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在這本書裡,出生併成長於韓國首爾,任延世大學助教的加拿大人塞繆爾•霍利,除了描述了整個壬辰戰爭的過程,還認為,明軍的參戰並不是朝鮮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

因為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存在,還有飢餓,疾病,以及朝鮮義軍的反抗,不管明軍是否入朝,朝鮮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這場勝利的到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狂妄的平秀吉:欲假道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

作為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繼續著一統天下的腳步。

與織田信長真的“天下布武”,對每一個對手,都採用武力吞併,完成統一的手段不同,豐臣秀吉採取了更柔和的策略。

只要敵對的大名承認他的權威性,對他繳稅,並且把家族成員送到京都,作為人質。

豐臣秀吉就不會像織田信長一樣,把這些大名的領地攻打下來,分封給自己的手下。

相反的,他還會帶領這些大名去攻打其他敵對的大名,把打下的土地和財富,分封給他們。

這種統一手段的轉變,大大加速了日本統一的進程。原來面對田信長拼死抵抗織的大名們,很快臣服於豐臣秀吉。

九年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之而起的是他更大的野心。

由於以前倭寇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給了豐臣秀吉明朝軟弱可欺的印象,加之自以為手下有百戰精兵,為了轉移矛盾,奪得更多的土地,來分封給臣服自己的大名,豐臣秀吉竟然有了入主北京的狂妄想法。

在他的幻想中,借道朝鮮,攻入大明,然後再以明朝為基地,南下滅亡印度等南洋諸國,有了這樣的偉業,就算他沒有兒子,他豐臣家的偉業,也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自大的野心,啟發了後世日本軍國主義的頭腦,二戰時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不就是如此嗎?

"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在這本書裡,出生併成長於韓國首爾,任延世大學助教的加拿大人塞繆爾•霍利,除了描述了整個壬辰戰爭的過程,還認為,明軍的參戰並不是朝鮮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

因為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存在,還有飢餓,疾病,以及朝鮮義軍的反抗,不管明軍是否入朝,朝鮮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這場勝利的到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狂妄的平秀吉:欲假道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

作為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繼續著一統天下的腳步。

與織田信長真的“天下布武”,對每一個對手,都採用武力吞併,完成統一的手段不同,豐臣秀吉採取了更柔和的策略。

只要敵對的大名承認他的權威性,對他繳稅,並且把家族成員送到京都,作為人質。

豐臣秀吉就不會像織田信長一樣,把這些大名的領地攻打下來,分封給自己的手下。

相反的,他還會帶領這些大名去攻打其他敵對的大名,把打下的土地和財富,分封給他們。

這種統一手段的轉變,大大加速了日本統一的進程。原來面對田信長拼死抵抗織的大名們,很快臣服於豐臣秀吉。

九年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之而起的是他更大的野心。

由於以前倭寇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給了豐臣秀吉明朝軟弱可欺的印象,加之自以為手下有百戰精兵,為了轉移矛盾,奪得更多的土地,來分封給臣服自己的大名,豐臣秀吉竟然有了入主北京的狂妄想法。

在他的幻想中,借道朝鮮,攻入大明,然後再以明朝為基地,南下滅亡印度等南洋諸國,有了這樣的偉業,就算他沒有兒子,他豐臣家的偉業,也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自大的野心,啟發了後世日本軍國主義的頭腦,二戰時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不就是如此嗎?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豐臣秀吉

於是驕傲的秀吉給朝鮮國王寫信,狂妄之心,可鑑一斑: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李昖,以“小中華”自居,不恥於與日本為伍,也看出日本狼子野心,拒絕了秀吉的無理要求。

這位日本史上獨一無二的太閣氣急敗壞,戰爭一觸即發。

兩百年不知兵:朝鮮一月餘,三都八道盡失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豐臣秀吉集結了近十六萬軍隊,分為九個軍團,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等人為統帥,向朝鮮進發。

1592年5月23日(塞繆爾•霍利在書中把日期全部由陰曆換算成了陽曆),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由釜山登陸,侵略朝鮮。此後的一週內,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也開始登陸釜山,餘下各軍也隨後而來。

