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不同,康熙帝收臺灣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說是“統一”更加適合。主政大陸的康熙帝是滿人、主政臺島的鄭經是漢人,但終究都是中國人。區別只在於,康熙帝代表的是大清帝國、鄭經和鄭克塽父子則是大明帝國殘餘勢力的代表。自鄭成功病逝後,其長子鄭經與叔父鄭襲爭位,使得清朝乘機攻陷了金門與廈門兩島。鄭經退守臺灣後,改“東都”為“東寧”,正式開始了與清朝的對峙。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不同,康熙帝收臺灣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說是“統一”更加適合。主政大陸的康熙帝是滿人、主政臺島的鄭經是漢人,但終究都是中國人。區別只在於,康熙帝代表的是大清帝國、鄭經和鄭克塽父子則是大明帝國殘餘勢力的代表。自鄭成功病逝後,其長子鄭經與叔父鄭襲爭位,使得清朝乘機攻陷了金門與廈門兩島。鄭經退守臺灣後,改“東都”為“東寧”,正式開始了與清朝的對峙。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鄭經即位伊始,清廷就派出使者,表達了招降之意。但鑑於鄭成功明確的“反清復明”的立場,剛剛接班的鄭經果斷拒絕了清廷。為了能夠收復臺灣,清廷採用“以撫為主”的方針,併為此與鄭氏集團先後進行了11次的談判。為了削弱臺灣的實力,清廷開始對臺灣進行經濟封鎖,也就是“遷界”和“海禁”政策。但清廷並非全然放棄了武力,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就曾出兵廈門,只不過未能取得進展。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不同,康熙帝收臺灣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說是“統一”更加適合。主政大陸的康熙帝是滿人、主政臺島的鄭經是漢人,但終究都是中國人。區別只在於,康熙帝代表的是大清帝國、鄭經和鄭克塽父子則是大明帝國殘餘勢力的代表。自鄭成功病逝後,其長子鄭經與叔父鄭襲爭位,使得清朝乘機攻陷了金門與廈門兩島。鄭經退守臺灣後,改“東都”為“東寧”,正式開始了與清朝的對峙。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鄭經即位伊始,清廷就派出使者,表達了招降之意。但鑑於鄭成功明確的“反清復明”的立場,剛剛接班的鄭經果斷拒絕了清廷。為了能夠收復臺灣,清廷採用“以撫為主”的方針,併為此與鄭氏集團先後進行了11次的談判。為了削弱臺灣的實力,清廷開始對臺灣進行經濟封鎖,也就是“遷界”和“海禁”政策。但清廷並非全然放棄了武力,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就曾出兵廈門,只不過未能取得進展。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三藩之亂”爆發後,鄭經趁機率軍攻佔了閩、粵等省沿海數府。隨著割據福建的耿精忠降清,鄭經變得孤立無援,不得不退回臺灣。此時,清廷再次派出使者與鄭經談判,鄭經則要求“請照琉球、高麗外國之例”向清廷稱臣。但康熙帝果斷拒絕,他認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說鄭經是中國人,不可能向外國人一樣朝貢。換言之,康熙帝堅持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不同,康熙帝收臺灣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說是“統一”更加適合。主政大陸的康熙帝是滿人、主政臺島的鄭經是漢人,但終究都是中國人。區別只在於,康熙帝代表的是大清帝國、鄭經和鄭克塽父子則是大明帝國殘餘勢力的代表。自鄭成功病逝後,其長子鄭經與叔父鄭襲爭位,使得清朝乘機攻陷了金門與廈門兩島。鄭經退守臺灣後,改“東都”為“東寧”,正式開始了與清朝的對峙。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鄭經即位伊始,清廷就派出使者,表達了招降之意。但鑑於鄭成功明確的“反清復明”的立場,剛剛接班的鄭經果斷拒絕了清廷。為了能夠收復臺灣,清廷採用“以撫為主”的方針,併為此與鄭氏集團先後進行了11次的談判。為了削弱臺灣的實力,清廷開始對臺灣進行經濟封鎖,也就是“遷界”和“海禁”政策。但清廷並非全然放棄了武力,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就曾出兵廈門,只不過未能取得進展。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三藩之亂”爆發後,鄭經趁機率軍攻佔了閩、粵等省沿海數府。隨著割據福建的耿精忠降清,鄭經變得孤立無援,不得不退回臺灣。此時,清廷再次派出使者與鄭經談判,鄭經則要求“請照琉球、高麗外國之例”向清廷稱臣。但康熙帝果斷拒絕,他認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說鄭經是中國人,不可能向外國人一樣朝貢。換言之,康熙帝堅持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時年40歲的鄭經因病去世,臺灣再次陷入了內鬥。鄭經次子、年僅12歲的鄭克塽被趁亂擁立上位。康熙帝抓住時機,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命福建總督姚啟聖負責後勤供應,於次年發兵20000餘人、戰船200餘艘出征臺灣。同年農曆六月十四日,兩軍在澎湖展開大戰,鄭氏水軍主力全軍覆沒,死傷慘重。七月十五日,鄭克塽被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日,施琅進入臺灣受降。

