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清醒與糊塗'

鄭燮 逸飛文學 2019-08-19
"
"
「隨筆」 清醒與糊塗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作者:詩酒年華

清醒與糊塗的話題,恐怕在人類積累到一定生活經驗時,就已經有了的。而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則推波助瀾,讓糊塗陡然間變得高雅斯文起來。

其實,人們都是從追求清醒開始的。世間沒有誰想要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比如,認識自然法則與客觀規律,洞悉社會格局與人際關係,尋找自己人生位置與奮鬥方向,適應周圍環境與順勢而為等等。儘管人們在天資與地位上千差萬別,但都力求讓自己能保持清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毋庸置疑,追求清醒是對的。在具體實踐中又會發現,有些糾結既無關緊要,又幹擾正常情緒,精力實在顧不過來,便有意識地將其忽略掉。這大概就是初始的糊塗吧。由此不難看出,清醒需要糊塗助陣,而糊塗則為了更好的清醒。

"
「隨筆」 清醒與糊塗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作者:詩酒年華

清醒與糊塗的話題,恐怕在人類積累到一定生活經驗時,就已經有了的。而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則推波助瀾,讓糊塗陡然間變得高雅斯文起來。

其實,人們都是從追求清醒開始的。世間沒有誰想要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比如,認識自然法則與客觀規律,洞悉社會格局與人際關係,尋找自己人生位置與奮鬥方向,適應周圍環境與順勢而為等等。儘管人們在天資與地位上千差萬別,但都力求讓自己能保持清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毋庸置疑,追求清醒是對的。在具體實踐中又會發現,有些糾結既無關緊要,又幹擾正常情緒,精力實在顧不過來,便有意識地將其忽略掉。這大概就是初始的糊塗吧。由此不難看出,清醒需要糊塗助陣,而糊塗則為了更好的清醒。

「隨筆」 清醒與糊塗

現實中的糊塗大體有三種。

一是表面糊塗。面對諸多無奈與困惑,有的裝聾作啞,既不向朋友傾訴,也不做任何辯解,像沒事人一樣保持沉默。看似心寬厚道想得開,實則在假裝糊塗冒充大度。有的則故作輕鬆,比周圍人都要開朗樂觀。說古論今談笑風生,規勸別人頭頭是道。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層煙霧迷障,目的在於把糾結嚴實包裹深隱心底。這種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比裝聾作啞更傷人。久而久之積鬱成疾,後悔之時已經晚矣。人世間偶爾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某個被人們譽為開心果的人,突然間竟抑鬱了,或患了絕症。人們感慨之餘,細捋其經歷,很快便發現貓膩所在。原來他對許多無奈與困惑,既沒有忽略掉,也沒有化解開,只是深深藏起來而已。由此看來,糊塗不是裝出來的。越裝糾結越多,心眼越小,受的傷害也就越大。

二是錯位糊塗。世上沒有誰想要一塌糊塗的。大多數人也都明白,大事必須清醒,小事才可糊塗。但實際生活中,經常有人迷茫顛倒,發生錯位現象。對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斤斤計較兩兩必爭。搞得人際關係緊張,周圍雞犬不寧;不僅聲名狼藉,而且疲憊不堪。如此狀態,哪還有心思去應對重要的事情呢?也只好消極應付得過且過,稀裡糊塗瞎混罷了。其結果便是誰都不想要的,那種一塌糊塗的下場。痛定思痛,方知小肚雞腸害死人。聰明用錯地方只能是小聰明,糊塗用錯地方便成了糊塗蟲。人生在關鍵時刻要想做到清醒,就必須經常提醒自己,我是誰?現在在哪裡?在幹什麼?在為什麼?也只有大事情清醒後,才可能在小事情上放心地糊塗。同樣,只有對小事情糊塗不計,才可能在大事情上心明眼亮精力充沛,鬥志旺盛得心應手。

"
「隨筆」 清醒與糊塗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作者:詩酒年華

清醒與糊塗的話題,恐怕在人類積累到一定生活經驗時,就已經有了的。而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則推波助瀾,讓糊塗陡然間變得高雅斯文起來。

