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天然,無成無壞

正法眼藏 臨濟義玄 南嶽懷讓 文化 禪宗文化 2017-06-12

道本天然,無成無壞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道本天然,無成無壞

依照禪宗的立場,自心本性,本來是佛,修之不成,廢之不毀;汙之不垢,拂之不淨;勤之不增,廢之不減,是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自性本清淨,猶如圓明鏡,有相未曾染,無相未曾淨,故曰自性本清淨。自性本自有,猶如衣中寶,迷時未曾失,悟時未曾得,故曰自性本自有。禪宗關於自心本佛之見地,亦復如是。臨濟說:

有一般瞎禿子,飽吃飯了,便坐禪觀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厭喧求靜是外道法。祖師雲:你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是你如今與麼聽法的人,作麼生擬修他、證他、莊嚴他,他且不是修的物,不是莊嚴的物。若教他莊嚴,一切物即莊嚴得。你且莫錯。(《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T47, p0499b。)

“如今聽法的人”——靈明覺知之心體,作麼生擬修他、莊嚴他?南嶽懷讓亦說“說似一物即不中”,臨濟說“他且不是修的物,不是莊嚴的物。”既然不是一物,又如何修它?又修它何處?道本天然,馬祖說“道不用修”,只須如是證得便是。臨濟又說:

道流,諸方說有道可修,有法可證,你說證何法修何道?你今用處欠少什麼物?修補何處?後生小阿師不會,便即信這般野狐精魅,許他說事繫縛他人,言道:理行相應,護惜三業,始得成佛。如此說者,如春細雨。古人云:路逢達道人,第一莫向道,所以言,若人修道道不行,萬般邪境竟頭生,智劍出來無一物,明頭未顯暗頭明。所以古人云:平常心是道。大德,覓什麼物?現今目前聽法無依道人,歷歷地分明,未曾欠少。你若欲得與祖佛不別,但如是見,不用疑誤。(《古尊宿語錄》卷四,〈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道本天然,無成無壞

現今目前聽法的是什麼?臨濟直言相告:“是你目前歷歷的勿一個形段孤明,是這個解說法聽法。”它即是本體論意義上的“心”,亦是本體論意義上的“佛”。臨濟恐人信不及,故接著說:“但如是見,不用疑誤。”亦即是說,現今目前聽法的人——目前歷歷的勿一個形段孤明,此是自性本佛。除此以外,更無別佛。

大道本來“生生不息”,我們只須還它個“生生不息”,而不應“棄喧求靜、壓念不起”;大道本來“應無所住”,我們只須還它個“應無所住”,而不應“著相修行、有為造作”。俗情的“不修”則不然。俗情的“不修”,執著於“不修”,恰恰是修了個“不修”,屬於“有為造作”,大違“道本天然”的義。

若就道體上來講,道本天然,不用修治。若就事相上而言,習氣不除而不去,知識不學而不能,道德不修而不成,故禪宗還有“修行”的一面。

唐鹹通七年丙戌四月十日。師(臨濟)將示寂,上堂雲: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

三聖出雲: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

師(臨濟)雲:已後有人問爾,向他道什麼?

三聖便喝。(按:臨濟一生用喝,即今三聖亦喝,試問:是同是別?)

師雲: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按:試問:臨濟是許他三聖喝,還是不許他三聖喝?臨濟問三聖道:以後有人問爾,向他道什麼?三聖便喝。臨濟一生用喝,即今三聖亦喝。試問:三聖之喝,是承得臨濟宗旨?還是承不得臨濟宗旨?臨濟曰: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臨濟此說,是許三聖之喝?還是不許三聖之喝?時節因緣,千變萬化,眾生根基,各各差異,豈有定法可說?禪師之喝,乃“斷妄證真”之手段,亦“對根應機”之方便。三聖出來,迎面便喝,有法執之相,卻未顯其“悟本之處”。)

沿流不止問如何,(按:生生滅滅,無有止期,此時當如何?)

真照無邊說似他。(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諸法之本源。)

離相離名人不稟,(按:無名無相,自家寶藏,諸人不稟承。)

吹毛用了急還磨。(按:吹毛之劍,鋒利無比,用後亦須磨。)

頌畢坐逝。敕諡慧照大師。塔曰澄靈。(《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臨濟義玄禪師〉。T51, p0300b—c。)

道本天然,無成無壞

今試分析之,以見臨濟義玄這首偈語的大義。沿流不止者,生生不息之法相;真照無邊者,圓覺心體之實相;離相離名者,緣起名相之淨體;吹毛用了急須磨者,無為修行之真修。禪宗之“不修”,乃超越了“修與不修”的真正修行,所以,臨濟說:“離名離相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亦即是說,吹毛之劍,鋒利無比,若是用過,亦須磨礪。試問:如何磨這“吹毛劍”?答曰:唯有家裡人,知得家裡事。若是局外人,推想所不及。臨濟用“吹毛用了急須磨”,來比喻悟道之人,於大機大用中,時時磨練自己,卻不是俗情所想象的“不修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