從釜山到朝鮮國都漢城,一共有三條大道,首先登陸的日軍三大軍團,沿著不同的道路,向朝鮮北部前進。

尤其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為了爭奪軍功,開始“賽跑”,瘋狂的向漢城狂飆。

朝鮮自從李成桂建國後,到此時也已經兩百多年了,除了北方防衛女真,朝鮮幾乎沒打過什麼仗,國內武備鬆弛,士兵甚至連正常的操練都做不到。

日軍則是戰國時代的百戰精兵。

更重要的是,日軍此時已經大量裝備了火繩槍,朝鮮仍然還在用弓箭,相對而言,日軍不管是在軍隊素質上,還是在裝備上,都對朝軍有壓倒性優勢。

"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在這本書裡,出生併成長於韓國首爾,任延世大學助教的加拿大人塞繆爾•霍利,除了描述了整個壬辰戰爭的過程,還認為,明軍的參戰並不是朝鮮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

因為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存在,還有飢餓,疾病,以及朝鮮義軍的反抗,不管明軍是否入朝,朝鮮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這場勝利的到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狂妄的平秀吉:欲假道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

作為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繼續著一統天下的腳步。

與織田信長真的“天下布武”,對每一個對手,都採用武力吞併,完成統一的手段不同,豐臣秀吉採取了更柔和的策略。

只要敵對的大名承認他的權威性,對他繳稅,並且把家族成員送到京都,作為人質。

豐臣秀吉就不會像織田信長一樣,把這些大名的領地攻打下來,分封給自己的手下。

相反的,他還會帶領這些大名去攻打其他敵對的大名,把打下的土地和財富,分封給他們。

這種統一手段的轉變,大大加速了日本統一的進程。原來面對田信長拼死抵抗織的大名們,很快臣服於豐臣秀吉。

九年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之而起的是他更大的野心。

由於以前倭寇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給了豐臣秀吉明朝軟弱可欺的印象,加之自以為手下有百戰精兵,為了轉移矛盾,奪得更多的土地,來分封給臣服自己的大名,豐臣秀吉竟然有了入主北京的狂妄想法。

在他的幻想中,借道朝鮮,攻入大明,然後再以明朝為基地,南下滅亡印度等南洋諸國,有了這樣的偉業,就算他沒有兒子,他豐臣家的偉業,也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自大的野心,啟發了後世日本軍國主義的頭腦,二戰時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不就是如此嗎?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豐臣秀吉

於是驕傲的秀吉給朝鮮國王寫信,狂妄之心,可鑑一斑: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李昖,以“小中華”自居,不恥於與日本為伍,也看出日本狼子野心,拒絕了秀吉的無理要求。

這位日本史上獨一無二的太閣氣急敗壞,戰爭一觸即發。

兩百年不知兵:朝鮮一月餘,三都八道盡失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豐臣秀吉集結了近十六萬軍隊,分為九個軍團,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等人為統帥,向朝鮮進發。

1592年5月23日(塞繆爾•霍利在書中把日期全部由陰曆換算成了陽曆),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由釜山登陸,侵略朝鮮。此後的一週內,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也開始登陸釜山,餘下各軍也隨後而來。

從釜山到朝鮮國都漢城,一共有三條大道,首先登陸的日軍三大軍團,沿著不同的道路,向朝鮮北部前進。

尤其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為了爭奪軍功,開始“賽跑”,瘋狂的向漢城狂飆。

朝鮮自從李成桂建國後,到此時也已經兩百多年了,除了北方防衛女真,朝鮮幾乎沒打過什麼仗,國內武備鬆弛,士兵甚至連正常的操練都做不到。

日軍則是戰國時代的百戰精兵。

更重要的是,日軍此時已經大量裝備了火繩槍,朝鮮仍然還在用弓箭,相對而言,日軍不管是在軍隊素質上,還是在裝備上,都對朝軍有壓倒性優勢。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因此日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僅用了一月多的時間,就佔領了朝鮮漢城、開城、平壤等國都和陪都,朝鮮八道國土淪陷。

宣祖李昖更是一直逃到位於明朝邊境的義州,甚至想要內附明朝。

在從釜山向漢城推進的過程中,加藤清正為了首先到達漢城,每天行進三十公里以上,速度可與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運用機械化部隊閃擊波蘭的速度相比。