其實,人們都是從追求清醒開始的。世間沒有誰想要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比如,認識自然法則與客觀規律,洞悉社會格局與人際關係,尋找自己人生位置與奮鬥方向,適應周圍環境與順勢而為等等。儘管人們在天資與地位上千差萬別,但都力求讓自己能保持清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毋庸置疑,追求清醒是對的。在具體實踐中又會發現,有些糾結既無關緊要,又幹擾正常情緒,精力實在顧不過來,便有意識地將其忽略掉。這大概就是初始的糊塗吧。由此不難看出,清醒需要糊塗助陣,而糊塗則為了更好的清醒。

「隨筆」 清醒與糊塗

現實中的糊塗大體有三種。

一是表面糊塗。面對諸多無奈與困惑,有的裝聾作啞,既不向朋友傾訴,也不做任何辯解,像沒事人一樣保持沉默。看似心寬厚道想得開,實則在假裝糊塗冒充大度。有的則故作輕鬆,比周圍人都要開朗樂觀。說古論今談笑風生,規勸別人頭頭是道。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層煙霧迷障,目的在於把糾結嚴實包裹深隱心底。這種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比裝聾作啞更傷人。久而久之積鬱成疾,後悔之時已經晚矣。人世間偶爾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某個被人們譽為開心果的人,突然間竟抑鬱了,或患了絕症。人們感慨之餘,細捋其經歷,很快便發現貓膩所在。原來他對許多無奈與困惑,既沒有忽略掉,也沒有化解開,只是深深藏起來而已。由此看來,糊塗不是裝出來的。越裝糾結越多,心眼越小,受的傷害也就越大。

二是錯位糊塗。世上沒有誰想要一塌糊塗的。大多數人也都明白,大事必須清醒,小事才可糊塗。但實際生活中,經常有人迷茫顛倒,發生錯位現象。對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斤斤計較兩兩必爭。搞得人際關係緊張,周圍雞犬不寧;不僅聲名狼藉,而且疲憊不堪。如此狀態,哪還有心思去應對重要的事情呢?也只好消極應付得過且過,稀裡糊塗瞎混罷了。其結果便是誰都不想要的,那種一塌糊塗的下場。痛定思痛,方知小肚雞腸害死人。聰明用錯地方只能是小聰明,糊塗用錯地方便成了糊塗蟲。人生在關鍵時刻要想做到清醒,就必須經常提醒自己,我是誰?現在在哪裡?在幹什麼?在為什麼?也只有大事情清醒後,才可能在小事情上放心地糊塗。同樣,只有對小事情糊塗不計,才可能在大事情上心明眼亮精力充沛,鬥志旺盛得心應手。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三是難得糊塗。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由此可見,在該糊塗的時刻與地點做到真糊塗是很難的。首先要做到糊塗不錯位。這不是一般的方法問題,而是由志向取捨決定的。凡有利於志向的實現,即是大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凡有悖於志向的干擾,都是小事,應該毫不猶豫通過糊塗予以排除。而要做到真糊塗,不僅需要博大胸懷,還要有能力化腐朽為神奇,讓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糊塗本身需要清醒引路,清醒中又隱含著糊塗的智慧。難得糊塗應該記住六個字,包容、淡泊與化解。比如,吃虧問題。鄭板橋認為吃虧是福。而很多人卻感到心疼難忍。其實“捨得”二字,已經道破真諦。不捨怎麼得呢?為什麼非要得而不能捨呢?劉少奇講吃小虧佔大便宜,還是很有哲理的。但“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則更上了一層境界。再比如朋友問題。人到老年,朋友自然會少。如果對此也憤憤不平,則大可不必。換個想法,便會豁然開朗。人本身就是孤獨而來又而去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用的人朋友自然會多,難道自己不是在找有用的人做朋友嗎?而這時候還在你周圍的人,無疑是真朋友。如果還想再找年輕人做朋友,不妨低下架子主動一點。人家這會兒正忙著大事呢,哪有你這麼清閒?

大學問家季羨林在將近百歲時,曾指出老年人應該八忌,說話太多、倚老賣老、思想僵化、不服老、提當年勇、自我封閉、老想到死、憤世嫉俗。其豐富內涵告誡人們,人活著,該清醒時必須清醒,該糊塗時也要糊塗。而清醒與糊塗,既獨立存在又融匯貫通。唯有難得糊塗,才是人生之最高境界。

"
「隨筆」 清醒與糊塗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作者:詩酒年華

清醒與糊塗的話題,恐怕在人類積累到一定生活經驗時,就已經有了的。而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則推波助瀾,讓糊塗陡然間變得高雅斯文起來。