"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中國的歷史上,“臺灣”名稱的由來,經過了漫長的演變。早在先秦時,臺灣被稱為“島夷”、秦漢則稱“瀛州”。到了三國時期,又改稱“夷洲”;隋朝至元朝時則一直稱為“流求”。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才首次啟用“臺灣”一詞。但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又被更名為“東都”,其子鄭經再改為“東寧”。清朝康熙帝又改回為“臺灣”,“臺灣”之名才沿用至今。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地殼運動之前,臺灣和大陸是相連接的。隨著部分陸地下沉成為海洋,臺灣這才成了如今的寶島。1971年和1974年,在臺南市發現的“左鎮人”是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研究表明:左鎮人和北京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這個研究結果證明了:臺灣的早期原住民,是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到了後來,由於中原的戰亂,一些人向福建遷移。到達福建後,又開始渡海前往臺灣,成了後來的臺灣居民。這都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將領韋麻郎率領2艘軍艦攻打澎湖。荷軍登陸後,用木頭做成房屋,準備長時間佔領。明朝方面沒有聽之任之,沈有容率軍指責荷蘭人的行為。荷蘭人自知理虧,最終退出澎湖。18年後,即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再次侵佔澎湖。明朝出兵收復澎湖後,荷軍轉而侵佔臺灣島西南部,並建立起2座城堡。有了軍事據點的荷蘭人,做好了在我國臺灣長期統治的打算。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崇禎十五年(1643年),荷蘭殖民者擊敗了臺灣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臺灣的北部和西南部。原本生活在臺灣的漢族、高山族等同胞。受到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荷蘭殖民者將臺灣土地悉數據為己有,並向臺灣人民收取高額地租。除了經濟上的壓迫,荷蘭殖民者還通過傳播基督教,對臺灣人民進行精神上的統治。除此之外,他們還創辦了學校,準備推行奴化教育。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25000多人、戰艦數百艘,向臺灣進軍。鄭成功艦隊趁著狂風暴雨、荷蘭人沒有防備之時,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併成功登陸。經過激戰,鄭成功率部奪取了荷蘭人修建的普羅民遮城。有了立足點之後,鄭成功開始指揮部隊進攻熱蘭遮城。因為大軍糧草調集困難,所以鄭成功決定速戰速決。鄭成功所部強攻熱蘭遮城,自知到了生死存亡關頭的荷軍拼死抵抗,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得改變策略,開始長期包圍。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鄭成功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寫了一封信,核心內容是:“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在長達7個月的圍困之下,荷軍死傷1600多人。對於小國寡民的荷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再加上被奴役的漢族、高山族人民紛紛給鄭成功提供幫助,荷軍只得在掙扎失敗後乖乖投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不同,康熙帝收臺灣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說是“統一”更加適合。主政大陸的康熙帝是滿人、主政臺島的鄭經是漢人,但終究都是中國人。區別只在於,康熙帝代表的是大清帝國、鄭經和鄭克塽父子則是大明帝國殘餘勢力的代表。自鄭成功病逝後,其長子鄭經與叔父鄭襲爭位,使得清朝乘機攻陷了金門與廈門兩島。鄭經退守臺灣後,改“東都”為“東寧”,正式開始了與清朝的對峙。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早在鄭經即位伊始,清廷就派出使者,表達了招降之意。但鑑於鄭成功明確的“反清復明”的立場,剛剛接班的鄭經果斷拒絕了清廷。為了能夠收復臺灣,清廷採用“以撫為主”的方針,併為此與鄭氏集團先後進行了11次的談判。為了削弱臺灣的實力,清廷開始對臺灣進行經濟封鎖,也就是“遷界”和“海禁”政策。但清廷並非全然放棄了武力,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就曾出兵廈門,只不過未能取得進展。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三藩之亂”爆發後,鄭經趁機率軍攻佔了閩、粵等省沿海數府。隨著割據福建的耿精忠降清,鄭經變得孤立無援,不得不退回臺灣。此時,清廷再次派出使者與鄭經談判,鄭經則要求“請照琉球、高麗外國之例”向清廷稱臣。但康熙帝果斷拒絕,他認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說鄭經是中國人,不可能向外國人一樣朝貢。換言之,康熙帝堅持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時年40歲的鄭經因病去世,臺灣再次陷入了內鬥。鄭經次子、年僅12歲的鄭克塽被趁亂擁立上位。康熙帝抓住時機,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命福建總督姚啟聖負責後勤供應,於次年發兵20000餘人、戰船200餘艘出征臺灣。同年農曆六月十四日,兩軍在澎湖展開大戰,鄭氏水軍主力全軍覆沒,死傷慘重。七月十五日,鄭克塽被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日,施琅進入臺灣受降。

鄭成功和康熙都曾收復臺灣,相對來說哪一次更輕鬆?

自此,割據臺灣21年的明鄭政權宣告結束,寶島臺灣重歸大陸治理。清軍在大敗鄭軍主力後,在臺灣張榜安民,並釋放被俘的鄭軍官兵,使得臺灣百姓“莫不解體歸心,唯恐王師之不早來”。單從兩次收復臺灣的戰術上來看,鄭成功採取了包圍的持久戰,康熙帝則是通過一次決戰定勝負。在戰術的可執行方面,康熙帝收復臺灣似乎更加輕鬆,但這也要求他必須取得勝利。

至於二者之間的意義誰更重要,筆者認為同樣重要。鄭成功抗擊外辱,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康熙帝則實現了統一,對兩岸同胞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高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