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立波(浙江廣電集團副總編輯,夏燕平,系浙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近日,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出品的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村落》在浙江衛視播出後,反響熱烈。該片通過當代影像語言,深度呈現了蘊藏於鄉土之間的文化肌理和精神脈絡,並且系統回答了中國村落的緣起與發展,達到了用鏡頭為傳統文化之根“立傳”的效果。

紀錄片《中國村落》分為《如畫》《建構》《家傳》《望鄉》《忙閒》《田園》和《再造》七集,大版塊、巧結構、多維度地講述了中國村落的豐富性與獨特性,通過對環境選擇、建築營造、保護利用、生產生活、文化教育、民間文藝、村落治理、民族民俗、鄉愁鄉情等方面的系統梳理,總結出深層次的共同價值和共鳴情懷。

開篇《如畫》展現了20~30個最美和最富特色的中國村落,對於烏鎮、宏村、香格里拉這些聲名在外的村落,創作團隊點到為止,反而著力挖掘了諸如內蒙古五原縣小村、遼寧錫伯族村落、雲南大澗村這些鮮為人知卻又極富特色的地方。水墨江南、黃土高原、田園山水、大漠綠洲……每一個鏡頭,都讓觀眾的心中盪漾起關於自然和人文的動人情愫。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村落》通過紀實手法,傳遞出了深埋在鄉土間的脈脈溫情,拼接成屬於每個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每一個小小的村落,既勾畫出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又觸及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千絲萬縷。比如《家傳》,特別關注了生活在村落中的人:浙江浦江縣鄭宅鎮,800多年間代代清官、朝朝良民,靠的是人人遵循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鄭氏規範》;山西晉中盆地的喬家、王家大院,“晉人善賈”的靈魂是誠實守信……與此同時,《中國村落》也將鏡頭對準當下的鄉村振興:原態保護、修舊如故、民宿引領、活力引進,各項事業正蓬勃發展。《再造》記錄了古村落的生機重現,以及人們再造鄉村的美好願景。紀錄片的鏡頭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一座座村落中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日常與生存狀態,用一個個質樸而真實的村落故事,深刻切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視覺世界,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全新的傳播媒介。比如,《望鄉》記錄了作家馮驥才主持的傳統村落保護行動,他和團隊正在實施的“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為村落的保護利用提供了充分的依據。《望鄉》還特別記錄了中外志願者們保護古村落的實際行動,年輕人們直接參與了中國村落的古建築修復,也腳踏實地地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

在風景層面,中國村落是承載著詩與遠方的田園“明信片”;在文化層面,它又是安放著家與眷戀的鄉愁“笑忘書”,不是老之將至的悵然若失,而是家業中興時的不忘初心。無論是出於對歷史遺產保護的要求、是出於美化居住環境的訴求,還是出於發展旅遊的需求……中國的傳統村落都在再造之中。我們不僅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更要懂得傳承和延續,從中國傳統鄉村文化中汲取精華、與時俱進。因此,在加強“鄉村振興”、共建“美麗中國”的宏觀背景下,《中國村落》具有極強的參照意義和啟發價值。

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勇於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這些既走進了歷史縱深、又澎湃著時代脈動的電視節目,引領著大眾審美的浪潮,滿足了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彰顯出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和藝術自覺。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05日15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