其實,人們都是從追求清醒開始的。世間沒有誰想要渾渾噩噩度過一生。比如,認識自然法則與客觀規律,洞悉社會格局與人際關係,尋找自己人生位置與奮鬥方向,適應周圍環境與順勢而為等等。儘管人們在天資與地位上千差萬別,但都力求讓自己能保持清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毋庸置疑,追求清醒是對的。在具體實踐中又會發現,有些糾結既無關緊要,又幹擾正常情緒,精力實在顧不過來,便有意識地將其忽略掉。這大概就是初始的糊塗吧。由此不難看出,清醒需要糊塗助陣,而糊塗則為了更好的清醒。

「隨筆」 清醒與糊塗

現實中的糊塗大體有三種。

一是表面糊塗。面對諸多無奈與困惑,有的裝聾作啞,既不向朋友傾訴,也不做任何辯解,像沒事人一樣保持沉默。看似心寬厚道想得開,實則在假裝糊塗冒充大度。有的則故作輕鬆,比周圍人都要開朗樂觀。說古論今談笑風生,規勸別人頭頭是道。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層煙霧迷障,目的在於把糾結嚴實包裹深隱心底。這種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比裝聾作啞更傷人。久而久之積鬱成疾,後悔之時已經晚矣。人世間偶爾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某個被人們譽為開心果的人,突然間竟抑鬱了,或患了絕症。人們感慨之餘,細捋其經歷,很快便發現貓膩所在。原來他對許多無奈與困惑,既沒有忽略掉,也沒有化解開,只是深深藏起來而已。由此看來,糊塗不是裝出來的。越裝糾結越多,心眼越小,受的傷害也就越大。

二是錯位糊塗。世上沒有誰想要一塌糊塗的。大多數人也都明白,大事必須清醒,小事才可糊塗。但實際生活中,經常有人迷茫顛倒,發生錯位現象。對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斤斤計較兩兩必爭。搞得人際關係緊張,周圍雞犬不寧;不僅聲名狼藉,而且疲憊不堪。如此狀態,哪還有心思去應對重要的事情呢?也只好消極應付得過且過,稀裡糊塗瞎混罷了。其結果便是誰都不想要的,那種一塌糊塗的下場。痛定思痛,方知小肚雞腸害死人。聰明用錯地方只能是小聰明,糊塗用錯地方便成了糊塗蟲。人生在關鍵時刻要想做到清醒,就必須經常提醒自己,我是誰?現在在哪裡?在幹什麼?在為什麼?也只有大事情清醒後,才可能在小事情上放心地糊塗。同樣,只有對小事情糊塗不計,才可能在大事情上心明眼亮精力充沛,鬥志旺盛得心應手。

「隨筆」 清醒與糊塗

三是難得糊塗。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由此可見,在該糊塗的時刻與地點做到真糊塗是很難的。首先要做到糊塗不錯位。這不是一般的方法問題,而是由志向取捨決定的。凡有利於志向的實現,即是大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凡有悖於志向的干擾,都是小事,應該毫不猶豫通過糊塗予以排除。而要做到真糊塗,不僅需要博大胸懷,還要有能力化腐朽為神奇,讓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糊塗本身需要清醒引路,清醒中又隱含著糊塗的智慧。難得糊塗應該記住六個字,包容、淡泊與化解。比如,吃虧問題。鄭板橋認為吃虧是福。而很多人卻感到心疼難忍。其實“捨得”二字,已經道破真諦。不捨怎麼得呢?為什麼非要得而不能捨呢?劉少奇講吃小虧佔大便宜,還是很有哲理的。但“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則更上了一層境界。再比如朋友問題。人到老年,朋友自然會少。如果對此也憤憤不平,則大可不必。換個想法,便會豁然開朗。人本身就是孤獨而來又而去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用的人朋友自然會多,難道自己不是在找有用的人做朋友嗎?而這時候還在你周圍的人,無疑是真朋友。如果還想再找年輕人做朋友,不妨低下架子主動一點。人家這會兒正忙著大事呢,哪有你這麼清閒?

大學問家季羨林在將近百歲時,曾指出老年人應該八忌,說話太多、倚老賣老、思想僵化、不服老、提當年勇、自我封閉、老想到死、憤世嫉俗。其豐富內涵告誡人們,人活著,該清醒時必須清醒,該糊塗時也要糊塗。而清醒與糊塗,既獨立存在又融匯貫通。唯有難得糊塗,才是人生之最高境界。

「隨筆」 清醒與糊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