如此危急之下,朝鮮向大明求援的使者,在往京師的道路上,絡繹不絕。

朝鮮的抵抗:李舜臣水軍、朝鮮義軍

萬曆帝早已獲悉日軍侵朝的消息,只是因為明軍精銳在寧夏平定哱拜之亂,無法抽身,用了沈惟敬假以和談,拖延時間。

寧夏哱拜之亂平定後,李如鬆率大軍入朝,帶領中朝聯軍,猛攻平壤,日軍一路後撤,退回漢城。

李如鬆在碧蹄館之戰受挫後,派兵燒掉了日軍位於龍山的糧倉,日軍補給困難,放棄了原來佔領朝鮮的目的,想要再次和談,並且退到朝鮮南部。

中朝聯軍收復漢城,繼續南下,兩軍對峙,一直到1597年日軍第二次入侵。

"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在這本書裡,出生併成長於韓國首爾,任延世大學助教的加拿大人塞繆爾•霍利,除了描述了整個壬辰戰爭的過程,還認為,明軍的參戰並不是朝鮮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

因為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存在,還有飢餓,疾病,以及朝鮮義軍的反抗,不管明軍是否入朝,朝鮮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這場勝利的到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狂妄的平秀吉:欲假道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

作為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繼續著一統天下的腳步。

與織田信長真的“天下布武”,對每一個對手,都採用武力吞併,完成統一的手段不同,豐臣秀吉採取了更柔和的策略。

只要敵對的大名承認他的權威性,對他繳稅,並且把家族成員送到京都,作為人質。

豐臣秀吉就不會像織田信長一樣,把這些大名的領地攻打下來,分封給自己的手下。

相反的,他還會帶領這些大名去攻打其他敵對的大名,把打下的土地和財富,分封給他們。

這種統一手段的轉變,大大加速了日本統一的進程。原來面對田信長拼死抵抗織的大名們,很快臣服於豐臣秀吉。

九年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之而起的是他更大的野心。

由於以前倭寇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給了豐臣秀吉明朝軟弱可欺的印象,加之自以為手下有百戰精兵,為了轉移矛盾,奪得更多的土地,來分封給臣服自己的大名,豐臣秀吉竟然有了入主北京的狂妄想法。

在他的幻想中,借道朝鮮,攻入大明,然後再以明朝為基地,南下滅亡印度等南洋諸國,有了這樣的偉業,就算他沒有兒子,他豐臣家的偉業,也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自大的野心,啟發了後世日本軍國主義的頭腦,二戰時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不就是如此嗎?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豐臣秀吉

於是驕傲的秀吉給朝鮮國王寫信,狂妄之心,可鑑一斑: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李昖,以“小中華”自居,不恥於與日本為伍,也看出日本狼子野心,拒絕了秀吉的無理要求。

這位日本史上獨一無二的太閣氣急敗壞,戰爭一觸即發。

兩百年不知兵:朝鮮一月餘,三都八道盡失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豐臣秀吉集結了近十六萬軍隊,分為九個軍團,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等人為統帥,向朝鮮進發。

1592年5月23日(塞繆爾•霍利在書中把日期全部由陰曆換算成了陽曆),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由釜山登陸,侵略朝鮮。此後的一週內,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也開始登陸釜山,餘下各軍也隨後而來。

從釜山到朝鮮國都漢城,一共有三條大道,首先登陸的日軍三大軍團,沿著不同的道路,向朝鮮北部前進。

尤其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為了爭奪軍功,開始“賽跑”,瘋狂的向漢城狂飆。

朝鮮自從李成桂建國後,到此時也已經兩百多年了,除了北方防衛女真,朝鮮幾乎沒打過什麼仗,國內武備鬆弛,士兵甚至連正常的操練都做不到。

日軍則是戰國時代的百戰精兵。

更重要的是,日軍此時已經大量裝備了火繩槍,朝鮮仍然還在用弓箭,相對而言,日軍不管是在軍隊素質上,還是在裝備上,都對朝軍有壓倒性優勢。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因此日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僅用了一月多的時間,就佔領了朝鮮漢城、開城、平壤等國都和陪都,朝鮮八道國土淪陷。

宣祖李昖更是一直逃到位於明朝邊境的義州,甚至想要內附明朝。

在從釜山向漢城推進的過程中,加藤清正為了首先到達漢城,每天行進三十公里以上,速度可與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運用機械化部隊閃擊波蘭的速度相比。

