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提起鄭板橋的名字,大家都不會陌生,繪畫的人都知道他的竹子畫得非常好,寫字的人都知道他曾經寫下的"難得糊塗"四個字,幾乎大街小巷都曾有過,這不僅是四個字中有勵志、處世的意思,更為重要的是這四個字"東倒西歪",竟然也是名家之作。

鄭板橋是清朝乾隆年間進士,曾經當過知縣,後來辭去官職,專門回家作書作畫,畫作以蘭竹見長,融合書法用筆,用草書中的長撇作為蘭葉,作品極具個性特徵。書法多以雜分、隸法作書,自號"六分半書",以此將自己和前人的"八分書"區別開來。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書法中的"性靈"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書法中除了用筆、點畫、結構、章法以外,還有境界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書法是由技法(內因素)和境界(外因素)共同構成,而鄭板橋則認為,書法除了上述兩個要求外,還要有"性靈"的特徵。他在自己的著作《詩鈔方超然》中提出了這樣的見解:

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不在尋常眼孔中也。

他提出了人們寫小楷書法時,都寫得大不相勻,粗細一致,這樣會失去書法中個人的面目,這是要不得的。這裡的"性靈",就是"個性"的意思,實際上,鄭板橋能有這樣的思想,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因為在當時的文人中,鄭氏就是一個另類,與眾不同,因為他的書法的確是"性靈"太過鮮明,甚至達到了不合時群的程度。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性靈"提出的原因

人們都知道,清朝初期,也就是鄭板橋所處的時代,由於改朝換代的影響,文人們普遍都獨孤書房,很少關心外面的事情,大多數人都在趙孟頫、董其昌書法的影響下,刻苦追求他們的書風,有的也已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而鄭板橋看到這一現象後,非常不滿人們這樣學習書法,併為之感嘆,他在一幅墨跡作品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國初書法尚圓媚,偽董偽趙滿街市。近人爭學大唐書,鈍皮凡骨非歐虞。狀如鄭人晉小駟,血脈僨作中乾枯。

因為清朝由於幾位帝王對趙孟頫、董其昌書法的喜好,下面的臣子也就跟風去學,一時,這樣的書風瀰漫朝廷上下,比如沈荃、姜宸英等朝廷重臣都是這種書風的倡導者,使得書法面目一致,從現實情況來看,這些大臣是成功人士,也具一定的影響力,但作為書法藝術來看,並非如此,這也讓鄭板橋對這樣的狀況極為不滿,他認為這樣的書法沒有精神,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無非就是一件件假的董其昌和趙孟頫,看起來很像,但根本沒有實質,只有外表,沒有內涵,是不值得被頌揚和提倡的。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我們不得不佩服鄭板橋的藝術眼光,儘管前面說過,書法中包含技法和境界兩個層面,但鄭板橋所說的"性靈",實際上就是境界層面的意思,因為境界中就有書寫者的認識、學養、情操之類的要求,而"性靈"的內涵就是"情操"所含有的內容,對此,不得不說鄭板橋仍然像前賢一樣,是追求書法中的境界之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前人對“書意”與“個性”的認識比較

書法中的境界之美,除了反映"字外功夫"以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通過字本身來展現"個性"的一面,說到底,書法在境界上就是以漢字為載體,通過書寫來"書"情達意,鄭板橋的這一說法,與前人所倡導的"書意"都是一脈相承的。

"書意"一詞是東晉時期人們對書法意味的稱謂,也是東漢以來人們對書法意味的習慣用語。從前賢的記載來看,王羲之並沒有專門的書論遺留下來,只是後人的記載流傳。唐人張彥遠就在《法書要錄》中記載了王羲之對"書意"的關注: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羲之作書與親故云:"子敬飛白大有意。"

等等,這些說法,都是王羲之對"書意"的關注和評價。他提倡人們在書法中要表現出自己的書法意味,只有得到了這樣的妙處,書法作品才會有趣味,有自然之意,而鄭板橋的"性靈"一說,也是要求人們在書法中要體現出字的意味,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只有按照自己的性情寫出自己的意味,書法才會有"靈性"。

北宋時期,以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為核心的文人們,也對書法個性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影響了北宋及以後很長時間人們對書法創新和判斷,形成了"宋尚意"的藝術風格。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時,蘇東坡所說的"意"與王羲之的"意"從根本是有區別的,但是仍然屬於書法境界層面的意思。蘇東坡的"意"是指自己的主見、思想,而最終通過作品的表現成為自己的書法風格。正是由於蘇東坡在"書意"方面的創新,成就了他後來對書法意境"蕭散簡遠"的藝術思想,成為北宋乃至後世人們學習書法的楷模。

米芾是北宋後期一位極具創造力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上承"二王"、顏真卿等,風流瀟灑,自成一家,一生無有做大官,但與書畫為伴,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書法理論體系,在書法史上也是一位豐碑式的人物。他在"個性"方面也有自己明確的觀點: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這兩段話主要是表達書法"性靈"的意思,他說,古人的書法每個人所寫出來的風格都是不一樣的,假如他們都是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另外,他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認為自己所寫的字,雖然跟古人很相近,但它是有自己的風格,是自己的面目,這一點別人是看不出來的。

這裡,米芾提出了書法應當"自成一家",每個人都要有的自己的書風,而不是做前人的"奴書",這是要不得的。按照鄭板橋的說法,"性靈"、"個性"與米芾的"自成一家"都是別無二致的。

鄭板橋:學習書法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關鍵是要看'性靈'如何

結語

不論前人對書法中的"個性"書風如何表述,但其中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人們在學習書法中,要擺脫那些框架的"束縛",在從古人書法中得法以後,最終還是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進得去,還要出得來",歷史上曾有很多人對前人的學習中沒有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從而埋沒於歷史之中,而時下有些人在學習書法時,往往陷入"進得去"的牢籠中無法擺脫,鄭板橋提出 "性靈"、"個性"以及米芾等人"自成一家"的藝術主張,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法寶",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鑑的。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