現爭奪人口的衝突和戰爭嗎?

生育危機已經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世界會屬於那些有利於生育的文明,而不屬於那些不利於生育的文明,前者能夠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而後者則會以各種方式逐漸消失。

對充滿慾望的人類社會來說,生育危機也算是人類的自我黑色幽默吧。

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鄭永年:人類的生育危機與戰爭風險

本文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

文章原載於《聯合早報》2019年8月27日,經作者授權發佈。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微信ID:IPP-REVIEW

國家高端智庫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