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是他在《定武蘭亭序》 的十三個題跋中寫下的,原文比較長,也是《蘭亭十三跋》中最引入注意到一句,也是解釋分歧比較大的核心詞句。

趙孟頫的原話是這樣的: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樑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樑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如果我們孤立來看趙孟頫的這句話,確實感覺“用筆千古不易”好像違背了書法發展史,從篆書到楷書,書法的用筆一直是在變的,怎麼會不變呢?

但是,從趙孟頫後面的話句來看,就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

他說“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樑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趙孟頫這裡已經提到“右軍字勢,古法一變”了,他怎麼會認為書法用筆從來也不變呢?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而且,我們都知道,趙孟頫是書法大師,也是書法巨匠,他不但精通真草隸篆四體,而且旁及魏碑、章草等等。

所以,他對書法的認知是非常深刻全面的。

那麼在書法中究竟什麼是不變的呢!這就是趙孟頫提出的“雄秀之氣”,如果書法的雄秀之氣失去,那就是書法“用筆”沒了!

所以,趙孟頫提出,書法用筆要高楊“雄秀之氣”這才是“古法”“古意”,這才是王羲之的精神。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趙孟頫在《定武蘭亭序》中,題了那麼多,不乏對王羲之的讚美之詞,核心就是一個字“古”。王羲之的書法,繼承了“古法”,這個“法”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有“雄秀之氣”,而這種雄秀之氣,是具有書法普遍性的。

比如說,篆書、隸書、行書、草書,都需要有“雄秀之氣”,如果沒有“雄秀之氣”那就是“古法盡失”了!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為什麼趙孟頫的“古法”都集中在王羲之,而沒有涉及篆書楷書等等?

這並不矛盾。因為趙孟頫時代進入了楷書、行書、草書三體書法的書法現代化了,這個時代的大眾“書法”,不涉及篆書、隸書,趙孟頫只是希望今天(他那個時代)的書法,由《蘭亭序》的“雄秀之氣”,推及所有書法,都不要失去書法精神的這個根本,這裡的“雄秀之氣”,也是《蘭亭》的根本精神。

事實上,趙孟頫的“雄秀之氣”,正是對《蘭亭序》“中和之美”的具體概括。

如何說,我們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達到了中和之美的藝術境界,不如說《蘭亭序》“中和之美”的具體“中和”就在於“雄秀”兼得,而且恰到好處。

如果太雄那就是像一些魏碑那樣雄強了,如果太“秀”就是趙孟頫批評齊梁書法的“不俊”了。

所以,如果你是寫篆書、隸書,同樣會要求你要有“雄秀之氣”而不是萎靡不振的“不俊”之氣。

這是一個書法價值觀的問題,也是書法精神正義的倡導問題。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從趙孟頫自己的書法實踐來看,趙孟頫的“用筆千古不易”中,“不易”二字就是不改變書法精神的意思。

書法的精神不是空洞無物的意念,而是要從筆法體現出來的。

筆法沒有雄秀之氣,就沒有雄秀之氣的精神。所以,趙孟頫也把筆法放在了書法的首要位置。

所以書法要提倡“用筆為上”,那麼“上”在哪裡?趙孟頫《定武蘭亭序十三跋》中心推崇的王羲之就是“上”,因為王羲之是一個沒有失去“古法”的大師。

而王羲之的“古法”,不是復古而是把古代的精神用新的結字體現出來了,這就是自古一貫的“雄秀之氣”。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所以,我們不要誤解筆法“不易”就是不要改變“古法”,恰恰相反,只有努力把古人的精神體現出來,才是真正的繼承了古人,也是繼承了真正的筆法。

這就是創新的真正含義。

趙孟頫時代,是宋元交替之際,但是,文化上仍然是南宋書法萎靡不振的局面。已經到了“古法盡失”的可悲時代了。

宋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重要的時代。

北宋,還有蘇黃米蔡四大家,南宋就沒有什麼大書法家了,南宋末的張即之,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到了元初,國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很好,失落的漢族士人心理非常矛盾彷徨,因此,書法不振。

趙孟頫高舉“復古”大旗,實際上就是矯枉過正,對萎靡不振的書法,指出一個前進的方向,從書法提振民族自信心心理的重建。

像王羲之這種雄秀之氣的精神,正是當時非常缺乏的。

書法貴有雄秀之氣,該怎麼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

如果我們看看與趙孟頫同時代畫家的書法,你就會看到,缺乏雄秀之氣的書法是一種多麼普遍情況了。

例如倪瓚、錢選包括黃公望的書法,都是受南宋萎靡不振的影響。

以“用筆千古不易”這個響亮口號呼喚書法大道,這個意義,就是今天來看,也是非常偉大的。

例如晚清以來,對雄秀之氣的追求,正是對萎靡不振館閣體的批判。

2019.4.22千千千里馬於樂聞堂、

各位頭條書法大神,你們怎麼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