如此危急之下,朝鮮向大明求援的使者,在往京師的道路上,絡繹不絕。

朝鮮的抵抗:李舜臣水軍、朝鮮義軍

萬曆帝早已獲悉日軍侵朝的消息,只是因為明軍精銳在寧夏平定哱拜之亂,無法抽身,用了沈惟敬假以和談,拖延時間。

寧夏哱拜之亂平定後,李如鬆率大軍入朝,帶領中朝聯軍,猛攻平壤,日軍一路後撤,退回漢城。

李如鬆在碧蹄館之戰受挫後,派兵燒掉了日軍位於龍山的糧倉,日軍補給困難,放棄了原來佔領朝鮮的目的,想要再次和談,並且退到朝鮮南部。

中朝聯軍收復漢城,繼續南下,兩軍對峙,一直到1597年日軍第二次入侵。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鳴樑海戰》李舜臣劇照

不過,在塞繆爾•霍利這本書裡,對明軍作用的描寫不多,反而是一味的嘲諷。

他更多著墨的是李舜臣的水軍,朝鮮的義軍。

李舜臣的水軍打敗了日本水軍,讓日本想通過黃海輸送補給的戰略徹底失敗,日軍在北方補給苦難。

朝鮮各地反抗的義軍,讓日軍各個軍團倍感壓力巨大,就連加藤清正,也從北方撤退,跟其他日軍一起匯合南撤。

總之,就算沒有明軍,有朝鮮水軍和義軍的配合,再加上日軍補給困難,疾病和疲勞,朝鮮也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至於丁酉再亂,從一開始就是註定失敗的掙扎。

明軍的作用:中流砥柱

在塞繆爾•霍利看來,明朝和明軍有很多令人討厭的地方:

明朝官員虛偽,寫捷報的時候,謊報軍功;明朝軍隊狂妄自大,還十分粗暴,搶掠朝鮮百姓;作戰的時候,也膽氣不足,李如鬆在碧蹄館之戰後甚至不敢追趕日軍。

一看到這些對明軍有固執偏見的地方,我心裡就不爽,隔著書,都能感覺到塞繆爾•霍利受到朝鮮史料的影響有多嚴重,都能感覺到當時朝鮮人對明軍的抱怨。

就沒有想過:

1.明軍也受補給影響

打仗打的是錢糧,在整場戰爭中,受到補給限制的不只是日本,明軍也同樣受補給限制。

戰場靠北的時候,明軍可以自己從國內帶補給,可戰場越往南,明軍的補給線就越長,補給越苦難。

這也是為什麼,日軍在龍山糧倉被燒後,大踏步南撤的原因。

自己補給線短了不說,明軍補給線更長。

朝鮮是答應了給明軍供給補給,可柳成龍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結果也還是不盡如人意。

因為朝鮮已經被日軍燒殺搶掠,破壞的夠嗆了。

補給困難,再加上水土不服,明軍士兵和馬匹,尤其是遼東鐵騎,不斷的生病減員。

再加上戰損,明軍的戰力也在下降。

"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

在我國曆史上,幫助朝鮮抗擊外來侵略,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明朝,1592年-1598年,我國就曾經“抗日援朝”過。

當時是萬曆帝在位,我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又因為戰爭爆發的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西方人通常稱為壬辰戰爭。

在這期間,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日軍入侵朝鮮,朝鮮漢城,開城、平壤三都迅速丟失,此後明軍入援,收復平壤,中朝聯軍與日軍拉鋸,時打時談,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入朝援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有些歷史書籍裡,明軍的作用被嚴重忽視,比如這本《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在這本書裡,出生併成長於韓國首爾,任延世大學助教的加拿大人塞繆爾•霍利,除了描述了整個壬辰戰爭的過程,還認為,明軍的參戰並不是朝鮮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因素。

因為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存在,還有飢餓,疾病,以及朝鮮義軍的反抗,不管明軍是否入朝,朝鮮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這場勝利的到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狂妄的平秀吉:欲假道朝鮮,超越山海,直入於明

