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之一:生於憂患

趙武靈王 韓國 秦武王 秦昭襄王 百度知道 2017-06-09

趙國在三家分晉的過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最終分得的土地也最多。但是分晉之後,魏國率先變法成為強國,韓國也曾經任用申不害變法,可是趙國卻在變法浪潮中落在了後面。結果趙國在戰國前期雖然四處征戰,在國土上有所擴展,國力落後於秦楚齊魏。

一 武靈王繼位

趙肅侯去世之後,秦齊楚魏燕五國各派精兵萬人參加葬禮。趙肅侯的太子趙雍就在這種情況下繼位。想必年輕的趙雍面對著五國的精兵,心中會有所感悟,大概強國之志在那時就已經在趙雍心中萌發了。

趙雍在公元前325年即位時,年僅十五歲,他首先採取措施來穩定局勢。首先,在國內任用老臣,提高趙肅侯時期老臣肥義得爵位,禮遇國內八十歲以上的老人。

在國外,公元前323年,發生了“五國相王”的大事件。在齊國兩次擊敗魏國之後,魏惠王和齊威王首先發起“齊魏相王”,互相承認對方對方的王號,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齊魏相王是魏國在頹勢之下,為了穩住齊國而採取的措施。為了與齊國楚國和秦國對抗,魏國想要聯合其他國家,所以在魏將犀首的聯絡下,魏國、趙國、燕國、韓國、中山國五國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的王號。趙武靈王於是成為趙國曆史上第一個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之一:生於憂患

除了五國相王之外,趙武靈王還與韓國聯姻,鞏固韓趙兩國的關係。在公元前318年,魏國、趙國、韓國、燕國、楚國合縱攻秦,被秦擊敗。趙武靈王回國後,對國內上下表示,趙國目前根本沒有稱王的實力,頂著王的名號沒有半點好處。因此命令國內稱自己為“君”。年輕的趙雍頭腦還是很清楚的,他決心要做一位名副其實的王。

二 內憂外患的趙國

對於武靈王時期的趙國來說,有兩大心腹之患,一是秦國,二是中山國。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益強大,逐漸成為天下第一強國。趙國與秦國接壤,是秦國擴張的頭號目標。公元前317年,韓趙魏三國再次合縱伐秦,結果被秦將樗裡疾擊敗,趙國損失八萬人。齊國也趁機攻趙,在觀澤擊敗趙軍。

公元前316年,秦軍攻趙,奪取中都和西陽兩城;公元前315年,秦又攻趙,擊敗趙軍。公元前313年,秦再次攻趙,奪取藺城,俘虜趙國將軍趙莊。除了秦國之外,燕國也在趙武靈王在位前期攻趙,趙武靈王親自率軍反擊才擊敗燕軍。

中山國被魏國滅掉之後,很快復國,佔據了趙國的中央位置,幾乎將趙國斷為兩截。齊國和魏國非常看重中山國對趙國的牽制作用,支持中山國。中山國曾經在趙國干涉燕國子之之亂的過程中,襲擊趙軍並且獲勝。對於趙國來說,中山國雖然不強,但是憑藉著地理位置,成為趙國的心腹大患。為了解決中山國,趙武靈王曾經親自率軍巡視趙國北部邊境以及齊國、中山國的邊境地區。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之一:生於憂患

為了應對內憂外患的險惡局面,趙武靈王決心在國內改革。

三 結好諸侯,準備改革

趙武靈王在著手改革之前,首先採取外交手段來與周邊國家調整關係,營造一個穩定的外部局面。

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燕王噲在子之的脅迫下,禪讓王位給子之,結果國內打亂,齊國趁機發兵攻燕,只用50天就佔領燕國全境。齊軍在燕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結果引起燕國人民的反抗。在各國聯軍的威脅下,齊國只得撤軍。趙武靈王派人前往韓國,迎回燕國公子職,護送為燕國。公子職繼位,就是燕昭王。

公元前307年,秦國攻佔韓國宜陽之後,秦武王前往洛陽參觀。秦武王此人好勇鬥狠,喜歡結交勇士,收羅了任鄙、烏獲、孟賁等大力士在身邊。到洛陽之後,秦武王看見王城裡的九鼎,非常興奮,想要運回秦國。於是他想試試能不能把鼎舉起來。於是秦武王與孟賁比賽舉鼎,結果秦武王被大鼎壓斷腿骨,流血過多而死。趙武靈王趁機派人到燕國,迎接秦國公子嬴稷,護送回國繼位為王,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之一:生於憂患

這樣,天下第一強國和秦國和趙國背後素來與趙國不和的燕國,其國王都是趙武靈王所立,為趙國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燕昭王即位後,一心向齊國復仇,趙國後方得到安定。在武靈王在位期間,秦昭襄王也基本上沒有攻打過趙國。另外,趙武靈王還派人出使韓國、齊國、楚國、魏國,與這些國家緩和關係,爭取時間在國內實行變法。經過一系列的準備,變法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