作為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繼承了織田信長的政治遺產,繼續著一統天下的腳步。

與織田信長真的“天下布武”,對每一個對手,都採用武力吞併,完成統一的手段不同,豐臣秀吉採取了更柔和的策略。

只要敵對的大名承認他的權威性,對他繳稅,並且把家族成員送到京都,作為人質。

豐臣秀吉就不會像織田信長一樣,把這些大名的領地攻打下來,分封給自己的手下。

相反的,他還會帶領這些大名去攻打其他敵對的大名,把打下的土地和財富,分封給他們。

這種統一手段的轉變,大大加速了日本統一的進程。原來面對田信長拼死抵抗織的大名們,很快臣服於豐臣秀吉。

九年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隨之而起的是他更大的野心。

由於以前倭寇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給了豐臣秀吉明朝軟弱可欺的印象,加之自以為手下有百戰精兵,為了轉移矛盾,奪得更多的土地,來分封給臣服自己的大名,豐臣秀吉竟然有了入主北京的狂妄想法。

在他的幻想中,借道朝鮮,攻入大明,然後再以明朝為基地,南下滅亡印度等南洋諸國,有了這樣的偉業,就算他沒有兒子,他豐臣家的偉業,也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自大的野心,啟發了後世日本軍國主義的頭腦,二戰時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不就是如此嗎?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豐臣秀吉

於是驕傲的秀吉給朝鮮國王寫信,狂妄之心,可鑑一斑: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李昖,以“小中華”自居,不恥於與日本為伍,也看出日本狼子野心,拒絕了秀吉的無理要求。

這位日本史上獨一無二的太閣氣急敗壞,戰爭一觸即發。

兩百年不知兵:朝鮮一月餘,三都八道盡失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豐臣秀吉集結了近十六萬軍隊,分為九個軍團,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等人為統帥,向朝鮮進發。

1592年5月23日(塞繆爾•霍利在書中把日期全部由陰曆換算成了陽曆),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由釜山登陸,侵略朝鮮。此後的一週內,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也開始登陸釜山,餘下各軍也隨後而來。

從釜山到朝鮮國都漢城,一共有三條大道,首先登陸的日軍三大軍團,沿著不同的道路,向朝鮮北部前進。

尤其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為了爭奪軍功,開始“賽跑”,瘋狂的向漢城狂飆。

朝鮮自從李成桂建國後,到此時也已經兩百多年了,除了北方防衛女真,朝鮮幾乎沒打過什麼仗,國內武備鬆弛,士兵甚至連正常的操練都做不到。

日軍則是戰國時代的百戰精兵。

更重要的是,日軍此時已經大量裝備了火繩槍,朝鮮仍然還在用弓箭,相對而言,日軍不管是在軍隊素質上,還是在裝備上,都對朝軍有壓倒性優勢。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壬辰戰爭

因此日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僅用了一月多的時間,就佔領了朝鮮漢城、開城、平壤等國都和陪都,朝鮮八道國土淪陷。

宣祖李昖更是一直逃到位於明朝邊境的義州,甚至想要內附明朝。

在從釜山向漢城推進的過程中,加藤清正為了首先到達漢城,每天行進三十公里以上,速度可與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運用機械化部隊閃擊波蘭的速度相比。

如此危急之下,朝鮮向大明求援的使者,在往京師的道路上,絡繹不絕。

朝鮮的抵抗:李舜臣水軍、朝鮮義軍

萬曆帝早已獲悉日軍侵朝的消息,只是因為明軍精銳在寧夏平定哱拜之亂,無法抽身,用了沈惟敬假以和談,拖延時間。

寧夏哱拜之亂平定後,李如鬆率大軍入朝,帶領中朝聯軍,猛攻平壤,日軍一路後撤,退回漢城。

李如鬆在碧蹄館之戰受挫後,派兵燒掉了日軍位於龍山的糧倉,日軍補給困難,放棄了原來佔領朝鮮的目的,想要再次和談,並且退到朝鮮南部。

中朝聯軍收復漢城,繼續南下,兩軍對峙,一直到1597年日軍第二次入侵。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鳴樑海戰》李舜臣劇照

不過,在塞繆爾•霍利這本書裡,對明軍作用的描寫不多,反而是一味的嘲諷。

他更多著墨的是李舜臣的水軍,朝鮮的義軍。

李舜臣的水軍打敗了日本水軍,讓日本想通過黃海輸送補給的戰略徹底失敗,日軍在北方補給苦難。

朝鮮各地反抗的義軍,讓日軍各個軍團倍感壓力巨大,就連加藤清正,也從北方撤退,跟其他日軍一起匯合南撤。

總之,就算沒有明軍,有朝鮮水軍和義軍的配合,再加上日軍補給困難,疾病和疲勞,朝鮮也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至於丁酉再亂,從一開始就是註定失敗的掙扎。

明軍的作用:中流砥柱

在塞繆爾•霍利看來,明朝和明軍有很多令人討厭的地方:

明朝官員虛偽,寫捷報的時候,謊報軍功;明朝軍隊狂妄自大,還十分粗暴,搶掠朝鮮百姓;作戰的時候,也膽氣不足,李如鬆在碧蹄館之戰後甚至不敢追趕日軍。

一看到這些對明軍有固執偏見的地方,我心裡就不爽,隔著書,都能感覺到塞繆爾•霍利受到朝鮮史料的影響有多嚴重,都能感覺到當時朝鮮人對明軍的抱怨。

就沒有想過:

1.明軍也受補給影響

打仗打的是錢糧,在整場戰爭中,受到補給限制的不只是日本,明軍也同樣受補給限制。

戰場靠北的時候,明軍可以自己從國內帶補給,可戰場越往南,明軍的補給線就越長,補給越苦難。

這也是為什麼,日軍在龍山糧倉被燒後,大踏步南撤的原因。

自己補給線短了不說,明軍補給線更長。

朝鮮是答應了給明軍供給補給,可柳成龍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結果也還是不盡如人意。

因為朝鮮已經被日軍燒殺搶掠,破壞的夠嗆了。

補給困難,再加上水土不服,明軍士兵和馬匹,尤其是遼東鐵騎,不斷的生病減員。

再加上戰損,明軍的戰力也在下降。

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的作用有多大?

李如鬆

收復平壤之役,明軍打的有聲有色,故意圍三闕一,降低其抵抗意志,然後趁其逃竄,用騎兵追殺,在這本書裡被塞繆爾•霍利被苛責攻打朝鮮不想盡力。

實質上是因為朝鮮當時想讓明軍全殲平壤城裡的小西行長,就不考慮這樣做,日軍困獸之鬥,對明軍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反正是不死朝鮮軍。

在碧蹄館之戰後,塞繆爾•霍利指責李如鬆膽怯,不敢進軍,也不考慮這個因素。

因為他在史料裡看到了朝鮮人的抱怨。

2.朝鮮的抱怨

明軍因為補給不足,自以為天朝上國,在朝鮮確實有搶掠現象。

而且明朝將官,對於朝鮮官員都很粗魯。李如鬆的部下甚至捆綁,鞭打過柳成龍。

因此,雖然明軍幫助朝鮮打仗,很多朝鮮官員對明軍的觀感並不是很好。

朝鮮人總想著明軍幫他們回覆國土,就是不考慮明軍戰損,死道友不死貧道。

但明軍總該考慮自己的戰損。

一旦明軍考慮了這一點,朝鮮就會抱怨,自然會出現在史料上。

3.明軍才是中流砥柱

確實,整個戰爭過程,李舜臣的水軍,朝鮮的義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在朝鮮已經軍力崩潰,快滅亡的情況下,明軍大力入援,力挽狂瀾,才是日軍南撤的關鍵。

而且,塞繆爾•霍利提到了日軍火繩槍的厲害,卻沒有提到明朝火炮、火器的厲害。

明軍甚至幫助朝鮮軍隊建立火器部隊,包括使用火炮和火器,提高了朝鮮軍隊戰力。

如果只靠朝鮮自己,這要等到什麼時候?

作為一個歷史作者,寫史要綜合分析史料,力求客觀,避免錯誤。

很顯然,塞繆爾•霍利沒有做到,在中日朝三方史料中,中方記述比較簡短,日本方面也較為詳實,但比較誇大,朝鮮史料,雖然詳細,但是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

這個時候,綜合比較三方史料才更容易出真相,顯然《壬辰戰爭》欠缺這一點,並且漏洞很多。

當然,在描述整場戰爭的過程,還是很全面的。

至於明軍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看看這場戰爭和明亡後,朝鮮對明朝的態度就知道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